作者按语

作者按语

亚洲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的罗马书写法体系,而印尼语、泰语以及汉语的专有名词的罗马书写法尤为混乱不清,没有统一的规则,时常令人感到迷惑。本书采用当代英语读者最熟悉的用法。在东南亚,中国人名主要有三种变异的书写法。本书采用的是当事人居住地最常用的称呼和书写法。因此,在香港,中国人的名字是用连字号连起来的,李嘉诚就写成了Li Ka-shing;在东南亚其他地方,三个字是分开的,林绍良就写成了Lien Sioe Liong;中国内地的汉语拼音用两个词表示,如Hu Jintao(胡锦涛)。有中西两种姓名的人,以我们知道的为准——如Peter Woo(吴光正)。当然东南亚许多人,尤其是移民,都有几个姓名,例如:一个泰国名,一个中国名,还有一个英国名。

本书尽量使用读者熟悉的政治和地理术语。第一章讲的是与我们故事有关的东南亚历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不同政治实体变换的法律定义以及国名的修改,尤其是从殖民地到独立的变迁中的,因与主题关系不大而未予详细讲述。但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情况特别复杂,以下的历史综述可能依然会有所帮助。

19世纪南亚的英国殖民地的存在有以下两种法定类型。从1867年起被官方确认为殖民地的新加坡、槟城、邻近的马来半岛的威尔斯利省、马六甲以及其他一些小岛被称为海峡殖民地。在始于1874年的一系列协约里,通过任命驻扎官,另一些马来西亚领土则开始受英国的“保护”。霹霹州、雪兰莪州、森美兰州和彭亨州组成了行政联邦,称为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北部四个州的宗主权于1909年被泰国割让给了英国。这四个州加上重要的柔佛州(与新加坡接壤)都是单独管理的。虽然“马来亚”这个词常被用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并没有正式的法律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又成了英国皇家的殖民地,而自1948年始,马来联邦政府把英国权利都集中在半岛以及槟城等岛屿。1957年马来联邦政府获得独立;1963年建立了马来西亚国,包括新加坡(已于1959年作为新加坡国基本独立)、沙捞越以及英属的北婆罗洲(即如今的沙巴)。1965年,新加坡脱离了这个联盟。

英国对马来西亚的殖民统治使当地居民更加喜欢他们那复杂的荣誉封号体系,并一直延续到今日。除了世袭的“东姑”封号(TengKu,在少数州拼为“TunKu”),即“王子”外,还有由从马来西亚九大王室中选出的最高元首授予的几个非世袭的封号(但是要根据政府的建议),以及更常见的州封号,书中用到的有:

敦 联邦高级封号,现在活着的人,只有25人获此封号

丹斯里 联邦封号中的第二高封号

达图 较低的联邦封号

拿督 州封号

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封号相对较为简洁些,笔者在出现时给予了解释。

书中使用的“华侨”是一个常用词语,但这一词语存在一定的问题。华侨,由“华”和“侨”构成,前者指“中国人”,后者的意思是“长期居住者”。长期以来,中国人都用“华侨”这一合成词指代从中国移居国外的人。这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这些移民出去的人,他们的国籍还是中国;第二个含义是他们在国外待上一段时间后,会回到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大多数移民的想法:他们移民东南亚或其他地方,但还是想着发财后回去的。但实际上,大多数移民没有回国:他们离开了当时那个混乱贫困的祖国,到国外定居,在那里生儿育女,在不同程度上被当地人同化了,成了真正的移民,还获得了新的国籍。结果,“华侨”这一词语用来指称我们书中的马来籍、泰籍等华人就不太合适了。但这一词语十分常用,所指非常宽泛,本书忽视了其不精确性。确实,该词对华裔移民与他们的移民国居民的关系造成了语义上的损害,因为它暗示这些华人也许会突发奇想,拿起拐杖“回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各地出现了新的华侨人口——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移居(常常是非法的)国外,通常是到欧洲和美国,梦想着赚到很多钱后回到中国,“华侨”这一词语用在这些人身上更合适。只是不知最终会有多少人回国。

“卡特尔”这一词语也在本书中频繁出现。该词起源于欧洲,在狭义上指几家企业建立起来的协会,共谋垄断、控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意大利语中的“卡特尔”(cartello)一词是从“纸”演变而来,原来指写在纸上的最终条款。欧洲人常用的狭义“卡特尔”并不适合这本关于东南亚的书,而作者也不想采用“卡特尔”的狭窄含义。东南亚的许多卡特尔,如果不是大部分,都是政府政策的产物(而且常常是殖民政府政策的遗物),因为政府限制进入市场,一般是以颁发许可证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只是卡特尔的参与者,他们从卡特尔的价格垄断和限制竞争中获利,但不能说他们创建了卡特尔。本书的主要论点是,东南亚的商人是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的产物,而这正是一个恰当的例子。本书还常用“事实上的卡特尔”这一词语来提醒读者,东南亚的卡特尔并没有其狭义上的意义。

本书中的货币总额是用美元或当事国的货币单位表达的,这取决于哪个更合适。有时,当事国的货币值会在括号中用美元兑换出来,如必须进行复杂的货币兑换时——通常是较长时期内的兑换,又需要一个平均兑换率。对美元的汇率简单时,可以参照以下的汇率表。表中列出了1997年7月1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天)的美元汇率,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最低的日汇率,表中还列出了2007年4月1日的汇率。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的货币都以不同的形式跟美元挂钩,因此1997年7月1日的汇率基本上能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的美元价值。

东南亚对美元的汇率

n/a=没有相应的数据。香港货币局设定了绝对交易限制;1997年的限制是7.75,但最近增加至7.75到7.85,这是从2007年4月1日的7.82中体现出来的。

来源:oanda.com。汇率是指银行同业买卖的日平均汇率。

有关书中这些商人和政客的更多资料,见本书第231—282页上的人物表,里面有更翔实的资料。笔者已竭尽所能使其精确无误,但应该指出,与本书正文较多的第一手资料不同,人物表中的较多信息都是二手资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