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美国

从细节看美国

美国人很有意思。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下榻上海锦江宾馆,一上电梯便眉头紧皱:因为电梯上显示红色的“13”数字时,停了下来!中国人忽视了“13”乃是美国人最忌讳的数字……

事情颇为奇怪:虽说我对美国国旗并不陌生,不过,我到了美国之后,才细细端详起美国国旗。我发觉,这红白相间的美国国旗上,那红色的横条加上白色的横条,不多不少,正好13条!据说,这国旗方案是在美国独立后,于1777年7月14日由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而制定的。当时,组成美利坚合众国的是13个州,所以美国国旗上用了13根红白横条以及13颗星,即所谓“星条旗”。后来,各州又陆续加入,星条旗上的星不断增加,直至今日增至50颗,代表着50个州,而红白横条仍是13根─其实,倘若为了避讳,完全可以改成14根以至50根……

美国人很爱自己的国家。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开始培养。美国人很为自己国家的强大、富有而自豪。在美国,处处可见国旗。美国政府部门的外面,竖着旗杆,高高飘扬着国旗。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然而,我步入美国政府机关的办公室,发现室内也往往插着国旗。甚至在步入超级市场时,我一抬头,那屋梁正中也高挂着星条旗。就连我来到跳蚤市场,在那低矮的临时性棚屋之上,也插着星条旗。美国人的T恤衫,胸前也常印着星条旗图案。我甚至见到皮夹克的整个背部印着星条旗。

美国人的穿着极其随便,可以用“我行我素”四个字来形容。如今,相比之下,倒是中国人的穿着要考究些。在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较少见到穿运动衫上街的人;可是在美国,不分男女老幼,穿运动衫裤上街的比比皆是。就连我,也入乡随俗,穿起了运动衫裤。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是宽松,穿着舒服;二是洗涤方便,往洗衣机里一扔,再用烘干机一烘干,又可以再穿。这种运动衫,中国人称为“薄绒衫”,越是全棉的,美国人越喜欢。只有在很正式的场合,美国人才西装革履。通常,中国电视台所播新闻节目,其中关于美国的大都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自然个个西装笔挺,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美国人的衣着非常考究。在美国的街上,我很少见到珠光宝气的女子,谁都穿得随随便便。

美国人的衣着,跟中国人相比,往往差一个季节。中国人通常比美国人怕冷。当华人们穿着毛衣以至皮夹克上街时,擦肩而过的美国人往往只穿一件衬衫,姑娘们甚至穿吊带背心、超短裙。

美国人的衣着很随便

美国人倒是对汽车很讲究。汽车如同时装一样每年翻新。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家家户户有汽车,如同中国人家家户户有自行车一样──当然,在中国现在拥有私家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在美国,很难以衣帽取人,但可以以车取人。美国的“大腕”“大款”,往往坐的是最新式的豪华车,上百万美元、几十万美元一辆;普通的车,几万美元一辆;至于二手车,很便宜,几千美元便可买一辆。中国留学生刚到美国,大都买一两千美元一辆的旧车。相对而言,美国的汽车比中国要便宜得多。

在美国,没有汽车,如同没有“腿”。一开车,二十来分钟能到的地方,算是很近的了。个把小时能到,也不算远。如果没有车,你简直寸步难行。除了闹市之外,路上没有行人,连问路都无处可问。如果连查地图或者GPS也弄不明白,那就开车到附近的加油站去,向那里的工作人员问路。

美国人的公德大都很不错。美国的马路干干净净,不见一口痰,也不见烟蒂,不见纸片。

在美国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公用电话亭。我从未看到有谁把电话耳机拆走,或者恶作剧,把纸头或泥巴塞进投币口。

美国的报纸有几十版,厚厚一大摞。有的家庭订了好几份报纸,送报人无法塞进信箱,就放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不见有谁路过时拿走。

有时,我懒得去邮局寄信 ,就把邮票贴足,用夹子把信夹在信箱上方,待邮递员送信时把这些信带走 。信箱就在马路边,也不见有谁把信“捞”走。

美国人冲印照片,是在超级市场里。冲印完照片,按照冲印照片顾客的姓氏开头字母顺序,把一包包照片插在那里。我没有见到谁乱取别人的照片,更没有见到有谁在那里翻看别人的照片。

美国的惩罚制度也很严厉。比如,谁从汽车里往外扔东西,罚他个百把美元算是“高抬贵手”了。

我走访美国许多名胜游览地,不大见到“××到此一游”之类的“题词”。我见到美国乱涂乱画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在美国移民局,不论是办公室还是走廊,都干干净净。椅子上坐满等待办理有关手续的人们。美国移民局的官员从容不迫地接待来访者。然而我在乘电梯上八楼时,忽地见到电梯门后用小刀乱刻着骂人的话。我进洗手间后,也见到门后歪歪扭扭地刻着许多骂人的话。我猜测,这是一些未能获准移民的人,无处发泄心中的愤懑,就在门后刻上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话。另一个地方则是纽约的地铁,年轻人用喷漆枪在地铁的墙壁上乱涂乱画,一塌糊涂。

美国人大多热情而且充分尊重别人。

在一个过往车辆不多的十字路口,我站在马路上给妻拍照。直到我拍完照片,才发觉身后有一辆轿车一直耐心地等在那里。我感到非常抱歉,连声对驾车的美国人说“对不起”,他却冲我笑笑,开车走了。

不知有多少次,美国人看见我从马路上穿过,总是早早地、远远地就停了下来。直到我过了马路,他们才开车。

美国人很注意锻炼身体

清早,我和妻到海边散步。一路上,遇见的大多数美国人,尽管不相识,都要道一声“早安”!

美国人喜欢锻炼身体,特别是喜欢慢跑。在海边小路上,常常见到美国人在慢慢地跑着,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有的人牵着狗,与狗一起跑步。有的人戴着耳机,一边跑,一边听着音乐。

虽说在美国的报纸或者电视里,不时能看到校园枪击案、银行抢劫案之类的报道,但是在旧金山阿拉米达居住,我一直生活在安全的氛围之中。

我在所住的旧金山东湾阿拉米达小岛没有见到一扇窗户上安装防盗铁栅栏,也没有见到一扇房门安装防盗铁门。所有的阳台,全是敞开的,用一架小梯子就能爬上去。邻居与邻居之间,阳台紧相连,一翻身就能翻到隔壁的阳台上。然而,所有的阳台,都没有安装防盗铁栅栏。

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阿拉米达属于高档住宅区,比较安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家安装了十分隐蔽的自动报警器。一旦有人越窗而入,报警器自动向警方报警,警察在几分钟内便可到达现场。

美国人的防盗意识其实是很强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全家外出旅游时,打开了照明灯自动控制器。这样,每天傍晚5时,家中的房灯会自动点亮,到晚上10时半熄灭。这么一来,外人很难发觉主人不在家。

很多写字楼、商场通宵灯火通明,也是为了防盗。

还有一位朋友说,他在外出时不订报。这是因为美国每天的报纸好多版,往往无法放进信箱,邮递员总是把报纸扔在家门口的地上。几天下来,门口扔着一堆报纸,这等于告诉小偷:主人外出已经几天了!

美国人对于残疾人的尊重与关心,很使我感动。65岁以上的老人,在美国也享有残疾人的待遇:停车场入口处最宽敞、最方便的停车位,留给残疾人专用;上下公共汽车,所有乘客都让残疾人先上、先下;各个商场,有残疾人专门的通道;就连公用厕所,也把最好、最大的一间留给残疾人……

残疾人优先,老人优先,还有女士优先。我和妻进地铁,有好几次,美国的男士站起来给我的妻子让座。下车时,也总让女士先行。

美国人平时很随便。美国人可能随便惯了,所以在地铁、在电影院、在候机室、在餐厅,高高跷着二郎腿、身子东歪西倒者比比皆是。当众接吻,旁若无人,也时有所见。2007年,我在美国奥克兰机场甚至见到一位美国男子以“大”字形躺在地毯上(美国几乎所有机场的候机楼的地上都铺着地毯)呼呼大睡。

“抱歉!”“对不起!”“请让一下!”“谢谢!”是美国人挂在嘴边的口美国人排队总是“松松”的头语。“早安!”“午安!”“晚安!”也是挂在美国人嘴边的话。

残疾人优先车位

美国人排队总是松松的,不会他的前胸贴着你的后背,也无人“加塞”。在邮局、在银行,谁都很注意地上那根黄线,不会越位,尊重别人的隐私。

美国许多公共场所,比如火车站、飞机场以至餐厅,都铺着地毯。照理,地毯是很容易脏的。在这种千人踩、万人行的公共场所,地毯居然干干净净。

从最西端的夏威夷,到最东端的纽约,我未曾见到一个公共厕所是收费的。美国公共厕所里的手纸,随便你用。抽水马桶上方,总是有一个盒子,放着许多马桶圈纸。洗手池供应冷热水,还供应洗手液。

不过,我常常见到,美国人把公用电话安装在公用厕所门口,打电话时总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还常常见到,在孩子放学的时候,老师手持写着“STOP”的红色牌子,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美国统一生产黄色的大轿车,写着“SCHOOL BUS”(校车)。当校车停在路边接送孩子时,车前车后亮起了红灯,所有来往车辆都规规矩矩停车,直至孩子们上车、下车完毕。如果谁在这时超越校车,以“闯红灯”论处。

我在美国问路,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该怎么走。有一回,我在阿拉米达问51路车站在哪里。那位先生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回屋向太太请教,然后出来,画了一张示意图给我。两个多小时之后,当我乘坐51路回来,忽然见到一个中年妇女向我招手。我不明其意。后来才明白,她就是那位先生的太太。她问我是否找到了51路车站。

还有一回,我在下车时,向公共汽车司机问路。他竟然从司机座位上下来,领我走到一个路口,告诉我向前向左拐弯,然后才返身上车。

在旧金山,有一回我要乘42路公共汽车,正巧41路公共汽车来了,我问司机42路车站在哪里。他要我上车,却不让我买车票。车子开了两站,他指着马路斜对过说,42路车站就在那里。我再三向他道谢,他却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