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雄鹰翱翔于万里碧空,骏马驰骋在千里草原,姿态飞动,气势非凡!其神威令我们倾倒,其风采令我们向往!然而我们深深知道,正是由于千百次的试飞,柔弱的翅膀才苍劲有力;正是由于千万次的奔跑,柔嫩的马蹄才能刚劲粗壮!是编所收论文正如小鹰初次凌空试飞,小马首度扬鞭奋蹄!
青葱少年,怀揣梦想,懵懂踏进淮师校门。度过迷惘的大一,走过混沌的大二,踏进清晰的大三,走出繁忙的大四。起先,他们于论文所知甚少,平时只喜读各类小说,学术论文与著作是天边灰色的影子,偶尔望及而已。后来,老师们课堂上的旁征博引开启了他们灵慧的思智,一个个疑问从心底升起,欲探询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隐隐然有一种渴望在心里升腾。文学院所设“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上,老师们循循善诱,倾囊相授,同学们如获仙女魔术棒,手握佳器,小试身手,若有所得。三年级结束,学年论文写作是同学们第一次独立专业尝试论文写作,他们精心选题,搜寻材料,提炼观点,谋篇布局,形成文字。毕业论文则是同学们在四面楚歌声中的可贵坚持,考研,考编制,考公务员,各种笔试,各类面试,在暗无天日的重重突围里,毕业论文承载着同学们的思想与智慧,慢慢形成,慢慢成熟。
是编所收论文是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近年来历届毕业生的部分优秀论文,其中部分论文曾荣获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二等奖。我们将所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古韵墨香、文化苦旅、现代文学、语言科学、教学思考。第一部分“古韵墨香”所收论文或者讨论宋代诗词与文化的关系,或者讨论小说家其他文学体裁上的成就,或者讨论文学传播史,或者讨论运河文化与诗歌创作之关系,是学生体味涵咏古典文学作品的结晶。第二部分“文化苦旅”所收论文或者讨论诗歌与政治理想以及个人情感的关系,或者讨论小说结构类型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或者反思文学评论理论方法,或者阐释网络时代审美文化变迁,是学生在文艺学领域的理论思辨。第三部分“现代文学”所收论文或者讨论某一人物形象与社会文化关系、某一文学体裁与区域文化特征关系,或者讨论某一作家塑造的一类人物形象,或者揭示某一作家作品的美学价值,是学生在现当代文学领域的阅读咀英。第四部分“语言科学”所收论文或者讨论某一语法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或者讨论某一地区特殊方言现象,或者历史上某一语言作品反映出来的通语语言发展事实,是学生在语言科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初步尝试。第五部分“教学思考”所收论文或者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或者讨论教学方法,则是同学们源于教学理论的实践思考。
论文选题涉及古今中外,选题、立论与论证多可圈可点之处。有的论文是对问题宏观的思考,如宋紫筠《论北宋词日常写实功能的发展——以北宋词序为研究视角》一文,以北宋词序发展为视角,在通览北宋词序创作的基础上,勾勒出北宋词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而论述北宋词日常写实功能的发展变化,以及其对词风词境的影响。文章视角新颖,视野宽广,持论有据,结论令人信服。其他诸如周轶文的《民国前南唐词接受史研究》、王建玉的《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论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与儒学传统的关系》、陈晨的《新时期中外神话比较研究综述》、徐天元的《古代小说的“葫芦型”结构及文化学思考》、高越的《“文本细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批评实践研究》等诸文章均表现出作者较为宏通的视野与驾驭复杂材料的能力,殊为难得!有的论文则通过文本细读,对前人成说提出异议,表现出可贵的质疑精神,如王洪夏的《“不必再读”其实是一种误读——关于吴承恩词创作的探讨与商榷》一文则从吴承恩词风婉约而非香艳、词格洒脱而非浅薄、词法散曲化而非俚俗、障词虽俗却不失才气等几个方面,反驳了时人认为吴承恩词“俗”“艳”的否定性评价,有正本清源之功。再如胡浩的《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土匪叙事”》分析“土匪叙事”传统中所隐藏的作家的文学想象、生存美学与价值关怀,慧眼独具,所论别开一番天地,启人深思。有的论文则在阅读、对比中提炼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表现出学生独有的阅读慧心,如余海燕的《试论李宽定“女儿家系列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塑造》、侯侣伶《平凡却不失独特的人生——赵本夫小说人物论》等立足文本归纳提炼,内容丰富,持论公允。有的论文则将目光投注到地域文学研究,表现出论文选题的区域性特征,如李迎迎的《查慎行运河行旅诗研究》、朱静文的《龚自珍运河行旅诗研究》、陈晨的《水文化传统与新世纪扬州水乡诗歌创作——以子川、陆华军诗歌创作为例》等均表现出对淮安地区水文化与文学创作关系的关注。是编中“语言科学”部分的论文则由定量而定性,表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爬罗剔抉处理语言材料的能力,值得肯定!
论文集命名为《初涉集》,因这些论文也许尚很稚嫩,一些观点可能尚有待商榷,语言文字也许还不够老练成熟,学术眼光也尚有待培养,但这毕竟是可贵的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未来一定会“接天莲叶无穷碧”。
许芳红
2016年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