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杨度
杨度(1874—1931),字 子,湖南湘潭人,王闿运门生。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二十九年(1903)经济特科进士。留学日本时曾参与创办《游学译编》,回国后主编《中国新报》。入民国,任袁世凯政府学部副大臣,后任“筹安会”会长。晚年居上海,1929年经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虎禅师论佛杂文》、《杨度日记》。
康有为复杨度(1907年3月2日)
子贤兄有道:
数年来闻卓如论人士,首屈指于足下。虽远隔绝域,而足下之志行学识如在目前。昔人云,欲知天下士,未面已倾心,志同道合,犹比肩也。吾之通梦交魂,推襟送抱,惟吾 子耳。
久逋亡,未得通问,顷奉赐书,欢喜无量。凡所言者,所谓祢生之言,皆视腹中所欲言也。不意合辙剖符,至契至此,岂非志识所及,深造自得,自然之理耶?大论欲为十余年之计画,非此远虑,岂足与共大事。方今既预备立宪,政党不能不开。鉴于奥国十八党之乱而危弱其国,统一尤不可不谋。各国创党之始,无不急进者也。吾国政府脆弱昏黑,不足齿数,攻之不足惜,何所□□不生之。监督之义尤不待言。故夫扶皇室、联民人以攻政府,尤宪政党之定义,不可少易。今但得党势内张,下收学者以得人才收人心,上收士吏以备将来执政之推排。其力既厚,其势甚顺,敌党自缩。尊论思深而理详,虽俾斯麦、嘉富汗谋之无以易。此同心契合,无事赘言。以足下忧国之诚、通方之学,于此开创之举,元戎十乘,必能招拓大风之思猛士。鄙人俯首窃愿受成。至推及鄙人,则薄德寡才,何能当此领袖之选,得无嗜痂之癖耶。惟中国之忧危久已同之,愚公移山,久不自量,何能自遁自弃乎?惟有竭尽其愚,以奉党事,以从诸公之后,庶几中国有瘳耳。
漫游摩洛哥、班、葡间,得书甚迟,匆匆立复。不尽一一,敬问起居万福。有为再拜。正月十八日。
(手稿,藏中国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