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谏纳郜鼎

臧哀伯谏纳gào[1]

《左传》桓公二年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2]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3],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4]huó[5],大羹[6]不致[7][8]不凿[9],昭其俭也。gǔn、冕、tǐng,带、裳、幅、,衡、dǎnhóngyán,昭其度[10]也。藻、率、bǐngběngpán、厉、liú、缨,昭其数[11]也。火、龙、、黻,昭其文[12]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yángluán、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13]有数。文、物以纪[14]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15]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16]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17]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吴评

劈头将“昭德塞违”四字提纲,而“塞违”全在“昭德”处见,故中间节节将“昭”字分疏,见庙堂中何一非令德所在,则大庙容不得违乱赂鼎可知,后复将“塞违”意,分作三样写法,以冀君之一寤而出鼎,故曰“不忘”。

[1]郜鼎:宋国太宰华督弑殇公,害怕被诸侯讨伐,用郜国所造之鼎贿赂鲁国。

[2]大:通“太”。

[3]违:违反礼制。

[4]大路:天子祭祀时用的车。

[5]越席:用蒲草编织的席子。

[6]大羹:即太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

[7]致:精细调理。

[8]粢食:用黍稷加工品制作的饼食,祭祀用作供品。

[9]凿:精细处理。

[10]度:表明尊卑的法度。

[11]数:表明尊卑的等级。

[12]文:表明尊卑的花纹。

[13]登降:增减。

[14]纪:通“记”。

[15]置:安置。

[16]章:显。

[17]内史:周王室之官,中大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