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廉政风暴

第四章  歧路彷徨

一场廉政风暴

中平元年(184)底,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成为品秩二千石的副省级地方要员,这一年他三十岁。济南国隶属青州刺史部,该州所辖大体相当于含胶东半岛在内的今山东省北半部,有五国一郡,即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平原国、东莱郡。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县,即如今济南市附近的章丘县一带。在距那时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济南国有户78544户,人口45万余人,在东汉一百多个郡国中,属于中等偏小的一个。

东汉的“国”作为刘氏藩王的封地而存在,但自汉景帝以后诸侯王已经没有行政权,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由朝廷任命的国相直接管理郡国内的事务,相当于郡太守。现如今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各个岗位上都还是刚出道的小青年,如果在机关里能混个副处,那一定会被同僚恭维为年轻有为,并且嫉妒得要死。如果在基层工作,三十岁能当上乡长的恐怕都不多。三十岁最容易成为被压制、被打击的对象,所以也最容易成为愤青。但曹操不是愤青,他已经有了整整十年的官龄,在基层干过,当过县公安局长、县长;在中央干过,当过天子的秘书兼顾问;也带过兵打过仗,当过骑兵师师长。总之,曹操虽然还年轻,却已经有了很不错的人生履历。现在,因为参加平息黄巾军起义有功,正式被任命为郡太守一级的国相,曹操的人生履历又再上一个新台阶。

与到顿丘县上任时的心情不同,此番曹操前往青州任上,心里颇有点踌躇满志。即使在不太强调干部任职年龄的东汉,三十岁能当上郡太守的毕竟也不多。黄巾军掀起的高潮被压制下来,全国局势突然变得平静起来,曹操心里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又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也许天不灭汉,只要天子肯于振作起来,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自己的人生选项。要做个能臣,就要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民情,增添阅历,使自己不断受到历练。此番到济南国任职,就是最好的机会,所以曹操来的时候很兴奋。

但是,到任不久曹操便被迎面泼来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情变得很差。济南国下辖东平陵、於陵、台、菅、土鼓、梁邹、东朝阳、历城等十个县,由于以前历任国相疏于政务,不能严于治理,造成吏治的腐坏,这些县令和县长绝大多数存在严重的问题。现任济南王名叫刘康,是河间王刘利的儿子,他与当地这些县官结成同盟,又与朝廷里的宦官权要们来往密切,织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谁到这里来上任,也无法施展拳脚。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这个三十岁的国相放在眼里,根据他们的经验,对付这样的外来户,只需三招即可:一哄二吓三逼,不出一年半载谁都在这儿待不下去,到时候只有卷铺盖走人。如果愿意留下来投靠他们,结成共犯联盟,他们也会表示欢迎。总之,这帮人认定人多力量大,强龙不压地头蛇。但接下来的情况让他们有点吃惊。这个年轻人似乎很沉稳,很老练,一来先搞了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突然出手,大刮廉政风暴,一口气拿下了十个县官中的八个,罪名是贪污受贿、滥征税费、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鱼肉百姓等。

给这些人找犯罪证据太容易了,关键是敢不敢。曹国相一出手,济南国官场炸了锅,出了事的官员们家里人赶紧通过各种关系疏通,有的跑来向曹国相求情,有的跑到朝廷那里搬救兵。济南王刘康一下子也傻了眼,相国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属下,可按照朝廷的体制,他根本管不了,既不用向他汇报工作,做任何事也不需要向他请示。刘康是个吃软怕硬的家伙,一看姓曹的这小子是个铁腕,就想自己还是不要掺和的为好,不然这把火就会烧到自己头上。奸人下台换上清正之人,老百姓一片叫好,社会沸腾,其他作奸犯科之人失去了保护伞,不用曹国相招呼,主动玩消失。这下子却苦了周边的几个郡国,因为史书记载:“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问题也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曹操捅了个马蜂窝。吏治的衰败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不是一两次廉政风暴能解决的。表面的胜利,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危机,奸恶势力之所以奸恶,缘于那是一张看不见却很可怕的网。

你要了人家的脑袋,关人家到监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跟你拼命!一时间,告黑状的,搞恐吓的,在社会上造谣的,都冲着曹操来了。有消息灵通人士甚至言之凿凿地说,主管地方官员纠举工作的青州刺史那里,以及朝廷里主管官员廉政建设的御史们手中,收到告曹操状的检举信垒起来比曹操的个子都要高了。

但是,曹国相置之不理,廉政风暴告一段落后,他又推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禁淫祠。自汉初年以来的三四百年里,济南国这个地方一直盛行鬼神崇拜和淫祀之风。早在汉初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吕氏抛弃高祖刘邦定下来的“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约,大封吕氏一门,刘氏社稷岌岌可危。后来,在周勃、陈平等刘邦的这些老战友的协助下吕氏被诛灭。

在这场斗争中,刘邦的孙子刘章也出了大力,到汉文帝时被封为城阳景王,城阳景国即今天的山东省莒县一带,与济南国相邻。城阳景王作为保护刘氏皇室的功臣,逐渐演化为维护大汉统治的保护神。三百多年来,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刘氏皇权每当面临危机时,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们都会想起城阳景王来,给他修庙祭祀。本来倒不是什么大事,但这种祭祀之风刮得也太厉害了些,比如原城阳景国相邻的济南国,各种祭祀城阳景王的祠庙就多达六百多座,这就是所谓的淫祠。淫,是泛滥的意思。

淫祠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因为这些祠庙都由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来操控,所需要的花费分摊给辖区内的百姓,百姓对此苦不堪言。这些人还以淫祠为依托结成一种势力,打着祈福、禳灾和为百姓祛病的旗号,大搞各类非法组织,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淫祠的存在,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民生更加凋敝,社会风气更加败坏,社会治安更加混乱。已故太尉陈蕃以前曾在本州的乐安国为相,他对淫祠造成的危害有深刻认识,在任期间曾下令加以禁绝。

曹国相颁布了新的命令,禁止再建新的祠庙,对于已建的要进行评估,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将强行予以拆除。由于行动果断,一时间济南国内的淫祠现象不见了。

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在曹操的身上有一个难能可贵的长处:执行力。无论是廉政风暴还是禁绝淫祠,他都毫不手软,体现出他的自信,也说明他在吏治和地方治理方面有一定能力。但他又势单力薄,面对几乎整个官吏体系的腐败,在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面前,单靠他一个人能改变的似乎又很有限。正当曹操信心十足地在济南国推行他的新政时,外界的一些传闻也陆续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有的说朝廷正在调查他,有的说他马上就要被撤职查办,对此他都一笑置之。

敌人的谣言总是出现在敌人最心虚的时候,对于一心想成为能臣的曹操而言,半途而废的事根本不在考虑之列。直到他接到一封密信,他的想法才发生了改变。这封信是他父亲让人捎来的,曹操看完之后觉得事情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父亲曹嵩告诉他,一个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悄进行,幕后的指使者是汉灵帝跟前的红人蹇硕。这个老冤家一直没有忘记杀叔父之仇,听说不少人告曹操的黑状,蹇硕一下子来了兴趣,蹇硕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是想再等等,多搜集一些证据,好置曹操于死地,并且不能翻案。对于父亲的话曹操没有理由不相信,祖父生前的老关系在宫里还有一些,对于来自后宫里的这些阴谋,曹操也一点不奇怪。看来,想干一番事业,现在仍然不是时候。为了不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曹操做出了一个决定:请求调回洛阳。

下派干部由于生活不便,水土不服,要求调回原单位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允许的。但必须给出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曹操的理由是身体有病,不适应工作。好在有曹嵩在朝里上下协调,不久朝廷同意了曹操的请求,但没有更合适的地方安排他,只能回原单位继续担任议郎,这样一来,级别和俸禄相应下降了很多。大概是中平二年(185)年初,曹操回到了洛阳,继续担任品秩六百石的议郎。可是,他仍然经常请病假,不好好上班(常托疾病)。

在这个时候,兖州刺史部所属的东郡空出太守一职,有关方面经过考察,觉得曹操担任这一职务比较合适,有意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放在一两年前,曹操肯定会认真考虑这一任命,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番激情和壮志,造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在济南国的经历。对于改造一个世界,他已经感到心灰意懒。对于成为“治世能臣”,他甚至感到了力不从心。

曹操此刻最想做的是思考、休息、读书,他决定辞去一切职务,隐居起来,这一年曹操只有三十一岁。

筑精舍读书

中平二年(185)底,曹操以生病为由,辞去刚刚被任命的东郡太守一职,之后回到故乡谯县。距上次因宋皇后事件受株连罢官回到家乡已经六年。不过,东郡太守这一职务,曹操以后还有机会再次担任,那是又一个六年以后的事了。

近两年来,作为帝国的年轻将领,曹操带兵与黄巾军作战,拿黄巾军的话说,他的手上沾满了太平道兄弟们的血。后来,他又在济南国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这些人以及一些黑恶势力也把他当成了敌人。现在,曹操不在任上,手里没有兵权,辞官之后就是一名普通百姓,那些成心想报复他的人就有了机会。所以,他不能大张旗鼓地回家,甚至最好不要住在府里,时间一长难免会走漏消息。

谯县城以东五十里有一处林木茂盛之地,涡河从这里流过时拐了一个弯,形成一块三面环水、面积很大的林带,曹仁、曹洪等人都在外地,曹操亲自动手设计了一处房子,在夏侯渊等人的帮助下很快修好,对外称是夏侯家的精舍(别墅),其实是给曹操秘密居住。从中平二年(185)底到中平五年(188)初,曹操在此生活了近三年,其间从未离开,真的过了上隐居的生活。隐居在士人心里是挥之不去的情结,尤其当人生出现挫折或对社会现实失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更加强烈。而在那个时代,隐居还是士人的一种时尚,是受人敬重的一种生存方式。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清静无为,被视为一种美德,由此造就了不少名声很大的隐士,有的人愈隐愈显,愈显愈隐。曹操隐居没有做秀和沽名钓誉的意思,他是真隐居。关于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的心路历程,25年后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进行过阐述。他说:“辞官之后,年纪尚少,看身边的人,有的年已五十还不算老。我私下在想,就是稳居上二十年,等到天下清平,也不过与周围这些人年岁相当。所以我回到乡里,在谯县以东五十里筑精舍,想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把自己彻底封闭起来,杜绝与宾客往来。”

曹操在精舍里主要任务是读书和思考,除此之外,精舍周边林木绵延,也是各种动物喜欢出没的地方,冬春季节可以在此射猎。以前曹操对射箭和骑马都很感兴趣,现在有时间也有条件了,经过反复练习,他的骑术更精了。日后曹操南北征战,经常亲自带队出征或偷袭,他最喜欢带领的就是骑兵,而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士,在他日后的军事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精舍隐居期间曹操写了不少诗作,保留下来的有一首叫《对酒》的诗,描绘的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的模样:吏役不上门叫嚷,君王圣贤,大臣们都是忠良;人民不争斗,人人都知道礼让;三年耕种,够九年的口粮,家家户户粮满仓……这是多么美好的太平盛世景象。曹操心中依然向往着一个承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政治清平,君王贤明,大臣忠良,官吏爱护百姓,徭役轻薄,民风淳朴,人人都能善终。

此时的曹操一心向往的还是“治世”。虽然在治世里实现不了当英雄的理想,但做一个贤良有为的能臣,也是他乐意追求的目标,但这些与现实的反差实在太大了。他当过县令,带兵与黄巾军作过战,又担任过济南国相,在这些实践中,他接触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作为官僚士大夫队伍中有良知、头脑清醒的年轻一辈,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矛盾、痛苦和无奈吧。

室外是奔流不息的涡河,周边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空气清新,远离尘嚣,没有纷争与恐惧,在精舍这一小片天地里,正值而立之年的曹操,思考着现实,规划着未来,但却理不出头绪来。夕阳一次次挂上天空,薄日西天,流水无言,就连曹操自己也觉得,完全遁世的想法也是不可行的,还有很多路得走。

这样的日子过得其实也很快,一眨眼就到了中平四年(187),即曹操回乡隐居的第三年,这一年曹家接连发生了两件值得庆贺的事,让曹操的心中稍稍得到些安慰。

先是这一年的十月,卞氏生了一个男孩儿,这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由于事前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孩子生得很顺利,曹操心里特别高兴。就在喜气还没有散去的时候,十一月从洛阳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汉灵帝任命为太尉,这样曹家终于也出了一个位列三公的人。

曹嵩复出后一直担任大司农卿一职,他在理财和管理商业方面颇有能力。两年前,也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卿一职空缺,他改任大鸿胪卿一职。在秦汉时,认为诸侯王﹑列侯、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及外国君主的使臣都是天子的客人,处理与这些客人有关的所有事务由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就是大鸿胪寺,所以这个部门类似于外交部。大鸿胪寺的长官大鸿胪卿品秩为中二千石,相当于正部长级。曹嵩担任此职属于平调,由财政战线转到了外交战线,工作倒没有什么难度,但曹嵩对于新的岗位不是特别喜欢,大鸿胪卿这个职务其实就是专门伺候人的活,经济专家曹嵩干了一段时间,一点感觉都没有,心里盘算着还是找个机会回去干老本行。

这时,汉灵帝刘宏推出了一项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政策,给一心想调动工作的曹嵩一个机会。当初,黄巾起义爆发,刘宏不得已拿出自己小金库的钱用来平乱。谁都知道打仗是最烧钱的事,前线一开打每天都要消耗大量金钱,汉灵帝多年来积攒的私房钱一下子用掉了许多。刘宏看在眼里,心疼得睡不着觉。不过汉灵帝也颇会理财,他很快想出了挣钱的新招。这一招很简单,不用投资,没有风险,见效快。这一招就是卖官。在人们的印象中,买官卖官都是贪官污吏之间干的勾当,一般都是悄悄地干,天知地知你我知,很少有人公开进行。

刘宏作为天子带头干这种事,在古代帝王中十分少有。而且他不干则已,一干就弄得轰轰烈烈,不仅打广告,明码标价,亲自做动员,而且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办公地点就设在皇家花园西园内。刘宏按照拟任官职的品秩进行标价,品秩一石合一万钱,比如品秩六百石的县令,标价600万钱,品秩二千石的太守,标价2000万钱,而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品秩通常是一万石,标价达到空前惊人的1亿钱。

不过汉灵帝也搞了一些促销和优惠活动,对于那些被认为声誉好的人,经过汉灵帝批条子,可以给予优惠价,最低能打到五折。而对于郡太守等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职位,汉灵帝再次发挥了他的金融天才,创造了公开拍卖的办法,由亲信的宦官当拍卖师,出价最高者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尽管有打折促销活动,但价位也实在太高了点,有人很想买官,但没有那么多现金,这种情况一度影响到销售活动的开展。这没有难倒刘宏,他再次创新了营销理念,开发出分期还款的方式,先上任,再付款。

大鸿胪卿曹嵩赶了趟时髦,买了个太尉的职务,花费是1亿钱,而且一次性付现,没有讨价还价,没有办理按揭。对此,有人认为曹嵩当了回冤大头,因为此时的太尉已经完全成为荣誉性职务,还没有州刺史、郡太守实惠。但曹嵩不那么看,他认为三公的职位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营销总监刘宏常常为此犯愁,就差挥泪大甩卖了。此时他慷慨解囊,无疑带了个好头,说明这个职位还是有市场前景的,足以让那些整天跟天子砍价的家伙羞愧,如此一来,汉灵帝对曹嵩无疑将有更佳的印象,这是用金钱无法估量的。理财高手兼投资专家曹嵩在投资问题上的判断一向准确,汉灵帝不仅对他的表现很满意,而且很快送来了回报。

再次步入军界

就在曹嵩花费1亿钱的天价买下太尉一职的几个月后,也就是中平五年(188)春天,在家赋闲三年的曹操再次接到朝廷的任命,职务是帝国刚刚组建的新军的师长(都尉),品秩仍然是二千石。这是曹操再次担任军职。

黄巾起义的第一次高峰被压制下来以后,各地仍然不够平静,为了加强帝国的军事力量,以防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出现,在大将军何进的主持下,一系列军事扩充计划得以实施,组建新军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没有拒绝这个任命,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他发现原打算隐居二十年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如果天下大乱,唯一能拯救自己和国家的办法,就是奋起抗争,成为中流砥柱。

与地方行政官员不同,曹操觉得在军队里发展更有价值。近三年中,他阅读了大量兵法和与此相关的著作,需要在军事实践中进行检验。于是,曹操离开谯县前往洛阳上任。他有意带卞氏和曹丕一块走,但曹丕刚出生不久,想想还是算了。

到了洛阳,刚一上任,就有人前来拜访。这个人是老相识,但好多年没有见了。这些年来曹操一直注意打听他的消息,但得到的信息总是很少,仿佛他已经失踪了一样,如今这个人精神焕发地来到他的面前。从此之后,这个人将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们二人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进程。

这个人就是袁绍,在曹操担任都尉的时候,他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是何进最倚重的亲信。出身于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绍,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但是近十年来,他好像没有太大的作为。党锢事件中被迫害的士人里没有他,与宦官作斗争的人里没有他,黄巾起义爆发后上前线打仗的人里也没有他。

鼎鼎大名的袁绍在做什么?答案是:在家乡汝南郡守孝。

袁绍字本初,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汝阳县人。这个家族自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以下,前后四代人位居三公的高位,袁绍不仅拥有这个令人炫目的高贵出身,而且有堂堂的仪表(姿貌威容),在那个时代要想受追捧,这些都是必要条件。袁绍出生于何时,史料没有明载,一般认为他出生于本初元年(146),所以他字本初。他大概比曹操大九到十岁。与曹操一样,袁绍也是首先从“郎”即天子身边的侍卫做起,在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之前的好几年,袁绍获得了第一个正式的行政职务,到东郡的濮阳县当县长。濮阳坐落在黄河岸边,据说袁绍在这里干得还不错,几年后,他离开了这里。

士人被禁锢时,袁绍面临着一生中重要的人生考验,他与著名士人李膺有姻亲关系,李膺被杀后,袁绍面临着受牵连的危险。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帮助袁绍化解了危机。大约在这个时候,袁绍的母亲死了,按照规定,袁绍将解除公职,回家乡为母亲守孝三年。袁绍母亲下葬的事在史书中有具体记载,袁绍故意把丧仪搞得很大,通常这个时候死者家属都是被同情的一方,袁绍用哀痛换来了同情,与士人的关系没有人再往下追究了。袁家办丧事惊动了各路豪杰,大家纷纷从各个方向前来吊唁和探望,乘坐的各式车辆竟达数千辆,其中也包括特意赶来的曹操和好朋友王俊。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