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戏曲专科目录考述(上)

第二章 中国古代戏曲专科目录考述(上)

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中论及专科目录时说:

学者欲通晓古今,洞识所学,乃不得不各自就其本科目录作彻底之研究。此专科目录所以发达于现代,一也。藏家无论公私,多假以自炫,初无专精一科之志,故煌煌巨册,非不丰美;而平均分配,各科皆备;及专家用之,辄感其不精不足;势须独具只眼,另行搜求。此专科目录所以早已脱离藏书目录而独立,二也。百科竞出,群籍充栋,初学者望洋兴叹,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洞明其学者,各就其所赏识,选拔要籍,以作读本,实为学术进步之第一阶段。此专科目录所以先乎藏书目录而产生,迄乎现代而尤盛,三也。(《专科目录篇•专科目录之作用及其源流》)

专科目录的编撰由于“专精一科”,著录对象具有针对性且比较集中,目录编撰者又是洞明专科之学者,因而此类目录一般都囊括某一学科或领域的重要著作,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此种目录的阅读者或使用者可以较为全面快捷的了解该学科或领域的已有成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其价值尤为突出。但我们必须明确,今天我们定位或使用中国古代专科目录是从现代学科分类的角度出发,古代专科目录的分科与现代学科分类并不完全对应。以戏曲这一体裁论之,在现代,它可以被著录于文学专科目录之下,但同时被著录于艺术专科目录之下恐怕也无可厚非。但就历史事实而言,戏曲作品在我国古代戏曲目录著作中往往被视作文学作品,其“戏剧性”、“舞台性”的一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而戏曲作品的文本性、文学性也是本文进行研究的基本立足点,尽管如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专科目录中,戏曲这一体裁还是难觅踪迹。

中国古代经学目录、宗教目录等专科目录发展历史悠久,而且较为发达。文学专科目录也渊源久远,其滥觞于西汉刘歆《七略》之《诗赋略》,晋初挚虞《文章流别志》是第一部文艺书籍专目,其后晋末顾恺之《晋文章纪》、齐梁之际沈约之《宋世文章志》皆属此类,王俭之《文翰志》、阮孝绪之《文集录》虽分别为《七志》、《七录》之一部分,然其于后代集部之分类实有开创之功,“《隋志》以下,遂以集部为四部之一,小类亦多仍《七录》之旧,惟或易杂文为词曲,或增加诗文评耳。专录一切文学创作目录者,遂不复多见。”其后,可称文学专科目录者,惟有宋沈建之《乐府诗目录》、明蒋之翘之《楚辞总目》、《楚辞目录》等,随着四部分类法的流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广大的公私目录著录于集部之下,少有变更。在传统文学体裁中,戏曲地位远逊于诗文,要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藏书目录中都十分艰难,即使是在综合目录被著录,还要被置于集部之下,位居诗、文、词之后,文体卑微,显而易见;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古代居然有几部优秀的戏曲目录打破四部分类法著录方式的垄断,冲出文学专科目录束缚,为古代戏曲获得了“专科”的地位,尽管这种“专科”的性质远非现代意义上那么科学,它们的编撰动机乃至编撰体例不同、面目迥异、形态丰富,但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它们既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宝贵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专科目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戏曲专科目录的萌芽与初创期,这一阶段的戏曲专科目录有以笔记为载体者,亦有稍具戏曲专科目录雏形者,著录体例对后代戏曲专科目录有所影响;明代是古代戏曲目录的发展成熟期,这一阶段的戏曲专科目录数量明显增加,著录戏曲作品体裁更为丰富,著录体例有所创新;清代是古代专科戏曲集大成的时期,这一阶段戏曲总目著作出现,著录戏曲体裁更加完整,戏曲作品数量明显增加,著录体例更为多样。此节将对中国古代各个阶段重要的戏曲专科目录著作做一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还原古代戏曲专科目录发展成熟的历史轨迹。

  1.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页239。

  2.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页256-257。

  3. 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页26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