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专家组磋商军演

一、准备军演

●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定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自始至终高度关注、亲自决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联合军演指明了方向。

●中国还在这次中俄联合军演中,动用了“九五”以来我军陆海空军的大多数最新装备,有些装备还是首次投入使用。

中俄专家组磋商军演

2004年7月6日,在位于莫斯科中心的俄联邦国防部大楼内,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与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

备忘录仅有两页,不足千字,却掀开了中俄两军关系史上崭新的篇章。备忘录签署后,军委明确指示,中方演习准备工作在军委统一领导下,由总参谋部全权负责。

2004年8月初,总参决定成立中方演习军事专家组,由总参作战部部长章沁生任组长,成员以总参谋部为主,从各总部和军兵种大单位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专家组主要负责筹划设计演习,与俄方军事专家组共同磋商演习问题。

中俄两军近半个世纪没有接触,双方对联合军演的思维方式、习惯做法和战略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分歧,要组织联合军演这样一个涉及到国际形势、地区安全、国家利益的重大课题,要实现两军思想上、行动上的融合,一开始就考验着中方演习军事专家组的能力与智慧。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军事专家组与俄军的同行进行了艰苦漫长的谈判磋商。

首先需要探清俄方对联演的“底”,为此,中方主动投石问路,于2004年8月25日,在距离中俄签署协议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中方专家组由国防部外事办派员赴莫斯科,进行第一轮磋商。

两军对联演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分歧也是明显的。一是在演习课题上,中方比较关注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俄方则更重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希望把演习限定在维和领域。二是在演习层次上,中方强调应该着眼应对地区危机,搞一次战役演习,俄方则希望局限在战术层面。三是在演习兵力上,中方主张多军兵种联合参演,俄方则提出参演兵力应主要是地面部队。

对于俄方与中方分歧的原因,中国军事专家组分析后,感到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在政治上有顾虑,担心演习层次过高可能刺激西方;二是在经济上有困难,忧虑演习规模过大军费比较紧张;三是在法律上有障碍,中俄两军尚无举行联演的法律协定,在参演人员与装备的出入境管理、司法管辖等问题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面对分歧,如何打开局面,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11月初,中国专家组在得知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即将来华访问后,感觉这是破解联演难题、推动联演开局的绝好契机。于是抓紧工作,向军委、总参呈报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专家组关于中俄联演课题、内容、形式、规模和观摩、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这实际上就是中俄联演的总体框架设计,被称为中俄联合军演“基本文件”。

12月中旬,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如期访华。胡锦涛和其他军委首长分别会见了伊万诺夫一行。

伊万诺夫向胡锦涛转达了普京总统关于俄中举行联演的意愿,对中方领导人的意见表示赞同。这表明,在中俄高层的推动下,中方关于演习的总体设想已经成为联合军演的“底盘”。

2005年,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正如一首唐诗的意境:“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北京,以她春天般的笑容迎接远道而来的俄罗斯客人,这就是中俄联演俄方军事专家组。

俄方此行10余人,主要来自总参谋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陆军、空军、海军总司令部和空降兵司令部。俄军事专家组组长为俄联邦国防部作战组组长、陆军副总司令莫尔坚斯科伊上将。

在本轮磋商之前,章沁生由作战部部长调任总参谋长助理。

两军专家组磋商在八一大楼举行。双方主要围绕演习课题、代号、时间、阶段划分,演习领导机构、受训指挥机关,参演兵力兵器,演习的基本方法、步骤,各项保障,两军领导人参加演习从开始到结束的仪式和观摩活动等方面展开讨论。

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演习的课题设置问题。

俄方出于其战略利益的考虑,一是开始不同意中方提出的“联合机动作战”,坚持要以“反恐”为基本课题。二是关于参演兵力的规模问题。俄方提出的参演兵力规模偏小,与两军联演所要达成的战略效果不相协调。

磋商中,中方据理力争,重点向俄方提出了将演习课题设置为“联合机动战役”的依据和理由。俄方最后同意将演习课题初步定为“联合机动战役”,代号“和平使命—2005”。

在说服俄方接受“联合机动战役”这个课题后,中方专家组进一步提议,俄方增派一艘“光荣”级巡洋舰、两艘“基洛”级潜艇、一架A-50预警机和部分陆军兵力参加实兵演练,以与演习课题和方案背景相匹配。俄方最后同意回国后报请上级批示。

与此同时,双方在其他许多重要问题上也都达成了共识。

或许是受到中国新春佳节良好气氛的影响,总体上,第二轮磋商双方积极而友好,谈判出乎寻常的顺利。

3月的莫斯科,仍然是白雪皑皑,寒意未消。

因为刚从春意融融的北京而来,一下子感觉好像来了个“倒春寒”。出人意料的是谈判气氛也“乍暖还寒”,突然陷入僵局。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俄方专家组的立场出现了严重倒退。他们提出,将上一轮磋商确定的演习课题“联合机动战役”改为“强制和平行动的准备与实施”,演习内容、阶段也要作较大调整,不同意增派海、空军兵力参演,反对我方关于“在俄方境内举行演习开始仪式和战略磋商”的提议。

俄方一位海军中将态度很傲慢,声称俄方之所以不能派潜艇参演,是因为黄海海域水较浅,中方的海图精度不够,俄方不能让自己的潜艇去冒触底的危险。如果非要俄潜艇参演,就要允许俄方测量船进入中国领海进行海测。这显然是我们不能允许的。

中方这次带来的磋商“底牌”是军委确定的,不可能作原则性退让。

另外,在俄方新提的演习方案中,有一些设想与伊万诺夫国防部长访华时的表态也不一致,提出的演练内容有些超出了我军的职能使命,如果中方贸然接受,将给国家的政治、外交带来不利影响。

经过10多个小时的唇枪舌剑,到第一天会谈结束时,还是未能取得丝毫进展。

当天晚上,驻俄武官王海运在使馆宴请中方专家组一行。大家虽然一身疲惫、又饿又累,却都吃不下东西。

王海运凭着多年在俄工作经验,比较了解俄军由于内部体制问题,在国防部与总参谋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时常会发生脱节。这次俄方一些设想出现倒退,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王海运在席间的这些话给了章沁生很大启发。他一边给大家鼓气,一边思考着第二天的磋商突破口。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晚宴变成了真正的“工作餐”。

第二天重开会谈时,章沁生首先向俄方代表介绍了伊万诺夫国防部长访华时的会谈讲话。章沁生紧接着提议:鉴于双方在演习课题名称上分歧较大,建议这次联演不设具体课题名称,对外统称“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立案同意俄方意见,淡化背景,重在引出训练问题。实兵演练课目因在中方境内实施,由中方牵头设计关于演习开始仪式,以及战略磋商地点问题,考虑到巴鲁耶夫斯基总参谋长2005年3月17日将在北京与梁光烈总参谋长会晤,建议把该问题提交两军的总长进行商谈。

至于俄方潜艇参演问题,章沁生再次明确表示:

中国海军一直依靠自己的海图在黄海海域执行任务,从未发生过任何因海图问题导致的航行事故。我们十分欢迎俄方潜艇赴中国海域参演,但如果俄方确有难处,中方可以理解。

中方的意见和建议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打破了谈判的僵局,双方基本达成了共识。当天16时,也就是距中方专家组登机返京前两个小时,章沁生和莫尔坚斯科伊将军共同签下了本轮磋商纪要。

中方专家组回到北京。飞机一落地,章沁生就立即前往八一大楼,赶在来华访问的俄军总参谋长巴鲁耶夫斯基专机到达之前两个小时,向梁光烈作了简要汇报。他希望两军总参谋长能在会晤时敲定演习的战略磋商放在俄方境内。

当天下午,梁光烈陪同温家宝总理会见来访的巴鲁耶夫斯基总参谋长。

梁光烈向巴鲁耶夫斯基总长表达了中方对联演的积极态度,从战略高度阐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因会晤时间比较短,两位总长在去西山的途中,继续商谈了演习战略磋商和实兵演练地点问题。

在巴鲁耶夫斯基总参谋长参观结束时,梁光烈递给章沁生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

中俄双方派出精干人员在海参崴进行战略磋商。

2005年4月,海滨城市青岛春暖花开,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在穿梭的人流中,身着迷彩、行色匆匆的中俄军事专家组格外引人注目。

按照两军商定的工作计划,从4月22日开始,中俄专家组在山东半岛展开为期一周的联合现地勘察,任务是敲定战役筹划演练和实兵演练的具体地点,磋商演习企图立案、演练内容、实施计划等细节问题。

此前,中方军事专家组和济南军区首长机关有关人员,已于3月下旬,先期进行了一次勘察,初步确定了实兵演习地域和战场设计。

也许是有前两次磋商打下的良好基础和成功经验,也许是两军专家组在磋商中,逐渐增进了信任和友谊,这次联合勘察与磋商十分顺利,工作方式也非常灵活。

两军专家按职能分工分为若干小组,在总体意图下,展开对口磋商,变面对面会谈为两军共同工作。各小组双方代表同车同行,一起勘察,一起研究,现地磋商和解决问题。

在6天的行程中,他们身负各自使命,白天驱车勘察,晚上加班会谈,充分展现了两军专家的良好素质。

通过这次磋商,双方就演习企图立案、实施计划、实兵演练方案达成共识。

同时,这次磋商还确定了演习导演部、战役指挥部位置和实兵演练场地,两军参演部队的配置地域等,并商定了指挥协同和通信、后勤、装备保障等问题。

6月4日至7日,章沁生率领总部机关和济南军区、北海舰队、济南军区空军首长机关有关人员组成的中方军事专家组,与莫尔坚斯科伊上将率领的俄方军事专家组,在俄罗斯海参崴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举行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第五轮磋商。

双方围绕约定的13项磋商内容,坦诚友好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取得了重要成果。

最高统帅作出战略决策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俄双方围绕这一主题,举行了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

5月份,胡锦涛参加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6月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莫斯科,胡锦涛应邀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7月1日,胡锦涛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当天会晤时,胡锦涛指出:

中俄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双方要共同努力搞好。

此前早些时候,普京总统就曾表示: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这次演习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俄方非常重视这次演习,除派一定数量的人员参加外,还将使用许多先进武器装备。

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定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

这表明中俄两国元首、两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定下了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最后战略决心。

国际战略观察家们敏锐地注意到,中俄两国举行联合军演的战略决策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做出的:

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世界东方的政治版图上,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台湾等热点问题持续发热,世界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与风险交织,传统安全威胁尚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中俄近年来积极推进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正式批准生效,中俄之间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全部确定;中俄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

一时间,国际社会对于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热切关注,对其战略意图虽然一时还不能完全解读,不能完全猜透,但普遍感到其中大有深意,耐人寻味。

其实,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双方都面临着美国在亚洲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

尤其是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其全球军事战略作了相应调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大亚太地区军事干预能力方面,北约的东扩和美日安保条约的强化使中俄在亚洲的战略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中俄两国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双边睦邻友好和战略合作关系,增强共同的安全防御力量,已经成为两国最好的选择。

中国传统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在新世纪也有了新的内涵,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契机,中国开始以积极主动的角色拓展自己的周边安全空间,联合军事演习成为其中的主要手段。

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中国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与巴基斯坦海军首次“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印海军“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法海军联合军事演习”,“中英海军联合搜救演习”。

2002年7月,日本《产经新闻》首次报道称,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军队将于当年8月在日本海及朝鲜半岛附近举行以美国为假想敌的联合演习。

《产经新闻》在报道说:

在演习中,中俄两国将以通讯线路连结各自的指挥站,但是两军并不在同一指挥系统下行动,俄国将从西伯利亚、远东军区,中国将从沈阳、济南军区各自动员所属的海陆空三军。

此项演习虽然是一项以战斗训练为主的演习,但是可能会包括有部队移动的有限行动演习。报道还指出,演习地区将包括西伯利亚、中国东北部至日本海和黄海周边,并称虽然“假想敌为美国”,但是否细分为驻日、驻韩美军基地,或者对于日本自卫队以及韩国军队的定位则并不清楚。

这条新闻报道迅速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中俄两国政府在2001年7月刚刚缔结《中俄睦邻友好协作条约》,条约中首次提出将扩大在安保领域的合作,加强包括部长级的两军高层互访等交流。

因此,一些分析家推测,这次联合军演可能是对此条约的因应措施之一。

香港《太阳报》则报道称,在美国总统布什重新提出构建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同时,向来对此持抨击态度的中俄两国积极加强军事合作关系。中俄将联合举行军事演习,进行实战仿真高科技演习。

该报引述军事专家的话称:

中俄合作的加强将使两国在国际上更加引人注目,将在抵制美国导弹防御体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俄除了联合军事演习外,还将加强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2000年至2005年和2005年至2015年实施。

双方合作的项目主要有:

1、中俄合作研制新一代航空武器,包括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系列导弹;2、中俄合作研制激光、束光、中子等高科技军事领域装备;3、中俄两国扩大军事院校交流和互访。中方将派出数百名空军、二炮、海军军官到俄国深造;4、中国将于第一阶段向俄国购买和引进新一代高科技军事装备,金额达150亿美元。

中俄两国国防部、总参谋部、军兵种司令部将建立对口友好合作关系。

2004年,中俄联合军演的消息在沉寂了一年后,再次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

7月6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在访问俄罗斯时,与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签署了关于中俄两国举行联合军演的相关备忘录。

在这份备忘录中,中俄双方确定将于2005年8月份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

同年12月13日,伊万诺夫访华,在与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会谈后宣布,两军将举行首次联合军演,演习的具体内容将在2005年年初确定。

半月之后,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的内阁会议上,亲自听取了伊万诺夫北京之行的情况汇报,以及有关俄中联合军演的内容。

2005年2月1日,俄陆军副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布尔加科夫上将率领陆军总参谋部代表团访问了北京,与中方协调联合军演的有关事宜。

3月17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访华,中俄军演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

中俄军演意义重大,而且是两国历史上头一次,双方在战略层面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双方领导人也都对此次军演持积极的态度。

2005年是俄罗斯军演的重点年份,除了已经达成的中俄军事演习外,俄罗斯还要参加在塔吉克斯坦举行的独联体安全条约年度演习、俄罗斯与乌克兰联合军演、俄印联合军演、俄法联合军演、俄德首度联合军演,以及俄海军参加的北约—地中海联合军演。

由于中俄军演规模不算大,双方在时间上很快达成了一致。主管军事训练的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别洛乌索夫上将,在2005年2月28日接受《俄罗斯军事观察》杂志采访时称:“俄军拟于今年9月上旬与中国军队举行演习。”

俄罗斯空军第六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维克托·杰尼索夫中将则表示,中俄联合军演已经敲定在当年8月举行。

2005年3月2日,俄中两国国防部高级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后宣布:

俄中已经就“友谊-2005”联合反恐演习的预案达成一致,演习定于今年8-9月举行。

俄国防部国际合作局局长马祖尔科维奇,在6月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称:

演习计划在8月底到9月初举行,如果准备工作进行得不够顺利,也可能会延迟到10月份。演习全部时间大约为9天。

不过,在选择何处作为中俄首度联合演习的地点问题上,双方出现了很大分歧。

据俄《生意人报》的报道,中国方面最初希望演习在俄罗斯边疆区的谢尔盖耶夫训练场举行,但最终在俄罗斯的坚持下,确定在中国领土上举行。

俄罗斯提出演习可以放在新疆举行,俄一直非常关心中亚5国的局势,担心俄罗斯在这里力量的示威会导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侵入,尤其是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在这里设有中亚最大的军事基地。

但这一建议被中方否决,同时中方提出了将演习地点放在靠近台湾海峡的浙江沿海。但俄罗斯认为,军演地点选在浙江“太过于挑衅”,将引发不仅来自中国台湾、还包括美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应,而且美日最近才将台湾海峡列为两国所关切的“共同战略目标”,因此俄方无意配合中方的希望。

最终,在俄罗斯方面的坚持下,联合军演地点向北移动,选在了辽东半岛,演习海域在中国黄海和渤海。

对于参演军队,早在2005年1月底,俄陆军副总司令弗拉基米尔·莫尔金斯基上将率团访问北京,讨论演习构想和计划问题。中方提议扩大演习规模,要求俄罗斯增加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和舰艇参演,并明确提出希望太平洋舰队派出一个舰艇分队参演,其中应包括大型登陆艇、一艘巡洋舰和一艘潜艇。

俄方最后同意派出一艘登陆艇和一艘大型反潜舰参加,并派出了一个海军陆战连。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舰队一共只有两艘大型登陆艇。

6月2日,由俄军总参谋部和空军第六十一集团军高级军官组成的军事代表团,在海参崴与参加中印俄三边外长会晤的中国外长一行磋商,确定了联合军演的最后内容。

此次中俄军事演习的海上部分,将以俄太平洋舰队和中国北海舰队舰只参加为主。

6月13日,俄太平洋舰队司令费多罗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表示,俄已计划投入11至14架“伊尔-76”军事运输机,向中国运送来自太平洋舰队的武器装备、伞兵,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费多罗夫称:

俄中海军演习部分可以检验双方各个作战环节的快速联动战斗水准,演习中将双方统一计划、分获资讯、独立式行动等合同战斗模式,变为统一计划、共享资讯、融合式行动的新型合同战斗模式。

此外,两军可以在机动突击与情报、决策和火力之间建立快速联动的行动模式。

在伊万诺夫访问北京之前,俄官方人士曾透露,联合演习将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目标。

俄《独立军事评论》专家雷利亚科夫认为,从近年来中国与外国军队进行的联合军演来看,基本上都是以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威胁为主。

从现实来看,俄中两国都面临着民族分裂主义的威胁,包括俄罗斯的“车臣”武装和中国的“东突”分子,而且中亚地区的恐怖分子正呈现出相互勾联的趋势。

因此,打击恐怖分子是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成为两国第一次联合军演的主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俄国防部国际合作局局长马祖尔克维奇6月初称,演习项目已确定为围捕恐怖分子和毒品走私犯罪分子。

不过,从演习双方派出的参演军队来看,包括远程战略机动、攻击海上目标、抢滩登陆作战,都应是此次演习的重点演练科目,其战术战法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反恐性质。

《生意人报》称,演习最初的科目是反恐,但中方提出在演习中加入抢滩登陆的内容。

8月2日,俄罗斯陆军副总司令弗拉基米尔·马尔金斯科伊向媒体表示,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俄中联合军事演习将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

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演

胡锦涛对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自始至终都高度关注、亲自决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联合军演指明了方向。

2004年7月,中俄双方商定:

为应对新的挑战,预防新的安全威胁,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高度战备水平,双方准备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计划于2005年举行首次联合军演。

2004年12月13日,胡锦涛在会见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时指出:

明年两国将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中俄首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必将进一步丰富两军战略协作的内涵。希望两国有关方面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把这次联合演习组织好、实施好。

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水平,而且会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005年3月11日,胡锦涛亲自审批了总参谋部上报军委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总体方案》。

2005年7月5日,胡锦涛在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与普京总统会晤时,同意按原定时间举行联合军演,“希望两国军方加紧磋商,尽早做好准备”。

2005年7月8日,胡锦涛指示:

这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必须确保安全、顺利、圆满,特别是在我们领土上组织演习绝不能出任何问题,不论是我方、还是俄方都不能出事情。

2005年7月13日,胡锦涛在总参谋长梁光烈《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准备工作检查情况报告》上批示:

中俄联合军演意义重大,国内外广为关注。必须精心组织、精心指导、密切合作,确保安全、顺利、高质量举行。既要认真对待演习中的共性问题,也要重视解决联合军演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比如:通信保障、语言障碍等。

2005年7月22日,胡锦涛在总后勤部上报的请示件上批示:

要本着勤俭建军的原则搞好保障。应在正常军费中开支,不要向财政申请。

2005年8月,胡锦涛在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检查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准备情况报告》上批示:

要充分估计联合军演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做好预案,以免措手不及。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