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的春愁(节选)
郁达夫
正当我十四岁的那一年春天(一九〇九,宣统元年己酉),是旧历正月十三的晚上,学堂里于白天给与了我以毕业文凭及增生执照之后,就在大厅上摆起了五桌送别毕业生的酒宴。这一晚的月亮好得很,天气也温暖得像二三月的样子。满城的爆竹,是在庆祝新年的上灯佳节,我干喝了几杯酒后,心里也感到了一种不能抑制的欢欣。出了校门,踏着月亮,我的双脚,便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赵家。她们的女仆陪她母亲上街去买蜡烛水果等过元宵的物品去了,推门进去,我只见她一个人拖着了一条长长的辫子,坐在大厅上的桌子边上洋灯底下练习写字。听见了我的脚步声音,她头也不朝转来,只曼声地问了一声“是谁?”我故意屏着声,提着脚,轻轻地走上了她的背后,一使劲一口就把她面前的那盏洋灯吹灭了。月光如潮水似地浸满了这一座朝南的大厅,她于一声高叫之后,马上就把头朝了转来。我在月光里看见了她那张大理石似的嫩脸,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觉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顺势就伸出了两只手去,捏住了她的手臂。两人的中间,她也不发一语,我也并无一言,她是扭转了身坐着,我是向她立着的。她只微笑着看看我看看月亮,我也只微笑着看看她看看中庭的空处,虽然此处的动作,轻薄的邪念,明显的表示,一点儿也没有,但不晓怎样一般满足,深沉,陶醉的感觉,竟同四周的月光一样,包满了我的全身。
两人这样的在月光里沉默着相对,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她轻轻地开始说话了:“今晚上你在喝酒?”“是的,是在学堂里喝的。”到这里我才放开了两手,向她边上的一张椅子里坐了下去。“明天你就要上杭州去考中学去么?”停了一会,她又轻轻地问了一声。“嗳,是的,明朝坐快班船去。”两人又沉默着,不知坐了几多时候,忽听见门外头她母亲和女仆说话的声音渐渐儿的近了,她于是就忙着立起来擦洋火,点上了洋灯。
她母亲进到了厅上,放下了买来的物品,先向我说了些道贺的话,我也告诉了她,明天将离开故乡到杭州去;谈不上半点钟的闲话,我就匆匆告辞出来了。在柳树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来,我一边回味着刚才在月光里和她两人相对时的沉醉似的恍惚,一边在心的底里,忽儿又感到了一点极淡极淡,同水一样的春愁。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今杭州市富阳区)人,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郁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1945年,他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郁达夫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朗读指导
郁达夫的作品几乎都是“自我的表达”,常常用第一人称来进行自述,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种方式给人以坦诚的阅读感受,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郁达夫的作品多是自传性文章,这篇也不例外,它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文字之一。作者捕捉少男少女们微妙情动的能力,简直让人惊讶!让读者恍然感知,“哦,这就是初恋”!月光下是两小无猜的美好,是水样的情感的流泻,没有一丝轻薄的邪念。郁达夫是很擅长描写欲望的,这段文字便把“情与欲”拿捏得分寸得当、细腻脱俗。
轻轻地诵读这段文字,就好像作者在你耳边轻轻地诉说,那种单纯而洁净的少年情怀,掺杂了明显的羞涩和恰到好处的忧伤,若隐若现、诗情画意,一如曾经我们有过的少年时光,似乎近在咫尺,又恍若天涯。一次一次被这样如泣如诉的文字所打动,一遍一遍痴迷于这纯真无邪的过往爱恋。这哪里只是作者的水样春愁啊!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少年离歌!
建议跟爱人一起朗读,将爱的感觉沉入这缠绵的文字里。这篇散文,适合慢速轻声朗读,注意人物角色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