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先民的田野牧歌

第一篇 先民的田野牧歌

诗歌本来就是人的情感的表达,当人类的语言还不足以充分表达人们心中的情感的时候,歌唱在表达人的情感方面也许比语言更为生动,也更为贴切,因为每一个字和着一个优美的音符和乐调,每一个音符和乐调里都包含着无尽的情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远古时代留存下来的歌谣,是先民们思想情感最真实的记录,他们将各种生活如战争、祭祀、狩猎、养蚕、织布、盖房以及恋爱、结婚、生育的过程都诉诸歌唱,这些歌谣足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所思所感,所爱所恨。

击壤歌[1]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2]

【注释】

[1]击壤:古时一种游戏。王应麟《困学纪闻》二十引《风土记》曰:“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寸,其形如履,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2]帝:指帝尧。

【赏析】

此歌创作时间已不可考。全歌古朴质厚,写出了远古初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纯朴生活。歌谣的大意是: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在田里劳作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卿云歌[1]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2]。日月光华,旦复旦兮[3]。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4]。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5]。於予论乐,配天之灵[6]。迁于贤圣,莫不咸听[7]。乎鼓之[8],轩乎舞之[9]。菁华已竭,褰裳去之[10]

【注释】

[1]卿:通“庆”。庆云,和气光明之云。[2]纠:丛聚。缦缦(màn):光彩灿烂的样子。[3]旦复旦兮:一天又一天,指太平之世将绵延不绝。以上四句为帝舜唱。[4]“日月”两句:日月的光明灵秀之气蕴育了舜之聪明贤圣。这是大臣赞美舜的歌辞。以上四句为八伯唱。[5]“日月有常”四句:舜勉励大臣百姓的话,日月、星辰、四时、社会皆有秩序地运行,大臣百姓要诚实地遵从。常,常道。行,常行。经,常经。允诚,诚实。[6]於(wū):语气词。论:讨论,此处指演唱。配天之灵:得到天的福佑。灵:神灵,灵气。[7]“迁于”两句:舜所作的乐歌,连贤圣们也都愿意聆听。迁:移动,进升。[8]:鼓声。[9]轩:飞舞的样子。[10]“菁华”二句:尽情地歌舞娱乐之后,高高兴兴地离开。菁华:原指盛开的花,此处指歌舞尽兴。褰裳:提起下衣。去:离开。以上十二句为帝舜唱。

【赏析】

这是舜帝与其大臣的相和之歌。舜歌唱天下光明太平;大臣赞美舜集聚日月光华而聪明贤达;舜勉励大臣百姓要遵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的迁移之序和国家的政教法令,以后要听从禹的领导。后面写歌舞娱乐的盛况。传说舜是歌舞能手,还发明了五弦琴。他所演唱的歌舞有神灵的福佑,圣贤百姓莫不愿意欣赏聆听。他们也跟着载歌载舞,直到尽兴而去。这也许是中国古代有着完整记载的第一组唱和诗,整组诗生动地描写了帝舜与大臣们欢乐和谐的情景,也表现了古代社会对帝王禅让的美好理想。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1],可以解吾民之愠兮[2]。南风之时兮[3],可以阜吾民之财兮[4]

【注释】

[1]薰(xūn):和煦。[2]愠(yùn):暑气。[3]时:及时。[4]阜(fù):增加。

【赏析】

此篇写远古先民沐浴着南风,享受着南风带来的清凉和滋润时的情怀。实是先民在尧舜盛德的养育之下,对于幸福安康的生活的满意和对尧帝舜帝感恩之情的表达。

麦秀歌

【注释】

[1]渐渐(jiān):指(麦芒)渐渐长。[2]油油:

麦秀渐渐兮[1],禾黍油油[2]。彼狡童兮[3],不与我好兮。

色泽光润的样子。[3]狡童:指纣王。

【赏析】

《麦秀歌》为箕子所作。箕子与殷纣王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后纣愈奢靡,旦夕酒作乐而不理政。箕子屡谏纣不听。武王灭商建周后向箕子询治国之道,箕子不愿做周的顺民,带领遗老故旧东渡到朝鲜。后在朝周途中,见故都朝歌宫室毁坏荒凉,遍地野生麦黍,心甚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则近于妇人,乃作《麦秀歌》,意为“你那时不听我劝,如今落得这般田地”。朝歌殷民听见,皆动容流涕。《麦秀歌》寥寥十数字,将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凄凉悲惋,情感深切可爱。后人常以“麦秀”、“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采薇歌[1]

登彼西山兮[2],采其薇矣[3],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4]。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5]!于嗟徂兮,命之衰矣[6]

【注释】

[1]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2]西山:首阳山。[3]薇:野豌豆,嫩苗可食。[4]“以暴”两句:以武王之暴臣易殷纣之暴主,还不知这样做的错误。[5]“神农”两句:言神农、虞、夏禅让之道已湮没无存,如今暴臣暴主相争夺,无所依归。[6]于嗟(xūjiē):感叹词。徂(cú):往也,死也。此两句是说:今日饿死,亦是命衰运薄,不遇大道之时,以至忧虑而死。

【赏析】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不要以暴易暴。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临终前唱出了这首歌,表现了生于乱世而不遇的怨恨和悲伤。

饭牛歌[1]

南山矸,白石烂[2],生不逢尧与舜禅[3]。短布单衣适至骭[4],从昏饭牛薄夜半[5]。长夜漫漫何时旦[6]

【注释】

[1]饭:借为“贩”,贩卖。[2]矸(gàn):山石白净的样子。烂:灿烂。以上两句以山石明丽灿烂,隐喻尧舜唯贤是用的盛世。[3]“生不”句:尧以天下为公,把帝位传给有才德的舜,此所谓“禅让”。这与后世帝王将帝位传给子孙不同。宁戚感伤生不逢时。[4]骭(gàn):小腿。宁戚生活穷困,衣不蔽膝。[5]薄:至。[6]“长夜”句:以长夜漫漫比拟自己长久不遇,不知何时才能受到君主的重用。

【赏析】

相传此诗为春秋时宁戚所作。宁戚,春秋时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他获悉齐桓公重人才,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这首歌表现了宁戚对尧舜盛世的向往以及空有壮志才能而无法施展的悲伤。宁戚最终得到齐桓公的重用,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帮助齐国迅速富裕起来,是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去鲁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1],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2]

【注释】

[1]谒:进见。[2]维:语气助词,无意义。

【赏析】

春秋时,孔子杀死乱政的少正卯,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有所作为,鲁国大治。齐国惧怕鲁国强大,送女乐、好马给鲁国执政者季桓子,季桓子从此耽于淫乐,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带领部分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生涯。临走时,他以歌表白心声,后称孔子离开鲁国时所作的这首歌为“去鲁歌”。歌词大意是:那些妇人的口啊,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啊,可以使国破家亡。好悠闲啊好悠闲,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歌曲表达了孔子内心对政局的无可奈何,而又对祖国的眷恋不舍的复杂情感。从此孔子思想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进入到“知天命”的阶段。

获麟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1],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注释】

[1]唐虞句:唐虞是指唐尧虞舜两位上古明君。麒麟凤凰都是瑞兽,相传只有圣明的君主在位时它们才会出现。所以说唐尧虞舜之世有麒麟凤凰巡游。

【赏析】

据典籍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麒麟被视为仁兽、瑞兽,只在逢遇圣君盛世时才出现,而乱世出现麒麟并非好事,捕获它就更是不祥之兆了,孔子长叹哭泣,感叹自己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西狩获麟”事,《春秋》、《左史》、《史记》均有记载,但并未有孔子作的《获麟歌》,也未见他的学生记录此事。而《公羊传》杨士勋的注疏记孔子泣曰:“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于是作歌一首。

楚狂歌

凤兮凤兮[1],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2],来者犹可追[3]。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4]

【注释】

[1]凤:比喻圣者孔子。[2]谏:匡正。[3]追:补救。[4]已:止,算了。殆:危险。

【赏析】

这首歌出自《论语·微子》,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前,唱道:“凤鸟啊,凤鸟啊,您的德行为什么这样衰微?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人物也太危险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战争频繁,政治混乱。很多有学问的人看到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采取了隐居避世的态度。楚国的狂人接舆就是代表。他看到一心想要恢复周代礼乐典章制度的孔子,就以歌唱的方式规劝孔子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1],可以濯我缨[2];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注释】

[1]沧浪:水名,实指不详。[2]濯(zhuó):洗涤。缨:系帽的丝带。古人重冠,故以清水濯之。《说文解字》:“缨,冠系也。”

【赏析】

《楚辞·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隐喻人生在世应随波逐流才能尽其天年,所谓“举世皆浊我亦浊,众人皆醉我亦醉”。“沧浪之歌”复见于《孟子·离娄》,讲述孔子听孺子唱出沧浪之歌,便引之以告诫弟子,明白儒者自取(自由选择)之道。水清只是清水,水浊仅是浊流,濯缨濯足皆凭自决。

渔父歌

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赏析】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员(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子胥过昭关,奔逃去吴,后有追兵。到了江边,见江中有渔父。子胥呼喊渔父,渔父先后吟唱上面的《渔父歌》。既渡过子胥,见其十分饥饿,告诉他:我为你取饭来!渔父走后,伍子胥生疑,躲到芦苇深处。渔父果然拿来饭食,并呼: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子胥看得真切,出来吃饱肚子后,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欲赠与渔父,渔父不受。临行,子胥嘱咐渔父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父应诺。子胥走了不远,听得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见渔父竟然翻船自沉!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1],搴舟中流[2]?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3]?蒙羞被好兮[4],不訾诟耻[5]。心几烦而不绝兮[6],得知王子[7]。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8]

【注释】

[1]夕:夜晚。《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2]搴(qiān)舟:划船。中流:河中。[3]王子:指鄂君子皙。[4]蒙羞:感到害羞。被好:遇到相好。[5]不訾:不计量。诟:责骂。以上两句是说:只要能与王子相好,我就不在乎别人的责骂耻笑。[6]“心几”句:心中几多忧烦不绝如缕。[7]得知王子:能被王子相知。[8]说:通“悦”,喜欢、爱慕。

【赏析】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楚王母弟鄂君子皙泛舟河中,乘青翰之舟,张翠盖,钟鼓齐鸣。摇船的是一位越地的姑娘,她趁乐声暂停,便怀抱双桨,用越语唱了这首歌谣,表达了她对鄂君子皙真挚的爱慕之情。歌词清新委婉,一唱三叹,是越女心曲的自然流露,优美动人。谐音双关的运用,尤显得含蓄蕴藉。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注释】

[1]萧萧:疾风声。[2]壮士:荆轲自称。

【赏析】

荆轲是卫国人,后来到燕国,受到燕太子丹的礼遇,被称为荆卿。荆轲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于公元前[227]年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如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全诗慷慨悲壮,秋风萧萧、易水清寒的自然景物烘托渲染了荆轲英勇赴难的侠士本色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候人歌[1]

候人兮猗[2]

【注释】

[1]《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据此,这应该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歌谣之一。这首歌谣虽然只有短短一句,但那深情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从形式上看,有两个实词和两个语气词。这种句式对四言诗的形式有一定的影响。[2]候:等待。猗:语气词,同“兮”,两语气词重叠,表达了强烈的抒情语气。

楚人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赏析】

此谣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大意是说:楚国即使只剩三户人家,使秦朝灭亡的也一定是楚国。这话最终应验,陈胜、项羽、刘邦都是楚国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常作为必胜信念的强烈表达。

大地之歌

履霜[1],直方[2],含章[3]。括囊[4],黄裳[5]。龙战于野[6],其血玄黄[7]

【注释】

[1]履霜:踏着秋霜。[2]直方:大地平直方正,辽阔无际。直:平坦;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3]含章:大地多姿多彩。章:文采。[4]括囊:忙着系装满粮食的口袋,形容秋收的景象。括:结扎。囊:口袋。[5]黄裳:黄色的衣裳。[6]龙战于野:龙蛇在田野里厮斗。[7]玄黄:血淋漓貌。

【赏析】

《易经》保存了大量古代的歌谣。《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爻分为阳爻和阴爻。解释爻之意义的文辞叫爻辞。《易经》的爻辞多引用当时流行的歌谣。爻,先秦时代称作“繇”;“繇”的本字是“谣”,即歌谣。《易经》的成书年代不会晚于《诗经》,它所引的古歌当然时代更早。爻辞所引的歌谣以三言、四言为主,亦有二言、五言、七言等,已开始向《诗经》整齐的四言诗靠近。本诗引自《易经·坤》。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大地之歌。诗的大意是:到了秋天霜降的季节,一眼望去大地坦荡无垠,丰收的田野里多姿多彩,人们忙着把丰收的果实装进口袋,大家都穿着黄色的衣裳。最后两句意在劝诫:秋天虽然是丰收季节,但如果不懂得把持收敛而是急功近利,最终会导致争斗的发生,就像两条龙在在原野上撕咬,鲜血淋漓。

婚礼之歌

屯如[1],邅如[2]。乘马[3],班如[4]。匪寇[5],婚媾[6]。乘马,班如。求婚媾,屯其膏[7]。乘马,班如。泣血[8],涟如[9]

【注释】

[1]屯如:艰难不前的样子。屯,艰难不前。如,通“然”。[2]邅如:回转不前的样子。邅,回转。[3]乘:四匹马驾的车。[4]班:通“盘”,指盘旋,徘徊。[5]匪寇:不是抢掠。[6]婚媾:婚姻。[7]屯其膏:盛满油脂,以作聘礼。屯,聚集。膏,油脂。[8]泣血:流泪。[9]涟如:泪流的样子。

【赏析】

本诗引自《易经·屯》。这是一首古老的婚礼歌谣。首先是描写婚礼的开端;接着是婚礼的发展,介绍求婚的聘礼;最后进入高潮,新娘离家时啼哭不止,泪流满面,悲喜交集。

战斗之歌

同人于野[1],同人于门[2],同人于宗[3]。伏戎于莽[4],升其高陵[5],三岁不兴[6]。乘其墉[7],弗克攻[8]。同人先号啕[9],而后笑:大师克相遇[10]。同人于郊[11]

【注释】

[1]同人于野:聚合族人于野外。同,聚合。[2]门:城门。[3]宗:宗庙。以上三句记叙了聚合族人的三个阶段:由散居乡野的族人分别聚合,再集结于城门,最后集合于宗庙而受命于先祖。[4]伏戎于莽:把军队埋伏在草莽丛林之中。戎,军队。[5]升其高陵:登上高地,占据有利的形势。升,登。[6]三岁不兴:战斗相持数年。三岁,数年。兴,起。[7]乘其墉:登上那城墙。墉,城墙。[8]弗克攻,没有人能攻取。克,能。[9]同人先号啕:众将士起初啼哭,因为战斗不利。[10]大师克相遇:众军终能抵御敌人。遇,抵挡。[11]同人于郊:会师郊外。

【赏析】

出自《易经·同人》。这是一首战斗之歌。其叙事的清晰完整是令人惊异的:首先概略记叙了集结军队的三个阶段,然后着重描述了战争的过程。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敢于抗击来犯之敌的勇气,歌颂了他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是《易经》中不可多得的表现战争题材的杰作。

箕子之歌

明夷于飞[1],垂其翼[2]。君子于行[3],三日不食[4]

【注释】

[1]明:通“鸣”,鸣叫。夷:通“雉”,山鸡。于:动词词头,无实义。[2]垂其翼:鸣雉低垂着翅膀,这是形容鸣雉的疲乏无力。[3]君子:指纣之叔父箕子。行:出走,离去。[4]不食:箕子不食纣王俸禄,指不与暴君合作。

【赏析】

此歌出自《易经·明夷》。据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这是箕子射猎雉鸡之歌。箕子是殷纣王的叔父,纣王无道,箕子苦心劝谏,纣王不听,反而要迫害箕子,箕子无奈装疯避世,周朝建立后武王曾向他咨询治国方略。这是一首表现箕子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的歌谣。诗歌运用比兴的手法,含义隐约含蓄,余味不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