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诗近年来才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实它迈越元、明而继承了唐、宋诗的优良传统(着重的是艺术养料),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表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统一。它包括着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古典诗歌,直接哺育着中国现代文学。
清诗的前期和后期,都反映了昂扬的民族气节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期则盛开着诗歌理论之花,横出一世的性灵说即产生于此期。
因此,总结清诗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和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与研究),是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的。
《清诗流派史》的编写,其出发点就是总结清诗发展的规律。因为规律总是反映在各种诗派的产生与相互影响中,所以,我从流派着眼来叙述和论析清诗三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形。
全书以事实说明如下规律:
(一)每一流派对以往各流派(尤其是和它相衔接的一个或几个流派)的理论、创作的成果,都必然有所吸收和扬弃。无所取,则诗史失去了连续性;无所舍,则此一诗派失去了它的质的规定性。
(二)就是对于前代某一理论(如王士禛之于《沧浪诗话》)绝对宗仰,也必然渗入后者新的时代审美因素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
(三)诗派的生灭盛衰,主要由于补偏救弊——每一流派都是为了对前此诸流派补偏救弊而生而盛,又由于本身的僵化而为后出流派所补救而衰而灭。
(四)同一流派的作者群也在不断分化,或坚持,或变异,最后有的蜕变而成另一流派。
因而结论是:流派是时代要求、文学风尚和诗人审美追求的结晶——整个《清诗流派史》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论述的。
我不用一种流派的审美标准去批评另一流派的作品与理论,但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区分进步与落后,同时辩证地分析、对待落后的流派,也标举出它的艺术特色、理论价值,并指出其出现是历史的逻辑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