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陈梦家(1911—1966),原籍浙江上虞,生于南京,曾用笔名陈漫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陈梦家自幼喜爱古诗,对唐诗更是情有独钟。16岁考入中央大学后,他结识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和徐志摩,这场师生缘分不仅丰满了他的人生,更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诗歌创作。他从16岁即开始写诗,常在《新月》月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成为后期新月诗派的先声。1931年1月,不满20岁的陈梦家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诗名大噪。此后又出版了《铁马集》《在前线》和自选集《梦家存诗》。

陈梦家的诗歌创作生涯只有七八年,留下100多首诗,数量不算多,却是中国新诗发展中一个珍贵的宝藏。在陈梦家看来,诗的本质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歌应该有血肉,有神态,更有灵魂。他认为写诗的出发点应是理性、体验、性灵,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将“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陈梦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怀着深厚眷恋之情,所以他的诗歌风格是东方的、抒情的,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的诗情诗味,空灵而浪漫,含蓄而纯真,朦胧却不晦涩,在语言、句子上也有较多创新。他多用新颖的比喻,擅长借意象来抒情,他着眼的意象是小而美的,传达出的情感是婉转而内敛的。创作后期经历抗日战争等的磨砺后,他的注意力逐渐从青春、爱情逐步投向了民族和文化,思想更加成熟。闻一多曾评价他:“一个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夫,陈梦家要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本诗集选编了诗人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诗描写了初恋时的情感,对人生和现实的体会,季节和景色触发的伤感等。读陈梦家的诗就像和一个感性又温柔的老者对谈,所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回溯在他的言辞间都变得亲切、鲜活起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