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我们尊敬的老院长曾宪义先生离开我们即将一年了。

自2011年1月15日以来,作为在他身边工作十多年的助手,我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总觉得曾先生不该这么早离去,总觉得曾老师并没有离开我们,脑海中经常浮现他的音容笑貌。一年了,残酷现实告诉我们,曾先生确实离我们而去了,我们需要从失去先生的悲痛中走出来,继续推进先生生前深爱的人大法学院和中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宪义先生1989年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1990年出任法律系主任,1994年法律系与法学研究所合并成立法学院后出任首任院长,2005年卸任院长后担任名誉院长,直至2011年年初去世之际。算起来,先生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领导中国法学教育事业,长达二十年。此间,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掌舵人和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先生组织参与了新时期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总体设计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在先生任职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富有社会责任、充满人文关怀、受人尊敬的法学院。法学界的同仁们都知道,先生是充满爱国情怀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走向世界,世界法学走进中国”,使中国法学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尊重。他先后主持了中国—美国、中国—欧洲、中国—亚洲、中国—非洲之间一系列法学交流合作,并于2000年12月举行了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最令人难忘的是这一次论坛的参加者有世界五大洲六十余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法学院院长或其他著名法学家,有国际宪法协会、国际刑法协会等国际法学团体的负责人,也有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四十余所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这一系列活动,显著地扩大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整个中国法学教育界的国际影响。同时,先生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作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作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作为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召集人;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成员;作为中国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等,致力于推动新时期中国法治、法学教育以及法学理论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了缅怀我们的老院长,为了铭传先生的成就和贡献,自2011年1月办理完丧事之后,我们就开始委托法律史教研室的一些同仁及曾先生的一些弟子,筹编一本纪念文集。现在出版的这本文集,就是这近一年间的工作结晶。

这一纪念文集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辞遗泽”,主要收录了先生个人的一些代表性论文和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为弟子们所作的书序,以铭志或重温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为“缅怀追思”,主要收录了本校同仁、曾门弟子们对先生的悼念、哀伤、追思言辞或文章,以永存缅怀。张文显教授撰写了曾先生对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长文,叶秋华教授撰写了记述先生对人大法学院二十年发展作出贡献的一篇长文。

第三部分为“事功汇志”,主要整理了先生一生中撰写的学术著作论文或主编的教材、教辅资料、法律文献资料等学术成果的总目录,还整理了先生一生所担任的学术或行政职务、所获得的各类荣誉等的总目录,此外还有简述先生一生大致经历和业绩的年谱初编,以铭记先生一生的历程和贡献。

第四部分是附录,分两部分,其一为“吊唁致哀电汇”,主要收录了先生去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先生家乡、全国法学界、教育界或其他各界朋友的唁电;其二为“媒体报道”,主要收录了先生去世后部分新闻媒体及网页关于先生丧事特别是几次追思活动的重要报道。

这一文集的编辑工作,特别是其中许多重要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考订、列表工作,以及全书的内容结构基本编排工作,主要是由先生的两位弟子——我院法律史教研室主任赵晓耕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范忠信教授主持完成的,为做好这项工作,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范忠信教授、赵晓耕教授、范依畴同学还执笔编写了曾先生年谱初编。在此我向他们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院法律史专业的一些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的一些研究生同学,也为本书的编辑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在此致以谢忱(因为后记中有特别记载,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姓名了)。

谨以此书表达我们的深切怀念,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我们永远铭记曾宪义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韩大元

2011年12月30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