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篇
·版筑饭牛·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造土墙和喂牛的人后来做了大官。指出身贫贱、胸怀大志、有奇才的人物。
殷代盘庚中兴之后,小辛、小乙继位,殷朝重又中落。武丁即位之后,想复兴殷国大业,可就是找不到好臣子来辅佐朝政。
有一天,武丁做了个好梦,梦见自己遇到一个身高肤黑、两目炯炯有神、名叫“说”的圣人。第二天,武丁遍视群臣百官,其中没有一个像梦中圣人的。武丁跑遍全国寻找圣人,来到了傅岩。傅岩下有一条重要道路,常被大水冲垮,官员们调来一批囚徒,修筑大墙,堵截山洪,保护道路。在修路工中,武丁发现一个身材很高、皮肤黝黑、目光如电的,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圣人。他是个隐士,混杂在囚徒中一起筑墙护路。武丁跟他交谈后,大喜说:“你就是我梦中见到的圣人。”立即任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隐士没有名姓,就以傅岩为姓,称为“傅说”。“版筑”就是用版作范,中间实土石筑墙的意思。
而“饭牛”讲的则是春秋时的故事。齐桓公要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天未亮就带领仪仗队开门出城,等候贵宾。城河边,有一队商旅驾着牛车,点着火把,等候天亮开关入城做买卖。桓公驱车上前,私察民情,他见到有个人弯着身子,手捧青草喂牛,边喂边以手拍打牛角,用悠长的声调唱着歌:
从昏饭牛至夜半,
宁戚饭牛图
长夜漫漫何时旦?
黄犊上坂且休息,
吾将舍汝相齐国!
桓公想:“好大口气,一个穷喂牛的,竟想当齐国的宰相……不过嘛,奇人好发奇论,说不定他真的有本事。”
迎宾结束,桓公带着歌者回宫,发现对方果真是个怀大志、有奇才的人物,就毫不犹豫地将国政交给他管理。这个人名叫宁戚。
由以上两则故事形成了“版筑饭牛”的成语。
·背水一战·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将韩信卒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韩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口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背向河流,表示已绝退路,比喻做事有进无退,成败在此一举。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他探得对方在井陉布置了20万重兵,便连夜精选2000名轻骑,每人持一面小红旗,火速赶到赵军营地。
次日天明,韩信亲率一万人背对大河列阵。赵军见此大笑不止,认为背水列阵是犯了兵家之大忌,不啻是自断退路,一旦败退就无处可走。于是,人人摩拳擦掌,想讨个便宜仗打。谁知韩信用的是诱兵之计,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大河边上。先前派去的2000名轻骑,则趁赵兵出营追赶之机依计占领了赵营,竖起了汉军小红旗。
韩信像
赵兵还在追击。汉军因退到河边,无路可走,便奋勇反击。赵军抵挡不住,准备掉头逃跑时,才发觉自己的营地早已落入汉军之手。
原来,韩信早想好了背水布阵使士兵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方案,派2000名轻骑偷袭敌军,只是为了使这一方案实施得更完满而已。赵兵不知有时犯兵家之忌反而可以险中求胜的道理,产生轻敌思想,终于一败涂地。
·不因人热·
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
梁鸿省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世,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东汉时,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清贫自守。他同妻子孟光一起隐居在吴地,替别人当佣工。由于生活困难,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
有一次,梁鸿夫妇寄住在一户当地人家里,这家人做完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就关心地说:“我的饭已经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你何不趁着余火,接着做饭呢?”
梁鸿听后,就像受到了羞辱一样,正色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为自己加热呢?”梁鸿说完,舀来水灭掉灶中的火,重新升起火做饭。
后人用“不因人热”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赖别人。
·乘风破浪·
典出《宋书·宗悫传》。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字元干,南北朝宋时人。他在年纪小的时候,就已抱有远大的志愿,并且学得一身好武艺,又非常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的那天,来的客人很多。有十几个强盗趁他家忙着办喜事,夜里去抢劫。这时,宗悫挺身而出,奋力抗拒,最终把强盗赶跑了。他的叔叔宗少文问他的志向,他仰起头来激昂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冲破面前有如万里波浪的困难,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皇帝让他做了左卫将军,封他为洮阳侯。
后来的人就将宗悫所说的那句话,简化为“乘风破浪”这个成语,来说明人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也用以形容人刻苦勤劳,努力向上,冲破重重困难,去创立伟大事业的精神。
·初生之犊不畏虎·
典出《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兵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被关羽部将廖化、关平打败。曹操接到战报,立即派大将于禁和先锋庞德统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为了表示与关羽决一死战的决心,他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前面。两军对阵,庞德耀武扬威,指名道姓要关羽出战。关羽欣然出阵,与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擒将图
关羽回到营寨,对众将说:“初生之犊不畏虎,我看庞德年轻气盛,只可以用计赚他,不可凭恃武力取胜啊!”
这时正是秋季,樊城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漫上堤岸,樊城被围于大水中。关羽派人堵在水口,等到江水暴涨,扒开水口,洪水漫天遍地,汹涌而下,淹没了于禁率领的7支人马。关羽命令将士登上预先造好的船筏,向敌军发起猛攻。庞德率领部下奋勇抵抗,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最后落水被俘,因不肯投降被关羽所杀。
犊:小牛。刚生下的小牛不害怕老虎。原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缺少经验。现比喻青年大胆勇敢,敢于创新。
·气壮山河·
典出《老学庵笔记》。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南宋大臣赵鼎21岁考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却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怕金兵。金军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竟答应了。但是,金军继续南下。这年底,抵达开封城下。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沦为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被押至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在其中,后来还当了宰相。在金兵不断的南侵下,高宗被迫撤退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后来,宰相秦桧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他与金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后来,高宗终于将赵鼎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在朱崖住了3年,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叮嘱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62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对儿子悲愤地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气壮山河”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好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壮观。
·人鼠之叹·
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秦朝的大臣李斯年轻时,做过郡里的小官吏。一天,李斯去厕所里解便。当他跨进厕所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一群老鼠正在厕所里抓蛆吃,见有人来,就四下里惊惶逃窜。过后,李斯想,这老鼠抓蛆吃又何必这样诚惶诚恐呢?
又一天,李斯去郡里的仓库里,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细嚼慢吞,安安稳稳地吃着粮食。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所以老鼠没有半点儿恐惧感。看到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李斯联想到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活竟有天壤之别!人不也是一样的吗?同样的人,爬上去了就是贤者、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
从这以后,李斯发誓要做人上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获得了成功,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人鼠之叹”多用来感叹世道之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听人穿鼻·
典出《南史·张宏策传》。
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南朝齐武帝当政时,有个贵族叫徐孝嗣,他做事没有什么主见,完全听命于齐武帝,武帝把他当作忠臣来对待。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武帝临终时,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嘱托他辅佐嗣主。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萧鸾企图谋夺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了托孤之命,而且了解到徐孝嗣为人没有主见,胆小怕事,便想依靠徐孝嗣来实现他的野心。为了试探他,萧鸾便派心腹暗地里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阴谋。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残暴,不敢得罪,便不加反对。
徐孝嗣的好友乐豫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当年齐武帝待你不薄,将托孤之重任交于你,你怎么可以默许萧鸾谋反,这不是有负于当年武帝对你的信任吗?”
徐孝嗣不言,他明知乐豫讲得有理,却又害怕萧鸾。乐豫走后,他一个人在屋里徘徊。
这时,正好萧鸾驾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萧鸾把篡夺帝位的具体步骤告知了徐孝嗣,并要他一起协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在他的帮助下,萧鸾派人杀死了皇帝。
皇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萧鸾怕自己现在篡位会引起公愤,便想借用太后名义立十五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自己可在暗地里操纵新帝。徐孝嗣便取出早就拟好的太后诏令,满足了萧鸾的心愿。
同年,萧鸾又相继诛杀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借皇太后的名义再次废去萧昭文的帝位,自己称帝,史称齐明帝。
4年后,齐明帝去世,他的二儿子萧宝卷继承皇位。萧宝卷比其父萧鸾更加残暴专横,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不称心就要杀人。朝廷大臣谁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虽已担任尚书令,但仍不敢进谏,听任暴君胡作非为。
后人把徐孝嗣的软弱无能的行为,称之为“听人穿鼻”,指听候别人的摆弄。
·行百里者半九十·
典出《战国策·秦策》。
秦王依靠秦国强大的实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地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几年来,六国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着大局已定,为此秦王逐渐放松了志气,把政事交给相国,自己在宫中饮酒作乐,恣意享受起来。
一天,侍卫向秦王报告说,有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刚从百里路外赶到京城,一定要进宫求见秦王。秦王亲自接见了他。
秦王说:“老人家,你刚从远地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说:“是啊!老臣从家乡出发,赶了十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十天,行了十里,好不容易赶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开头十天走了九十里,后来的十天怎么只走了十里呢?”
老人回答说:“开始的十天,我一心赶路,全力以赴。待走了九十里以后,实在觉得很累,那剩下的十里,似乎越走越长,每走一步都要花出许多力气,所以走了十天才到了咸阳。回头一想,前面的九十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点点头,说:“老人家赶了那么多的路来见我,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呢?”
老人回答说:“我就是要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经走了九十里一样。不过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作是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现在懈怠起来,那以后的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呢!”
秦王谢过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了。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要坚持到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一日千里·
典出《荀子·修身》。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周穆王把朝政交给几个亲信大臣,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坐上由造父驾驶的马车,向西方进发。造父驾着马车行了一程后,猛一松缰绳,口中一声轻呼,那八匹骏马便撒开四蹄欢快地跑了起来。穆王见此情景,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穆王骏骑图轴
他们一直跑啊跑,最后来到了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西王母国建立在一片绿洲之中,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美貌的西王母热情接待了穆王,亲自为他接风洗尘,穆王也送给她许多珍贵礼物,以表示答谢。穆王沉浸在欢乐之中。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穆王几乎已经忘了他远在东方的国家。造父见此情景,焦虑万分,多次劝穆王回国,穆王却始终不肯。一天傍晚,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突然,造父带着一个满头大汗的武士送来密封文书。原来,东方的徐堰王知道天子久离镐京,便乘机起兵造反。穆王恍如从睡梦中惊醒,立即命造父备车,启程东归。
造父知道时间刻不容缓,就举起鞭子猛力一抽,八匹骏马顿时撒蹄飞奔。造父施展全身的本领,一日千里地向东飞奔,只用三天三夜便赶回了镐京。
回京后,穆王调兵遣将,亲率精锐部队与徐堰王决战。徐堰王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徐国从此灭亡。
后人由此而逐步演化为成语“一日千里”,原指速度快,现用以形容进步神速。
·义无反顾·
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汉武帝很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学,让他在自己身边做官。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是采取高压手段,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发生了骚乱。汉武帝便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释。
这段文告的大意是: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义无反顾”就是从司马相如的文告中“义不反顾”一句中引申出来的,指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