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译者序

写作者们大多渴望创意,渴望那灵光一现和神来之笔。在一些人眼里,创意是神秘的,是无从回溯的,是上天恩赐的;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创意并非天赋,只要凭智性把握某种写作规律,按其所以然去写即可得创意。创意有其灵性的一面,也有其智性的一面,但创意总归是不易的,且不说写作灵性的不可捉摸,写作智性的提升也是建立在海量阅读与总结积淀之上的。《作家创意手册》将引领你探索创意,它不仅引领你开发写作创意,还引领你提升和发展写作创意,让你的小创意升级为大创意。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热身运动。作者介绍了在投身写作之前,你要在心理上做好什么准备,会碰到什么心理障碍,如何将生活调整为创意生活,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写作技巧等。

第二部分:探索。在这个部分,作者将带领你探索那些看似司空见惯实则大有文章的话题。包括你的自我、爱好、家庭、种族、生活的地方、想去的地方、信条和原则、爱情、性、亲情、生气、发怒、荣耀时刻、秘密与谎言、内疚与遗憾、渴望、希望与梦想、他人之事、一天的细节、信仰和精神生活等。这些话题我们再熟悉不过,但越熟悉反而越不经意,往往就与创意失之交臂了。在这个部分,作者新解这些传统命题,提供新思路与写作方案,让你重新思考和定位人生,唤醒你的人生经验,召唤你尘封的记忆,化腐朽为神奇,将你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化为写作素材。

第三部分:寻找形式。形式就是能让你的题材和你的创意固化下来的东西,形式本身又彰显了创意。在这个部分,你会发现作者谈形式的方法和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等谈形式的方法不太一样。他是从经验层面去理解形式,小物件是形式,人物也是形式;场景是形式,角色也是形式。这样的理解方式恐怕已经颠覆你的观念了吧!当然作者也谈到了其他形式,如情节、时间和空间、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视角转换、开头与结尾等。经过作者对形式的阐释,你会发现形式不是机器一样的构架,而是鲜活的有机体。

第四部分:评估与拓展。让自己评估自己的创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个部分作者将带你评估和拓展你的创意。要评估自己的创意,首先必须思考什么对读者来说是利害攸关的。如果它不是利害攸关的,那就没有必要去写,因此要不断提升风险。但更为关键的是什么对你而言是利害攸关的,为什么非得一吐为快?这决定了你的写作热情和深度。作者提供了拓展创意的方法,比如给故事添加更多的元素、曲折委婉迂回地说、改变叙事距离、改变情感距离、改变空间距离、改变语气和声音等。最后作者还提到写作主题,主题与语气是有关联的,因为它源于你对材料的态度,它也来源于材料,这又是一个新解。

通译本书,笔者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作者熟谙很多小说文本,显然具备专业的细读功夫。你会发现作者在举例时,对那些经典作品几乎信手拈来。哪些故事有哪些经典桥段,这些故事是通过什么视角讲述出来的,以什么样的语调讲述出来的,故事的时间和空间是如何设置的等等,作者简直了如指掌。比如在本书第22章,作者对著名文本的时间跨度就把握得非常到位:《尤利西斯》是单独的一天,《年少莫轻狂》是一个周末,《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个季节,《四季》是一年。他所举之例都非常贴切形象地印证了他的观点。第二个优点是作者可以将艰深理论通俗化、抽象概念形象化、传统命题新解化。比如在第2章,作者把创作过程当中的心理障碍比作创意的敌人,把创作过程当中的心理现象人格化为拖延者、受害者、讲述者、批评家、审判者和作者。这可以加深你对自己写作心理的认识,在本质上,这些创意敌人不是别人,他们是你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但你要认出他们,才能不被他们左右。本书当中,作者设计了很多写作情境,其中很多都是假设的方案,作者带领你分析和解决这些方案,从而获得一种体验式的交流,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你的能力。另外传统命题的新解化集中体现在本书第二部分,在此不赘言。第三个优点同其他创意写作著作一样,本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作者能够将抽象的写作理念和具体的操作结合起来,给出了上千条写作“提示”,这些提示手把手地教你做什么、想什么、记什么、回忆什么、列什么、合并什么、改什么、写什么等等,有的非常慎重,有的非常诚恳,也有的甚至有点损,比如让你去机场像一个间谍一样偷听别人的谈话,因为人们往往在分离之际会交代很多重要的事情,这是难得的素材。总之,倘若你能按照这些提示去做,假以时日,一定发现自己精进不少。

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当你通读时,会发现作者不只在教你怎么写作,还在教你怎么生活,怎么像作家一样过上创意生活。写作绝不只是伏案工作那么简单,写作在伏案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生活的共振都应朝向写作。写作是需要状态的,需要一种最佳的身心调和状态,而传统的写作理论不大关注这些。在第3章,作者介绍了如何过上创意的生活,你在哪里写、在什么时间写、怎么写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空间、适当的时间、轻松的方式一定更能滋生创意。写作之前,你还必须把身体调整得更加柔和,相信身体的力量,在此作者提到了深呼吸、禅修、瑜伽等方式。关注呼吸是为了让心思收摄回来,不再心猿意马,跟着外在跑。禅修、瑜伽都秉持这一点。在第15章,作者提到“做家务、修草坪、洗盘子、洗衣服。当你做这些家务时,每一个步骤都要保持敏锐的意识……在那一刻,你要保持在场。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沉思,或者你还有其他什么想法,要遏止这些念头,轻轻地把自己引到手头上的事情来。”这不正是生活禅的动中禅所要传达的理念吗?禅修有静中禅,也有动中禅,动中禅让我们关注当下的实在。在第16章,作者要求你做“正念练习”,时刻保持对心思的觉察,努力成为“没有疏漏的人”。很多人在写作中无从下笔,是因为他“疏漏”了太多生活,做事的时候,心思常飞在九霄云外,从而错失了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可能。做了很多,却没有心得,笔头当然苍白。创意写作与禅修、瑜伽等的融合性研究或许是这个学科的方向之一。

本书由笔者和谢彩师姐共同翻译完成,笔者翻译了前半部分,谢彩师姐翻译了后半部分,初稿完成后,我们彼此校改了对方翻译的部分。在翻译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障碍,得到了导师葛红兵、姐姐雷银娟等人的指点和疏通。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雷勇

2014年9月25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