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1],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4],更与何人说?

注释

[1]帐饮:在郊外设帷帐,喝饯行酒。

[2]楚天:泛指南方。古代楚国拥有今湘、鄂、江、浙大片土地。

[3]经年:年复一年。[4]风情:深情蜜意。

辑评

明·李攀龙:“‘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已赊。真所谓善传神者。”(《草堂诗余隽引》)

清·沈谦《填词杂说》:“词不在大小深浅,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怳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点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点评

这首词选择一个送别场面,在描写难以割舍的别情时,寄寓了失去知音、远离京师而奔赴他乡的抑郁不平。开篇从凄厉的蝉声、苍茫的暮色、急雨过后的空气中,似乎可以嗅到那使人深感压抑的气氛。而帐幕中的饮宴以及船家催促出发时的情景,又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执手相看泪眼”这样一个生动、细腻、真朴的特写镜头,使无形的别情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及至登舟之后,则景物随离别之途程而变换。“多情自古伤离别”便由一己之愁推广到一般,写出离人的普遍心理状态。但词人就是不能超脱。他进而推想:“今宵酒醒何处”,则眼前唯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被誉为“千古俊语”,似真似幻,迷离恍惚,清丽凄切。这样的离别情景和情感柳永体验了无数次,所以想象才会如此逼真。词人进一步从路途的遥远推想及时间的久隔,而且,离别之后,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将因无人共语而备感痛楚。以虚景、虚情的设想结尾,说明离别后的痛苦将与日俱增。

附录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