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广西门户梧州

夺取广西门户梧州

白崇禧在广东治疗腿伤的一年间,两广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陈炯明在发动叛乱后,逼走了孙中山,独霸广东。但好景不长,在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号令下,1922年12月初驻广西桂林、梧州一带的滇军杨希闵、范石生部,桂军沈鸿英、刘震寰部,粤军莫竑、陈济棠等部分别组成滇桂、粤桂联军,分别由杨希闵、刘震寰任总司令,东下广东讨伐陈炯明。驻福州的许崇智也向粤闽边界进攻。陈炯明叛变,并企图加害孙中山,激起了国民党人的一致愤怒与申讨,他们在广东各地也发起各种反陈活动。陈炯明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被迫放弃广州,再次退守其老巢惠州。1923年1月16日,滇桂联军占领广州。

占领广州的联军鱼龙混杂,其中桂军沈鸿英心怀异志。沈氏原是陆荣廷部下,1921年粤军攻桂时,他看到陆氏大势已去,遂宣布脱离陆自治。但此举引起了旧桂系人物的侧目,视之为“反骨仔”,又未见谅于粤方,两头不讨好,在粤军进攻下,被迫逃离广西。后来在孙中山将驻桂林的北伐军移师韶关后,沈鸿英才回到广西,盘踞在桂林一带。1922年12月,沈鸿英在邹鲁的联络下,接受了孙中山讨陈的密令,率部东下。但沈氏东下是怀着极大的野心的,他想借此机会吞并广东,继陆荣廷之后成为统治两广的“土皇帝”,他暗中同北洋直系军阀勾结,接受北洋政府委派的督理广东军务一职。1月24日,他借口开会议研究地方治安问题,企图将在粤的军政大员一网打尽,以收到“擒贼先擒王”的效果,但未获成功。不久,奉孙中山之命从福建返回广东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率部达到广州,沈鸿英部退往西江。2月21日,孙中山从上海抵达广州,续行大元帅职权,并组织了大本营,大元帅府设在广州士敏土厂。4月中旬,沈鸿英公开叛变,就任北洋政府的督理广东军务之职。孙中山下令讨沈鸿英,粤军联合滇军等部进攻沈军,在北江、西江两个战场上节节取胜,沈军被迫退回广西。

广西方面,自白崇禧离开部队后,该部即奉命开赴南宁,途中遇到自治军不断拦截、阻击、骚扰,边打边走。待打到南宁城下时,马君武省长已离开了,自治军也迫近南宁城下,留守南宁的粤军黄明堂部、桂军刘震寰部势单力薄,无法抵抗,只好撤离南宁,向广东的钦州、廉州方向撤退。马晓军部也跟随向该方向转移。途中不断同自治军作战,损失较大。到达广东地界时,部队已不满500人了,但也摆脱了自治军威胁。不久,马晓军离开了部队,将部队交给黄绍竑统率。黄绍竑等人商议后,决定将队伍经粤境带往广西的容县。因为黄绍竑、夏威、陈雄、韦云淞等的家庭都是容县大户,估计可以在容县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从而不仅可以立足,也可以得到发展。而在广东他们没有基础,恐怕被别人吞并。

黄绍竑率部到达廉江时,遇见了他的胞兄黄天泽。黄天泽此时常和李宗仁有接触,此行正是奉李宗仁之命专门在此等候黄绍竑的,自粤军撤回广西后,李宗仁将所部改称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自任总司令,驻防玉林、贵县、北流、容县等七个县。他得知黄绍竑这支人马正在流离失所,便有意同黄氏合作,以扩大自己的力量。黄绍竑在如此困境面前,看到李宗仁伸出援救之手,对李宗仁非常感激,称赞李宗仁此举是“雪中送炭”,因而一致同意将部队开往李宗仁辖区。同时,李宗仁毕业于广西陆小,所部也有大量的军校生,是旧桂系军队中除原马晓军外军校生最集中的队伍。这两支队伍相逢,彼此惺惺相惜,相得甚安。黄绍竑部被改编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经陆川开往容县驻防。

黄绍竑此时寄身于李宗仁名下也是形势所迫的权宜之计,他的目标是向桂东重镇梧州发展,接近粤方,以得到粤方的支持。不久,驻防梧州的粤军、桂军刘震寰等部东下讨伐陈炯明,沈鸿英乘机控制了梧州,其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桂林、平乐、梧州及广东西江一带,显赫一时。但黄绍竑认为,沈氏既不容于旧桂系,又对粤方怀有野心,粤方也不能信任他,因而他在两广很孤立,现在显赫一时,但迟早会失败,这将是黄绍竑袭取梧州的大好机会。而且沈鸿英部主力都在广东西江,准备同粤军作战,梧州只有邓瑞征师驻守,力量单薄,可以袭取。

当时,沈鸿英除了图谋广东外,又极力拉拢广西部队,以图扩充实力,相机并图广西。他派他的秘书、黄绍竑的族兄为说客,前来容县说项,希望黄部投靠他,可以委黄为第8旅旅长,部队可前往梧州。黄绍竑将计就计,接受了委任,准备率部进驻梧州,以后趁沈氏兵败时而袭之,占领梧州。

为了求得李宗仁的谅解与支持,黄绍竑亲赴玉林,向李宗仁解释。但李宗仁认为,沈鸿英反复无义,早为粤桂人士所不齿,依附沈氏求发展,凶多吉少,且沾上恶名,难以洗刷。如别人给予名义尚可考虑接受,唯沈鸿英给予的名义不可轻易承当。黄绍竑则说,他志在假借一个名义东下以图发展,并非真的依附沈氏。至于个人危险,非他能顾及的。李宗仁听后仍表示怀疑。为了表示他的决心,黄绍竑请求李宗仁两点:第一,在他未得到梧州之前,一切费用仍然照拨;第二,万一他失败时,请设法收容。李宗仁见黄绍竑意志如此坚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29]

黄绍竑“假投降”沈鸿英后,派陈雄为代表,赴广东同粤方联系,并与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见面。白崇禧从陈雄处详尽获悉了黄绍竑部的情况及计划,他分析了当时两广局势,指出,广西的前途不外有三:一为附和北洋军阀;二为支持赵恒惕等人所倡言的“联省自治”;三是归附广东的孙中山革命政府。目前,北洋军阀已不得人心,为人民厌恶,绝不能依附;“联省自治”是偏安一时的幌子,绝非统一全国的良策;只有参加以三民主义建国为号召的广东革命政府,团体才有前途。这同黄绍竑的主张不谋而合。

为了贯彻已定的方针,白崇禧、陈雄在广州分头活动,寻找同广东革命政府建立联系的渠道。陈雄找到了他的容县同乡、时任滇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廖百芳,通过廖的介绍,认识了广东省财政厅长、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和大本营参军长朱培德。在同廖、朱交往了几次后,陈雄即告诉朱培德:广西的黄绍竑部愿追随大元帅参加革命,该部的参谋长白崇禧已来广州,请朱将这一情况报告大元帅,请求大元帅召见。当天下午4时,朱培德就通知陈雄:大元帅听到此事很高兴,请陈雄和白参谋长明天下午在石龙火车行营见面。实际上白崇禧脱离部队后,在部队里已无任何名义,陈雄为了使会谈得正式、郑重,特别给白崇禧安了一个参谋长的头衔。

当时,陈炯明部正反攻广州,孙中山在石龙一带亲自指挥同陈军作战。第二天一早,白崇禧和陈雄就赶到了石龙。到中午12时,孙中山的专车才进入石龙站。等车停稳后,白、陈即上车见朱培德,朱马上把他们带到孙中山的车厢里。这是白崇禧第一次见到他所敬仰的孙中山先生。

白崇禧首先向孙中山报告了部队的基本情况,称部队有4000多人。实际上,黄绍竑部加上原属李宗仁的俞作柏、伍廷飏两部才1000余人,白氏夸大他们部队的人数是有意以此引起广东方面的重视。白还汇报了部队参加革命的决心和起义的计划。

孙中山听完白崇禧的汇报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很好!很好!你们能够参加革命,是好事情。你们都是军事学校毕业的青年军官,应当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需要什么帮助,可以提出来。”白崇禧趁机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请给黄绍竑一个名义;第二,在黄部反沈起义时,请广东革命政府派海陆军援助;第三,补充黄部弹药。孙中山听了表示:“陈炯明、陆荣廷都是害民贼,都要讨伐,你们就用‘讨贼军’名义好了。到时我一定派海陆军来援助你们,你们先行回去好好准备。”[30]

之后,孙中山当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1军总指挥”[31],白崇禧为参谋长。辞别时,孙中山还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希望白崇禧把三民主义带回广西。白崇禧回答:“广西统一不需要孙公的物资支援,所需者仅是革命之主义与信仰而已。”[32]

白崇禧、陈雄此次谒见孙中山是非常秘密的,因为若被沈鸿英知道,将是十分危险的。这次谒见,正式建立了广西新派军人集团与广东革命政府之间的联系,这对新桂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广东革命政府方面的支持对新桂系以后统一广西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并非如白崇禧所标榜的那样只需要“革命之主义与信仰”。

谒见了孙中山后,白崇禧、陈雄立即带着大元帅的委任状,乘船秘密回到梧州,将此事经过告诉了黄绍竑。当天正是端午节,黄绍竑正在梧州他的族兄家里做客,见白、陈带着委任状前来,非常着急,担心万一事情泄漏,将有性命之忧。他们匆匆地吃完饭,便搭船回到部队驻地戎圩。

到部队驻地后的第二天,黄绍竑即秘密召集主要干部俞作柏、伍廷飏、夏威、韦云淞、陆杰、龚杰元、陈雄等举行会议,讨论今后的行动计划。与会者一致决定依附孙大元帅,同广东革命政府合作,相机夺取梧州。鉴于当时粤军正在西江扫荡沈军,已快逼近梧州,所以决定在7月中旬粤军接近梧州时起事。

次日,黄绍竑请白崇禧去玉林,目的是争取李宗仁的支持和配合。因为黄部才1000余人,力量单薄,必须有外援支持,而李宗仁曾答应过支持黄部。但黄绍竑假投降沈鸿英时,带走了李宗仁的基本部队俞、伍两个营,使双方产生了一些隔阂。白崇禧不是此事的当事人,且同李宗仁是桂林小同乡,因而黄绍竑决定派白崇禧去解释此事,以取得李的谅解和支持。

白崇禧和李宗仁此前见过几面,但面对面详谈这还是第一次。两人畅谈了两粤的局势及双方今后的行动。白崇禧对孙中山推崇备至,对粤军梁鸿楷部第1师(师长李济深)也很有好感,认为该师人才济济,作风新颖,将来可以合作。李宗仁也同意白崇禧的意见,他认为此次黄绍竑部袭取梧州已如囊中取物,不需费多大力气,此后双方仍然应佯作分道扬镳,以免树大招风,遭人妒忌,希望黄、白在梧州方面尽力联络粤方,励精图治,他则采取内刚外柔的策略,暂时和广西的各派旧势力虚与委蛇,以便养精蓄锐,等待他日彼此分进合击,打成一片,共图大事。而且这种策略只能让少数高级干部知道,其余则严守秘密,以免误事。[33]

听了李宗仁的意见后,白崇禧十分赞同,表示回去转告黄绍竑,以后双方就按此计划行动。此次会晤使白崇禧对李宗仁产生了很大的好感,而白崇禧给李宗仁留下的印象是:“身穿整洁的西服,谈吐彬彬有礼,头脑清楚,见解卓越。”[34]

这次会晤不仅消除了李宗仁和黄绍竑之间的误会,而且为他们的重新合作奠定了基础。而李宗仁和白崇禧此后共事20余年,共同支撑起新桂系,世人以李白喻之,实始于此次会晤。

广东革命政府讨沈战争是从1923年4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1924年,但关键时刻在1923年4月至7月。[35]

沈鸿英是一个投机取巧、反复无常的军阀。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号召各方武装力量讨伐陈炯明,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1922年12月,沈鸿英与杨希闵、刘震寰等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加入讨陈阵营。12月25日至26日,沈鸿英与杨希闵、刘震寰等在大湟江举行白马会盟。宣布接受孙中山以大帅名义委任的职务,其中,杨希闵为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沈鸿英为中央直辖桂军第一路总司令,刘震寰为中央直辖桂军第二路总司令,刘玉山为中央直辖第7军军长,莫雄为中央直辖第1独立旅旅长,郑润琦为中央直辖第3师师长,杨胜广为中央直辖第2独立旅旅长,等等。讨陈联军进入广州后,沈鸿英野心大发,企图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下攫取广东。孙中山回粤之初,他曾虚伪地表示听命并通电拒绝北京政府任他为广东军务督理的命令。但他了解到孙中山对他有戒心并得到吴佩孚的一批饷械后,于1923年4月16日公开叛乱,分三路进攻广州,但很快被击退,沈鸿英部主力撤至北江,另一部则在西江袭占肇庆。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沈军在北洋军两旅的支援下沿粤汉路南攻。孙中山三赴前线督战,将其击溃,于5月10日收复韶关,6月18日收复肇庆,将沈军赶出广东,并用海军沿江追击,沈军纷纷撤回广西。[36]

黄绍竑见时机已成熟,在白崇禧的策划下,7月18日拂晓,派部队包围同驻戎圩的沈鸿英部黄炳勋旅五六百余人,将其全部缴械,并向梧州进军。在苍梧县三角咀一带同粤军会合。驻守梧州的邓瑞征见粤军已开来,而后方黄绍竑部有变,自己处于前后受敌的不利态势,遂逃向贺县、八步,他还通知沈军不可退向梧州,绕道退往贺县。这样,黄绍竑部和粤军一同进驻梧州。

黄部到梧州后,公开竖起了“广西讨贼军”的旗帜,并组织了“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黄绍竑任总指挥。白崇禧回部队后,因考虑到保密,没有公开露面,但一切参谋规划都是由他主持的,于是公推他为参谋长。另外,由黄玉培任秘书长,龚杰元任参谋处长,吕竞秋任副官处长,白搏九任军法处长,黄维任军需处长,胡宗铎任总参议,陈雄为驻广州代表。部队编为3个团,分别由俞作柏、伍廷飏、夏威任第1、第2、第3团团长。[37]

当时,同驻梧州的还有粤军第1军第1师和第3师,这是粤军中的精锐,他们进驻梧州只是暂时的,因而希望在广西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而黄绍竑等人的目的,是以梧州为根据地,逐步向西发展,以求统一广西,他们对于广东方面,决不能为敌,只能为友。同时,黄绍竑等人力量太单薄,必须得到粤方的帮助。这样驻梧州的粤军与讨贼军逐步接近起来。在粤军第3师撤出,只派第1师李济深部留守时,双方关系更加紧密。

粤军第1军第1师师长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苍梧县人。早年先后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和广东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民国成立后任第4军第22师参谋长。1913年进入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五年。1921年进入粤军第1师任职,先后任副官长、参谋长,1923年3月升任粤军第1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将领。

1923年4月,在讨伐沈鸿英后,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西江善后督办处督办和梧州善后处处长,统理该地区的政治、军事。李济深所部粤军第1师的基本干部大都毕业于各类正式军校,这在粤军中也是一枝独秀,其中如邓演达、张发奎、陈铭枢、陈济棠、薛岳、严重、陈诚、蔡廷锴、黄琪翔等,后来都是一代名将。而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的中上级干部也大多毕业于军校,与李济深所部的许多干部有同学之谊。由于这种关系,两部的关系逐步密切起来。加之李济深自己也是广西人,对广西的情况比较关心,希望两广能合作,因而对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寄予很大希望,而他对黄绍竑、白崇禧又很器重,对他们的行动一般不进行干预或掣肘。他对新桂系后来统一广西帮助很大。黄绍竑说:“李督办为梧州人,在粤革命军中,有悠久之历史。我们素不相知,更未曾谋面。我心里想,在那粤桂交哄的时代,一个广西人,怎能在粤军中取得领导的地位。待会面之后,才觉得他的人格伟大,钦慕之心油然而生。我现在回想,假使当时驻梧州的粤军首脑,不是他而是别人的话,广西统一的局面,未必能如此顺利发展,甚至还要影响到整个革命的进展。他虽然没有参加广西统一的工作,而实是幕外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和第1师重要干部,对于广西之改革皆非常关切,得其助力特多。更难得的,他除了帮助之外,一都尊重我们的意见,任由我们去进行,不稍加干预与掣肘。这是广西改革史中的重要关键,而使我对于他这种伟大精神,永难忘记的。”[38]

当粤军及黄绍竑部逼近梧州时,尚留梧州的沈鸿英军旅长冯葆初因不能撤退,又不愿放弃梧州地盘,遂向粤军投诚。但该部纪律很坏,经常扰民,且冯葆初善于投机,投诚粤军非其真心,将来必遗后患。为解决这个问题,李济深和他的第3团团长邓演达邀请黄绍竑、白崇禧、俞作柏、夏威、伍廷飏等到其驻地,商议今后如何收拾广西全省及梧州善后等问题。会上做出两个重要决定:第一,粤军第1师尽量支持黄绍竑,团结李宗仁,用抚剿兼施的办法,解决广西各地的自治军和土匪,并对沈鸿英、陆荣廷各个击破,彻底消灭,从而统一广西;第二,现在梧州已投诚的冯葆初旅,并非真心参加革命,由邓演达、黄绍竑两部协商计划,将它缴械遣散,而后邓军撤回粤境参加东征,梧州防务交由黄绍竑派队接防,以巩固西江上游地区,并使黄部有一个重要的基地。

计划制定后,双方即首先准备解决冯葆初部。他们先放出风,说邓演达团要调回广东,所留防务由讨贼军接收。当时讨贼军大部驻在梧州城外,有了这个借口,就能顺理成章地开进市区,而又不至于引起冯葆初的警觉。然后由白崇禧设计,借口为邓演达饯行,邀请冯葆初到梧州河面上的一艘花舫赴宴。冯不疑有他,欣然赴约。酒至半旬时,白崇禧借故离开,指挥部队配合粤军包围散驻梧州各地的冯部。冯葆初正在酒酣耳热之时,忽然接到手下人的密报,说黄、邓二部正在秘密调动,吓得他酒醒了三分,忙找借口告辞。黄绍竑见计划可能破产,连忙找借口解释挽留,都无效,冯葆初执意要离开。黄绍竑见时机已迫,立即起立拔枪相向,要冯将随身武器缴下,并准备将李济深督办扣留冯葆初的命令宣读。不料,冯葆初毫不畏惧,凭借人高马大,不顾一切地扑向黄绍竑,与黄扭打起来。邓演达急忙指挥卫士上前,制服了冯氏,并宣布是奉李济深督办之命缴冯部之械。冯葆初就擒后,所部群龙无首,很快就被全部解决。[39]

解决冯葆初部后,讨贼军缴获2000余支枪,使所部实力大大增强。不久,李济深部逐步撤离梧州,讨贼军完全控制了梧州。梧州是广西东面的门户,且较为富裕,在经济上是广西的命脉,每个月税收在40万元以上。这样,梧州很快成为新桂系逐步统一广西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