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

史诗

史诗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字、叙述、故事。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在内容方面同神话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提高,神话逐渐接近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人,于是出现了各种半人半神的英雄传说。古代史诗便是这些神话传说与歌颂本民族在最初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斗争以及在这些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的传说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产物。

史诗在其产生的初期,一般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吟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吸收各种成分,丰富内容,增添情节,然后由专人整理、加工,经过文字记载而流传。诗中经常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形象丰富、鲜明。敷陈故事常采用插叙、倒叙等手法,布局讲究,结构严谨,艺术技巧相当高明。

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为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史诗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它反映的都是整个时代的面貌和斗争情景,诗中往往包含有对当时生活、风俗的广泛描写。有许多史诗由于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吉尔伽美什》

成书时间:公元前19~前18世纪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古巴比伦

体裁:史诗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是一首长篇叙事神话史诗,共3000多行,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

前11块泥板上的史诗主要记述苏美尔时代英雄吉尔伽美什的传说故事。乌鲁克城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人们不堪忍受他的残酷统治,祈求诸神拯救。诸神创造半人半兽的勇士恩启都与之为敌,两人不分胜负,因互相钦佩还结为密友。后来,他们一同为民造福,先后战胜沙漠中的狮子,杀死森林妖怪芬巴巴。吉尔伽美什拒绝女神伊什妲尔的求爱,并在恩启都的帮助下杀死前来复仇的天牛,恩启都被罚受死。吉尔伽美什出于对死的恐惧和受神主宰的威胁,决定探求永生之法。在遭遇洪水而健在的乌特那庇什廷的指点下,他找到长生草。但是长生草却被蛇吞食。第12块泥板写他在与恩启都亡魂对话后才明白人类不能永生。

公元前8世纪亚述人的一幅浅浮雕,图为吉尔伽美什正与狮子搏斗。

史诗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歌颂了古代英雄为民建功的行为,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图探寻自然法则和生死奥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

《荷马史诗》

作品:《伊利亚特》、《奥德赛》

成书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作者:荷马

作者国籍:古希腊

体裁: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伊利亚特》分24卷,计15693行;《奥德赛》也分24卷,计12110行。这两大史诗通过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以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班师回国的故事,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为希腊民族谱写了一页光荣的开国历史。

荷马雕像

荷马吟诗图

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正在爱奥尼亚的一条大路旁,一边演奏竖琴,一边吟唱歌颂特洛伊英雄的史诗。

这两篇作品虽然是神话史诗,但它以历史为背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语言朴素流畅、通俗易懂,富有韵味。《荷马史诗》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被誉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具有永久的魅力。

《神谱》

成书时间:公元前9世纪中叶

作者:赫西俄德

作者国籍:古希腊

体裁:诗歌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最早的史诗诗人之一。他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神话故事,加工整理创作了诗歌《神谱》。

诗歌共1022行,记载了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等。最先的混沌生出大地女神盖娅,盖娅生了天神乌拉诺斯,她与天神结合生下12个提坦巨神。提坦巨神相互结合生出日、月、星、辰等诸神。最小的提坦巨神克洛诺斯与盖娅联合打败乌拉诺斯,做了天神。随后宙斯成为第三代天神,并取得了对全宇宙的统治权,给诸神分配职司。宙斯神族因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匹斯山上而被称为“奥林匹斯众神”。后来,宙斯的子女智慧女神、太阳神、月亮神、爱神和美神等出世。女神和凡间男子生了半神半人的英雄们。作品中还叙述了旁系地狱神系和大海神系等诸恶物与怪物。这样《神谱》完成了希腊神话的统一。

《神谱》继承了《荷马史诗》的传统,树立了宙斯对天上人间的统治地位,对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希腊人的宗教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西方学者把赫西俄德作为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家的先驱之一。

手持雷电的宙斯是“奥林匹斯众神”之首,他是希腊人心中主管天空和气候之神。

《摩诃婆罗多》

成书时间:公元前6~前5世纪

作者:毗耶娑

作者国籍:印度

体裁:史诗

据说,《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传说中的大圣人毗耶娑创作的,反映了古代印度各阶层的生活,被誉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长达20多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与《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婆罗多是印度古代著名的国王,他的后代有两兄弟,一个是瞎子持国,生有以难敌为首的100个儿子,被称为俱卢族。另一个是般度,生有以坚战为首的5个儿子,被称为般度族。为争夺王位,他们发生了冲突。印度半岛上的国家几乎都参加了这场持续18天的俱卢大战。难敌兄弟被杀死后,决心为他们报仇的跟随者夜袭坚战五兄弟的军营,般度五子因住在营外而幸免。但残酷的战争也给般度五子的精神留下了极度的创伤,他们登雪山修道,四人先死,只有长子到达天堂。

本图描绘《摩诃婆罗多》中俱卢军队正在进攻阿周那的儿子阿比马纽的军队。

《摩诃婆罗多》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它还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被誉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罗摩衍那》

成书时间:公元前3~前2世纪

作者:据说是“跋弥”,意译为“蚁垤”

作者国籍:印度

体裁:史诗

赤陶匾上刻着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两位英雄弓箭手——罗摩(左)和他的兄弟。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传》)全书约有2万多页,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中间还穿插了不少小故事,描写自然景色和打仗的场面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主人公罗摩是十车王长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但十车王妃吉迦伊却要求流放罗摩14年,让婆罗多当国王。罗摩的妻子悉多自愿跟着丈夫一同被流放。垂涎悉多美貌的十首罗刹王罗波把她抢到魔宫里。罗摩与神猴哈奴曼结盟,打败罗波,救回悉多。他对悉多的贞节产生了怀疑,悉多勇敢地跳进火堆,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夫妻终于和好。流放期满,罗摩带着妻子回国,赶走婆罗多,自己登上王位。后来,罗摩变成了暴君,他听信小人的诬陷,抛弃了怀孕的悉多。十几年后,他把悉多接回,在大庭广众之下再次考验悉多。心碎的悉多投向了大地的胸怀。史诗以罗摩一家在天堂团聚结束。

这部史诗结构严谨,语言精致,情节集中,性格描写细腻,既有悲剧的力量,又有喜剧的轻松和谐,更富有诗的韵味。

罗摩和悉多团聚以后,一起去造访蚁垤仙人的情景。

《埃涅阿斯纪》

成书时间:公元前29~前19年

作者:维吉尔

作者国籍:古罗马

体裁:史诗

维吉尔像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以特洛伊英雄、爱神维纳斯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破后,带领跟随者漂泊到意大利并建立新邦国的史实为依据创作了史诗《埃涅阿斯纪》,前后共用了10年时间。他是在临终前完成这部史诗初稿的。

史诗歌颂了古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主人公埃涅阿斯背父携子,逃出特洛伊城后,根据神的旨意,和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准备在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国。当他们来到意大利海岸时,神后尤诺唆使风王刮起风暴,把埃涅阿斯刮到北非的迦太基,想让他沉湎于女王狄多的爱情而忘却使命。在神的启发下,埃涅阿斯弃下狄多,继续北上,狄多自尽。埃涅阿斯登陆后,受到拉丁国王的热情接待,并娶了国王的女儿拉维尼娅。这引起当地部落头领图尔努斯的不满,在决斗中,埃涅阿斯战败图尔努斯,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建立了新邦国,从此他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罗马人的祖先。

雕塑“孪生子与母狼”

取自于罗马建城的传说。孪生子位于母狼身下,它们是罗马的创始人;而母狼由于哺育了孪生子,所以成为罗马人崇拜的圣物。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里又一次叙述了这一神话传说。

这部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欧洲古代第一部文人史诗,被称为“文明的关键书之一”。

《萨逊的大卫》

成书时间:公元7~12世纪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亚美尼亚

体裁:史诗

史诗《萨逊的大卫》以公元851年亚美尼亚萨逊山区农民为反抗阿拉伯哈里发政权重税和压迫所作的斗争为背景,讲述了萨逊家族四代巨人英雄的故事。

大卫·萨逊纪念币

诗中描绘了亚美尼亚英雄率民众抗击外敌入侵的壮阔画面,其中包含了大量世代传诵的神话和民间故事,惊天动地的战斗场景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既表现了亚美尼亚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也展示了英雄创建萨逊城堡,建设家园的火热场面,同时还全面体现了亚美尼亚英雄英勇、高尚、不屈不挠、舍己为人的精神。史诗在英雄们从摇篮经马背到坟墓的过程中着重刻画了其英勇顽强、善良纯真的性格,使读者对这个民族的起源、风土人情、民族性格、历史事件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史诗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鲜明准确,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被认为是古代亚美尼亚民间文学创作的高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萨逊的大卫》书影

《贝奥武甫》

成书时间:公元725年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英国

体裁:史诗

《贝奥武甫》是英国文学的开篇之作,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用本民族语言古英语写成的史诗。

史诗叙述了贝奥武甫的英勇一生。在丹麦霍格国王的宫殿,半人半魔的妖怪格兰戴每晚出没,捉食霍格的战士,长达12年之久。来访的瑞典耶拉克的侄子贝奥武甫协助除害,他扭断格兰戴的手臂,并将他杀死,然后,又杀死了为子报仇的格兰戴的母亲。贝奥武甫返国后继承王位,在他统治50年间,举国大治,国泰民安。贝奥武甫垂暮之年与为害四方的火龙厮杀时受重伤而死。瑞典人为贝奥武甫举办了盛大的葬礼,把他安葬在海滨,从此他的陵墓便成了航海者永恒的灯塔。

《贝奥武甫》易名为《战狼》,图为被改编成电影《战狼》的海报。

这部英雄史诗的古典性很强,是现在古英文文学中的最伟大之作。

《罗兰之歌》

成书时间:1080年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法国

体裁:史诗

《罗兰之歌》是一部法国英雄史诗,它以公元778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摩尔人为史实依据,用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的。

查理大帝用7年的时间征服了除萨拉高斯外的全部西班牙摩尔人。萨拉高斯国王马席勒意欲求和,查理同意。查理的外甥罗兰推荐其继父加奈隆去谈判。加奈隆误认为罗兰图谋害他,便背叛了法兰克。他献计给马席勒,让其假意接受全部条件,并在法兰克军撤退时进行伏击。马席勒遂率军40万在荆棘谷偷袭罗兰率领的后卫军。法兰克士兵在罗兰的带领下奋勇抵抗,因敌众我寡,士兵所剩无几。罗兰吹响了求救号角,可是为时已晚,罗兰砍掉马席勒的右手后壮烈牺牲。这时查理率援军赶到,歼灭敌军。罗兰的未婚妻听到噩耗后死去,叛徒加奈隆被处死。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的一部卓越不凡的伟大史诗,一直被看做是一部神圣的爱国主义诗篇。它颂扬了一种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它也是中世纪教会文学的重要作品。

罗兰是8世纪法国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骑士,是11世纪法国的历史叙事诗《罗兰之歌》中的英雄。左图为罗兰吹响号角,请求舅父查理大帝的增援;右图为罗兰率军奋勇杀敌的情景。

《熙德之歌》

成书时间:1140年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西班牙

体裁:史诗

《熙德之歌》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史诗,是根据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蒂亚斯·德比瓦尔的传说写成的。

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熙德被流放前线,在战斗中屡战屡胜。为了表彰熙德的功绩,卡斯蒂利亚国王亲自替熙德的两个女儿做媒,但熙德对两女婿并无好感。两女婿策划对熙德施行报复,并对熙德的两个女儿实施惨无人道的虐待、毒打,还将她们抛弃到荒郊野外。幸而熙德的手下发现,才保住了女儿的性命。熙德在决斗中杀死了两女婿,应允了两位王子对女儿的求亲。全诗在熙德女儿们婚庆的欢乐声中结束。

摩尔人的城堡

摩尔人盘踞西班牙的时间很长,为了抵御西班牙人的反抗,摩尔人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古城堡。现在,古城堡只遗留下一些残垣断壁,让人们对摩尔人的辉煌作久历时空的遐想。

这部史诗是采用谣曲的形式写成的,句法简单,遣词有力,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英雄气概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对西班牙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十分精彩、细致的描写,富有很强的真实性,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伊戈尔远征记》

成书时间:1185~1187年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俄国

体裁:史诗

《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是以1185年的切尔尼戈夫公伊戈尔对波罗维茨人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基础创作的。

延伸阅读

史诗分为引子、正诗、尾声三个部分。正诗中第一部分写伊戈尔出征及失败,第二部分写基辅大公号召王公们团结对敌,第三部分写伊戈尔的妻子雅罗斯拉夫娜的痛苦以及伊戈尔逃出囚禁返回俄罗斯。

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中世纪英雄史诗的色彩,与民间创作联系密切。它以爱国主义的热忱和高度的艺术性成为俄罗斯文学的瑰宝。

作品讲述了主人公伊戈尔为消除盘距在黑海沿岸的波洛维茨人而进行的一次远征的经过。伊戈尔意气风发,首战告捷。但在次日的战争中被波洛维茨人包围,苦战三天的伊戈尔最终被俘。基辅大公号召各王公国团结起来,为祖国和民族,为伊戈尔的失败复仇。在罗斯人的帮助和上帝的指路下,伊戈尔历尽艰难,逃回祖国。诗中形象地刻画了伊戈尔为民族抗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作者虽将自然万物当做有灵之物,但却表现了基督教思想。马克思说:“全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虽然多神教的因素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是一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作品。在俄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作品中采用了象征、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显然渊源于民间创作。

《尼伯龙根之歌》

成书时间:1200年

作者:佚名

作者国籍:德国

体裁: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德国的英雄史诗,它是以民族大迁徙时代古老的日耳曼传说为基础,以公元437年匈奴人摧毁勃艮第王国为史实依据写成的。

中世纪德国人的盔甲

尽管不能如尼伯龙根那般刀枪不入,但对于防身而言,这样的盔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史诗主人公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德拥有尼伯龙根珍宝,用龙血沐浴后,刀枪不入。为娶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德为妻,他帮助巩特尔打败萨克森人,娶到冰岛女王布仑希尔并在新婚之夜制服了女王。西格弗里德带了克里姆希尔德回国后继承了王位。布仑希尔知道新婚之夜真相后,派心腹哈根用枪刺中西格弗里德的命门。克里姆希尔德决心为夫报仇,利用尼伯龙根珍宝到处布施,扩张势力。哈根抢走珍宝,将之沉入莱茵河。克里姆希尔德远嫁匈奴国王,并乘兄长和哈根远来匈奴时杀死了他们。

诗作把渺远的神话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片段和历史人物结合到一起,反映了骑士文化鼎盛时期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思想意识,展示了不同性格人物的内心世界。

《阿劳加纳》

成书时间:1569~1589年

作者:苏尼加

作者国籍:西班牙

体裁:史诗

埃尔西利亚·苏尼加(1533~1594)是西班牙著名的诗人,《阿劳加纳》是他为费利佩二世而作的著名叙事长诗,也是他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诗作。

史诗记述了军事首领劳塔斯罗、考波利康等人的英雄事迹。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阿劳加纳,把残暴的枷锁强加给阿劳加纳人民,阿劳加纳族面临亡国危机。军事领袖劳塔斯罗率领精锐士兵500人,诱敌深入,击败敌人。殖民者在阿劳加纳叛徒的帮助下卷土重来,劳塔斯罗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新任的军事领袖考波利康率军继续抗敌,但是却因为叛徒的出卖被俘。他在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在史诗中,诗人不仅赞美了智利的风光、阿劳加纳族英雄的骠悍性格和惊人体力,还多处表露了对阿劳加纳族的军事领袖的钦佩和崇敬之情。

《阿劳加纳》是拉丁美洲殖民地时期最早的一部史诗,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延伸阅读

《阿劳加纳》是苏尼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诗对西班牙殖民军最高统领只字不提,以示轻蔑,而对阿劳加纳族的军事领袖,多处表露崇敬之情。这部作品曾为当时西班牙当局所抵制。

《秘鲁传说》

成书时间:1872~1910年

作者:帕尔玛

作者国籍:秘鲁

体裁:史诗

里卡多·帕尔玛(1833~1919)是秘鲁诗人、历史学家、散文作家。他从史册、游记、诗文、传记乃至修道院的记录以及成语、谚语、民谣、习俗、民间故事、传奇中发掘素材,创作了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秘鲁传说》。

延伸阅读

《秘鲁传说》按内容分为戏剧性、宗教性、世俗性、历史性、传奇性、流浪汉文学体等6类;按反映的时代分为:印加时代传说(至1533年)、总督时代传说(1534~1824年)、独立时代传说(1825~1830年)、立宪时代传说(1831年以后)和历史时代不详的传说。传说来源广泛,作者从史册、诗文、游记、传记,以及成语、民谣、谚语、民间故事、传奇中发掘素材,编集成书。

帕尔玛的作品

诗集:《诗集》(1855年)、《和声》(1865年)、《西番莲》(1870年)、《动词和形动词》(1877年)。

历史研究著作:《利马宗教法庭纪年》(1862年)。

史诗:《秘鲁传说》(1872~1910年)。

文学评论:《破烂货》(1900年)。

游记:《回忆西班牙》(1897年)。

全诗由许多各自独立的“传说”组成。这些零散的“传说”犹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描绘了从印卡帝国到19世纪30年代300年间的宗教、世俗、历史、民间轶事以及社会中的从乞丐到总督各阶层人物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既悲惨又优美、既庄严又滑稽、等级森严而又没有偏见的利马社会。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种似小说又不是小说,似历史又不是历史的新颖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拉丁美洲影响深远。

《阿纳巴斯》

成书时间:1924年

作者:佩斯

作者国籍:法国

体裁:史诗

圣琼·佩斯(1887~1975)是法国著名的诗人,196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阿纳巴斯》是他在驻华使馆任职时,广泛游历中国后,在北京西北郊一座道观内写成的。该书发表后立即在法国与国际诗坛上引起轰动。

《阿纳巴斯》,又名《远征》,诗中描述了一位征战者的探寻经历。他如风中一把荆棘的烈火,满怀激昂的斗志和定国安邦的宏图,一面享受途中的美景,一面穿沙漠、跋高山、涉深水,不知疲劳地进行着不息的探寻与征服,他终于抵达伟大的新国度之门,并对新世界中活生生的事物进行了描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不断寻求智慧、不断战斗、不断开拓挺进的历程的描写,来歌颂人类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佩斯像

全诗结构严谨,文词典雅,意象新颖,气势磅礴,受到西欧一些著名诗人的高度赞扬。

圣琼·佩斯的主要作品

《赞歌》(1901年)

《远征》(1922年)

《阿纳巴斯》(1924年)

《流放》(1942年)

《雨》(1944年)

《雪》(1944年)

《风》(1946年)

《海标》(1957年)

《鸟》(1962年)

《荣兴》(1964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