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这么小的小册子里,全面地论述日本文学史,绝对是兑现不了的要求。所以我几乎省略了所有文献的解说或传记的考证,而决定专就文艺现象本身试行考察。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不是完全出于不得已,毋宁说这样的做法才能深入处理日本文学史的本题。至于有关古写本的传承、作品的完成或作家的生卒年代等,若能加以切实的说明,当然有用;唯其用处只在于追踪文艺现象本身时,提供基础的知识而已,不可与文学史的本题混为一谈。我所尝试的考察诚然贫弱不堪,不过将来在完成大规模的文艺现象研究的过程中,如能成为一个标志,将是无上的荣幸。

我在这本压缩的小书中,不揣冒昧,还进行了另类的尝试,就是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我相信若把日本文学史仅囿于“日本”之内,肯定无法把握真正的形态;必须置之于“世界”的脉络中才能获致通盘的理解,因此腾出不少篇幅加以阐述。虽说是“世界”,对明治以前的日本而言,东洋——特别是中华——就是“世界”的全部。不过,对日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明治以后与西洋文艺的关系,也是如此。比较文学毕竟是还在发展中的研究方法,我所提出的论述一定很不成熟。然而尽管不成熟,比起没有比较文学的观点来,总觉得一定更有意义。这就是我敢于尝试不成熟的比较研究的原因。

书名《日本文学史》是按照编辑部的意见所定。我原来预定题为《日本文艺史》。这是因为考虑到把Literatur译成“文学”,会引起与Literaturwissenschaft之间的混淆,但我在这本小书所处理的对象,其实有不少超出了狭义的Literatur的范围,所以觉得也不必固执于“文艺”一词。对照国语史,也想到国文史的名称,只因不是通用的熟语,未加采用。要之,目前既然没有更好的标题,还是决定依从世上通行的称法。将来如有更适合的名称出现,当从而采用之。

小西甚一

昭和二十八年(一九五三)十月二十一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