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

二章

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鲜明集中地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等,由近及远,深入浅出地论说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说明了世间万物不会孤立存在,一定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任何事物都与自己的对立面同时存在,确认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后一部分提倡“无为”和不争。老子认为理想的“圣人”应该是随顺自然,用什么也不做(“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用什么也不说(“不言”)的方式教化民众,对已经发生了的有功利的事情,既不管制,也不占有。不争功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2],高下相盈[3],音声相和[4],前后相随——恒也[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6],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8],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示,高和下互相补充,合音与单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应——这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然发生而不管制,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助长万物而不望报答,功业成就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也就不会离开他。


注释

[1]已:通“矣”。

[2]刑:王弼本作“较”。河上本和傅奕本作“形”,帛书甲、乙本都作“刑”,“形”或“刑”与上下句谐韵,今据帛书本改作“刑”。通“形”,这里的意思是在比较、对照中显示出来。

[3]盈:王弼本及各本都作“倾”,帛书甲、乙本同作“盈”,据改。“盈”的意思是充盈、补充。

[4]音声:“音”和“声”在古书中同义互用,但在这里与“有”“无”、“难”“易”、“长”“短”等并列,也取相对立的意义。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5]恒也:各本都没有这两个字,今据帛书甲、乙两本补入。

[6]无为:这是老子社会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原则,意思是对于世事应该顺乎自然,不必管束和干涉,任凭人们不经意地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7]“万物”句:王弼本作“万物作焉而不辞”,今据帛书乙本及张松如《校读》改定。作:兴起,发生。始:通“司”(据高亨说)。治理,管制。与五十一章“长而不宰”之“宰”同义。另,有些学者把“始”解释为倡导,提倡。

[8]恃:依赖。据河上公注解,这里是希望报答的意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