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陈子回
子回俊彦当时选,辞赋声隆比孟坚。
何必广陵寻往事,论衡自有案书篇。
陈子回,东汉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明帝永平间(58—75)前后在世,著名辞赋家。
赋为汉代最流行之文体,先后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小赋诸目。
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大赋已进入鼎盛时期。其之为体,以铺张扬厉、辞藻华美为主要特色,陈子回即是此时期之重要作家。王充《论衡·案书篇》云:“广陵陈子回、颜方,今尚书郎班固,兰台令杨终、傅毅之徒,虽无篇章,赋颂记奏,文辞斐炳。”据此,知当时五人名声相侔,而子回居首。班固、杨终、傅毅三人中,除杨终治《春秋》外,班固、傅毅二人为辞赋名家,班固之《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傅毅之《舞赋》,皆传诵百代,影响至远,却仍屈居子回后,则子回之成就自不待言。
《论衡·案书篇》又云:“当今未显,使在百世之后,则子政、子云之党也。”王充为班固之父班彪弟子,博学多闻,尤重操守,所论应可采信。王充从成就影响而言,视子回、班固等人与刘向、扬雄为同一层级。子政即刘向,西汉著名学者、文学家;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学者、辞赋家。当年之刘向与扬雄,犹今世之茅盾与巴金也。回观东汉以来,扬州学人雄于文坛且逾于子回者,确有之,亦屈指可数而已。人或难之曰:《论衡·案书篇》所列诸子,班固、杨终、傅毅之文皆得传世,而子回独无,何哉?要知明帝之时,尚无造纸之术,遑论印刷之具,纸之为用,在和帝后也。子回之世,文字皆书竹帛。班固三人身居官位,文章或藏于册府;子回乃一介布衣,谁为藏之?竹帛既毁,文亦不存,又何足怪哉!
显声一代之人,历千百年世事推移,固有为历史所隐没,而绝不可为故乡所遗忘。子回不幸,迄今两千年来,作品早已散佚,姓氏亦寂寂无闻,幸赖王充秉笔存言,方始得见昔日风采。今宜彰其姓氏,显其声名,使荣于乡里,昭于后世。
与子回同时且齐名者,尚有同邑颜方,亦汉赋之大家。此日声闻天下者,举世止五人,惟广陵独占其二,不亦壮乎!足见汉代文坛,扬州作家已演成群体之势,而扬州文化之繁荣,亦当始于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