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惘然

译者序:惘然

年初,我接到编辑苏辛小姐的邀约,请我翻译《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这三本书。能够参与这套古籍丛书的出版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在二O一四年,我曾出版散文集《告别的话,由风转达》。这本书其实就是阅读以上三本古籍和《浮生六记》之后所写的随笔。三年后,当我接受了翻译的工作,就又一次探寻了这堆故纸,再度回到那一场场如烟旧梦之中。

和当初通读后写下心得所不同的是,一字一句揣摩文意并即时转化为现代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古时和如今之间、想象和现实之间、爱情和爱情之间种种横向、纵向的差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李商隐的诗。在我们的意识范畴中,古典的爱都有如此华美的场景和悸动的心情。无论是芙蓉盛开的南塘路上,浮花浪蕊,似萍相聚,停船暂借问,说声“幸会”,留下小字,还是上元灯会的烟花楼台畔,人群中电光石火地闪了一霎,遗下信物,寄望他日遍访到奴家。这般种种的才子佳人,皂靴罗衣,花笺互递,纸短情长……美轮美奂却只是幻楼蜃影。事实一旦投射,流丽与深情都不堪一击。

就像对艳史一知半解的人总以为董小宛和冒辟疆曾在王朝末代占据秦淮一角,爱到惊天动地。那波光灯影里的故事被千秋万载的胭脂水粉打了底,更华丽得近乎奢靡。却不知翻开《影梅庵忆语》这本冒辟疆所谓用血泪搅拌着墨汁写下的作品,满眼看去,却是男权社会冷酷无情的刀光剑影,以及与风花雪月并不匹配的谋算人心。弱质女流如暴风里的凌霄花般苦苦挣扎,只为求得乱世里的一点依附和庇佑,栉风沐雨,一路艰难,披肝沥胆得令人心酸。而点缀在其间的一丝丝闺阁温存,也是今人所以为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部分,正是董小宛用脱籍从良后那整整九年的低下卑微所换来的为期不长的大好时光。战乱一起,这好日子也就过到了头,冒辟疆薄情依旧,一如早年嫌弃她被欢场俗事缠身是个累赘一般,又几次三番故技重施想在逃难途中弃她于不顾。

《香畹楼忆语》的女主人公叫紫湘,她和董小宛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同样出身于风尘,比如后来也是嫁给了作者陈裴之为妾,比如对夫君和他的家庭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一份隆重的愚忠。若不是陈裴之为了比肩偶像冒辟疆,在紫湘叮嘱了“不要把我们之间的情事记录下来,以防被世间的人口耳相传”之后仍是自作多情地写下了这本书,后人恐怕还要以为,青楼女子这般事事奉迎是惯会的谄媚。那就让她们蒙上莫大的冤屈了。

在文字上,陈裴之追求藻饰精美,处处以诗词渲染,连紫湘死后众人的挽联都要次第品评一番,故而流于匠气,和冒辟疆四两拨千斤的叙述方式相比便立现高下。至于“辜负”上的造诣他却是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烽火之中,冒辟疆拖家带口,举步维艰,想撇下董小宛,好歹找了个“为她另觅贤主”的托词。到了陈裴之这里,紫湘身染重病,他一个素来迷信的人却破例没有采纳术士的建议,而是直接把紫湘打发去了娘家。

仿佛雪落在茫茫四野,远远望去,山河整饬,林莽皎洁。

待到晴天雪霁,才看见消融的春冰下,埋藏着艳骨芳魂一片接一片。

好在《秋灯琐忆》这样清淡有致又温柔宁静的作品能力挽狂澜聊慰心伤。读到他们在山洞里抚琴,在芭蕉叶上题词,在月光里赏梅,还有蒋坦半夜起来为肺病积年的秋芙温莲子汤的桥段,总使人感到满足和平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也是李商隐的诗。万语千言,化作一篇文章,一行诗,一个“忆”字。曾经的花前月下,彼时无论是倍加珍惜还是不以为意,此刻已逝去了,总叫人惆怅若失。这是他们的惘然。

见字如晤,直面史实,方知昔日臆造的唯美传奇与真相千差万别,像琉璃脆碎,像暮云散去。这是我们的惘然。

这本书,我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克制自己的造句习惯而尽量向古人的语气靠拢外,也参考了大量前人的版本。而有林语堂先生等人的经典译本珠玉在前,我确实感到压力满肩。疏漏和瑕疵在所难免,敬请谅解斧正。

张秋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