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座蛤蟆城

南京有座蛤蟆城

石头城,今日南京民间呼为“鬼脸城”。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城墙上有一处很像一张丑陋的人脸,“没面目”,才得了“鬼脸”的称号。这张鬼脸又正好对着一口小池塘,所以,民间又有“鬼脸照镜”的说法。还有人添油加醋,说一旦此鬼出来滋事,池塘就如同一面照妖镜,能够镇鬼驱邪。石头城是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年来,在这里做鬼的人难以计数。话是这么说,不过,“鬼脸城”应当是近代以来才有的称呼。

古时候,具体地说,在南唐时代,石头城还不叫鬼脸城,而叫蚵蚾矶。蚵蚾(读如何跛)就是癞蛤蟆,矶就是突出水边的岩石。清人王友亮《金陵杂咏》中有咏《蚵蚾矶》的两首七绝:

片石嵬然影碧渠,

可怜醉魄葬江鱼。

嫉才惯是齐丘事,

早向仙人窃化书。

胜国初年廓帝京,

此矶嵌入女墙平。

老蟆半体才轩露,

笑煞人更鬼脸名。

按照诗人的自注,蚵蚾矶就在石头城下,亦即今天民间所称的鬼脸城。按照诗人题下的自序,这首诗讲的是南唐时人汪台符的故事。汪台符的生平事迹,马令和陆游的两种《南唐书》以及《十国春秋》中都有记载,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个人,不是王友亮瞎编出来的。

汪台符是徽州歙县人,直到今天,汪姓还是那里的大姓。据说他博古通今,能文善辩,有王佐之才。云从龙,风从虎。李昪建立南唐王朝之后,他来到南京,上书陈说民间利害,提了十馀条建议,怎样强国,如何富民,说得头头是道,一下子把李昪吸引住了。这引起李昪宠臣宋齐丘的忌妒。宋齐丘指使亲信,骗汪台符载酒夜游秦淮河,众人一边观赏月色,一边使劲儿劝汪台符喝酒。船到石头城下,汪台符已然烂醉。宋齐丘的爪牙把汪台符装进麻袋里,用绳子一扎,扔到河里喂鱼了。

宋齐丘字子嵩,旧史往往给他贴上一张小人的标签,一点儿也不冤枉他。有人甚至把南唐亡国的责任推到他和另外几个佞臣小人身上。据说宋齐丘本来的字叫“超回”,“齐丘”就是要向圣人孔丘看齐,“超回”就是要超过颜回,见贤思齐,取法乎上,这本来也无可厚非,虽然标榜齐丘、超回之类,实在太高调了。汪台符对此就看不顺眼,他讽刺宋齐丘亵渎圣贤,不知天高地厚!这使汪、宋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古代的名士都是有个性、有脾气的,比如恃才傲物,又比如嗜酒痛饮,等等,这本来也没什么。不过,说到汪台符的死,却未始不是名士癖性害了他。

南唐之时,石头城还紧临秦淮河,故有“矶”之称。那时的城墙表面肯定有一块比较突出,外形就像一只癞蛤蟆,所以落下了“蚵蚾矶”的俗名。明代重修这段城墙,癞蛤蟆的身子大半埋进城墙里,只有一张脸还露在外面,那丑陋的尊容就由此诞生了。

光阴如水一般流逝,往事越沉越深,埋藏到河床深处。汪台符这个鬼还时不时跳出来,撩起明清人的历史记忆。在明清人眼里,古典的蚵蚾矶已经成为名胜,这可以算作汪台符“作祟”的一个成果。明人陈沂在其《金陵世纪》已经记下这个地名。明人黄淳耀有《蚵蚾矶》诗,伤悼汪台符死于非命:

蚵蚾矶,水弥弥,

矶下醉翁呼不起。

曾持笺上两行书,

写出胸中万卷馀。

长揖陛前论管乐,

立谈当世比严徐。

生平奴视九华叟,

老语槎牙肯钳口。

屈原渔父两冥冥,

翻怜君醉人尽醒。

君不来兮醉亦得,

不见西山渔钓客。

诗中把汪台符比作战国名相管仲、名将乐毅,比作汉代有识之士严安、徐乐,那是高度的赞美;又把他比作屈原,是哀悼他的屈死冤魂。身后追谥,再高也没有什么用。末句中还提到一个叫作“西山渔钓客”的,这个人与汪台符同时代,名叫陈陶。据说陈陶也有王佐之才,他深知宋齐丘嫉贤妒能,遂隐居不出,得以苟全性命,终于没有成为另一个蛤蟆城下鬼。他自我保护的本领显然比汪台符高多了。

除了王友亮,清代诗人也颇有吟咏蚵蚾矶者,比如陈文述《秣陵集》中,就有《蚵蚾矶吊汪台符》。再后来,汪台符渐渐从南京历史记忆中淡出,称鬼脸城的越来越多,而提到蚵蚾矶的则越来越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