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转折与发展进程……
见证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转折与发展进程——记“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白蚁防治行业带头人”林树青
人生在世,成功并非易事,它需要破茧而出的决心、永不言弃的信念、滴水穿石的坚持与自强不息的勇气;它需要无畏、无惧的凛然。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位举重冠军说:“我举得起世界冠军,但我举不起我流过的汗水!”
一位长跑冠军说:“你们羡慕我是冠军,可我跑过的路程是地球的好几圈!”
他们说的话,让我们无不为之动容。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作为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带头人,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林树青,又经历着怎样的故事呢?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呢?
最近我们在编写本书期间与林树青同志进行了多次交谈。他回顾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以来献身于白蚁防治事业的工作经历,从全国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开始艰难起步讲起,详细介绍了白蚁防治行业发展上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的见证人,他的工作历程也显现了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至1986年是艰苦创业阶段。1983年10月的南宁会议,是全国白蚁防治事业的起点。这次会议,诞生了“中心”,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白蚁防治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此,我国白蚁防治工作者开始有了自己的家。
1.多方支持,成立“中心”
为筹建“中心”,国家建设部领导十分重视,由时任房产住宅局朱毅局长亲自负责,指派综合处王叶、顾云昌、沈建忠三位领导前后三次走访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夏凯龄教授,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夏老说,成立“中心”他非常高兴,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期望;成立“中心”对指导、组织、协调全国白蚁防治与研究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建议将“中心”的办公地点设在浙江杭州,因为浙江白蚁防治基础工作比较好,有一定技术力量、经济实力与人才,再者交通便利,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在夏老的建议和推荐下,经建设部房产住宅局与浙江省建设厅协商后,同意将“中心”办公地址设在浙江杭州。并由王叶、顾云昌、沈建忠、林树青、蔡鹰扬、汪一安等同志负责筹备工作。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于1983年10月在南宁召开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的成立大会。
2.借“壳”办公,艰难起步
“中心”成立后,开始艰难起步,当时无资金、无人员、无办公室及通讯设备,在这“四无”的艰难环境下,如何带领群众开展工作是个难题,作为秘书长的林树青同志,坦然并坚定地说:“有党的领导、上级领导的支持与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刚开始“中心”成立时,办公室只有一间临时工棚,一年后经林树青同志与杭州市房管局领导协商同意,将原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楼上约15平方米办公用房暂供给“中心”办公。没有办公桌和椅子,林树青就将自己家里的三张桌子和椅子搬来;没有专业人员就聘请省建设厅退休干部许文达同志和借用了二名干部;没有资金,林树青同志就组织已退休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乐秀勇、蒋令虎、朱宗信、陈张林、朱亚光等同志不计报酬地开展白蚁防治技术咨询服务业务,解决了暂时的资金困难。
“中心”的工作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在秘书长林树青同志的带头下开始开展工作。
林树青同志为解决“中心”有固定的专业人员、经费来源和办公用房,首先从调查白蚁危害情况入手,就浙江省74个市、县的城市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严重情况写了调查报告,以浙江省建设厅名义向省政府呈送了专题报告,引起了省委有关领导重视。时任省委副书记陈法文同志,在报告上作了如下批文:“城乡建设厅反映这个问题很重要,希望能积极行动起来。在开展工作中需要省府领导处理的问题,写专题报告,请省府办公厅抓紧办理”。根据批示精神,由浙江省城乡建设厅向浙江省人民政府递交了要求成立“浙江省白蚁防治所”(以下简称“省所”)的报告。经省政府研究同意于1984年6月成立了浙江省白蚁防治所,从而解决了固定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问题。同时于1983年3月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了浙江省白蚁防治协会(以下简称“省蚁协”)从此,“中心”、“省所”、“省蚁协”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从艰难中开始工作。
3.筹建办公大楼,安“居”乐业
为了能引起全国相关部门和领导对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林树青同志又在浙江调查蚁害情况的基础上,组织了对全国22个大中城市白蚁危害房屋建筑情况的普查工作,经统计当时约有2000多万平方米房屋被白蚁危害,造成经济损失达10亿元以上(按当时价格计算),并及时将这项调查的报告上报建设部。建设部很快以部情况反映的形式(21期)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及各部委,并加发至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委(建设厅),新华社又将蚁害情况在内参上刊登,通报全国,从而积极推动了全国各地白蚁防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办公用房的问题,林树青同志以“中心”名义向建设部房产住宅局递交了关于要求建造办公用房的申请报告,并引起了朱毅局长的高度重视,指派王叶处长负责联系计财司要求把“中心”办公用房列入基建计划。在王叶、顾云昌、沈建忠等领导的积极努力和浙江省建设厅争取下,1985年国家建设部批准了建造“中心”业务用房的申请。“中心”办公大楼于1987年10月全面竣工,同时逐步配备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筹建了实验室,开始进行白蚁防治新技术的研究。林树青同志也非常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期间不仅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广邀国外专家亲临“中心”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跃了学术交流气氛。“中心”作为我国白蚁防治与科研的中心机构已初具规模,为我们事业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部,浙江省建设厅的双重领导下,我国的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由艰苦创业稳步地走向了有序的发展。
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2年是开拓创新、改变面貌的阶段。1986年浙江省率先开展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并逐步在全国推开,白蚁防治行业的面貌得到了改变。同时注重白蚁防治研究、科普宣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为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改变传统观念,开展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趋庞大,新的住宅楼及各类新建筑日益增加,白蚁对新建的房屋建筑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新建的砖混、钢混结构的房屋建筑被白蚁危害,有的甚至还未交付使用,就出现了蚁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改变了人们传统上白蚁只危害木结构房屋的观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房屋建筑的蚁害问题,林树青同志认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开展起来。但对我国来说,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还是一项空白,没有相关的规章、条例和操作规范。林树青同志翻阅了国外有关资料(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根据我国国情,撰写了关于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专题报告报送浙江省建设厅,要求先在浙江试点,并将附上了相关的起草文件。省厅领导非常重视,经与浙江省建设银行协商和同意于1996年6月,省建设厅和省建行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逐步开展了新建预防工作,效果很好。为了巩固和发展成果,第二年5月建设厅和建行又发了个补充通知。浙江各地、市、县遵照文件通知规定精神,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了具体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省白蚁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成效显著。
根据浙江试点经验,林树青同志又以“中心”名义写了专题报告,将浙江省的两个通知,上报国家建设部要求批转各地试行,同年7月,国家建设部房地产业司转发了这两个文件,要求全国参照执行,把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推向全国,很快改变了白蚁行业的面貌。
2.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斐然成绩
林树青同志在抓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同时,把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在夏凯龄老师的指导下,林树青与汪一安等同志总结了浙江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向建设部申报了研究课题。1984年,建设部下达了白蚁防治药剂的开发科研项目。在我国著名昆虫学家,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夏凯龄教授的指导下,由“中心”秘书长林树青主持,组织全国16个大、中城市的白蚁防治(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协同攻关。经过反复的室内外试验,在南京、重庆、武汉召开了三次课题组人员现场会议,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认真讨论,汇总了研究成果报告,达到了预期效果,于1986年由建设部组织鉴定并通过验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白蚁、蟑螂、蚂蚁诱饵剂”系列产品,是我国白蚁防治手段上的重大突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各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中心”研究成果推动下,各地科研人员也积极投入到白蚁科技研究领域中,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浙江省白蚁防治所,在林树青、宋晓钢的主持下,成功利用中草药等其他诱饵成分配制的“新型白蚁诱饵剂”通过了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并荣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南京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由高道蓉主持,用金霉素和低剂量灭蚁灵复合剂灭治散白蚁取得满意效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试制成功的白蚁诱饵剂,被江苏省水利厅认定为水库堤坝防蚁优选药物;福建省福州市白蚁防治公司生产的红蚁净也进入了国际市场;广西玉林市白蚁防治所,由杨礼中高级工程师主持开发生产的蚂蚁、蟑螂药,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已站稳东南亚市场,性能比美国的新威灵、日本的甲山屋、德国的拜高略胜一筹。
在夏凯龄、黄复生、平正明、唐觉、高道蓉、李桂祥、李参、何秀松等教授的亲自指导并参与下,各省、市,自治区广泛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白蚁区域分布及种类的调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九年来,白蚁工作者足迹遍布蚁害地区,采到大量的白蚁标本,经鉴定有9个新属,235个新种,超过了“中心”成立前的1倍多。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市的白蚁防治(研究)部门,各自在研究白蚁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上,有突出成绩,有49项成果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有的已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和地区刊物上刊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白蚁防治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在积极开展科研同时,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之迅速地产生效益。“中心”和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于1986年6月和1987年8月分别在杭州和诸暨,召开了全国有蚁害地区的省、市(自治区)水利、林业部门的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会议,介绍推广“诱饵剂”灭治林地、水库堤坝白蚁的应用技术和效果,许多单位当场订货。
同时,参加国内外科技成果展出,推广科技成果,扩大影响。1985年5月,“白蚁诱饵剂”系列产品作为建设部科技成果,在全国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展出,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李鹏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及国家计委中央组织部、建设部等单位领导同志,参观了我们的科研成果,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建设部原副部长戴念慈题词:“祝贺中心在防治白蚁工作中取得的很有价值的成就。”国家计委副主任王德瑛题词:“消灭蚂蚁、蟑螂是件大事。”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题词:“白蚁危害很大,一定要消灭。”会上许多单位和部门当场签订了购买诱饵剂的合同。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科技成果交易会,为后来推广该项成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6年12月参加全国建设系统在北京展出的科技建设成果展览会,得到了建设部的好评。
1989年3月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中国应用成果展览在新加坡展出,当场就有九家客商要求寄样品和订货。
1990年11月,赴香港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应用科技成果”展览,1991年1月在菲律宾参展,同样引起轰动,反响很大,带去的样品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有的要求合资办厂、办公司、代销等,已有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拿去了样品。
历次展出,都获得了较大成效,显示了我国白蚁科技成果的水平,并已为国内和国际市场所承认,确立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加快了优秀成果的转化、开发和利用,又促进了白蚁科技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中心”成立后,各地白蚁防治专业单位积极开展工作,急需灭蚁药物,“中心”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落实厂家,筹建生产“灭蚁灵”小组,经过努力,很快开发生产出“灭蚁灵”产品,供应给各成员单位。随着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的普遍开展,需要大量预防药剂,“中心”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开发、配制几十吨药物,保证了预防白蚁工程顺利开展。
3.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白蚁防治行业的学术繁荣
林树青秘书长说:“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叫学术交流?科学情报专家给它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类社会中提供、传递和获取科学情报的种种过程,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这些过程的总和,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交流。’”为此,林树青同志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交流。
“中心”在南宁成立之初,便开始了全国性的白蚁防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有40多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进行白蚁防治与研究的交流。浙江、广东、安徽等省白蚁防治协(学)会、四川、江西、江苏、广西、湖北等省白蚁防治分中心和专业委员会接连召开全省性的学术交流会、专业性经验交流会共406次。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文章达千余篇,在全国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300余篇,被评为省级一、二、三等优秀论文68篇。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专题性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几乎年年都有新的发展。
1985年6月,林树青、高道蓉二位同志经建设部和地方政府批准同意出席了国际性学术讨论会—美国昆虫学会太平洋分会在夏威夷召开的家白蚁学术讨论会,在有中、日、美三国400多位代表参加的大会上,中国代表的两篇论文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重视和赞扬。美国昆虫学会对中国政府派来的二位学者表示非常欢迎,对他们在会上宣读的论文作了很高的评价。一位八十多岁的美国都市昆虫学创始人老教授Waccerr Ebeling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政府能派你们二位学者第一次来美国参加都市昆虫学讨论会,我们非常欢迎(高兴),这是历史上的创举,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二位学者讲得很好,各位代表听了都很高兴,你们的论文将汇集到专刊中去并在美国发表,欢迎中国今后继续能派学者来美国演讲。”大会主席他码秀教授说:“中国派你们二位学者第一次来美国参加家白蚁学术讨论会,我们非常感谢。你们的讲学讲得很好,很对!特别是对寻找家白蚁蚁巢巢位的丰富经验,例如可以从发现白蚁的分飞孔、通气孔的迹象判断巢位的方法和研制成功的灭蚁诱饵剂,大家很感兴趣。”参加该届都市昆虫学术会有400多名代表分四个专业会场,来听家白蚁学术讨论的就有300多名,对美国来说,情况是空前的。中国代表演讲结束,会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过去不知道中国对白蚁研究、防治情况,听了中国学者的演讲后,感到中国对家白蚁研究有很长历史并且富有成果。
1988年,林树青、高道蓉二位学者应香港害虫协会及富力杀虫公司邀请,进行有关白蚁及家庭害虫的专业学术交流,就开展业务合作等有关事宜进行磋商,为我国白蚁防治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9月,澳大利亚伦慈博士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广州、杭州、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1990年10月,林树青秘书长带队组织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白蚁防治学者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害虫控制学术交流会。林树青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我国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概况和“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
中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互通信息,对我国白蚁防治技术和手段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白蚁防治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地位。
4.创刊国内外发行的《白蚁科技》季刊,编辑白蚁防治工具书
中心成立后,林树青秘书长着手创办《白蚁科技通讯》,1986年,改名为《白蚁科技》,在创刊时,没有专业编辑人员,沈建忠、蔡鹰扬、汪一安等同志自愿担任编辑工作,保证刊物能够及时发行。使广大白蚁防治、科研工作者有一个自己专业交换信息的场所。该刊物旨在交流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学术探讨、传递信息、沟通情报、介绍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1984年创刊以来,共计出版了41期,1994万字。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将有关通讯报道、信息动态、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文章,以《白蚁科技信息版》的形式登载,共出版了38期,46.2万字,发挥短、平、快的优势,适应了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掌握信息,及时传递国内外白蚁防治与科技信息动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广大白蚁防治工作者的信任和爱护。刊物经1988年全国期刊整顿后,为部属刊物,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范围由白蚁防治专业单位扩大到大专院校、林业、水利、商储、建筑以及科技情报等单位,并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45名通讯员,逐步形成通讯网络,有利于开辟稿源和刊物质量的提高,发行量逐步递增。15位国外有名学者担任《白蚁科技》编委,扩大了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白蚁科技》在论文质量及编排上日益提高,成为白蚁防治工作者及相关学科不可缺少的朋友。夏凯龄教授说“《白蚁科技》这本杂志办得很好,质量越来越高,我每期每篇都要看,是一本传递国内外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好教材。”徐卫英同志担任《白蚁科技》责任编辑,进行组稿、修改、审核、编排、校对和发行工作,在整个出版工作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办好刊物的同时,林树青、高道蓉在夏凯龄教授的指导下,汇集新中国成立后刊登在全国和省一级报纸杂志上的学术论文230余篇,编辑出版了第一部大型工具书《中国白蚁学论文选(1950-1983)》,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部较完整的参考书。至今由高道蓉教授负责全面汇集编辑工作又相继出版了八部《中国白蚁学论文选》,收录的论文共1485篇2,796万字,这项系统编辑工程高道蓉教授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为配合全国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又组织上海昆虫研究所和南京白蚁防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翻译出版了有实践操作应用价值的小册子《地下白蚁—房屋建筑中的防治》和科普理论书《黑暗中的居住者》,为推动全国的白蚁预防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经过五年的努力,1991年由林树青、高道蓉为主编的《中国等翅目及其主要危害种类的治理》问世,它从生物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白蚁生物学、生态学、天敌及主要危害种类的防治技术,介绍白蚁有益作用及白蚁研究最新成就。“中心”结合家庭害虫防治,出版了由高道蓉教授翻译的《城市昆虫学》。各成员单位,如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戴自荣、李桂祥也编纂了《中国白蚁与防治方法》。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黄复生教授编辑了《中国白蚁分类及生物学》,使广大白蚁工作者得到了启迪。
5.搞好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白蚁防治的认同程度
林树青秘书长对全国22个城市白蚁危害情况调查的典型例子,通过建设部发至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引起领导重视,并以“中心”名义要求各地白蚁防治部门,开展大力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白蚁危害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
为便于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抓住白蚁分飞季节,采用广播、电台、张贴通告来广布于众或邀请基建、建行、房管、规划设计、市容、计经委等有关单位,召开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取得各方支持。期间各地将编辑的《趣谈白蚁》、《白蚁危害》、《害虫防治》、《新药试验》、《防治效果》等宣传资料、图片、录像,通过在全国各地报刊、电视台的报道与播放,组织巡回展出、科技咨询、电视蚁害问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白蚁防治工作的认同程度。
1988年,由林树青秘书长主持,“中心”与浙江省白蚁防治所联合摄制的《防蚁于未然》录像片,荣获全国建设情报工作会议优秀声像片一等奖,该录像片录制了40余盒,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大小会议转录播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6.重视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业务培训
林树青同志说,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学科互相渗透,我国白蚁防治战线上的科技(专业)人员,更新知识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白蚁防治人员总体来说文化程度偏低、业务技术素质不高,据对全国25个城市白蚁防治机构2,185名专业人员的调查中,大专毕业(相当于大专毕业)的仅占1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占51%。为此,“中心”和各“分中心”广泛开展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提高基础理论素质,增强防治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期间“中心”举办了六期各类白蚁防治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420人次,培养了一大批白蚁防治技术人才。安徽省蚁协与“中心”共同举办了首届白蚁防治培训班。第三期在南京举办的培训班,历时二月,较完整系统地学习了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白蚁分类学、防治方法等,学员们回去后即投入了工作,学以致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
“中心”不但重视白蚁防治一线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还注重白蚁防治所(站)长的岗位知识培训。于1987年11月,在青岛举办了首届白蚁防治所(站)长岗位知识培训班,建设部对该次所(站)长培训班非常重视,指派科技司骆处长、房地产业司王处长莅临指导。林树青同志亲自主持了该次培训班,围绕“改革开放”来研讨白蚁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除聘请专家作专题报告外。还请三位所(站)长作了经验介绍,使大家拓宽了视线,明确发展方向,提高业务水平。为培养高素质、高起点的白蚁防治专业科技人才,“中心”积极配合杭州市房管学校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期“白蚁防治”专业中专班。
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5年是阔步前进、快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8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了全国白蚁防治中心。1992年4月,经建设部同意,民政部核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更名为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并升格为国家一级学会。1993年3月,建设部颁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的166号文件。全国中心和研究会的成立,166号文件的颁发,在国家建设的新形势下,推动了全国白蚁防治的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工作进展最快,效益最显著。
1.“166号文件”的出台
在全国参照浙江省两个《通知》文件执行四年来取得的初步经验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林树青同志以“中心”名义起草《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亲自送给原建设部房地产与住宅司司长、第一届“研究会”理事长张元瑞手里,张司长阅后非常重视,当即就在草稿上作了如下批示:“春华同志,为了推动全国白蚁防治工作,前些时曾研究要发一个文件,我基本同意白蚁防治中心拟的这个稿子,请您审定后,建议以建设部名义向各地转发。”(1993年1月8日张元瑞签名)。
林树青同志立即把这个草稿送给沈建忠同志,沈建忠同志认真地作了修改,以建设部名义拟文,直送宋春华司长签字,又亲自去计财司、科技司、法规司会签后,直送部长签发。1993年建设部颁布了建房[1993]166号《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以下简称“166号文件”)。
随着“166号文件”的颁布,全国有蚁害地区都相继地开展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取得了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特别是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的面积逐年上升,1995年就达到了4,800多万平方米。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1995年县(市)以上的专业防治单位有400多家,是研究会成立前的十倍多。
2.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在每年一次集中或分片如期召开的理事会和工作会议上,通过总结工作,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推广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并将会议纪要发至全国,使各成员单位对后一年的工作任务做到年年早知道。同时也推动了各地开展与实地调查考察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他们搞得很活跃,很有生命力,有的被省科协评为先进群众团体。此类交流会全国每年都在100次以上,还收到了一批学术论文,这对促进横向学习交流,提高白蚁科技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
1995年4月,研究会与全国城市昆虫学会在杭州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全国城市昆虫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华东地区昆虫学术讨论会,到会的白蚁界代表有76名,提交论文32篇,有14人在大会上发了言。
3.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合作
这几年,我们的对外交往很频繁。1992年6月,研究会成员单位有30余名代表,参加世界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术讨论会,有20多篇论文摘要编入会刊;9月,由林树青、陈刚等同志赴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约旦洽谈业务,展出白蚁防治科技成果很受外商欢迎;年底日本、美国的两个公司分别来华,与我们建立了业务联系,签订了合作试验预防白蚁新药剂。1993年5月,林树青同志组织全国五省二市的15名白蚁专家赴香港考察,并与香港杀虫协会联合举办了对“新机场预防白蚁的方案”的研讨会,林树青同志在会上做了演讲,香港文汇报作了报道。1994年5—9月,与日本三个株式会社三次在杭州联合举办防蚁新药应用交流会,我国十四个省市40多名白蚁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林树青同志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新药试验情况,参加会议的还有夏凯龄教授、建设部房地产司徐俊达处长、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中心”主任李家鸿、房地产业处朱健华处长、科教处刘世华处长和日本株式会社有关科技人员。同年,研究会还推荐福州市防治白蚁公司携带自制产品,参加国家科委在新加坡举办的科技新产品展览会,与新加坡有关单位签订了经销产品协议,还策划开设咨询服务窗口。当时我们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口组织保持有正常业务信息传递,我国的白蚁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在国际上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并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都来函邀请我国代表参加。我们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既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热情宣传我国的新成就,让世界了解我们,促进我国的白蚁防治更快走向世界。
4.把科研作为主要任务来抓
几年来,研究会和“中心”每年都把科研工作列为主要任务,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了适应新建房屋预防药剂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林树青、宋晓钢主持的《新农药防治白蚁研究》项目,对毒死蜱TC、硅白灵乳剂、白蚁灵悬浮剂、白捕特、双氧威等五个药剂进行比较研究,并于1998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后国内不少厂家又相继开发了氰氯菊酯、联苯菊酯、吡虫啉等白蚁防治专用药剂,在这些药剂的研发中宋晓钢、戴自荣、李小鹰、张火明、周留坤等同志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白蚁的生态、种类调查研究,也完成得很好。由南京高道蓉承担的香港地区白蚁资源调查,他用两年多时间,跋山涉水,采集大量标本,经过整理、研究和科学鉴定,使香港白蚁的已知种由十几种增至40种,其中新纪录种20余种,发现白蚁新种4个,该项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广西4个有关单位联合组织调查组,历时六年,行程万里,对全区林地和自然林的白蚁种类、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调查考察,采集标本295号,基本查明了全区林木白蚁的区系分布及危害种类情况,为全区的林木白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5.协助政府做好法规建设和行业管理
研究会和“中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代建设部草拟了有关新建预防工作管理、白蚁防治单位的资质审查、技术管理人员上岗培训等四文稿。建设部经过审查修改,分别于1993年、1995年以部或部司名义正式颁发了两个文件(建房(1993)166号和建材教培(95)27号)。这种带有国徽印章的法规性文件,具有较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下发后迅速掀起了开展新建预防的高潮,有效地推动了白蚁防治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了巩固和发展白蚁防治成果,1994年11月在合肥召开的研究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林树青同志提出在贯彻执行166号文件的基础上,必须强化管理,迫切需要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得到了参会理事一致同意。这个意见连同自愿筹集的资金一起写进了会议纪要,并将会议纪要上报建设部,引起了部相关领导的重视。
1994年初,由林树青同志亲自负责起草了全国《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的草稿,并成立了由林树青、郑秀娟、葛法海、李小鹰、姚力群、周伯志、雷尔昌等同志组成的编写小组,同年在无锡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修改。经过反复的修改,五易其稿形成上报稿上报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很快就将文稿转发至全国,广泛征求修改意见。于1997年11月12—13日建设部体改法规司、房地产业司在湖南韶山市召开了论证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在1999年10月15日以部令72号正式颁布,这是我国有关白蚁防治管理的第一个部门规章。同期林树青利用“中心”在浙江办公的优势,负责起草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规章,即浙江省人民政府第86号令——《浙江省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管理办法》,该令于1997年6月6日正式颁布,开创了白蚁防治管理规章制定的先河,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白蚁防治工作的规范发展,同时为各地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提供了很好的使节借鉴和推动作用。
6.抓岗位培训
为了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上岗培训,由林树青、宋晓钢等同志从1993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编写《全国白蚁防治专业培训教材》,并于1994年出版发行。同时还组织制订和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核试题库。1995年5月,建设部的建教培27号文件下达后,研究会和“中心”密切配合,组织实施,计划在1997年以前分期分批全部完成培训工作,全面实行持证上岗。1995年10月,北方片带头行动,在青岛举办培训班,其他各省都作出了具体计划,陆续开始办班。
7.坚持科普宣传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注重科普宣传。1994年由李栋、林树青、徐卫英等编写出版了通俗的科普书《神奇王国—白蚁的秘密》,翻录了科教片《防蚁于未然》;1995年开始组织录制全国统一的白蚁防治科教片。
白蚁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科普宣传为先导,各地都有深刻的体会,不论是老单位还是新单位,都这样做,已成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抓住一切时机,通过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力度,见缝插针地进行,为白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大连市白蚁防治办公室,多年来一直重视抓宣传,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不仅在日常的一般防治施工中如此,而且在制定法规时也如此。他们对立法治蚁的重要性,办公室的同志不但自己出面向部门宣传,向领导宣传,还促使群众向他们宣传,结果比较顺利地由市政府颁布了《管理办法》。深圳市白蚁防治管理中心建立不久,1995年是他们贯彻166号文件的第一年,由于采取了以科普宣传为先导,新建预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重视和理解,全年签订预防面积450多万平方米,灭治28万平方米,收入达1000多万元。湖南省的新建预防工作曾经几次起落,但在困难面前他们并不气馁,在常务理事王青山的带领下,依靠并发挥邵阳、衡阳、湘潭三个骨干市所的集体力量,通过大力宣传,争取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预防收费获得立项。在此基础上,他们乘胜前进,自制《防治白蚁,势在必行》录像片在电视台多次播放,又投资二万筹办“湖南省白蚁危害及防治”展览,社会各界参观后都惊讶地说:“白蚁危害,触目惊心,预防为主,势在必行”。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也都参观了展览,并署名题词:“一定要搞好白蚁防治工作”。现在湖南省的白蚁防治工作已走上了稳步发展轨道。
8.评选先进和评选优秀论文
随着白蚁防治工作不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涌现出一批事迹比较突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研究会和“中心”先后两次组织评选表彰,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和评选,第一次在1993年共有15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白蚁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1位同志被授予“全国白蚁防治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首次为本行业树立了学习榜样。第二次从1995年开始,在各地推荐评选基础上,先经初审,后由常务理事会终审批准为32个先进集体、38名先进工作者,进行大会表彰。
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业务技术和写作水平,促进白蚁防治科技的繁荣和发展,在开展评选表彰先进的同时,还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奖活动,经评审委员会终审,前后两次在198篇论文中,共评出优秀论文62篇,其中获一等奖9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37篇。此外,还对连续在白蚁防治岗位上工作满20年的老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
第四阶段,2000年至2006年,全面贯彻落实1999年10月建设部颁布的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的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白蚁行业全面繁荣阶段。
林树青同志告诉我们: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2000年10月成立以来,全国白蚁防治与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整个行业生机勃勃,经济繁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通过认真深入地贯彻建设部《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白蚁防治法制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浙江修改了省长令,四川颁布了省长令;徐州、无锡等城市颁布了政府令;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通过人大立法,在房屋安全条例中设立了白蚁防治的专门条款。此外,各地还制定了其他相应的配套政策或标准。
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得到提高,预防环节也从最初的新建、改建、扩建时的处理向房屋装饰装修延伸。每年至少有近15亿平方米房屋建筑实施了白蚁预防处理。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白蚁危害率显著降低。部分会员单位还积极参与了全国重大水利工程、通讯电缆工程、境外建筑工程的白蚁预防和治理,发挥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安全保障作用。
全国白蚁防治专业机构和队伍不断健全和壮大。目前全国约有专业防治白蚁机构1000余家,其中事业性质单位约600家,企业性质单位约400家。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从业人员1157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目前具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2.6%,具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2.8%,具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技术工人约占总人数的43%。许多白蚁防治专业机构加强了单位软硬件建设,革新、引进了先进的白蚁防治工程施工机械,增加了科研仪器和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开发和使用了白蚁防治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了单位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为了全面贯彻《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落实国际公约,2001年中物协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及时颁布了《关于城市房屋白蚁预防使用药剂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药剂使用。2004年起,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并协调相关省协会和部分会员单位参加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世界银行合作开发的《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在组织行业专家参加项目活动、制定项目技术路线、示范省的选择、江苏省示范活动前期准备、项目活动建议等一系列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项目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配合启动了江苏省示范活动。各地普遍反映,专业委员会在落实国际公约上所做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对白蚁防治行业更新防治理念、促进预防技术的换代和更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白蚁预防工程施工,强化白蚁预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加紧了施工规范的制定和颁布工作。专业委员会从2000年起,组织人员针对我国白蚁种类和危害情况,结合各地经验和实践,起草了《房屋白蚁预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编制说明,并于2002年5月上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和中国物协。广东、四川、重庆、浙江等省相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其他的一些省、市也已经开始实施或正在制定有关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白蚁防治质量管理办法或规定等质量管理方面的文件,为全面提高白蚁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积极宣传,为白蚁防治的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年多来,会员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现场咨询等各种途径,加大了白蚁危害和依法防治白蚁的宣传,加大了行业和单位的宣传,增进了社会各界对白蚁危害的严重性和白蚁防治工作的必要性的认识,白蚁防治工作的社会影响与知名度不断扩大。在房屋建造时就积极采取白蚁控制措施,确保房屋住用安全的理念,已被住房消费者、开发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日益接受。
专业委员会也通过各种会议、《白蚁防治》会刊和自己的网站,及时传递和交流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与当地制定的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和帮助会员单位开展好各自的工作,为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
多年来,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和信息交流活动。2001年在杭州市举办了“中国白蚁防治论坛”;2002年在南京市召开了中国物协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2003年在青岛市举办了全国白蚁防治单位负责人继续教育培训班;2004年在黄山市与中国传统建筑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传统建筑白蚁防治研讨会”;2005年在香港与香港杀虫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白蚁防治研讨会”,林树青主任在会上作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白蚁防治事业持续发展》专题演讲。2003年专业委员会还组织会员单位赴澳大利亚、欧洲进行白蚁防治培训和考察活动。应美国苏南耀教授邀请,李小鹰副主任参加了2005年12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召开的美国昆虫学会第53届年会,李小鹰同志在《地下白蚁控制IpM策略》专题研讨会上作了《中国发展中的地下白蚁控制的IpM》专题报告。
为积极推动行业科技进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投身于白蚁防治的技术研究与推广,2002年专业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全国白蚁防治科技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57篇白蚁防治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五年多来,专业委员会在大型研讨交流会议上,共编印了论文集3册,收录白蚁防治论文400余篇。各省白蚁防治学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也结合自身特点,利用举办年会或工作会议等形式,积极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研讨活动。
由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白蚁防治协会主办,各地白蚁防治协(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白蚁防治》杂志出刊了第95期,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刊物。她向各会员单位和各级白蚁防治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介绍了全国白蚁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发展动态,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白蚁防治工作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2005年专业委员会建立了“中国白蚁防治网”,及时发布行业信息,提高了行业宣传和工作交流的及时性。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编辑出版了《乐育英才——庆祝夏凯龄教授九十华诞》一书,以纪念这位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昆虫学家。
2005年起专业委员会由张锡良、李小鹰、姚力群等同志通过精心组织,与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合作,在全国行业内开展了《房屋白蚁预防土壤化学屏障质量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有34家白蚁防治单位参加了课题研究和项目协同试验。
为了促进和提高白蚁防治科技和决策水平,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组建了全国白蚁防治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发挥会员的专业技术综合优势,在研究制订本行业发展战略、组织行业科技协作和攻关、开展科技成果鉴定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决策和咨询水平,推动我国白蚁防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自主创新是行业发展的生命。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关注和支持会员单位的自主创新工作,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会员单位在自主创新、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会员单位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许多成果通过了国家、省、市等各级组织的技术鉴定,并获得了国家、部省、市的奖励,有些被作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这些成果涵盖了白蚁控制IpM理论研究、环保型白蚁防治技术研究、堤坝白蚁综合治理研究、白蚁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综合治理、城市害虫种类调查及区系分布研究、白蚁防治药剂筛选研究、蚂蚁蟑螂白蚁饵剂开发研制;白蚁预防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价、白蚁在医疗领域应用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在《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中,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石勇、张锡良、李小鹰、姚力群、刘自力、宋晓钢、谭速进、莫建初等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项目的开展和顺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有关的白蚁防治单位研究开发了许多白蚁防治监测系统,浙江(杭州、宁波、诸暨、德清、湖州)、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湖南(长沙)、广西(南宁)、湖北(宜昌)、广东(广州)等地的白蚁防治和研究机构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协会或专业委员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省建设、人事等主管部门关于人员培训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技师培训、事业单位工人等级工作,对提高我们队伍的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表彰先进,树“窗口”行业形象,促行业文明建设
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到2006年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了先进表彰活动,先后有86个单位被评为“白蚁防治先进单位”,130人被评为“白蚁防治先进个人”。广大会员单位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近年来,许多会员单位围绕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这个主题,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单位形象”的理念,为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争先创优、勤奋工作,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房地产建设系统和社会群众中树立了白蚁防治行业的新形象,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部分会员单位被评为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系统先进单位等。不少会员单位还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窗口”岗位的特点,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岗位”和“学习型职工”等活动,激励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逐步在单位中形成了一种爱学习,肯钻研,比奉献,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这阶段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国物协白蚁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张锡良、石勇、李小鹰、姚力群、刘自力、苏祥云、付碧峰、黄钜伦和宋晓钢、肖维良等同志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出了贡献。
白蚁防治事业发展历程是艰难曲折的,取得的成绩更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从过去单纯的白蚁灭治发展到以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使行业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我们要珍视、爱护和保护她,使行业更健康、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而这,也是作为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带头人、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林树青同志的夙愿之一!
林树青同志说:“自从他负责全国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在任职的二十多年来,白蚁防治事业发展历程的每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党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广大科学家的指导与支持及同行的协同努力,个人仅起到一个领头作用。”他还说:“原建设部副部长戴念慈、叶如棠、李振东对白蚁防治工作都非常重视,还为白蚁防治工作题了词。”1990年11月叶副部长亲自来杭州到中心视察工作,听取林树青同志汇报工作后,对今后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对“研究会”和“中心”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把“中心”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心”,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心”,可供国内外参观等指导性意见。李振东副部长自担任第二届中国白蚁防治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期间,非常重视和关心“中心”和“研究会”工作,经常来杭州听取林树青等同志的工作汇报和指导工作。
建设部有关分管司的分管领导都十分重视与支持白蚁防治工作。原任城市住宅局局长朱毅同志;原任建设部总经济师、房地产与住宅司司长、二届研究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谨同志;原任人教司副司长、第二届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德楼同志;原任房地产与住宅司综合处处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住宅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顾云昌教授;原任人事司综合处处长、法规司副司长、办公厅主任,现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同志;原任住宅和房地产业司巡视员、现任中国物业协会副会长徐俊达、现任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王玉平、人才开发中心鞠红芬主任;原任房地产与住宅司综合处处长王叶同志;原任房地产与住宅司高级工程师“研究会”副秘书长郑秀娟同志;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同志,他为成立中国白蚁科技协作中心的筹备工作到“中心”的成立和参与更名研究会与要求成立“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的报告草拟工作都亲自参加,他在每个阶段都自始至终的指导支持全国白蚁防治工作,并与各部门沟通、落实白蚁预防费列入事业性收费等重要问题的解决。他对部166号文件出台和部72号令的颁发前后,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全国白蚁防治工作有关会议上作的报告中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我国白蚁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沈建忠司长在《中国房屋白蚁综合治理培训教材》序言写道:“对白蚁防治行业,我比较了解和熟悉,也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
原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主任、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第一任主任、第一届“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家鸿同志;原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第二任主任、第二届“研究会”副理事长唐世定同志与原任浙江省建设厅房地产业处朱健华处长、科教处刘世华处长。他们在任职时对白蚁防治工作非常重视,亲自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提出指导性意见。他们大胆支持林树青同志主持日常工作,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行业发展历程中有一批专家学者,如夏凯龄、李世美、黄复生、唐觉、高道蓉、戴自荣、李栋、李桂祥、平正明、朱世模、史美范、刘源智、范树德、宋家珍、杨兆芬、卢川川、何秀松、陈鎛尧、韩美贞、黄亮文、赵元、陈文达、李参、张贞华、袁荣兰、钟俊鸿、陈坡潘、莫建初、谭速进、孙仲康等教授都为我国的白蚁防治与科研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特别是夏凯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全国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林树青同志最尊敬的老师。
林树青同志还告诉我们为我国白蚁行业作出贡献的新、老行业骨干和老师傅(以下排列不分先后):
于维谨 马延明 邓志坚 王天明 王青山 王国明 王士敏 王雪仁 王继汉
王 娟 王德庆 毛小平 毛伟光 韦 戈 石 勇 史文鹏 付碧峰 冯桂生
乐秀勇 江 涌 江超平 江贤辉 许如银 孙爱和 伍明亮 朱文义 朱宗信
朱亚光 朱伟华 朱健华 刘仁元 刘文军 刘自力 刘 玫 刘 眠 刘发友
刘 媚 刘光军 刘显钧 杨礼中 李小鹰 李国亮 李跃华 李俊杰 应文昌
应 哲 杜心懿 汪一安 吴小华 吴关尧 吴旭荣 吴 莹 吴建国 吴维铭
吴傅声 余华星 余伍林 陈少平 陈张林 陈国来 陈起春 陈家元 陈树盛
张火明 张文富 张传忠 张锡良 张 涛 张业梅 张梅静 肖维良 苏小明
苏祥云 宋晓钢 郑永旭 郑跃进 周 军 周志伯 周留坤 周伯锦 姜德剑
姚力群 贺传生 胡 敏 施祖超 郭建胜 郭建强 姜双华 莫小锋 郦培尧
唐炳荣 鄂德宝 黄钜伦 黄新华 黄静玲 黄隆规 黄博严 曾志明 曾 伟
谢从刚 程冬保 彭心赋 董兆梁 董志浩 蒋令虎 雷尔昌 楼永兴 蔡柏林
蔡鹰扬 霍惠根 戴友林 戴黎明 易俊骥 鲍来林 陶维强 薛祖培 陈毅川
宋万里 毛小平 丁 军 林 杰 苏桌平 丘启胜 陈 驹 王 娟
等老朋友、老同行在艰难的工作中都给予无私的帮助与支持。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在白蚁防治四个发展历程中,担任过“科技中心”、“研究会”秘书处工作的宋晓钢、葛法海、王光国、徐卫英、阮冠华、许琪、戚彩莲、邵秋涛、陈刚、许文达等同志勤奋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在组织协调联络全国白蚁防治工作、贯通信息、总结经验等工作,有力促进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发展作了重要贡献。杭州市房管局、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积极支持“中心”和“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
苏州市江枫白蚁防治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火明同志,为全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及时提供药剂。他们的优良服务的品德得到同仁的好评。他们不断创新研发系列产品,得到专家的好评,在白蚁行业中享有良好有信誉,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谈话结束时,林树青同志说:四个阶段的白蚁防治发展历程,在建设部和浙江省建设厅的领导下,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行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白蚁防治单位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地位,也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但在思想认识上离科学发展观还有一定距离。我国目前虽然已淘汰了氯丹、灭蚁灵有机氯药剂,逐步推广IpM监控技术,但思想观念上仍停留在使用化学药剂的水平上,不符合环保要求,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单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较难达到我国规定的15年期限,实际上化学药剂在土壤中持效期较短,预防效果不十分理想。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和不断改变,近十多年城市建设的大多是高层建筑,而且都建有地下室,其结构大多属钢混结构,本身就起到了物理防治白蚁的作用。在多层住宅中的楼板也改为现浇的钢筋砼楼板,白蚁较难穿透,而80年代建造的多层住宅其楼板大多是“多层空心板”,白蚁可通过空心板进入室内危害。同时经过30年来的白蚁防治工作,蚁害率有了很大下降。为此,林树青同志建议,对原来的部长令《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修改,根据不同地区白蚁分布的主要白蚁危害种类、房屋结构,从勘查设计、施工、使用药剂、采取的技术、方法到竣工验收等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达到控制白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