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京都始相逢

十月京都始相逢

何谓爱情?它缘何而起,又因何而止,我们始终不能窥其究竟。激情浪漫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向往,而当激情浪漫褪去华丽的外衣,我们才会渐渐懂得爱情的极限是平淡的,两个人相依相伴一起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跌宕起伏,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鲁迅和许广平的相遇毫无波澜壮阔,但却正如潺潺溪水,细水长流。

“哪个少年不寂寞,哪个少女不怀春。”

作为提倡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鲁迅在工作、革命之余,对感情生活也不无憧憬。他有一腔热血,希望有那么一个新时代女性,不缠足,有学问,能站在身边同他一起读书,一起争论,一起追求真理,一起迈向新的世界。但命运往往让人怅然若失。他甚至还没能仔细思索“爱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选择接受一段传统的包办婚姻。

1906年,身在仙台的鲁迅收到了“母病速归”的电报后匆匆赶回绍兴老家,回家后才发现这只是母亲逼婚的骗局。父亲早逝,鲁迅身上承载着太多母亲的恩情,他不忍拂逆母亲的心意,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对母亲的爱和责任让他选择接受这段婚姻。直到举行婚礼,26岁的鲁迅才第一次见到新娘。新娘子朱安,比鲁迅大三岁,是典型的旧时代女性,裹足,且目不识丁。这和鲁迅所期望的婚姻完全相反,他们之间完全无法交流。在这革命时代,想到自己死无定期,而母亲又希望有人陪伴,鲁迅只好选择麻木地完成了婚礼,他苦笑:这是母亲娶媳妇。

鲁迅反对封建思想,坚决倡导自由婚姻,谁曾想,在母亲的强压之下,他却连自己的婚姻也无力挣扎。结婚后,他曾经说过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完婚后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重回日本。那个时候的鲁迅,大概觉得今生于爱情已无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斗争之中。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十七年后,他还能够重新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恋。然而爱情,它本就来去无影踪,不知何时在心底埋下种子,哪日春风拂过,便在心间萌生出一抹绿意。正如许多年后许广平所说:“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我跟鲁迅之间也是不晓得怎么一来就彼此爱上了。”

1923年10月13日,这是动荡民国时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天,但对于许广平来说却是值得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天。那一天,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时值鲁迅应校长许寿裳之邀来女高师讲授《中国小说史略》的课程。许广平于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和所有的女学生一样,对这位写小说赫赫有名的新先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上课的钟声刚刚响起,同学们三三两两的议论还没能收住,一个矫健的身影就已登上了讲台。教室内的嘈杂声因讲台上的身影戛然而止。坐在第一排的许广平仔细地打量了这位名声大噪的新先生,心中闪过一丝讶然。和鲁迅的名头相比,他的穿着相当朴素,并不似其他新派人物那样西装革履,一身暗绿夹袍搭一黑马褂,衣服已洗得有些发白,两者几乎褪成了相同的颜色。手腕上、裤子上、夹袍外许多地方都打着补丁,连皮鞋四周也满是补丁。但在鲁迅的身上,这些补丁并不显眼,反而成就了一种别样的气质。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鲁迅那一头“冲冠怒发”——那有两寸长的平头,笔挺地竖立着。桀骜的发型搭配着一身朴素的衣裳,看上去有点滑稽,有人忍不住低声哂笑。

但这笑声并未持续很久,他一开口讲课,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学生就一下子肃然了。他用带着浓郁的绍兴口音的“蓝青官话”讲起课来,声音抑扬顿挫,很快,学生们就被他深广博奥的知识、口若悬河的讲授吸引。没有一个人逃课,也没有人偷偷做听讲之外的事情。大家专心致志,整个教室一片肃静,除了鲁迅滔滔不绝的讲课声,只有笔尖与纸张之间细细的摩擦声。

坐在头排的许广平也毫无例外地被吸引了。她在讲台下凝视着兴致盎然的新先生,心中起了波澜。

这正是许广平与鲁迅的初遇。许多年后,回想起那天的场景,许广平还有一种恍如昨日,如沐春风的感觉。也许许广平的爱情在此时就已萌芽,但鲁迅对此却浑然未觉。何况那时的鲁迅早已尘封了自己的爱情,他只是专心致志地讲课。

鲁迅的课很受欢迎,每个星期一下午都座无虚席。许广平每每都抢占着头排的那个座位,在课堂上直率地向鲁迅提问题。鲁迅的回答总是让许广平的内心满足,她被他的分析、被他的博学而折服。这种有所追求的日子,让许广平觉得安心。

许广平出生于广州一个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她降临人世三天就被父亲“碰杯为婚”,许配给广州一个姓马的劣绅家。许广平大约天生就该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除却大部分南方女子的顺从温婉,她的性格中还饱含了一股坚韧的劲头,她学官话,不肯说土话,不肯缠足,不肯接受不自主的包办婚姻,父母对她毫无办法。尽管马家多次上门逼婚,但她最终还是扔掉马家的聘礼,在二哥的帮助下与马家解除了婚约。

1922年,许广平终于离开了那个让她压抑的封建大家族,北上求学。1923年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初到北京,在女高师读书的许广平结识了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广东青年李小辉,他们是同乡、表亲,年龄相当。在异地他乡,两个人很快就从老乡之间的互相关心擦出爱情的火花。然而,爱情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许广平患上猩红热而不自知,李小辉来看望而被传染。病中的许广平常常想念李小辉,可当她病愈时听到的却是李小辉亡故的消息。他们之间的爱情还没来得及发芽,就已经被生生扼断。对于好不容易脱离了封建家族而追求自由生活的许广平来说,那种打击可想而知,遗憾、愧疚,种种情绪萦绕在她的心头。

此后,许广平一心求学,想起爱情,她总有些许遗憾。

1924年2月,北高师校长许寿裳辞去校长之职,思想封建、独断专横的杨荫榆担任校长。杨荫榆上任后,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恢复封建旧礼教,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女师大的师生对杨荫榆倒行逆施的措施进行了不断地抗争。1924年4月,十五名教员联名辞职。鲁迅的聘请期限正好满期,为了表示对女师大学生抗争的支持,他便向学校提出辞职,拒不接受杨荫榆的聘书。可没想到学生却不答应,纷纷挽留。据许广平回忆:“一致爱护的鲁迅先生,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也曾经有过一次辞职的事,大家一个也不缺的挤到教务处,包围他,使得他团团地转,满都是人的城墙,肉身做的堡垒。这城堡不是预备做来攻击他,正相反,是卫护他的铁壁铜墙。”

学生的热情让鲁迅深受感动,最终决定留下继续任职。很多年后,这一波三折,许广平回想起来,依然庆幸、欣喜。这庆幸、欣喜,不是毁了一座城池,挽救了一场爱情,而是心惊胆战、患得患失之间,离别终究没有发生,缘分你无须期待,该来的自然不会离开。

许广平与鲁迅的年龄相差十七岁。十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他们相遇的1923年,鲁迅已于十七年前奉母之命娶了朱安。他和许广平的相遇,迟了整整十七年,但爱情,从来都不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