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十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它不若十一月的云迷雾锁,十二月的雪虐风饕,一月的冰雪严寒,二月的风雨不定,三月的料峭春寒,四月的狂风走石,五月的雨打风吹,六月的暑气蒸腾,七月的铄石流金,八月的炎炎烈日,九月的萧瑟秋风。

它在湿润中带着一丝清爽,温暖中带着一丝清凉,烈日下带着一丝清风。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正是秋高气爽,风轻云净的好时候。

最好的时节便该搭配最美的爱情。

鲁迅和许广平相遇在一个静谧的十月午后,清风徐徐,蝶舞花香。

此时的鲁迅已是赫赫有名的文坛巨匠,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却并不风度翩翩。他其貌不扬,身上没有一点风流才子的风情,反而有着一段失败的婚姻。在事业中,他犀利、激进,是革命的前辈;但在爱情里,他还干净得如一张白纸,婚姻的枷锁让他深沉、绝望。

此时,年轻的许广平则是心存仰慕的高才学子,她风华正茂,却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她热情积极,不矜不伐,不似平常女子悠扬含蓄。正是这样的性格决定了她和鲁迅之间的爱情走向。当鲁迅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他就已成为她今后人生的避风港湾。

这对师生之间的间隔岂止千山万水,但爱情要来临的时候,从不设定条件。只是在某一时刻,毫无征兆地闯入人们原本或平静无澜,或痛苦不安的生活。从此,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相爱了。

那是最坏的时代,民生凋敝,动荡不定,山雨欲来风满楼。

却也是最好的时代,民众觉醒,百家争鸣,国家不幸诗家幸。

在这时好时坏忽明忽暗的时局中,鲁迅特立独行,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想要为自己、为世人,争得一份安身立命之所。他尝试种种选择,最终弃医从文,以笔代刀,走上了同黑暗反动势力斗争的不归路。

他忧国忧民,劳心劳力,想要还这世界一份清明。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他的努力和成果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受过新式教育的他,为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尽心尽力,其良性影响越来越大。一切都朝着他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然而,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不会十全十美。他在事业上越成功,就显得他的家庭生活越失败。

鲁迅曾试图掌控许多东西。他的喜好、事业、前进的方向,等等。当然,还有他最想掌控的婚姻。然而,他独独不能掌握的就是婚姻。他期待的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两人志趣相投,同心协力。当他和朱安——一个裹小脚的旧式女子,在历经他“至孝”的母亲逼婚骗婚、最终走进封建社会包办婚姻之后,他们之间就已再无发展的可能。此后,他们的婚后生活了无生趣。爱情自不必提,这对夫妻之间连基本的思想和感情交流都是没有。

他挣扎过——但这种挣扎十分无力,得不到亲人的认可,包括他挚爱的母亲。

他反抗过——但他显然没办法去面对独自抚养他长大的母亲,这份恩情他无力偿还,他别无他法。

他逃避过——但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最终还是要面对。

他妥协过——但那素昧平生的女人根本不可能抹去身上封建礼教残留的痕迹,她再努力,也仍旧做不成能够和鲁迅并肩的“新”女性。

他做出了许多努力想要摆脱这段婚姻,但结果仍是被迫接受。他变得心灰意冷,于爱情无望。罢了罢了,便将这所有的力量都放入到与敌人的斗争中去;罢了罢了,为了守护心中的期望,孤独一生又何妨?

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对妇女极度苛刻与极度包容并存的时代。

有一份部分人提倡平等,竭力呼吁妇女解放。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家门,读书识字,不必裹脚,相夫教子不再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她们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可以经济独立,也可以去革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们以自身实力证明,她们可以做得不比男人差。

但也还有一部分人,并不甘心那个时代的老去。他们极力地维护着封建传统那个可以称得上是自负的自尊,把一切新式女子的行为,都定义为大逆不道。他们不能接受女子的抛头露面,包办婚姻是他们最后的手段、最后的挣扎。

这两部分人势同水火。他们之间一直争议不断,且不论最终的输赢,在这个时代,他们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而许广平,深陷于这两股势力之中。

在一部分人眼中,她是标准的新式女子。读书识字,有思想,有抱负,积极地奔走于革命事业中。

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她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家小姐,传统世族,身份特殊,身上还有着碰杯为婚的约定。

在这两股势力的夹缝中,她的心灵受尽了挤压、摧残,但果敢的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新式身份。扔聘礼、拒婚,做了许许多多女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她终是为自己争得了一个自由之身。

她为了更高的梦想只身北上,遇到了朦朦胧胧的初恋。一切,看似很完美。但有什么心痛比得上因自己的疏忽而使爱人丧失性命?最可悲的是,一切在她都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这段感情让她耿耿于怀,她悲痛,怨恨,却无济于事。她大哭一场,将过去永远埋藏心底。

他们本都是这是世界上不算幸福的人。他们都曾对自由的爱情充满了希望,又遭遇了这世上最严酷的情感打击。如果没有遇见,鲁迅的私人生活一定是场悲剧,他今后的成就也许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遇见,许广平也许会遇到一个同龄人,也许也能一起革命奋斗,但更可能在那个惨烈的争斗中早早地失去宝贵的生命。

但自从他们遇见,一切,都变了。

年过不惑的鲁迅如沐春风,脸上生硬严肃的痕迹不自觉就柔软了许多。

正值青春年华的许广平醍醐灌顶,迷茫焦灼的目光不自觉就带上了一抹坚定。

鸿雁传书,互诉情长。

他们该感谢那个动荡的年月,让他们能够同仇敌忾,共同患难。究竟谁是谁的后盾,没有人能分得清楚。于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

不得不承认,作为男子,鲁迅把所有的坚硬都丢给了敌人,丢给了奋斗的事业,在感情方面,他便显得有些柔软。但历经了重重磨难之后,他终于也可以肯定地说:他,可以爱。尽管两人的差距永远也无法填补,但他们二人并不在意,这也许是一种别样的距离产生的美。

而许广平始终都是干脆直爽的,她深知爱情光靠缘分是不够的,要拼尽全力去争取。是她的热情感化了他。为了爱,她几乎牺牲了自己,几乎要变回闭门不出、相夫教子的“后院女子”。但许广平终究是不同的,即使在家中,她也在努力学习,永远地跟随着他的脚步,变成了鲁迅的左右手。他们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了爱情的结晶。

这是他们曾经不敢期望、几乎放弃的东西。爱情何其奇妙!在你转身的某个时刻,它也许就在下个路口静静地等待你的来临。

为着鲁迅家里那个所谓的“妻子”,他和她遭受了许许多多的非议。他变成了始乱终弃的小人,她变成第三者插足的“小三”。那个女人如一根刺梗在两人中间,却因着两人的善良将一切化解。

爱伴随着他们走遍了中国的许多角落,每个走过的城市,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然而,他的老去终是不可避免。鲁迅独自离去,希望她忘了他。她焦躁不安,迷失彷徨。但许广平的心却始终跟随着他,无论在哪里,鲁迅都是她的师长,都是她的指明星。她的路还很长,但爱情正是继续走他未走完的路。况且他们的路,早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并为一条。从此以后再没有分叉口。

他们相识不过十三载,然而这短暂的时光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幸福、最充足的时光。他犹如一片广阔的天空,有容乃大。她本可以做一尾鱼,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一方江湖河海;抑或是做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穿越森林花海。但她仍然选择做他的云,为他的生命增添一道风景。

遇见,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什么是最好的爱情?就似舒婷《致橡树》所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缓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脚下的土地。

鲁迅和许广平即是如此,不论鲁迅在文坛抑或是革命中取得了多少成就,许广平始终都不是单纯依附他的蔓藤。她独立、知性,她就守在他的身旁,没有任何人能取代她的位置。他们是师生,是战友,更是灵魂的伴侣。

那个年代,伴随着风风雨雨,已经远去。都说变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人在变,物在变,就连那份真挚的情也永远留在了那个其实并不算太远的时代。但不必忧心,那最美的爱情已经绽放在那最好的时节中,幽香四溢,悠远绵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