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梁启超家书:你受的苦,必将照亮未来的路

Part1 梁启超家书:你受的苦,必将照亮未来的路

人物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士绅,很有文化。因此,梁启超自幼开始读书写字,17岁便中举。后师从康有为,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思想逐渐变得保守,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梁启超不仅在思想、政治、史学、文学方面是中国近代的最出色的人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每一个在其所在领域都是一方泰斗。

长女梁思顺:著名诗词研究专家。编有《艺蘅馆词选》。她在自序中写道:“令娴家中颇有藏书,比年以来,尽读所有词家专集若选本,手钞资讽诵,殆二千首,乞丈更为甄别去取,得如千首……”此书多次再版,其不仅是研究梁启超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且非常具有可读性,深受读者欢迎。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后赴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在1937年完成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1952年被任命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他一生在建筑理论、城市规划理论方面有很多新颖的观点。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及人类学,曾参与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工作。回国后,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曾参与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秋季参加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梁思永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也说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本来也是大有作为的青年,可惜患上腹膜炎后被贻误治疗了,年仅25岁就去世了。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图书馆事业。1952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80年当选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她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的成就可谓全国数一数二的专家。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目录都是经她亲手或指导编制而成。虽然以她个人名义署名的文章不多,但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四子梁思达:著名经济学家。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曾参与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1965年他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

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学习美国历史。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山东省妇联工作,后被调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会议。她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四女梁思宁:南开大学就读时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后跟随梁思懿投奔新四军,参与革命工作数十年。

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为中国控制系统的从无到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64年,我国首个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使我国的导弹控制系统完全脱离了苏联的钳制。1966年我们进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让我们进入核大国行列,而这次试验就有梁思礼的参与。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箭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工作。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9月作为全国10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梁思礼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

梁启超的子女各个优秀,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和梁启超成功的教育分不开。他没有限制子女的兴趣,而是让他们跟随自己的脚步,这才造就了9个子女分别在不同的领域成为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