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的思念——为悼念章培恒先生逝世六周年而作
江巨荣
转眼之间,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章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我参加了复旦大学举办的学术纪念会,写过一篇悼念文字,当时只在小组会上发言。去年,《薪火学刊》第三卷出版,编者在送我这本刊物时,希望我能够写一篇回忆文章。我虽然忝入赵师景深先生门墙,但章先生同样是我接触最多的老师,章先生对我关心策励无微不至。先生的道德风范一直令我敬仰。自己虽然不能学得其文章道德于万一,但耳濡目染,确有一些往事,长久留在心中,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以作纪念,于是借《薪火学刊》给予的这次机会,把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件往事记录下来,表示对先生的悼念,也以此感念先生。
一
我是1957年进入复旦中文系学习的。章先生那时不过二十来岁,他已经是复旦中文系57级最早的任课老师之一。1960年上学期,我们班级开始补文学史课,第一个给我们补讲先秦文学的就是章先生。那时的学校已经处在持续无休止政治运动的状态当中,我们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但从章先生的讲授中,我们还是感到在青年教师当中,他的课最有内容,最值得学习和钻研。可惜这门课没有上多久,批判“厚古薄今”的运动一来,古代文学课程几乎都停了,我们也就难以见到章先生了。后来听说,章先生那时因胡风问题的牵连,年轻的章先生已经打入另册,被打发到图书馆做资料员,后又安排到系里的文学研究室也做资料员。由教师变为图书馆资料员,是学校对“有问题”人的一种惩罚方式,这在系、校已很常见;即便改变处理方式,调到文学研究室,也不意味着器重,在当时意味着离开教学第一线,避免与同学接触,免使同学受“毒”,也是一种变相的处理。当时的研究室放在现在理科图书馆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我偶尔去过,只觉得先生沉默寡言,很少说话,其他的则一无所知。恰如现在通行的哲语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章先生在图书馆,在研究室,“人以为忧,回也不改其乐”,章先生一定借助于这种难得的安静,发奋读了很多书,为做学问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打下了扎实的学问根基。
复旦虽然在政治运动上走在上海高校的前面,有“左”的一面;但复旦党委和中文系总支的另一面,或在实质上,还是爱“才”,并重视用“才”的。我听校党委书记王零,总支书记李庆云、徐震多次说过:章培恒当年做支部书记时,工作效率高,记忆力好,全校党支部没有一个书记能像他那样做事有条理。他在图书馆几年,读了很多书,文章写得好。“文革”前,由徐震牵头,在系里组合了一个临时的写作班子,我也挂名其中。大家在一起,有时议论一些学术问题,有时写点文章。记得有一次说起要写一篇关于《文心雕龙》的文章,经大家推举,任务落在章先生的身上。章先生很快就写出了一篇长文。大家一致称好,提不出意见。先生则隐姓埋名,用“陆仁”(隐指“六人”)的名字把文章登在复旦学报上。当时我印象中章先生主攻先秦文学,学术兴趣不在《文心雕龙》,如今一旦着笔,竟可以把包罗宏富的《文心雕龙》论文写得这样快,这样好,不由不由衷地佩服。这是我首次直接感受到先生学问的渊深和才思的敏捷。
政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文革”的疾风暴雨已开始笼罩校园。记得大约是1966年,不记得哪个月日,一天章先生突然拿了一大包东西给我,说让我看看。或许还说过“提提意见”之类的话,我已记不清楚。我拿到宿舍一打开,原来是一部《洪昇年谱》的手稿。也许因为我硕士论文写的是“洪昇和《长生殿》”,先生出于关心,特地为我提供有用的资料。但那时我的论文已草率完稿,而且那个年月也不把毕业论文当回事,我竟没有体察到先生的深心好意,没有利用这样的机会去作论文的加工和修改。
书稿令我惊异非常的是,全部手稿都是用零零碎碎的边角纸,一条一条,大大小小,长短不齐地粘在劣质的学生常用的练习本上。这些纸条中,竟也有一些常见的香烟壳纸。这些纸壳,或原样、或裁剪成长条后,粘贴在几本不同大小的笔记本上。在这些香烟壳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章先生抄录的各种古籍资料。练习本上则著录着与洪昇相关的历史年月和社会大事,以及谱主的生平事略。所以,书稿虽还是原生状态,但条理已十分清晰,已是一部完整的书稿,只是尚未誊录而已。
当时最触人心境的是,先生不抽烟,怎么会收集、并用这么多香烟壳纸来写他的书,抄他发现的文献?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当时的贫穷,就是艰苦。我还清楚记得,当时他用的笔其实也是只有几分钱一支的简陋的圆珠笔,因为留在纸上的字,有时明显写不出,有时又漏着笔油,只有那种最便宜的笔才这样。可见他做着这样的学问,实在是连纸、笔都十分简陋。他又不像我们常见的那样,可以到公家去领。他公私分明,洁身自好,不用公家的东西做自己的学问,于是只好收罗香烟壳和那些废弃的纸条,以便废物利用。可以想见,在收罗这些香烟纸壳和废纸时,作为一位做学问的学者,他有着怎样的无奈和苦涩。这是最使我感动,也是至今不能忘怀的。
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1968年工宣队开进复旦以后,据说为了清查“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和“黑”材料,不记得是否在1969年,工宣队发动过一次全校大规模的、连续两天的抄家“革命”行动。教师、学生,无一幸免。有的甚至说是挖地三尺,彻彻底底。当时《洪昇年谱》的手稿还在我这里,我心里不免担心。虽然我当时只是一名刚毕业的研究生,不是专政对象,与“炮打”也毫无关系,不是工宣队注意的目标;但谁都记得所谓“破四旧”,砸烂“封资修”,那是无论什么都可以作罪证的。真抄起家来,《洪昇年谱》至少可以作为“封资修”而被处置,后果也不堪设想。这时我感到责任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也不能把它交还先生。如果从先生那里抄出,一定是罪加一等。我无计可施。幸好我住的学生宿舍当时只我一个人,我就把《洪昇年谱》和仅有的几本书捆在一起,放进一个纸箱里,然后放上几件杂物,听天由命了。抄家那天,多亏来的都是中文系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他们来我这里“抄家”也不过虚应故事,走走过场。他们没有打开纸箱,只在纸箱上贴了两张封条,就算抄过了。封条贴了很久,记得还是有位同窗朋友到我宿舍来玩,说抄家早过去了,工宣队和造反派也不管这些事了,才把封条撕掉。等到风浪已过,章先生的生存环境已经改变,我才把这部手稿完整地交还先生。这是先生本身的洪福,我只是侥幸没有闯祸而已。
1979年先生的《洪昇年谱》正式出版,先生特地来宿舍送我一册。此后我才连续把书看了几遍。看过以后的结果是,我明白自己做的毕业论文几乎如同废纸,就把它全撕了。这段往事过了三十多年我从没有说起,2005年底浙江大学中文系和黄岩市举办首届“陶宗仪学术研讨会”,我与先生的两位高足杨光辉、徐永明在台州一个景点游览时说到,陶宗仪曾经用树叶著书,章先生曾用废纸著书,其艰苦卓绝都令人崇敬。闲谈中终于把《洪昇年谱》的这段往事告诉他们。二位听后,先是吃惊,后则感叹唏嘘,增加了对先生的了解和崇敬。
二
改革开放后,复旦大学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81年,章先生担任一位英国留学生的指导教师。我也一度到那里负责联系学习中国戏曲的留学生的工作。这位英国留学生来复旦,主修中国古代小说。为了让这位外国学生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全貌,章先生为他开了一个很详细的书单。这份书单把明清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作品罗列得几乎无所不包,当时我很惊异章先生在古代小说方面了解之深,一涉及古代小说,竟然也如此熟悉,了如指掌。自己挂名攻读元明清文学,对这些小说却所知甚少,有自愧不如之感。在80年代初,古代小说辞典、古代小说总集之类书籍还没有,要完整著录小说书目很不容易。我觉得这份书目十分珍贵。私下以为,如果以后有可能也可以依照这些书单,把古代小说史的缺失补读过来,如是,我就把这份书单原原本本地抄录下来,以为日后阅读、研究古代小说的参考。章先生开列的书目是:
按鉴演义全像列国志传 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 帝王御世有商志传 帝王御世有夏志传 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新列国志(冯梦龙新编) 孙庞斗智演义 重刻西汉通俗演义 重刻京本增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 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 后三国石珠演义 东西晋演义 梁武帝西来演义 隋炀帝艳史 隋史遗文 隋唐演义(褚人获) 岳武穆尽忠报国传(于华据熊大木删节) 绣像精忠全传(李春芳) 杨家将通俗演义 云合奇踪 续英烈传 承运传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女仙外史 于少保萃忠全传 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 平妖全传(题吴兴全极清隐居士编次,演徐鸿儒事,当作《平妖后传》,或《新编皇明通俗演义七曜平妖后传》)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皇明中兴圣烈传 警世阴阳梦 辽海丹忠录 近报丛谈平虏传 新编剿闯通俗演义 新世弘勋 樵史演义 七峰遗编 台湾外纪(江日昇) 铁冠图分龙会。
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别本二刻拍案惊奇 幻影 石点头 醉醒石 鼓掌绝尘(日本内阁文库、大连图书馆) 清夜钟 天然巧 五更风 无声戏(合集) 无声戏(十二回,与上本异) 连城璧 十二楼 珍珠舶 照世杯 豆棚闲话 二刻醒世恒言 生绡剪 八段锦 十二笑 贪欢误 西湖二集 西湖佳话 僧尼孽海 欢喜冤家 一片情 载花船 弁而钗 宜春香质 风流悟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全传百家公案全传 龙图公案 皇明诸司公案传 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 新刻名公神断明镜公案传
古今列女传演义 金瓶梅词话 张竹坡评金瓶梅词话 续金瓶梅 隔帘花影 吴江雪 玉娇梨小传 云仙笑 惊梦啼 飞花咏 两交婚小传 金云翘传 麟儿报 玉支玑小传 画图缘小传 定情人 赛红丝小说 幻中真 人间乐 锦疑团 情梦折 风流配 玉楼春 梦中缘 合浦珠 赛花铃 梦月楼情史 鸳鸯媒 飞花艳想 好逑传 快心编 凤凰池 醒风流奇传 蝴蝶梦 终须梦 五凤吟 幻中游 万斛泉 阃娱情传(日藏多本,疑即《如意君传》) 绣榻野史 浪史 百缘传 双峰记 痴婆子小传 肉蒲团 灯月缘 桃花影 浓情快史 梧桐影 玉妃媚史 狐仙口授人(见乐妓馆珍藏《东游记》) 钟情艳史 催晓梦
灯草和尚 新平妖传 西游记 续西游记 西游补 后西游记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 许仙铁树记 吕仙飞剑记 吕祖全传 萨仙咒枣记 新刻八仙出处东游记 南游华光传 北游玄帝出身传 牛郎织女传 封神演义 韩湘子全传 东度记 济公全传(王梦吉)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历代神仙通鉴 禅宗遗史 禅宗后史 斩鬼传 醋葫芦 海烈妇百炼真传 醒世姻缘传 警世奇观
以上共计小说目录160种,大多是明清章回小说。括号里的说明和注释文字也是先生写的。书目基本按讲史、公案、烟粉、神魔几大类罗列组合。这些书,少数我此前虽然看过,大多数则未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要知道,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不要说研究这些书,就是要见到这些书也是十分困难的。记下这份书单,一则可以知道章先生于明清小说了解之深,其对学生、包括对外国留学生知识要求之全面;二则表示章先生对我在学习元明清文学上给我的影响。我此后虽然没有在小说阅读与研究上去努力,但这份书目所体现的做学问的基础要求仍然使我不能忘记。当我近年在探究清代戏曲时,我知道要重视清曲曲目的补充完善,要注重戏曲目录的钩沉稽考。这种内心要求,深感受到章先生治学精神的感染。
现今小说研究者,无疑可以借助更详尽的书目,阅读、研究古代小说,但对我来说,这份书目的价值,不是其他书目和小说总集、丛书所能代替的,故不避篇幅之多,记录于此。或许于某些读者和研究者还有参考价值。
三
80年代初,章先生先后担任过中文系副主任和主任。章先生担任中文系主任时,是首个经过民选而推举出来的系主任,这在当时可谓之开风气之先。应必诚先生为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处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这届领导班子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在教学与研究上,影响比较深远的改革大概是加强与国内外学者及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国内学者,章先生先后邀请过著名的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文化思想史学家葛兆光先生来校讲学,后来还努力把裘锡圭、葛兆光二位先生引进复旦,为复旦学科建设尽了大力。对外方面,章先生积极接受国外学者、国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专家教授,来中文系访学、交流、讲学。由于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比较深入,所以来系讲学交流的,主要是日本学者。我印象比较深并有过直接接触、来我校我系访问、交流的,有京都大学的伊藤正文,东京大学的尾上兼英、伊藤潄平、田仲一成,时任教于富山大学、高冈大学的矶部彰夫妇,庆应大学的冈晴夫,大阪大学的日下恒夫与夫人日下翠、稍后的井上泰山。这些学者来校,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仅作过短暂交流,有的则长达数月,为我系师生作过学术讲座。章先生亲自主持过其中的一些学术讲座,对他们的学术贡献作过介绍。这些讲座,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譬如,1984年,矶部彰作过关于小说《西游记》研究的讲座。我现在已经不记得矶部彰先生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我尚记得,他介绍过日本太田辰夫先生的《西游记》研究,他也从佛教密宗文献、韩国《朴通事谚解》、福建泉州开元寺石雕、永福县能仁寺猴王神信仰,以及民间宣卷活动中的《销释真空宝卷》等文献中,来论证孙悟空形象内容的丰富和形象演变,这让我很开眼界。我以前只知道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不曾关注过更多的佛教文献和民间信仰的资料,不了解“西游”故事和孙悟空形象衍变的详细过程,脑子里只记得“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之类儿童故事,结果把《西游记》形成的过程理解得简单化了。矶部彰教授的讲述为我们理解《西游记》之为世代累积型的长篇小说打开了新的思路。在神户大学任教其间,我特地去拜访过太田辰夫先生,听太田先生讲述自己的观点,感到很有收获。只是自己没有研究,也只是当了几次听客而已。
冈晴夫教授在复旦的日子较长,我与李平师兄与之接触也很多。冈先生研究戏曲,包括中国戏曲、日本戏曲,熟知中日戏曲的比较研究,对李渔的戏剧尤其情有独钟。记得章先生曾请他做过两次讲座,一次讲中日戏曲比较,一次讲李渔。讲中日戏曲比较,他突出了元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强调中国戏曲的特殊性;讲李渔,则特别肯定他的快乐主义,揭示其剧作与小说,无不通俗有趣,滑稽可笑。他重视虚构情节,这种虚构又是如何的精巧而又妙趣横生。他重视唱词,同时重视科白,在创作意图、布局和取向方面,特别讲究出其不意和标新立异。李渔剧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娱乐性优先和无处不在的“游戏精神”,这种特点是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识分子最大的区别。他认为,文学的范围很广,我们既需要雅文学,也需要俗文学。今后需要从更宽广的视野上来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过去在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学观、价值观影响很大很深,长期支配着束缚着知识分子的思维,李渔作为异才,个性突出,其创作的出发点则是表现自我意识和感觉。作为明清文学具有特殊个性的作家,李渔值得学术界和文学评论界予以充分的重视。冈先生的这些看法,打破了传统文人对李渔的评价,给人印象深刻。
四
章先生给我的关心、帮助很多,给予我学术研究上的指导很大,这里谈主要的两三件事。1995年,我的第一本论文集《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在学林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希望我能找一位名家写序。当时赵先生已经去世,我想到的就是章先生。当我向他提出这一请求时,章先生立即答应,并很快就写好。他的序不是一般地应付,而是从学术研究的规律、方法上,高屋建瓴地谈到如何做学问的问题。这里我也不避张扬之嫌抄录一段:“大抵说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分为考证和阐发两项工作。所谓阐发,不仅在于解释作品的义蕴,更在于究明其历史联系,探索文学发展的轨迹,从而必须以考证为基础,不能徒恃识力,尽管那是从事此项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巨荣兄的论著兼及上述两个方面,而以考证为主;研究的对象,则偏重于古代小说和戏曲。论著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材料丰富……这些成就的取得,既由于师长的熏陶,更在于自己的坚忍不拔——基于对学术的忠诚和坚韧不懈的努力。”这里有章先生自己做学问经验的总结,对我启发很大。就我自己来说,与先生要求的标准离得很远,我只希望是把章先生的意见看作启示与鞭策,经常以此为镜子,督促自己。如果这种意见能给后来者一点启发,那它的意义就超出个人受益之外了。
另一个事情。1995—1996年前后,章先生担任诚成企业集团所编大型丛书《传世藏书》的学术委员,该丛书在1996年拟定标校整理明汲古阁《六十种曲》。章先生让我与李平师兄来做这件工作。《六十种曲》是南戏与明传奇的一部总集和选集,规模较大,以前我也读过一些,但没有系统读过,更没有像做校订文字那样仔细读过,这个任务无疑是章先生给予我们一次系统阅读南戏与明传奇的好机会。分工的结果,我承担了其中的43种。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基本完成。当时学术界有一些挂名主编,章先生做主编,不图挂名,而是做实事,他始终在校订质量上予以关心、指导,严格把关。《六十种曲》容量虽大,作为主编,章先生从头至尾仔细地读过全部原文和校记。记得有个剧本,我在校记中曾盲目参考过今人领衔编校的文字,以为今人校本理应做得比前人准确,结果章先生拿出历史原典指出,今某家校本是错的。我很信服,立即做了修改。这里看似个别文字的辨证,但也给我敲起警钟,知道做古籍整理,来不得一丝懈怠。但由于学养不够和粗枝大叶,我在以后的文字工作中还一再犯错,那已经无法得到章先生指谬了。
而在1996—1997年间,李平师兄与我筹划和操办了一次《中日戏剧比较讨论会》。章先生此时已创立古籍所,不担任中文系主任。鉴于章先生在戏曲研究方面的声望和对日本学界的了解,我们在请校、系领导指导会议的筹备工作外,还特请章先生担任会议的中方主席。章先生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他曾不断地给我们就筹备工作中建立工作小组、明确会议规模、邀请代表名单、商定会议要求、落实经费来源与开支预算,以及与日方的联系方式、外方签证等方面提出过重要而详细的意见。筹备工作进行了大半年。会议开幕时,章先生主持了会议并发表讲话。由于章先生的关心和多方面的支持,使会议得以圆满举行。每想起这次会议,我都会想起章先生的身影。这种支持,令我感激不已。
往事历历,不能尽述。师长长逝,悲何胜言。敷缀小文,以存永怀而已。
(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