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词乃中华民族文化园圃中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
词以其姹紫嫣红、旖旎委婉之态,铜琶铁鼓、豪气干云之势与唐诗争奇;以谴兴抒怀之情、黄钟大吕之音与元曲斗妍。千百年来陶冶着中华民族的情操,让读者沉醉在美的享受中。
词源于隋,其诞生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她与《诗经》、《楚辞》、六朝乐府相似,但既非上古“雅乐”,又非六朝“清乐”,她是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燕乐”。
词的原名是“曲子词”,是供宫女、妓女演唱的。“曲子”指曲调,每个曲子都有一个词牌名称,如“满江红”“清平乐”“沁园春”等等。传到今天原“曲子”的曲调绝大多数已失传,就只剩下词了。故今日统称为“词”。
这本《被风吹皱的记忆》捧在手上,虽读过数遍,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它唤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对儿时的悠悠遐思。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作书者,宁广华,出生自鲁东南的一个农村,行伍二十余年,转而从政。数十年来,忠于职守,专心工作,从不虚夸。其为人谦和真诚,不善言辞。交朋友急人之难,不图后报。嗜读书,喜写作,尤擅诗词之道。闲暇则伏案写作,虽著作几近等身,然决不显山露水。其词作多以乡村风貌、民俗民情为题材,以清新、活泼之笔调,朴实、纯真之草根意识,娓娓道来,倾诉着其发自内心对故土及儿时情怀的无限眷恋。
在词的形式上,他敢于打破千余年来“婉约派”“花间派”“豪放派”的旧框架,冲出前人设置的束缚,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以优美词句,多变的手法描写出一幅幅土得掉渣的农村景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美好的追求。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真实感人,把你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田园。
有一次我与他闲聊,问起为什么钟情于书写农村和乡情?他眼望着远方喃喃地说:这是家乡的根情。人老了,恋故土了,家乡的旧事、儿时的情怀,不时涌上心头,使人梦牵魂绕。往事如烟,记忆犹新,写出来留给子孙后代,让孩子们爱家乡、爱农村,立志发奋读书,实现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
今夜我又翻开这本词集,又一次跟随作者走入那流光溢彩的乡村。适值窗外星月无言、树影摇曳,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我不禁吟哦出声,击案称绝。尤其读到《风入松·夏日农娃戏水》一首:“知了树上叫嘟汪,热浪洗南窗。成人地里忙除草,半村庄、没有家长。叫上儿郎做伴,二狗今日称王。相互追逐抢脱光,鸡鸡尿前方。你跳我蹦挠挠痒,站齐队、跳进池塘。一猛憋气西岸,急抹小脸喊娘。”不觉捧腹大笑,我儿时亦曾干过这事儿。其细节之描写野趣盎然,儿时童狂情景宛若再现。另如“村中小巷也深深,趣事那般真。手绢泥狗鸡毛掸,捉迷藏、惊动新邻。打瓦跳绳双人拐,清晨玩到黄昏。”展现了农村儿童生活的至纯至真的乐趣,写得土,土得更有情调美!再如《临江仙·小溪晚景》:“流水曲转白浪伴,风吹七里泥滩。砖房杨柳小溪边。枝藤竹绕,野草又齐肩。落日石桥风向转,牛羊小道悠闲。炊烟摇曳盼人还。斜窗灯火,两岸话丰年。”多么美的一幅小溪晚景图画,让人心神俱醉,堪比辛稼轩之田园词风。
诸如此类的佳作,在宁广华先生的集子里比比皆是,例不胜举。他写农村、写家乡、写农民的生活乐趣及辛勤劳作,写农民的惆怅、欢乐、丰收、创造,写出嫁的媳妇、怀春的农姑,甚至写纳凉、吃饭、喝酒,更多的是写村童的嬉戏、读书、玩耍等等。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清纯祥和欢快的绝佳图卷。作者怀着对家乡至深至爱的情感,谱写出一首首乡恋曲:“月孤云淡久留连,朦胧裹旧船。乡梦断,旅魂单,相隔又几年。”这是离家的游子在亲吻那终生难以忘怀的家乡故土。他在追梦,追忆离别家乡三十多年的童真逸趣。看似闲笔点缀,实则全心经营,像一片彩色斑斓又层次清晰的梦幻影像,既迷蒙又真切,使人心灵震荡。
宁先生的词作,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这正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的学者大师王国维所指出的境界。
广华先生余挚友也,重托余为之序,余乃画者,诗词之道知之甚少,不当之处,敬请作者及专家正谬。
是为序。
野石
2016年5月4日
野石,原名韩玉麟,著名旅日书画家,现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国际文化艺术顾问,北京书画院研究员,日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董事长。其书画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奖赏。传略入编《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民间名人录》等多种辞书。
陈德收,山东临沭人,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海淀区师德标兵,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和北京市重点关注课题“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忠实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