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坷垃的童年里,读书成了最美的事

土坷垃的童年里,读书成了最美的事

金明春

1952年,在陕西南部的丹凤县一个叫棣花村的偏僻小村里,有一个婴儿出生了。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这个家庭对这个婴儿的诞生,感觉很平常,就像日出日落。

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了,但是他的个子矮,还总生病。上学了,他对学习抓得也不紧,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跑步。数学成绩平平,但奇怪的是这个小孩儿作文写得相当好。他很小的时侯就显示了他的作文天赋,在一次作文比赛中,他的作文得了第二名。

他的头发很长,特别是脑门上的那一缕头发更长。好酷!更好玩的是,在他写作业时,那缕头发就会来“捣乱”,那缕头发调皮地垂下来,这时,他很帅地一甩头,那缕头发就会听话地被甩了上去。

于是,小伙伴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一撮毛”。

这里,到处是土坷垃。在他的童年的记忆里,到处是黄土,但在这满是土坷垃的童年里,读书是最美的事。

对于贫困的生活来说,读书会让生活美好起来。当时农村很少有书看,就是《红岩》《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几部书。书,成了奢侈品、稀罕物。他似乎患有文字“强迫症”,见到有文字的东西,他的注意力便会聚焦在那里。他有个习惯,每到一处,就会翻看那里的书报。文字,对他是一种强大的诱惑。他有一次去县城一居民家,看见有一本《红楼梦》,就像猎人发现了猎物,不顾一切地抓起了那本书。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报纸、电视,晚上没有事做,他就去听邻居讲故事。但听故事需要“买门票”,就是给人家讲故事的人干点儿活,比如推石磨、挑水。每次他都听得津津有味,回来后就把听来的故事写下来。后来,他那部《老生》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他听过或者经历过的事情。

读书,即使在雪花飘扬的季节也有一种芬芳和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书,一次次叩动着他的心弦,一次次开启着他的心智。

17岁时,他在工地上看到一本没有封皮的书,当他翻看这本书时,一个奇怪的念头产生了:哼!书不就是人写的吗,他们能写,我也能写。有了这个念头以后,他就开始尝试着写作。正是这个作家梦,诞生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就是贾平凹。

文字散发着作者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他的情志与追求,洋溢着隽永的生命意蕴。他探求生命本质,有着率真的个性;他保持着一种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的写作姿态。他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秦腔》《高兴》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还获过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这位被称为文学鬼才的作家,有着鲜明的特点,如同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辞所说:“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他认为,对于我们青少年写作能力培养来说,要注意培养三个功能:一是培养想象力;二是培养观察力;三是培养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梦想是人生前行的原动力,梦想是一种能量,推动着前行的步伐。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会实现梦想。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原动力,勤奋努力,才能拥有璀璨的成就。沿着美好的梦想不断跋涉,就能抵达美丽的彼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