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公共事务部主任 何勇
人说读书识人,看来此话不假。与房向东先生并未十分熟识,但从其所著《怀念狗》一书中,却将房先生之性格秉性略窥一二。
房先生执著于养狗,但最初却并不喜欢狗。家中养的第一只狗,是他9岁的儿子从姑姑家里抱回的一只小黄狗,名叫“旺旺”。房先生在养狗日记中写道:“儿子弄回了小狗‘旺旺’,它怕生,一夜怪叫,我起来照料几次,睡得不安分。”由此可见,房先生乃一心地良善之人,虽不甚爱狗且受其烦扰,仍不辞辛劳,悉心照料。
既然已经养了,就难免付出感情,一旦付出了感情,就必将多一份牵挂。于是,在旺旺不幸走丢之后,房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旺旺丢了,也不知是死是活。……旺旺有时有让人讨厌之处,特别是半夜乱叫。不在了,却甚为牵挂。”
从不甚喜欢到甚为牵挂,从养一只到养多只,从不高兴、无可奈何到无法生活在没有狗的日子里,狗在他心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并几乎与人等同。当小黄旺不幸患上犬瘟,他到处为其求医问诊,了解到该病无法医治后,为了不让小黄旺继续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忍痛遵医嘱选择了让狗安乐死。在文中他这样写道:“妻子为它洗了脸,洗了脚,用梳子把它身上的毛梳理一遍。我为它最后拍了几张数码相片。备好了一个旅行包,一件红色T恤。针插进去时,它歪了一下,看了我一眼。那个无法忘记的对主人满是依恋的眼神啊,那是穿透人的心灵的眼神!慢慢地慢慢地,它软下去,软下去,过了不足十秒,它似乎没有痛苦地躺下了。可是,它还张着眼睛,舌头探到嘴外,耷拉下来。我轻轻地将它的舌头放回嘴里,搓它的眼,让其合上。小黄旺睡着了。”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一只遭遇车祸的小猫伤重不治,看着猫咪痛苦地挣扎在生死边缘却无力施救,真是心如刀割!最终“安乐死”的决定,也变成我心中永远的痛。从理智上我知道应该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清楚这是让猫咪不再继续痛苦的唯一途径,但感情上却不想剥夺它在这个世界上仅剩的一点时光,同时也自欺欺人地希冀会有奇迹发生。什么是左右为难,在那一刻可是有了切肤之感。
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的确如此,狗之于房先生,既不是炫耀身份的标识,也不是无聊消遣的宠爱玩物,而是在生活中朝夕相处的朋友。房先生养狗,悲悯之心远大于喜爱之情,敬重之心更甚于宠爱之情。
动物是很通灵性的,流传古今的忠狗义犬的故事不在少数。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日益发展,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却在逐渐衰退。虐食、残杀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人如果失去同情心,那他这颗没有爱的滋养的心,肯定是冷漠和麻木的,而一个对没有还手之力的动物残忍的人,你很难相信他会是人道的。印度领袖圣雄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不热爱动物的民族,一般来说,也不会热爱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