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巨富:福特

世界巨富:福特

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汽车大王。

今天,汽车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到处奔跑,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种状况的形成,首先应归功于内燃机的发明者。当这种4个轮子的怪物刚一问世,人们就预言它会有今天。亨利·福特则是最先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一个人。他制造的T型车,利用流水线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的普及。

他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汽车产量和销售量最大、工厂规模最大、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最先进、个人财富也数一数二。

注定未来命运的少年

亨利·福特于1863年7月3日诞生于美国底特律北部一个小村庄,父亲威廉一心想的是兴办农场,这样一来,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亨利一生从事的是工业,爱好的是自然。

亨利出生几年后,家里又添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这一大家子的家务都是母亲玛丽一手操劳。缝补浆洗、烧饭种菜、养鸡种花都是她的工作,甚至蜡烛、肥皂也是她自制。

亨利7岁开始上学。在这之前,母亲早就抓着他的小手教他读书、写字,所以学校的课本他早已能读。

教室的讲台前有个大壁炉,亨利对它印象深刻。

有一次,老师因为他淘气,罚他与一个女孩子同桌。他感到受了侮辱,就在长凳的两头各挖了一个洞,在女孩那头的洞里插了一根针,用线与自己这一头连起来,一牵线,那针就会竖起来,扎得那女孩高声叫喊,惹得课堂里一片哄笑。

那时,亨利最喜欢的是上地理课。倒不是因为对地理特别感兴趣,而是因为地理书附有大幅地图,把它竖起来,就遮住了整个桌面,于是好干别的事。

终于,有一次这花招被识破了,亨利正在地理书的掩护下拆一块手表。老师这次不是罚到壁炉前“面壁思过”,而是把他从后排调到了最前排,好时时监督,不被他“用功”的假象所蒙蔽。

威廉有时还帮铁路上干点事。有一年冬天,他带亨利到了底特律火车站。亨利第一次见到火车头,对这个呼哧呼哧喘气的大怪物非常感兴趣。机车长见这个孩子着迷的样子,便同意他爬到驾驶室里去,还特意为他开动了一下,让他亲手拉响汽笛,尽量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亨利回到家里,整晚都想着火车的事,睡不着。第二天,他便异想天开地模仿造火车。他从厨房里提出了两只壶,从储藏室推出一架雪撬(qiāo),把两只壶放在雪撬上,一只烧水,一只当炉子烧火用,当水壶冒出蒸气来,他就推着雪撬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叫,还高声喊着:“火车来啦!火车来啦!”

又有一次,亨利跟几个同伴玩蒸汽机的游戏。他们把机器装在学校的篱笆下,点燃了火,机器飞快地转了起来。可是孩子们仍嫌不过瘾,希望它转得更有力,他们拼命朝炉膛里添煤。正当他们全神贯注摆弄它时,锅炉突然爆炸了。碎片砸进一个孩子的腹部,他负了重伤。亨利还算走运,只被一小块碎片割伤了嘴唇。那片篱笆则被火烧了。后来是他父亲负责把它修好的。

虽然屡屡闯祸,但亨利对机器的爱好不减。他又在学校后面的小房子里安了一只熔炉,还特意为它配了台鼓风机。那是一台破旧的辗壳机改装而成的。炉内温度足以熔化玻璃,甚至黄铜。他把溶液倒进自制的沙模内,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自得其乐。

亨利的一双小手总是没有闲的时候。看到谁有了一件新奇的、会动的玩具,都想拆开看个究竟。亨利的弟弟妹妹们算是领教够了这位胞兄的本领,每当他们有一件新鲜玩具,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千万别让亨利看到,否则他一定会拿去拆开的。”

除了拆玩具,再就是拆农具、拆表,拆得家里人都烦他了。惟一不烦他的是在他们家干活的德国移民阿道夫。阿道夫是在普法战争年间逃难到美国的。他有一块表,那时表还很贵重,但是他同意小亨利打开看看。亨利一直到老都记得两个人:一个是让他打开表的阿道夫,一个是让他爬上火车的机车长。

钟表和火车把亨利迷住了,头脑里无时无刻不是装的这两样东西。可是这两样东西乡里不多见,城里可以看个够。从此,亨利常常瞒着家人,独自到底特律去看火车和到钟表店看师傅们修表,一看就站上几个钟头,以致忘了时间,等天黑了才想起还得走10公里路回家。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那年3月,他母亲玛丽在生第8个孩子后去世了,死时不到37岁。母亲的死,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场灾难,家里一下散了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切井井有条、充满温馨与欢乐。对亨利来说,他的童年也随着母亲的去世而结束了。这一年他才12岁。

亨利对母亲非常怀念。成功后,当他重建家园时,最重视的是要重现跟母亲有关的东西,连母亲用过的锅碗瓢盆都要依照当时模样复制。

母亲去世的那一年,亨利认为有三件事对他一生的生活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件,是那年7月,威廉带着孩子赶车进城。还未到底特律,他们看到迎面过来一辆古怪的车子。以前亨利只知道大路上跑的车子无非是人推马拉,从未见过自己能动的车子。这次看到的却是一辆用蒸汽推动的车子。说它是辆火车,可是它又没有轨道。亨利惊讶得几乎跳起来。由于路太窄,那车停下来,让他们先过。亨利立刻跳下马车,奔到蒸汽车前面,到处摸、到处看。威廉知道儿子对什么发生了兴趣,在前面耐着性子等他。那司机也很有耐心,把车子的性能、操作方法一一告诉了他。

他们见到的是一辆牵引式的蒸汽车。车前面装有汽缸和锅炉,后面一半装水和煤,有点像平地上行驶的火车。这次邂逅蒸汽车,对亨利来说,如同见到了救世主显灵,听到上苍的召唤。

第二件事,亨利这年收到了一件礼物。那是底特律钟表店的师傅们跟他熟了,给他的一块停摆的表。尽管已停摆,但亨利照样喜欢。

照例,这东西一到手,亨利便立刻把它拆开,然后又把它拼装如初。反复拆装几次后,亨利终于对钟表的构造了解得清清楚楚。恰好,他的一个伙伴阿巴特心爱的怀表坏了。阿巴特曾经凭着这块怀表,神气得不得了。亨利早就想把它拆开看看。阿巴特知道亨利也有块怀表了,并且还自己拆装过,他找到了亨利:“亨利,你知道这表为什么停了吗?”亨利拿过来,找到原因后,自己制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很快把它修好了。

这件事在邻里间传开了,从此他们的钟表一出故障就拿来找亨利修。亨利是有求必应,就是不求,他也主动找上门去帮人修。他太爱干这些拼拼装装的事了。

第三件事是父亲威廉那一年到费城参观了一个展览。那是特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举办的博览会。机械馆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威廉对机械很感兴趣,同时他也希望儿子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因为他有很多工具,很想能有个人帮他维护修理。

父亲告诉他那个机械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蒸汽机、机床、农具和内燃机。馆中央装了一台高12公尺的蒸汽机,那汽缸的直径有一公尺;除了这台大引擎(qíng)外,还有由蒸汽机带动的钻床、车床、蒸汽整地机;馆中还陈列有好几种以瓦斯等气体为燃料的马达等等。父亲绘声绘色地对亨利讲述了这次费城之行,使他的心砰砰地跳。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17岁那年,亨利·福特终于下决心离家到底特律去自谋生路。

有趣的成功过程

当时底特律大约已有12万人口。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催生了它的工业。全市大小工厂已有100余家。拥有2000多工人的密西根机器公司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亨利进了这家公司干活。据他自己说,因为他干活太麻利,引起其他职工的嫉妒,所以仅待了6天便被挤走了。他说人家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他只要30分钟就修好了。接着,亨利在规模较小的福劳尔兄弟机械厂找到了工作。这家工厂以精良的技术和完善的学徒培训制度闻名。厂房老且旧,生产各种铜铁制品,如门阀、铜锣、汽笛之类的东西。产品项目既多且杂,因此机器设备也就多而且杂。对亨利来说,这倒是他学习机械的有利条件。他认为在这里可以扎扎实实学到各种机械知识。因此,尽管这里工资低,一周不过两块钱,而房租、伙食每周就要三块半,但亨利还是决定在这里干下去。

不过,他必须到外面兼点差事,以弥补赤字。凑巧,在他住的房子隔壁是家钟表店。他走进店里,要求老板录用他。老板问:“你能干点什么呢?”他看不出这样年轻的人到钟表店是想找个什么工作。“我这里除了修钟表就没什么要帮忙的了。”亨利表明他正是要求干这一行。直到亨利修了两只表交给老板,他才欣然同意接收他,讲好每个晚上五角钱。

当时修理钟表的都是胡子一把的成年人,老板看亨利太小,担心客人不放心让小孩修表,必然影响生意,于是把他安排到里面一间外人看不见的小房间内工作。

工作之余,亨利对科技书刊发生了兴趣,他的视野不再像个乡巴佬一样,而与时代共脉搏了。

在福劳尔兄弟工厂干了9个月之后,亨利把能学到的都学到了,他决定换个新的地方,长些新的见识。甘愿以底薪比福劳尔兄弟工厂更低的待遇转到了底特律船舶修理厂,因为到这个厂,他能直接接触到他最感兴趣的机械——发动机。他果然很幸运地分到了引擎(qíng)部门,并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由学徒工提前转为正式员工。

亨利到这家厂子后的确很顺利。有一天,工人们刚干完活坐下来休息,恰好厂长这时走过来巡视生产,其他几个工人见厂长来了,连忙又站起来,做出工作的样子;亨利没有,他觉得该做的他已经做了,现在该他休息了,所以他并不理会厂长。厂长看他悠闲地坐着,反而走过来,微笑地对他说:“很好,看我来了,你继续休息,比看我来了慌慌张张去干活要爽快,我喜欢你的坦然,你继续休息吧。”

在这家船舶修理厂,亨利还遇到过一位恩师富兰克·科比。科比教他干活的技巧,传授他很多有益的经验。在船舶厂转为正式员工后,虽然薪水提高了不少,但亨利并没有放弃在钟表店的兼差,这主要出自爱好。在他不满20岁时,已是名闻遐迩的修表专家。这时亨利认为他的机械实习应该告一段落,自己要想一想将来出路的问题了。

1885年的元旦,马汀德旅店举行舞会,附近的居民聚集在一起欢度新年。这个地方在迪波恩到底特律去的路上,福特家的人这晚也来了。

亨利和他的堂妹安妮共舞。可是舞会真正吸引他的是一位身材娇小、活泼、双眸(móu)明亮、有着一头栗色头发的女孩——克拉拉·珍妮·布隆特。她是安妮的朋友,是附近绿野村一个农民的长女,19岁。

亨利从此常常邀克拉拉一起坐他的马车,帮他去拉蒸汽机干活。一路上亨利总是大谈他的机械,克拉拉从未表现腻烦过。亨利认准了,能和他共度一生的人,除了克拉拉再不会有第二人。

1888年4月1日,克拉拉小姐22岁生日,这对恋人结婚了。

威廉给儿子的礼物是一片80英亩的森林。这是他们家20多年前买下,是一直没有开垦的土地。于是这对新人就开始砍代木材,平整土地。木材一部分可以卖掉,一部分用来建房子。

他们的新居由克拉拉设计。卧室、餐厅、起居间,一应俱全,此外还建了条回廊。这正是克拉拉向往的家。他们给它取了个名,叫“方屋”。当然,亨利是不会忘记在家后面建个工作场的。在里面既可以修理农具,还可以做些试验。

亨利在家里待了不几天,就想出去找活干了。底特律是他常去的地方。有一次,亨利在底特律见到了一种新的发动机。这回不是蒸汽的了,而是烧汽油的内燃机。亨利感觉到这个世界变化真快,电灯、电话已相继问世,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大踏步地前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亨利无法安于他闭门造车做实验或搞修理的生活了。

从底特律见到那个内燃机回来,亨利立刻想到,这种小巧的机械完全可以应用在一种不用马拉的自动车上。他对正在弹琴的克拉拉说:“我要把它造出来。”

但是亨利自己明白,他过去学的是蒸汽机,而内燃机则必须具备电气方面的知识。最好是在底特律找到一份电气行业的工作,那只有爱迪生电灯公司底特律分公司最合适。亨利打定主意,去那里谋个职业。

这却意味着他们要搬离迪波恩,亨利不可能心挂两头。机械和克拉拉是他生命的二极。他把这种想法对克拉拉一说,这次她更惊讶了。她不知道前途是吉是凶,仅仅出于对亨利无限的信任,克拉拉才同意到底特律去。

1891年9月,他们告别了农村,到那个工业城市闯世界去了。并很快在爱迪生电灯公司底律分公司上班。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公司的蒸汽发动机出了故障,电发不出来了,底特律城一片黑暗。公司上上下下大伤脑筋,正在大家发愁之际,亨利毛遂自荐,并迅速修好了发动机。经理非常高兴,当场就宣布给他提薪5元。

此后,亨利在爱迪生电灯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职位便一路上升,2年后已经成了总工程师,薪水加到了100元。

亨利赶上了时机,此时汽车在地球上诞生才5年,它还发育不全,亨利来得及为它们助长。

庞大的试制费用使得亨利一家人必须节衣缩食。他租的实验场地每月就花去75元,住房花去25元,买零件共花了268元。工资根本不够开支,而父亲送的80亩森林也早已砍光卖光。克拉拉每天最怕看账本。亨利不得不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材料,因此而债台高筑。这时他就只有尽量找便宜的材料或利用工厂的废旧物品做实验。

亨利在电灯公司任职期间,还在青年会兼任机械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他的一名学生,亨利结识了汽车发明家查里斯·金。

查里斯·金在1896年自己也造了辆汽车。这是亨利福特生平第一次看到的汽油机驱动的汽车。在他试车的那天,亨利骑着脚踏车,跟在它后面,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亨利对引擎感兴趣,最初的志向不是汽车,而是农耕机,只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亨利把他的志向确定在汽车上了。查里斯试车之后,对它不甚满意。当时法国造车水平高于各国,查里斯决心赴法考察。临行前他将自己的零件和图纸送给了亨利。

亨利邀请爱迪生电灯公司的同事比肖普、乔治、赫夫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制一台四缸的发动机。亨利废寝忘食地工作,使得同事们都纳闷,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的觉。亨利自己不觉得疲倦,他对感兴趣的工作一干起来就不想歇手。研究的进展也不断地给他增添动力,再加上克拉拉的支持(她对亨利成功的信念比亨利本人还要坚定),所以亨利总是精力充沛地工作着。

亨利的车子在查里斯·金试车后的第三个月制造出来了。这辆车子大部分是用木材制成的。外形比查里斯的车要小,重量也减轻了一半(查里斯的那辆车子重1300磅)。亨利造车,信守一条,就是要轻。只有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提高速度。汽车初生的年代,亨利这个看法很正确。

1896年6月4日,亨利万事俱备,只等试车了。在场的除了他真诚的妻子克拉拉,还有比肖普。

当他们要将车子开出去时,这才发现,他们几个月来犯了个极其荒谬的错误:他们造车的场地原是间放煤的房间,房门跟普通房门一般大小,可他们造的车却比这门要宽,看来开不出去了。要车子,还是要房子?要车子就要拆房子,要房子就得拆车子。亨利当然是要车子,只好拆房子了。他们一齐动手拆掉门框,推倒半堵墙,这才把车子弄出来。

试车是在凌晨两点进行的,所以街上人不多。

不多久他们把车开回了贝格里街的家。亨利对这次试车很满意,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并确定了下一步的改进目标。

这一晚亨利太兴奋了,回家只睡了一小会儿天就亮了。他起来第一件事便想起要赶快请个泥木匠来,把拆毁的门墙修好。正这么想着要去请时,恰好房东来收租金。看到被毁坏的墙壁,他大吃一惊:难道遭劫了吗?

亨利给他赔不是,答应负责修好。

房东生气地说:“你怎么自己把它拆了呢?你这是干什么?”

“因为我要把车子推出去,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房东听了,不解地问:“你的车子?什么车子?”

“一辆不用马拉的车子。”

“那它是怎么进来的呢?”

亨利不想再多解释了,就带他进去看车子。

房东感到十分惊奇,口气已完全改过来了,说:“你想把墙修复原状吗?那你这车以后不再准备上街溜溜了?我看你就把这面墙整个改成门,车子出入就方便了。”

亨利自己认为,美国第一个汽车库就是这样诞生的。

有一天,他带上克拉拉和小艾德索坐上这辆不用马拉的车回迪波恩去。这车子怪模怪样地在乡间土路上颠来簸去,一路上惊得鸡飞狗跳。

回到家里,乡亲们并没有表现出意想中的热情。威廉尽量耐心地参观车子,听儿子的解说。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却认为这种车子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足以取代马车。他连上去坐一坐的兴趣都没有。他教训儿子:“如果为了寻找刺激去坐这种车,不幸丢了性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亨利满怀高兴而去,扫兴而返,路上还差点压了人。

每当这辆车子在底特律招摇过市时,总有很多好奇的人骑脚踏车跟在后面跑,有时多达50辆,甩也甩不掉。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还骑车冲到前面,可是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来。“不用马拉的车”从他躺倒的地方擦身而过。幸好没伤着人,“美国第一场车祸”的“殊荣”与亨利失之交臂。

1896年8月,爱迪生电灯公司一年一度的大会在纽约召开。亨利以密西根州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

当晚的宴会,美国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亲自出席了。

宴会中,当话题扯到有关汽车方面时,底特律分公司的经理对爱迪生说:“本公司就有一位制造汽车的青年。”接着他把亨利·福特介绍给了大家。分公司经理主要是想试探爱迪生的态度,爱迪生若是赞赏,那他也不无光彩,爱迪生若是反对,那正好就此请亨利停止他的研究。

亨利此时成了众人注意的中心。说起他的汽车,自然是神采飞扬。爱迪生也聚精会神地听他讲,时不时问他一些问题。

亨利费劲地解释说明。爱迪生有耳疾,他不得不大声喊叫,有时还拿起菜单画图说明。他们一问一答,不知不觉就坐到了一起。爱迪生听他说完,忽然猛地把桌子一拍,大声对他说:“好!你干得好!福特先生。用汽油为动力的自动车,真了不起,你继续努力干吧!”

得到这位世界最著名的发明家的支持,亨利深受鼓舞。他决定再做一辆性能更优越的车子。他把第一辆车卖掉了,得到的钱就用在新的研究上。

所有的实验都要花钱。爱迪生公司一年给他的工资是1900元,可是他的生活仍然过得紧紧巴巴的,省下的钱都投到实验中去了。

新的车整整耗费了亨利三年时间。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挑剔,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不厌其烦地拆掉重做。就这样拆了做,做了拆,反反复复无数次之后,这车子终于在1899年诞生了。跟第一辆车比较,它大了许多,可是重量却比欧洲最好的车还轻。汽油燃烧充分,发动机的声音很小,震动也不大。

亨利已相当满意了,他不想一辆接一辆地再做实验了,他想依照这辆车成批生产,实现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的梦想,凭借它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想到了办厂,不满足于做一个汽车发明家和技术专家,他想做更大的事业。可惜他操之过急了。

1899年8月5日,底特律汽车公司宣布成立。这是全市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亨利·福特担任机械总监。此时他已不可能心顾两头,便毅然辞去了为其服务了8年的电灯公司的职务。从此以后,汽车制造不再单纯是他的兴趣爱好,而成为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的事业了。

亨利决定公司先生产卡车,以此证明,制造汽车并不是供有钱人游乐,它主要是一种方便、高效的交通工具。

当第一辆卡车完成后,公司邀请新闻记者来参观。记者们坐上车,亨利提着油桶往油箱内加油。一边灌一边得意地说:“这辆车只要烧一分钱的油就可以行驶一公里半。现在它能走15公里了。”

时当冬季,外面又是风又是雪,但是卡车非常平稳地驶过凹凸不平的路,开到了平滑的柏油路上。

试车成功了。

亨利很懂得新闻媒介的重要性。第二天,《底特律论坛报》的头版登出了试车的消息,并配发了照片。还介绍了设计它的工程师亨利·福特。平时不擅(shàn)演讲,生性腼腆的亨利,这次在新闻记者面前倒是超水平地发挥了一次。

论坛报报道的标题是:“在零度以下冰冻的马路上,卡车跑得比马还快。”记者尽可能把这事说得意义重大:

“当历史将要改变,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听见代表该时代的声音。远古时代,野兽的声音支配了整个世界,后来才有人类的声音、火的燃烧声、石斧的敲击声,接着又是罗马战舰的划桨声、海风鼓动船帆的声音,稍后就是轰隆的枪炮声。近两百年间,是由蒸汽的响亮的呼声推动着文明向前进。现在,奔驰在底特律街上最新最好的交通工具的声音正在告诉我们,新的文明已经来临。”

尽管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头炮打得不错,但它的寿命并不长。一年以后,它便宣布解散。亨利认为原因很多:零件不易买到,买到的质量也不行,雇用的工人都是造马车出身,造汽车完全是门外汉,有些活还非得亨利自己动手不可。最主要的是,亨利怪其他的合伙人一心只想赚钱,不顾质量,只求快上生产规模。而亨利是不赞成不讲信誉的短视行为的。当然亨利的这种观点无懈(xiè)可击,但他对其他投资者的不满却不太客观。公司开办一年多来,总共生产了20辆车,却亏损了86000美元,没有哪个股东还有兴趣这么干下去。

不过一年之间生产了20辆汽车,在当时汽车公司中已是佼佼者了。

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失败没有使亨利灰心,他过了一段公寓的日子后,重新考虑了他的计划。

当时赛车活动正在欧美兴起,有钱人把兴趣从赛马转移到赛车上。制造赛车不需讲求外形美观,车子构造简单,造价低,同时参加比赛是证明车辆性能优劣的最佳途径,广告效应大,只要在比赛中得胜,就能一举成功。亨利决定从赛车入手,在下一次比赛中,用自己的车击败所有的对手。

他的赛车在1901年夏天制造出来了。车体低而长,构造简单、重量轻,发动机25马力。他还特意请一位牙医给火花塞镶了个瓷套,没想到以后所有的汽车都采用瓷火花塞了。

本来参加汽油车比赛的有三辆车,但是临赛前,其中的一辆忽然发生故障,只得宣布退出比赛。剩下的两辆,一辆是维顿的,另一辆就是亨利的。维顿参加过好几次比赛,经验丰富,本人又是汽车发明家、制造商,是美国汽车界的名人。

两辆车并排停在起跑线上。一声令下,两车一齐冲出去。亨利总是在转弯时小心翼翼减低速度,一到直线才敢加速。这样一紧一慢,维顿早超出他一大段路了。观众都站在他这辆代表底特律的车子这边,一看到亨利在直线上踩油门便为他鼓掌欢呼。亨利的助手赫夫这时也摸出了经验,一到转弯时,便勇敢地跳下车子,把偏离跑道的车子往回拉。他们的配合渐渐协调起来。恰巧这时维顿的车子不知出了什么毛病,他不得不减速行驶。这已经是第六圈,亨利轻而易举地超过了他,并一直保持到终点。成绩是13分23.8秒。

车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人们对福特的汽车刮目相看。那个已散伙的底特律汽车公司原先的几个股东重新对制造汽车产生了希望,他们找福特商量,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取名为亨利·福特汽车公司,并再度聘请亨利为总工程师。公司资本总共6000股,十元一股。亨利以他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折合一千股,其他还有以摩飞为首的五位股东,每人投一万元。

早先的汽车,引擎都是平放于车上。亨利和威尔斯决定做一下改革,将汽缸垂直放。这样减少了磨擦与震动,加强了引擎的力量。这是个重大技术进步。此后,这项技术被普遍应用。亨利将它用在福特A型车上。

A型车结实坚固而车体又轻。它采用两个汽缸的引擎,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烟尘、噪音都很小,行走时车体平稳。这种车确实是一流的。

这年6月15日,一位芝加哥的牙医买了福特公司的第一辆车。此后购买者便接踵而至。第一批车很快销售一空,公司继续接到大量订单。头一年,他们共销出1100辆车。福特公司迅速摆脱了困境。

福特公司开张的第二年,又推出了三种新的车型:B型、C型、F型。

C型和F型都只在A型车的基础上略加改动。B型车则不同于A型车,它用的是四缸发动机,车身较大,比A型车重,适应道路的状况更好,价格是2000美元。

福特公司生产的系列汽车,适应了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但这不是亨利本人的愿望,他还是坚持要生产低成本的车,以降低售价,造福大众。

1905年,在佛罗里达举行的汽车比赛中,发生了一次车祸。一辆美国车跟一辆法国车相撞。亨利早就知道欧洲产的汽车比美国车轻而结实,主要是零件做得精巧。这次他赶到出事地点,拣回了一些法国车的零件。拿回厂一化验,才知道奥妙都在材料上:法国车采用了一种掺了钒的特殊钢。

制造钒钢需要华氏3000度的熔炉,全美国当时都没有一家钢厂有超过2700度的熔炉。亨利找到了俄亥俄州的一家小钢厂做实验。这家钢厂怕亏本,不敢接受订单。亨利立刻做出保证,无论成功与否,一切损失由福特公司承担。通过几次实验,他们炼出了这种东西,发现它的耐压力是卡耐基钢铁公司产品的三倍。亨利首先将它用在N型车上。N型车卓越的越野性能得力于采用这种新型材料。

N型车还采用了一项革新,即将马达移到前面去了。过去的车,马达都装在坐席底下,移到前面,空间大,可以增大马达体积,所以这种车马力更大些。

亨利这种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他总能比同行们显得技高一筹。

尽管N型车是种比较完美的车,但它的售价却只有500元,比其他公司的汽车便宜30%。这样优良的车,这样便宜的价,自然能迅速地赢得市场。订单在不断猛增。

其实N型车的生产成本都接近500元了。亨利预计到它的销路会好,它的利润靠大批量生产来实现。他采取的是老老实实薄利多销的手法。亨利计划,N型车的年产量要达到1—1.5万辆。

此时,汽车已不再是稀奇的东西。1902年,美国是每150万人才有一辆汽车,1905年是6.5万人一辆车,到1907年已是每800人一辆车了。汽车的普及给福特公司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它的分公司、代理店遍布全美国,同时它也在积极拓(tuò)展海外市场,在英、法等国家也设立了分公司。福特的汽车几乎跑进了世界各个角落。

N型车虽然已是美国最便宜的车子,但还不是所有美国的工薪人员都买得起的。亨利的理想是要使他的车优秀再优秀,便宜再便宜。

通过艰苦的劳动,到1908年春天,福特T型车终于问世。这种车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车体的钢材经过了特殊的热处理,结实轻巧;启动由电机代替了电池;传动装置改成了威尔斯发明的行星齿轮,颠簸得再厉害也不易松脱;操纵系统尽量简化,几乎人人都可学会开。

新车推向市场后,其受欢迎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订单如雪片般纷飞而至,到年底已超过了工厂的生产能力。

T型车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马力大,结实耐用,越野性能好。这一点在公路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亨利是不会放过任何宣传机会的。1909年,美国举行了一次从纽约到西雅图,横贯大陆的汽车拉力赛。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参加比赛。比赛中,T型车在跑过四分之一的路程后,就一马当先。不料,车过堪萨斯以后,路况越来越差,天气也不好,接连下的几天雨把道路都泡成了泥汤。T型车的车手穿着雨衣和长统脱靴,冲破雨幕,直向科罗拉多和怀俄明奔去。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由于能见度太低,车子偏出道路,一头栽到河里去了。车手从车里爬出来,等到天亮,才找几个人把车抬出来。这车还能开,只对加速档稍加修理,它又继续前进了。一路上它遥遥领先。全程4100英里,那些大马力的汽车跟在它后面望尘莫及。它用22天零55分钟到达终点,获第一名,比第二名早到17个小时,其他车则比它慢了好几天。

虽然T型车价格未能降下去,它卖价856元,但它优良的品质,让人感到物有所值。那时廉价车还有别的牌子,但是货比三家,人们还是偏爱T型车。特别在农村,T型车简直成了农民的宠物。

购买福特T型车成了一股热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福特T型车已占世界市场的一半以上。到1928年停止生产这种汽车为止,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今天看来,这种车实在是其貌不扬。人们很难想象,福特公司能凭它发迹,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即使是早期的汽车,论相貌,也轮不到它艳压群芳。且不说那美仑美奂的劳斯莱斯,就是那别克、雷诺、斯蒂培克都比它漂亮。可是就是这么一只丑小鸭,竞统治市场达18年之久,其产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一半,不能不说是工业界的奇观了。

一个为人造福的大亨

亨利自己说,他从不做慈善之举,那对谁也无益。他并不很看重金钱,自己的生活简朴,但是他却不能不看到,公司每年1000多万元的纯利把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贫富悬殊使他心灵受到了震动。

高层人士每人都有很高的收入,股东们早几年就决定,红利分配按1000%的利率拿。亨利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口袋里的零钱常常忘了掏出来,克拉拉有一次还掏出一张数万元的支票。而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工人们仍跟其他工厂的工人一样,一天只有两块多,更可叹的是就这每天两块多的工资,今天还不知明天能不能拿。

1913年圣诞节前的一天,库兹恩斯站在工厂大楼的窗口旁,眼望着窗下成千的工人下班回家过节去,忽然想到,这些人辛苦一年,过节也不得安宁。这么一份枯燥乏味,辛苦劳累的工作,他们都生怕节后会丢掉。为了那两块多的工资,叫他们节日不休假也有人愿意干。而公司却是靠这些人的劳动富起来的,这不公平。

亨利这时还看到了贫穷是如何扭曲了人的心灵的。那一天,他带着儿子艾德索在工厂视察,正好碰见两个工人在粗野地打架。年轻的文质彬彬(bīn)的艾德索看了此情此景一声不吭,这就是他父亲工厂的劳工状况!亨利为自己工厂出现的野蛮行为感到羞愧。他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工作变得这么野蛮呢?

亨利后来抓住这件事不放,一调查才知道根本原因是生活条件太差造成的情绪波动。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也对他讲过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与他们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福特公司能有今天,是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但是他们在公司辛苦的工作,只得到微薄的工资,而公司干部的收入却与他们不成比例,甚至那些买到了好车的客户。也从降价销售中得到了实惠,惟有直接造车的工人得到的报酬不合理。亨利想到自己过去也是做工出身,实在不应该这样亏待自己的工人,他觉得由他们创造的利润,应该由他们分享。

公司的高级主管人员思路都想到一起来了。所以,库兹恩斯一提起这个话题,亨利立刻接过来。过去亨利对劳资问题从不过问,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办理。

1914年元旦,亨利主持召开干部会议。他没有讲开会的主题,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算出公司去年一年给工人付工资的总额。又将这一数字除以该年的利润,结果得出一个分母很大的比例。这时亨利才对他的干部们说出了会议主题:“我想增加工人工资。”亨利把调资的理由说明了一下,便请大家提方案,商定新的工资标准。

不多久提薪的决定立刻公布了,决定规定凡是22岁以上的职工,最低日薪为5元,22岁以下成了家的,也比照这个数字,同时工作时间由过去的九小时二班制,改为八小时三班制,公司因此而增加了四千个工作岗位。

福特公司这一义举,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那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年代,福特公司这一举动确实是迥(jiǒng)异于其他公司的做法。

新闻界大肆(sì)报道了这件事:“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对劳动报酬作空前大调整。”有的报纸用的标题是:“上帝祝福亨利·福特吧!”

社会各界对福特公司深表赞赏,但是这一行动也深深地刺激了大多数企业家。他们中有人向亨利提出抗议,说他是资本主义的叛徒。亨利一贯不喜欢的美国金融界批评他:“把圣经的精神错用在工业场所,拿博爱主义作幌(huǎng)子来争取人心。”“犯了经济罪。”

福特公司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慈善。亨利说是一种公平,不过是把大家创造的利润拿给大家分享。他站在宏观角度认为,提高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增长,也将带动T型车的销量增长。当然,此举的目的,根本还是在于增强公司“凝聚力”,解决福特工人高达380%的流动率问题。而且这次增加工资,福特公司决不是只付出不收入的。改九小时二班制为八小时三班制,福特工厂24小时全天生产,工作总量大大增加,而工人的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两全其美,福特公司一点也没受损失。

福特工厂一片祥和气氛,到福特公司谋职成了底特律人的向往。

当报纸报道这件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不少人聚集在海兰帕克厂的办公楼前,天亮后,人数已超过一万。由于天气寒冷,这些衣衫褴褛的人等得颇不耐烦了。改为八小时工作制后工厂空出的4~5千个岗位,人数很快招满。公司挂出了额满的告示,但人群还是不散。第三天、第四天反而更多,有的甚至是从芝加哥来的。公司门前的秩序越来越乱,喝醉酒的,打架滋事的也出现了。有人还向福特公司人事部门的人行贿。公司墙外贴出了用多种语言写的告示,报纸上也刊登广告,宣布停止招工,劝告那些外地人不要来底特律。

但是那些早已来了的人一心只想找工作,根本不准备回家,也无钱回家,他们决心守下去,等待福从天降。

星期一的早晨,一万多名求职者挤在工厂外面。他们当中有的是头天晚上就等候在这里的,又冷又饿。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把工厂的大门堵住了。

这件事又给了其他企业家攻击福特的口实,把福特的济世救民说成是死路一条的乌托邦;没有罪状的经济破坏者。他们说,如果其他公司也跟着仿效福特,那会毁了整个国家经济。

福特的这次行动的确使很多企业工人千方百计企图跳槽到福特来。亨利后来不得不指示:只能招收真正的失业者,不许挖其他公司的墙脚。

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以及文明的生产环境,使得福特公司充满了勃勃生机。已经萌(méng)芽的劳工运动迅速平息,工人变动率降低到90%,缺勤率也由过去的每天10%降到0.3%。工人都格外珍惜这份工作。福特公司的职工们开始有了一种幸运感、光荣感,当他们外出参加活动时,总是自觉地戴上福特公司的徽章,公司内部充溢着一种团结祥和的气氛。员工也更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

日薪5元造成的影响将亨利·福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辉,他真正成了美国的大名人。

福特公司招收的女工比当时当地的其他公司都多。她们的薪水也较其他公司高。

福特对于残疾人也敞开了就业之门。在施行日薪5元的制度时,亨利嘱咐人事部门,只要不是传染病患者,就可以招收。对于在公司受伤的工人,也不得以残疾为理由辞退。人事部按照亨利的建议,将工厂所有的工种分成8千个小单位,以便于使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各得其所。福特公司的这一政策,吸引了很多残疾人来求职,有许多被其他公司辞退的残疾人都在福特公司找到了工作。一时间,福特的残疾工人多达上万人,包括缺了双手、断了双足的,只剩一只手或一只脚的有100多人,瞎了一只眼的有将近500人。福特工厂还有一幢特别的房子是给肺结核病人工作用的。所有残疾人跟一般人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因此,这些人对福特厂怀着一股感激之情,比一般人更卖力地干活。工厂还雇了好几百名出狱的犯人,其中有些是假释犯,通常他们比守法的工人还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不是每个公司都欢迎他们去就职的。

亨利本人不追求很高的物质亨受,他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俭朴的。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喝酒、不吸烟,西服也只有五六套。他总是把他的薪水、奖金和股息都投到生产上去,他计划把工厂再扩大两倍,汽车价格降到300元以下。他不需要拼命赚取利润,他觉得钱赚到某种程度就行了,超过一定的程度反不如把额外的利益用在降低售价上,让顾客也得到好处。

福特的工厂清洁、舒适。他们很早就注意到行为科学,并将之应用到工业中来。厂房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涂成白色,窗户宽大,通风透气、光线充足。他们的机器防护罩为避免刺激而漆成绿色,警报器涂成红色。工厂里边有专人打扫,垃圾桶每2小时清理一次,电话天天消毒。这样的工作环境在20世纪初的美国并不多。就是批评亨利·福特最激烈的人也承认:“美国再没有一位老板能把工厂管理得如此整洁。”福特公司的生产安全设施也是同行中最佳的。

福特公司率先在美国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亨利很重视家庭生活的乐趣,他要将这一乐趣惠及全公司。

福特医院是底特律一家技术设备一流的医院。人们容易以为它是专为福特公司雇员治病的职工医院。其实,它是一家服务于社会的医院。过去,亨利的家人都到那里看病。克拉拉曾在那里动过手术,得到过他们精心的治疗。出于感激之情,亨利经常资助这家医院。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医院无法再维持下去。亨利动了念头,以40万资金将它接收过来,并派秘书欧内斯特为医院总管。

他将医院接收过来后,1919年对外营业,所有的人,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贫富,都可以到这里就诊,它的收费低于一般医院的收费。

福特公司曾经为移民办过英语训练班,对移民在美国谋生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他想办一所工业学校,为公司培训熟练工人。

他从大学请了位教授西尔先生来主持办学,招收穷人的孩子入学,学习费用一律由公司负担,生活费用由公司设立奖学金帮助解决。

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吸引了大批人到公司来报名入学,特别是在这里毕业的学生求职容易,更使穷人的子弟趋之若鹜

福特工业学校的教育方法是,实习占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上课时间只占三分之一。学校就像工厂一样,管理非常严格,教学认真,实习的设备也很完善,所以它的学生毕业出来,比一般公立学校的学生水平高。每当学生快要毕业时,就有很多公司到校招选人才。当时处于经济不景气状况,连大学生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但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没有这种担忧。报纸的招聘广告栏中,甚至可看到这样的广告:“征召熟练工,福特工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录用。”

亨利来自农村,非常体贴农民的生活。他造拖拉机也是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出发的。

本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加之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农产品价格节节下降,农民的收获越多,报酬却越少。越是加劲干,反而越贫穷,农民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纷纷离开农村,到同样不景气的城市来谋生路。

亨利不希望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来找工作,他本人虽是个工业家,但他并不喜欢喧嚣的城市。然而要让农民留下来,就必须把工业带到农村去,这样才可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他们也才安得下心来。于是,他想做个实验,在红河上游建一个真空管厂,利用水力作动力,招收附近的农民农闲时来做工。此外,还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农村工厂。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农民离开土地的原因是复杂的。福特看到的原因虽然是对的,但只从这一点着手,恐怕并不能如他所愿。所以,这些工厂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亨利关心农村工业还有一个原因,这与他对大豆感兴趣有关。他曾想过,把大豆油用于汽车工业,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从这点着手,使农民既能够生产吃的,也能够生产用的,将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还可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他把大豆带到福特公司的材料研究室,用一种特殊的汽油把大豆油提炼出来,再用它制成亮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成塑料。亨利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推进有机化学工业发展的先锋。

1938年,在亨利75岁生日的那一天,他收到了几千件礼物,但其中最令他喜爱的是一条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领带。

一天晚上,他和克拉拉坐在家中一间像船舱似的房间里闲聊,克拉拉忽然提起:

“亨利,你不觉得结婚后,我们就很少跳舞了吗?”

亨利听她一说,勾起了对往日生活的回忆,他很想举行一次老式的乡村舞会,重温旧日的温馨(xīn)。于是他们请了一位舞蹈老师,又招募(mù)了一支由洋琴、提琴、铜管和鼓钹组成的乐队。亨利本是跳舞高手,他很快恢复了灵活优雅的舞步,这样他又去教别人。只要有空闲,亨利和克拉拉就兴致勃勃地编写舞蹈教材,分发给公司的员工们和福特工业学校的学生们。他在厂里大力提倡这项活动,他的工厂不仅要从事物质生产,而且要培植一种公司风貌。虽然他没有自觉地编制过这么一种计划,但他确实是较早注意企业文化的人。

以后,他举行的舞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出入其间的时常是些社会名流,失去了初办时的民间朴实的色彩。

1947年4月7日晚,他把手放在克拉拉的手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他的葬礼非常隆重,约有10万人为他送葬出殡(bīn)。

三年之后,克拉拉也随他而去。

由于亨利、艾德索和克拉拉的捐赠,福特基金会成了全美国最主要、也是最大的慈善机构。1955年,它拥有的基金就达10亿元,大大超过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没有了福特的时代,人类社会仍在继续得到他的服务。

福特公司完全是一个升迁正常,权力移交平稳的现代化大公司了。

人们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老亨利开创的。他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1. 井井有条:分明,有条理。
  2. 邂逅:(xiè hòu):偶然遇见。
  3.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大。
  4.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5.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的心思。
  6. 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7.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不堪。
  8. 趋之若鹜(wù):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9. 喧嚣(xiāo):声音杂乱,不清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