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与大观园

圆明园与大观园[*]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圆明园一》有如下记载:

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命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祜、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御题“大观”二字。

乾隆题《圆明园全图》为“大观”,这一点似乎还未被红学家们所注意,它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些联系呢?

圆明园是雍正为皇子时的赐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原来的房舍不多。雍正即位后,经常驻跸于此。雍正、乾隆二朝,迭加扩建,工程浩大,历时甚久。曹雪芹生长于雍乾之际,此时,北京城内和西郊造园之风大盛。《红楼梦》写大观园的建造正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中的反映。

圆明园的第一次扩建工程大约始于雍正三年(1725年),时曹雪芹2岁。几年之内,完成了前后湖周围20余景。第二次扩建工程,始于乾隆三年(1738年),至九年完成40景,时曹雪芹15岁。以后仍陆续施工。像今天尚留废墟的西洋楼建成于乾隆十八年,此时《红楼梦》已有甲戌本的初稿。安澜园建成于乾隆二十七年(雪芹卒年),之后,狮子林、如园以及漪春园相继建造。可见在曹雪芹一生中,圆明园时时在扩建施工,尤其是乾隆三年至九年,扩建达到高潮,正所谓“恢拓营缮,宏规大起”。

据档案所载:御题“大观”二字的《圆明园全图》是乾隆三年挂在清晖阁墙壁上的,此时还在乾隆扩建以前,因此全图所绘应是雍正扩建后的圆明园旧貌。何以题“大观”二字,乾隆在《圆明园后记》中说:“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这和贾元春题名“大观园”时所咏“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是同样的意思。圆明园是康熙赐名,有康熙、雍正两帝御书的“圆明”匾额挂存殿内,乾隆不会去更改这个名字。如果让乾隆另起园名的话,他会不会就用所题的“大观”二字呢?

乾隆大举扩建圆明园正值曹雪芹青年时代,根据曹的年龄、身份、居住地点、社会关系,他很有机会进入圆明园,甚至看见或听说过这幅御题“大观”的《圆明园全图》。

圆明园的建造和管理,归内务府负责,曹家是内务府包衣,应有进入圆明园的机会。御园重地,皇帝住园必要肃静回避,严禁闲杂人等出入,但圆明园同时又是不断扩建的大工地,四方云集,人头攒动,非常热闹。曹雪芹长期住在西郊,和圆明园工地近在咫尺,他不会去受雇做工,但工地上的差事很多,他会不会去当个差以挣钱糊口呢?特别是曹雪芹能诗工画,多才多艺,又懂得园林艺术。御园工地不是正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吗?曹寅晚年曾监造畅春园,现有从满文译出的内务府奏销档为证。曹家式微后,恰逢圆明园大工举行,他家子弟在此谋个差使也是顺理成章的。如果曹雪芹真的当了差,那就不属于“闲杂人等”,而是每天必须到御园去应值点卯,对那里的景色亲游饱览,必定感受极深。

可惜曹雪芹没有留下生平事迹的材料,几乎他的一切活动,只能做合理的推测而难以确证。退一步说,即使他并没有参加御园工程,按照他的社会关系也能亲闻并熟知圆明园诸景,甚至有进园一览的可能。曹家虽已中落,但有不少上层关系和阔亲戚。怡亲王允祥是曹家的恩主,曹家被抄没后,雍正将他们交给允祥看管。下一代怡亲王弘晓是个最早的红学迷,现在传世的怡府本即是弘晓主持抄录的。兵部尚书傅鼐是曹寅的妹夫,平郡王福彭的生母是曹寅的女儿,曹雪芹的亲姑妈。他们都是雍乾之际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曾陪皇帝游览御园。雍正所写《圆明园记》说:“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这就是雍正和王公大臣们在圆明园游览、宴会、荡舟、吟诗的情形。特别是福彭,他曾是乾隆未即位时的伴读,在园内的长春仙馆、武陵春色等处读书,每天出入圆明园,对园内诸景必眼熟能详,了如指掌。圆明园扩建的盛况,形诸奏牍谏疏,以至百姓间街谈巷议,是当时北京城的热门新闻。当时的曹雪芹少年好奇,又爱园林艺术,必定会关心和打听消息。他和姑妈、表哥闲话家常也一定会谈到这座人间天上的园林杰作。如果说,他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观园和当时正在扩建的皇家园林有密切关系,这应该不是无稽之谈。

自然,曹雪芹并没有把圆明园搬到小说里去。乾隆九年,圆明园最大的扩建工程完成,此时恰是曹雪芹开笔创作《红楼梦》之际。但刚刚建成的这个被乾隆誉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的天下第一园,想必给曹雪芹以启示和借鉴,使他能够为红楼诸钗安排大观园这样一个绚丽多彩的活动舞台。

因此,大观园的某些结构与皇家园林有相似之处。例如,它气魄宏伟,范围广大。贾蓉说大观园的面积“丈量了,一共三里半大”,据此估测,将近三百亩。北京城找不出这样大的私家园林。而雍正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约六百亩,仅比大观园大出一倍。

作为大观园正殿的大观楼“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具有皇家气派,为一般人家所不及。大观园是为贵妃归宁而盖造的“省亲别墅”,贵妃在内宫的位次很高,这座园林的规格就不能与一般富户相比。曹雪芹参考行宫御园的建筑结构来描写大观园,正是符合小说情节和人物身份的需要。

大观园中有个稻香村,“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这一派“田园风光”和大观园并不协调,所以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曹雪芹安置的稻香村,很有可能是受御园布局的启发。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都是农村景致。封建时代以农为本,皇家园圃中设置这样的景点,表示皇帝“劝农”“观耕”的意思,这是私人园圃中所少见的。

大观园中有个梨香园,为伶人所居。这个院落和大观园既连接,又分开,其形式颇似圆明园中的升平署。

大观园中有妙玉居住的栊翠庵,还有玉皇庙、达摩庵,与书中所谓“山下得幽尼佛寺,林中藏女道丹房”类似。圆明园40景中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鸿慈永祜”,或供神佛,或奉祖宗,一般花园中很少建置庙宇。皇家园林中用以求福祈寿的宗教建筑特别多,如清游园内的大报恩延寿寺,香山的实胜寺、宝谛寺、宝相寺,北海的永安寺、阐福寺、小西大等均建于乾隆年间。大观园之所以建置庵、庙可能是受了御园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大观园就是圆明园。大观园是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众多人物进行活动而虚构的空间环境,它是艺术创造而非实在建筑。执意寻找它是哪个园子,何处府第,岂非刻舟求剑?但是,艺术创造决不能凭空想象,没有现实中的名园胜景,曹雪芹才能再高,想象力再丰富,也难以虚构一座宏伟雅丽、诸景俱备的大观园。大观园是乾隆初年皇家造园风尚鼎盛时期的产物,曹雪芹也许见闻到乾隆御题“大观”的《圆明园全图》。这座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大成的圆明园对触发曹雪芹的灵感很重要,所以圆明园和其他御园很可能是他塑造大观园的主要借鉴。


注释

[*]原载《燕都》,1989年第1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