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1],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2]。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4]。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5]!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6]。徒言树桃李[7],此木岂无阴?

【注释】

[1]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的样子。

[2]“欣欣”二句:意谓由于兰叶和桂花充满生机,使春与秋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欣欣,草木茂盛的意思。生意,富有生命力的气象。佳节,美好的季节。

[3]林栖者:山林中的隐者。

[4]岁寒心:犹言耐寒的特性。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阻重深:被阻隔在深远之地。重,读平声。

[6]“运命”二句:意谓命运无常,如四时循环,非人力可改变。

[7]徒言:只说。

【解析】

张九龄(六七八—七四〇),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初年进士。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为官直言敢谏,是开元时代贤相之一。后被李林甫排挤,出任地方官。早年以文学为张说所激赏,其诗情致深婉,词采清丽。晚年遭受谗毁,感慨加深,诗歌的风格转向朴质简劲。著有《张曲江集》二十卷。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感遇》十二首,便是此时所作。此时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在朝,极受唐玄宗宠信,张九龄受到打击。在所选的第一首诗中,作者以兰桂自比,表示自己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无用世之意,所以不求君相(美人)的引用。第二首有感于朝政紊乱和个人的身世遭遇,托物言志,以橘自比,以桃李影射当权得势的小人,以橘树的不畏风霜来比自己坚贞的品德,以丹橘被阻隔来比自己的遭遇,提出了对自己不公平命运的抗议。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2],苍苍横翠微[3]。相携及田家[4],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5],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6],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7]

【注释】

[1]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斛(hú)斯山人:李白友人,隐士。

[2]却顾:回头看。

[3]翠微:青绿色的山气叫翠微。

[4]相携:手拉着手。这里是一同的意思。章燮云:“正行之间,忽遇斛斯山人,相与携手同归,行及田家。”

[5]憩(qì):休息。

[6]吟松风:歌吟松风之曲。松风,即《风入松》之曲。

[7]忘机:心地淡泊,与世无争之意。

【解析】

李白(七〇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至其父迁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青莲乡。天宝初年,贺知章见其文,叹为谪仙,荐于玄宗,召为翰林供奉,后又赐金放还。因附和永王李璘,流放夜郎,遇大赦得还。其诗高妙清逸,世称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作。写作者从终南山月夜下山,沿途所见到的清幽景色以及到好友斛斯山人家留宿,在优美的环境里宾主饮酒高歌,陶然忘机的欢乐情景。作者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大自然带给诗人的喜悦以及他与好友在精神上的融洽。

首四句写下山来到山前,回头凝望山后路上的暮景。五句至八句写到山人家和进门后一路所见的景象。九句至十二句写入室饮酒高歌。末两句写酒后之忘机。全诗紧扣题目中的“过”和“宿”二字,一路景色均从“过”得,置酒高歌忘机之情全以“宿”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月既不解饮[3],影徒随我身[4]。暂伴月将影[5],行乐须及春[6]。我歌月徘徊[7],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8],相期邈云汉[9]

【注释】

[1]独酌:一个人喝酒。无相亲:没有一个亲近的人。

[2]对影成三人:指我、明月及我的身影恰恰合成三人。

[3]不解饮:不会喝酒。解,会。

[4]“影徒”句:这句是说身影徒然跟着我在来回转动,意即身影也不会饮酒。

[5]伴:陪伴。将:和着。

[6]须:应该。及春:趁着明媚的春光。

[7]徘徊:来回地走。

[8]无情游:结成忘情交往的朋友。

[9]“相期”句:这句是说我与明月相约在遥远的天空。邈,远。云汉,银河。

【解析】

这首诗作于李白在长安做翰林供奉之际。翰林供奉,是一虚职,与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相去甚远。心情十分苦闷,深感世上无知己,只有明月和身影可以为伴,与他们一同畅饮歌舞,结无情之游。

前四句点题,以次写出月和影。五句至八句议论,议论的主题是“行乐须及春”。九句至十二句写歌舞和醉酒的情形。末两句联想到结情云游。诗歌中充满了想象,同时浸透了作者深深的孤独。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2]

【注释】

[1]“燕草”二句是说燕地寒冷,秦地偏暖,当秦桑绿枝低垂的时候,燕草才开始像碧丝般生长,说明夫妻分离在遥远的两地。燕,今河北一带。秦,今陕西一带。

[2]罗帏:丝织的帐幕,这里借代为女子的闺房。

【解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写秦地的一位少妇在春日里思念远在燕地的丈夫。诗歌以燕秦两地春色来得有早有晚相衬托,以此来显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更深。末两句以反诘的语气表示自己不为外物所动的坚贞心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1]?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3],阴阳割昏晓[4]。荡胸生层云[5],决眦入归鸟[6]。会当凌绝顶[7],一览众山小[8]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称岱,古以为众山的宗主,故称岱宗。夫:语助词。如何:怎么样。

[2]“齐鲁”句:意谓泰山居齐鲁之间,峰峦青翠之色,齐鲁之外,还可望见。未了,没完。

[3]“造化”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4]“阴阳”句:意谓泰山高耸入云,遮住了阳光,在同一山的南北两面,光线明暗不同。阴,山北。阳,山南。割,划分。

[5]“荡胸”句:意谓望见山中层云迭起,心胸像经过洗涤一般。荡,涤。

[6]决眦:睁大眼睛。决,裂开。眦(zì),眼眶。

[7]会当:犹言终当。表示将来定要如此。

[8]“一览”句:语本《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天下,以为天下的一切都在变小。

【解析】

杜甫(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寄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居长安近十年,郁郁不得志。安史乱起,流离兵燹中。肃宗朝,官左拾遗。后流寓四川,严武再度任西川节度使时,荐为工部员外郎。后又流转江湘,病逝于途中,今湖南耒阳市有杜甫墓。杜诗忠实地反映了他所经历的时代的民生疾苦,风格沉郁顿挫,后世称为诗圣。著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这首诗是游泰山时作。仅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势,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全诗都从“望”字着笔,前六句写望岳。以次写远望泰山的青青山色,近望泰山的雄伟气势,细望泰山飞鸟归林的景象。末两句承前六句而来,写希望登泰山的心情。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2]。访旧半为鬼[3],惊呼热中肠[4]。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5]。怡然敬父执[6],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7]。夜雨剪春韭[8],新炊间黄粱[9]。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10]。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11]。明日隔山岳[12],世事两茫茫。

【注释】

[1]参与商:黄道二十八宿星宿名。参,属西方白虎七宿。商,即心宿,属东方苍龙七宿。参商二宿相距近一百八十度,此出彼没,不能同时相见。

[2]苍:白色。

[3]半为鬼:大半已死去。

[4]热中肠:指心里难过。

[5]成行(háng):形容众多。

[6]“怡然”句:意谓非常高兴地礼待父亲的好友。怡然,和悦的样子。敬,敬重。执,接近。父执,父亲最接近的朋友。

[7]罗:陈设。

[8]“夜雨”句:晚上冒雨去园中割韭菜。

[9]“新炊”句:刚煮好的黄米饭。炊,煮饭。黄粱,黄米饭。

[10]累:接连。觞(shāng):酒杯。

[11]故意长:老友念旧的情意深长。故,旧。

[12]山岳:华山。

【解析】

肃宗乾元二年春,杜甫回故乡洛阳,返华州时途经蒲州与少年故友卫八相逢,二十年不曾相见,悲喜交集。当晚留宿卫家,饮酒话旧。诗中以次描述与老友久别重逢的惊喜,故旧伤逝的悲哀,家庭温馨的陶醉,别后难见的茫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了人生的深刻感受。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1],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2],零落依草木[3]。关中昔丧乱[4],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5]。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7]。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8]。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1]绝代:即绝世。

[2]良家子:名门望族家的子弟。

[3]零落:飘零流落。依草木:指住在山林之中。

[4]“关中”句: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占长安。

[5]“世情”二句:意谓人情冷暖,自身因娘家衰败,遂受丈夫遗弃。衰歇,没落。转烛,烛光在风中转动不定,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6]“合昏”二句:这两句是以花鸟尚能守信多情,反衬丈夫轻薄无赖,连花鸟都不如。合昏,即夜合花,花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不离。

[7]“在山”二句:意谓女主人公自动幽居空谷,以保持自己的贞洁。

[8]盈掬:满把。

【解析】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一位绝代佳人,遭受战乱,兄弟被杀,家道衰落,导致被丈夫抛弃。丈夫另寻新欢之后,佳人自动幽居空谷,守贫安困,以保节操。作者描绘了一个安贫守节的美人形象,对她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她那自持的美德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作者把主人公不幸的命运安置在安史之乱的广阔背景中,从而揭示世态炎凉,具有着深刻的社会认识意义。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1]。江南瘴疠地[2],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3]。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4]?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5]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6]。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7]。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8],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9],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1]“死别”二句:意谓生离比死别更痛苦。死别不再望相见,生离却常牵挂相见在心头。

[2]瘴疠:瘴气,疫疠。瘴气为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之气。疫疠为自然界能伤人致病,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戾气。

[3]恐非二句:这两句是杜甫怀疑李白在狱中或在流放地已死亡。当时有李白在流放地坠水而死的谣传。

[4]“君今”二句:至德元年,李白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被捕下狱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5]“水深”二句:杜甫担心李白像屈原那样投水而死。

[6]局促:不安的样子。苦道:愁苦的诉说。

[7]“江湖”二句:同前首“水深”二句,担心李白被恶势力所迫,投水自尽。

[8]冠盖:冠冕与车盖,借代高官显贵。京华:京城。

[9]网恢恢:《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上天如网,网孔虽宽疏,而从无漏失。杜甫以“孰云网恢恢”表达对李白的遭遇而产生的愤懑不平。

【解析】

这两首诗是杜甫怀念李白之作。天宝三年,李杜二人在洛阳相逢,一见如故,朝夕相处一年之久。至德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兵败后牵连下狱,不久流放夜郎。乾元二年春因天旱大赦,中途放还。杜甫不知李白遇赦,只听到他下狱和流放,甚至传李白流放途中坠水而死的消息。因怀念李白一连三夜梦见他。

第一首写对李白无论梦中还是梦醒都无比担心和牵挂。因牵挂而见李白入梦中,“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担心李白路远吉凶难测。“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又担心李白被人迫害,投水自杀,对他的命运表现极度的关切。第二首首先描绘了李白穷愁潦倒的形象,他在梦中“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并对他的命运又一次表现极度的关切,怕他失足坠水。接着对他的遭遇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控诉这个社会黑白不分,贤愚不辨。最后以李白虽能获得千秋万岁名,那只是身后的事,从而更深刻地揭示李白穷愁潦倒的原因,只是不容于当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1]。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2]。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3]?江淮度寒食[4],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5],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6],勿谓知音稀。

【注释】

[1]圣代:圣明时代。英灵:英俊灵秀的人才。

[2]东山客:《晋书·谢安传》:“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因他早年居会稽东山,故称东山客,这里借指綦毋潜。采薇:指隐居。《史记·伯夷列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3]金门远:指应试落第。《史记·东方朔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吾道:我们的主张。

[4]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

[5]桂棹:桂木制的船桨,这里借代为船。

[6]吾谋:我们的谋略。《左传·文公十三年》:“士会(晋大夫)归晋,绕朝(秦大夫)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解析】

王维(七〇一?—七六一),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父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苏轼说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题蓝田烟雨图》),便是评价他诗画相结合的特点。著有《王右丞集》。

这是一首送别诗。好友綦毋(qíwú)潜应试落第还乡,诗人置酒送行,以诗相赠。诗人细心体贴友人应试落第后的心情,加以宽慰,劝勉友人不要心灰意冷。“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意谓好友的才能只是暂时未被发现。诗中的语气十分旷达,鼓励着友人积极进取,寄寓着一片真情厚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1],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2]。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3]

【注释】

[1]饮君酒:请君饮酒。

[2]归卧:隐居的意思。

[3]“但去”二句:意谓归隐山林有无限乐趣。

【解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对友人从不得志的仕途中解脱出来,表现一种极大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1],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2]。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3]。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黄花川:水名。在今陕西凤县东北。

[2]趣途:路途。趣,同“趋”,奔走。无百里:不足一百里。

[3]菱荇:菱,菱角。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溪的秀丽景色并表现了返归自然的精神追求。描绘途经青溪的几幅画面,动静结合。“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把喧闹的水声描绘在乱石中,把宁静的水色描绘在深林中。远近结合,虚实结合,“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这一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的有声画面。最末四句把自己精神的恬淡与大自然的清淡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超脱和无为的境界。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1]。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2]。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3]。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4]。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5]

【注释】

[1]墟落:村庄。穷巷:隐僻的小巷。

[2]野老:农家老人。荆扉:柴门。

[3]“雉雊”二句:意谓麦苗开花的时候,到处都听到野鸡叫,蚕作茧的时候,桑树上的叶子不多了。这是描绘农村的初夏景象。雉雊(zhìgòu),野鸡叫。雉鸣叫雊。

[4]语依依:言语亲密的样子。

[5]吟《式微》:想辞官归隐田园。《式微》,《诗经·邶风》中的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取其欲归之意。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绘农家初夏时日暮和农作的景象。以简淡的笔调绘出了农家宁静闲逸的生活画面,富有田园牧歌的情调。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宦海生活中的苦闷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1]?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2]。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3],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4]

【注释】

[1]西施:春秋末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美女。越王勾践被吴国战败,知吴王夫差好色,献美女西施以乱其政。吴王宠幸西施,后终于被越国灭亡。

[2]殊众:与众不同。悟:发觉。稀:少有。

[3]浣纱伴:指与西施同在一起洗纱的女子。浣,洗涤。

[4]持谢:把上述情况告诉。效颦(pín):《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颦,皱眉。希:希望得宠的意思。

【解析】

这首诗虽是咏西施,实际是表达出一种审美标准。诗歌对西施尊贵后的荣华富贵极力加以渲染,与微贱时的西施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此来揭示世人认为西施是因为容貌美丽而得宠安享荣华富贵的观念。

而作者最后以不可效颦的告诫来表明,美的标准必须是容貌和精神的有机结合。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1]。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3]。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4]。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怡悦:欢乐。

[2]“相望”二句:意谓想望张五而登高,只见飞雁,不见张五。托飞雁而寄托相思。

[3]“愁因”二句:意谓忧愁因黄昏景象而引起,诗兴因清秋风光而触发。

[4]沙行:大沙滩上行走。

[5]“天边”二句:意谓远望天边的树细小得像荠菜,江边的沙洲细小得像弯月。

【解析】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〇),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居家闭门读书,年四十赴长安,得到张九龄和王维的赏识。但应试不第,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疽死。其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意境清远,恬淡自然,一向与王维并称。但题材和风格不及王维广阔多变。著有《孟浩然集》。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抒写诗人因想念友人登高远望友人居处,望而不见而产生愁思,寄托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意。诗中扣住一个“望”字,描绘望中景色,“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形容远望中的树和洲细小如荠如月,十分恰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2]。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3]

【注释】

[1]散发:古人把头发盘起,插进簪子,上面加冠,去冠散发,是一种不拘礼仪的行为,在家休息方可散发。轩:这里是指窗。闲敞:舒适而宽敞的地方。

[2]清响:清脆的响声。

[3]感此:对此有感。此,指上述夏夜景色。终宵:整夜。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乘凉时,置身在池月、清风、荷香、竹露的景色中所带来的感受。由此而引起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能与友人共度良宵而带来的哀愁及情思。诗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写景细致入微,为难得的佳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2]。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3]

【注释】

[1]壑:山谷。倏:忽然。暝:天黑了。

[2]烟鸟:雾霭中的小鸟。

[3]“之子”二句:意谓丁大约了今晚来业师山房住宿,却还未到,我独抱琴在长满青萝的小径等候。之子,这个人。期宿来,约了来这里住宿。期,约定。萝径,长满青萝的小路。

【解析】

这首诗描绘作者在业师山房等候丁大的情景。夜暮黄昏时的山间风景,给诗人带来了舒适的宁静。“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给人的感受十分真切。丁大不至,诗人却“孤琴候萝径”,那种闲适的心情与清幽的自然景色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1]。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2]。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3]。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4]。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5]

【注释】

[1]高卧:高枕而卧,谓安闲无事。南斋:书斋。月初吐:月刚升起。

[2]澹:水波摇动。水木:水面和树间。演漾:荡漾的意思。

[3]荏苒(rěnrǎn):岁月流逝。盈虚:指月圆月缺。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4]美人:喻贤人君子,这里指崔少府。越吟:以越地的声调吟诗。

[5]兰杜:兰草、杜若,均香草名。

【解析】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二十八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出为江宁令。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避乱回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绝句成就最高。句奇格俊,雄浑自然,明代王世贞论盛唐七绝,认为只有他可以和李白争胜,列为神品。《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这首诗抒写了玩月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先写玩月,对月有“盈虚”、“变今古”极为感叹,人世间发生了无数变迁,而明月却清辉无穷。由此从月照天下,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好友定会在此良辰美景下玩月苦吟,虽相隔千里,却明月共照,便能感受到好友德行的馨香。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2],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3]。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4]。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5],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6]

【注释】

[1]绝顶:西山的最高点。茅茨:用茅草盖的房屋。

[2]扣关:敲门。

[3]“若非”二句:意谓如若不是驾车出去,就在秋水边钓鱼。巾柴车,用巾覆盖柴车。柴车,破旧车子。钓秋水,到水边钓鱼。

[4]差池:不齐的样子,是说你来我往,不能相见。黾(mǐn)勉:踌躇的样子。仰止:钦仰到极点。

[5]及兹:来到这里。契:接触。幽绝:清幽至极之境。

[6]“兴尽”二句:意谓兴致尽了便下山,为什么一定要等待和他相见。

【解析】

丘为,大约生于武后长安年间,卒于德宗贞元年间。天宝元年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王维很赞赏他的诗,并与他有唱和。《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三首。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寻隐者不遇的所见所感。诗人寻隐者不遇,首先见到的是隐者的简朴生活,“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对此踌躇一番之后,所见是一番幽静的风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由此“颇得清净理”,兴尽而返,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喜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隐者生活的向往。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1]。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2]。潭烟飞溶溶[3],林月低向后[4]。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5]

【注释】

[1]幽意:指风景清胜所引起的兴致。偶:遇。

[2]际夜:傍晚。南斗:二十八宿之斗宿,六星列如斗勺状,春夏之夜在南方天际。

[3]潭烟:指晚上潭面的雾气。溶溶:广大的样子。

[4]“林月”句:这句是说夜已深,月亮渐渐西下,而船则行向相反的方向,故有此感。

[5]弥漫:渺茫的意思。持竿叟:钓鱼的人,这里指隐居。

【解析】

綦毋潜,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终著作郎。后因兵乱,弃官归隐江东别业。其诗多写方外之情,虽有佳句,但缺乏社会现实内容。《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二十六首。

这首诗写作者春夜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感。晚风吹舟,所见一路鲜花夹岸,潭面烟雾飘飞,月落行舟,如入画图之中。于是生发“生事且弥漫”的感慨,愿隐居山林。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1]。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2]。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3]

【注释】

[1]松际:松间,松林的缝隙中。露微月:露出明月的一部分。清光:指明月的光辉。君:指王昌龄。后一句意谓明月的一片光辉特为你而洒下的。

[2]宿花影:停伫着花影。药院: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3]谢时:辞绝凡尘世俗的牵累,指去隐居。

【解析】

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大历中,才授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尉。仕宦失意,往来山水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其诗具有浓厚的山林隐逸之气,境界清远,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这首诗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高雅。“清溪”、“孤云”、“松月”、“花影”、“苔纹”,这些景物衬托了隐者居处的高雅。由于高雅的景物引发了诗人要“谢时去”,去西山与鸾鹤为群的愿望。表现了对王昌龄隐者生活的钦羡。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1]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2]。登临出世界[3],蹬道盘虚空[4]。突兀压神州[5],峥嵘如鬼工[6]。四角碍白日[7],七层摩苍穹[8]。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9]。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10]。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11],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12]。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13]

【注释】

[1]慈恩寺:在长安曲江之北。贞观年间,高宗李治为太子时改建隋无漏寺,以纪念他母亲文德皇后,故谓之慈恩。浮图:即佛图,塔的别名。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是高宗永徽三年僧玄奘建立的。

[2]“塔势”二句:谓佛塔突起于平地之上,耸立在空中。

[3]出世界:高出于人世境界。

[4]蹬道:指佛塔的石级。盘:盘旋。虚空:即空中。

[5]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神州:中国的别称。

[6]峥嵘:比喻不平常。鬼工:是说塔的雄伟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7]“四角”句:极言塔高。言塔的四角上翘,连天上白日的运行都受到阻碍。

[8]摩苍穹:接近苍天。摩,迫近。苍穹,苍天。

[9]“连山”二句:这两句是说从塔上远望,长安附近的秦岭诸峰,山势相连,像波涛起伏,好像向东方奔来朝帝京似的。

[10]宫观:指曲江一带的离宫别馆。观,台榭。一作“馆”。

[11]五陵:指长安附近汉代五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陵都在长安城北,故云北原上。

[12]净理:即佛理。胜因:佛家语,善因。佛家倡因果,认为善因必有善果。夙:早。宗:是信仰的意思。

[13]“觉道”句:意谓佛家的禅道可以使我取用无穷。觉道,即佛道。资,取。

【解析】

岑参(七一五—七七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迁居江陵(今湖北江陵)。天宝三年进士。历任多种官职,最后,官嘉州刺史。岑参多次随军出塞,对西北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深有体验,以边塞诗擅长。其诗热情讴歌保家卫国的英勇豪迈、艰苦卓绝、追求功名的精神。在艺术上,富有幻想色彩,气势磅礴,笔法变化多端。是唐代卓有成就的大诗人之一。著有《岑嘉州集》。

这首诗用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慈恩寺高大雄伟的气势和在塔上远望的各种景象。描绘景象,角度多变,有仰望、俯视,有远眺、近观。全诗气势雄伟,波澜壮阔,充满浪漫色彩。最后以悟佛理挂冠而去来结束全诗,反映作者消极思想。在结构上,前后气氛不够相称。辞官学佛并未成为岑参后日的行动。

贼退示官吏

元结

癸卯岁[1],西原贼入道州[2],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3],不犯此州边鄙而退[4]。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5],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6]。今来典斯郡[7],山夷又纷然[8]。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9]。使臣将王命[10],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11]。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12]。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1]癸卯岁: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2]西原:当时被称为西原蛮族的少数民族,地当今广西扶南。

[3]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邵:指邵州。今湖南邵阳市。

[4]不犯此州:不再侵犯道州。边鄙:边境。

[5]井税:借指唐代所实行的按户口征收的定额赋税的租、庸、调,不是指古代的井田制。

[6]遭世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战乱。亲戎旃(zhān):亲自经历军戎生活。元结于乾元二年(759)二月,奉命在唐、邓、汝、蔡等州招募义军,与安史叛军作战。上元元年(760),充荆南节度判官。次年,领荆南兵镇九江。戎旃,军帐。

[7]典斯郡:指任道州刺史。典,掌管的意思。

[8]山夷:指“西原蛮”,即序中所说的“西原贼”。

[9]陷邻境:相邻的州郡被攻陷。陷,攻占。邻境,指永州和邵州。此州:指道州。

[10]将王命:奉行皇帝的命令。

[11]时世贤:指当时被统治者所称许的所谓贤能官吏。

[12]“思欲”二句:意谓我准备辞官撑船而去。委符节,指弃官而去。委,放弃。符节,是官吏的凭证。刺船,撑船。

【解析】

元结(七一九—七七二),字次山,河南鲁山县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安史乱中,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时,曾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南侵,战功卓著。代宗时,任道州刺史。官终容管经略使。他工诗善文。其诗多反映人民疾苦之词。在艺术上不重词采声律,自成一格。著有《元次山集》。

这首诗借盗贼不入城自退与使臣迫民如火煎相比较,揭露使臣横征暴敛甚于敌寇的罪恶。诗人不忍心残害百姓,宁可弃官归隐。作为封建官员,这种思想难能可贵。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1]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2]。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3],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4],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5]。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6]。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7]。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8]

【注释】

[1]燕集:就是宴会。“燕”同“宴”。

[2]森画戟:画戟像森林般排列着。燕寝:小寝。凝清香:指房内焚香所凝聚的香气。

[3]烦疴:烦闷和疾病。

[4]居处崇:指自己地位高,生活好。崇,高贵的意思。

[5]“理会”二句:意谓能够通达自然之理就可以分辨是非,一个人的天性能够达观就可以遗忘一切形迹。形迹,谓仪容、行动表现在外面的。

[6]金玉章:声韵铿锵像敲金戛玉那样悦耳的诗章。

[7]吴中:指苏州。群彦:众多有才学的文士。汪洋:喻诸文士的气度不凡。

[8]“方知”二句:意谓大都市之所以发达,不仅靠物产丰富,更需文化强盛。藩,藩王所居之地,意即大都市。

【解析】

韦应物(七三七—七九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尚豪侠,以三卫郎事唐玄宗。玄宗死后,才折节读书。后举进士。后由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其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乱后社会乱离、人民疾苦有所反映。语言简淡,绝去雕饰;而风格秀朗,气韵澄澈。后人论唐诗的艺术派,往往以王、孟、韦、柳并举。著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任苏州刺史时作,描写与文士宴集的情形。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吴中文人的赞扬。“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在高位、宴乐之中仍不忘百姓的安康,显示出一个正直的封建官员的良心和美德。最后作者把文人的作用与大都市的发达结合起来,对吴中的文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1]。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2]。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3]

【注释】

[1]凄凄:悲伤。泛泛:上浮。这里指船浮水上,即行船。

[2]“归棹”二句:意谓我乘船从长江回洛阳,船行渐远,钟响渐微,只有余音,但广陵的树色还可望见。棹,划船的工具,这里借代为船。残钟,残余的钟声。

[3]“世事”二句:意谓世事捉摸不定,就像水上的船漂泊不定一样。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解析】

这首诗写离别好友时的凄恻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元大的真挚情谊。但也反映了诗人身世飘浮无定后会难期的伤感情绪。

寄全椒山中道士[1]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2],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4]。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1]全椒山:全椒,唐县名,属滁州,即今安徽省全椒县。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滁州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据此,知这诗所记的山指神山。道士姓名不详,此诗作于出任滁州刺史任上。

[2]郡斋:刺史衙署里的官舍。

[3]“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生活。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4]瓢:将干瓠刳空,剖而为二,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解析】

这是韦应物诗作中的一首名篇。写风雨之夜,忽然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持酒去探望,又恐怕不能相遇,所以只能写诗寄情。诗作中的形象鲜明,想象道士像神仙一样,山涧束薪,煮白石为粮,过着与世隔绝的幽独生活,富于画意。最后两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并不着力用意,自然而来,成为绝唱,极得后人赞赏。全诗语言通俗,而意味幽远。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1]。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2]。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1]灞陵:又作霸陵。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2]冥冥:形容花默默地开放。飏飏(yáng):飞翔的样子。燕新乳:初生的小燕。

【解析】

这首诗写在长安遇上故友,因失意而意欲归隐,对他表示亲切的安慰。描绘明媚的春光下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意在希望他能心情开朗。诗中表达了对故友的一片体贴之情。

夕次盱眙县[1]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2]。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3]

【注释】

[1]次:止宿。盱眙(xūyí)县:今江苏省盱眙县。

[2]浩浩:大。冥冥:昏暗。

[3]秦关:指长安。韦应物为京兆长安人,长安古为秦地。客:诗人自称。

【解析】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中抒写了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东郊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1]。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3]。微雨霭芳原[4],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5]。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6]

【注释】

[1]“吏舍”二句:意谓整年地被束缚在衙门里,今天天一亮我就来到郊外开开眼界,散散胸襟。跼(jú),限制,拘束。旷,空阔。清曙,清早。

[2]澹吾虑:使我的杂念消除。澹,水波摇动。这里是洗涤的意思。

[3]还复去:再向前走。

[4]霭(ǎi):云。这里用为动词,指细雨密密地下。也可作滋润理解。

[5]“乐幽”二句:意谓本性喜欢幽静之境,无奈事与愿违,屡次中止。这都是因为自身被公务拘束,行动起来,心里总觉得恐慌。遵事,遵行衙门里的事务。迹,行踪,行动。遽,恐慌。

[6]“终罢”二句:意谓我终究要辞去官职来这里隐居,我平生仰慕陶潜,到那时我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结庐,修盖房屋,这里指隐居。庶,庶几,差不多。这里是实现的意思。

【解析】

这首诗写春日郊游的情景。面对充满生机和诗情画意的美好春景,诗人被陶醉了,产生了弃官归隐的念头。明显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自由的生活的厌倦,对陶潜的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艺术特色与陶潜相接近。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1]。女子今有行[2],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3]。幼为长所育[4],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5]。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6]。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7]。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8]?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9]。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10]。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11]

【注释】

[1]永日:整日。戚戚:悲伤。出行:出门。悠悠:悲伤的样子。

[2]有行:出嫁。

[3]无恃:幼年丧母。抚念:想到抚养儿女。益慈柔:更加慈爱温柔。

[4]“幼为”句:幼女是长女所养大的。因韦应物早年丧妻。

[5]“义往”句:按礼义应该出嫁。《礼记》:“女子二十而嫁,义当往也。”

[6]阙内训:缺乏母亲的教训。事姑:侍奉婆婆。贻我忧:给我带来忧虑,怕她不懂事姑之道。

[7]赖:幸好。兹:这。指这桩婚事。托:寄托。令门:好人家。仁恤:怜惜。庶:大约。无尤:没有过错。

[8]资从:嫁妆。岂待周:哪能完备呢。

[9]容止:仪容举止。猷:法度。

[10]临感:事到临头。

[11]零泪:落泪。缘:沿着。缨:帽带子。

【解析】

这是一首送女儿出嫁的诗。韦应物早年丧妻,幼女为长女所抚育,分别时姐妹俩哭泣不休,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十分悲伤。联想到女儿早年丧母的可怜,进而对她叮嘱、训诫。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1]。闲持贝叶书[2],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3]。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4]?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5]。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6]

【注释】

[1]“汲井”二句:意谓使内心清净,身上干净,诚心准备读经。拂尘服,拂去衣上的灰尘。

[2]贝叶书:佛经。《汉书·西域传》:“西域有贝多树,国人以其叶写经,故曰贝叶书。”

[3]“真源”二句:意谓世人对佛经中的真源不加索取,而对那些荒诞无稽的事迹却热心追求。真源,真正的道理。妄迹,荒诞的事迹。

[4]“遗言”二句:意谓世人读了佛经希望神灵保佑,那么我修身养性就无法达到目的。遗言,指佛经中所记载的“妄迹”的话。冥,仙界。这里指人世之外的佛主的庇佑。缮性,修身养性。

[5]如膏沐:好像经过了沐浴,搽过了润膏。膏,润发的东西。

[6]“澹然”二句:意谓到此清净境地,心胸恬静得无法言说,悟出了道理已心满意足。离言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解析】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这是一首抒写作者读经时的感想。叙述了佛经与自己遵守的修身养性原则相矛盾。而在禅院所见到的幽静景色则使自己心胸恬静,增添了无限的喜悦。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1]。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2]。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1]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簪,用来绾住头发和固住纱帽。组,系冠之带。一说用来系缚印信的丝带。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永州。

[2]“夜榜”句:意谓夜晚划船,船桨碰响溪中的石头。榜,船桨。借代为船。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作。表面上自我排遣,其乐融融,实际上曲折地表达了被贬谪的幽愤。自己被迫过着隐居般的生活,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悲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