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四光:不信中国是贫油国

17.李四光:不信中国是贫油国

【北京人物】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蒙古族,中国地质学家与古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古生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先驱,创建了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并且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所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为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前的大地构造理论提出者之一。

1904年学习成绩优异的李四光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他在日本受到民主主义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到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是当时同盟会年龄最小的成员。孙中山对年纪轻轻的李四光非常赞赏:“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用“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八字勉励他继续努力。1918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决心回国效力。

1949年秋天,新中国成立在即,当时身处国外的李四光收到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做好了归国准备。这时,在伦敦的好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收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没有被吓倒,而是当机立断地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他又辗转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地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到香港的船票,于12月起程秘密回国。

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党中央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不顾年迈的身体,坚持奋战在科学研究和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1年8月,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成立,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四光因劳累过度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还是在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我国的地质力学是由李四光一手创立的,这也是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他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出地质运动和矿产分布规律。他还首次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并将这些理论与我国的实地条件相结合,探讨了我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就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50年代,在李四光的指导下,经过黄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确定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备良好的储油条件。党中央领导人在听取了李四光等人的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决定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李四光的主持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多个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后来,勘探部门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这样,“中国贫油”的帽子彻底被我国人民甩掉了,而且充分地证明了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在京档案】

在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中央民族大学南侧,有一条又长又窄的小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总喜欢在这儿休息散步、思考问题,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李四光小道”。坐落于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的一幢两层小楼,就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居。这幢小楼总建筑面积九百多平方米,有院墙环绕,院门朝北,楼门朝西。院内有假山、喷泉,林木环绕,幽静美丽。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后,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李四光工作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也在附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