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
——胡雪岩
要想在商场鏖战中占据先机,冒险精神是商人的必备素质。如果缺乏冒险的勇气,即便天上掉馅饼,也可能让别人抢了去。话说回来,对商人而言,敢作敢为的冒险精神是立足商场的必备素质,然而敢作敢为并非盲目地蛮干,而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之后清醒和笃定的行为。
第1节 富贵险中求
笔者问曰:有没有绝对零风险的买卖?
胡雪岩答曰:生意场上小险小利,大险大利。
中国有句老话:富贵险中求。在胡雪岩看来,生意场上向来是小险小利,大险大利,风险与利润成正比,所谓“稳赚不赔,零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只有敢冒大险,才能得到更多好处。要想成为大商人,赚大钱,就需要比常人多点的勇气,敢于承担风险。很多生意人出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心理,往往绞尽脑汁地规避风险,认为只有稳扎稳打才是做生意的根本。这样的人可能一生平安,最起码衣食无忧,但却通常很难取得大的成就,获得可观的利润,终其一生,只能算是个小买卖人。相反,只有那些敢冒风险的商人,才可能笑到最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前面所说,在中国古人心中,做人、做事皆是一理。对中国古代商人而言,“智、信、仁、勇”四德缺一不可,“勇”又是四德当中最实际且基本的要素。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做任何事情的风险都要大大高于从前。即便当事人竭尽全力地规避风险,风险也可能自己找上门来。对于商人而言,面对风险,瞬间的胆怯就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危急时刻,能否勇字当头,往往决定着一笔生意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置身商场,勇气甚至比谋略更加重要。很多时候,商人要勇于去“赌”。
胡雪岩涉足商海伊始,就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赌博。当时,刚刚积聚起一定资本的他打算在上海投资蚕丝生意。就在这时,胡雪岩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上海市面可能很快就要天翻地覆,因为当地的“小刀会”将在八月起事。小刀会的起事会给上海市面带来什么影响,任何人都无法提前得出结论。面对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是潜在的机会,胡雪岩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按照通常的逻辑,市面出现动荡,商业肯定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这个时候,无论在上海进行什么投资,风险都是异常巨大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刀会的起事可能又是个机会。因为上海一旦乱起来,这个城市和周边的交通肯定就要中断。要是换在别的地方,这样的情况绝对是对生意非常不利的,然而上海的情况偏偏有所不同。众所周知,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洋人在那里攫取了大片租界,还开办了不少工厂。这些“洋大人”清廷招惹不起,“小刀会”也投鼠忌器,即便上海乱成一锅粥,他们照样可以稳坐钓鱼台。当时洋人设在上海的工厂以纺织厂为主,一旦上海与内地的交通被人为隔断,虽然洋人的工厂可以不受干扰,正常开工,但是外边的生丝却很难运进上海,工厂就有停工待料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先囤积大批生丝,放在“小刀会”不敢染指的租界,等洋人工厂缺乏原料的时候再待价而沽,绝对可以大赚一笔。这么做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怕“小刀会”闹得势头太大,波及洋人,最后连胡雪岩自己也玉石俱焚。其次是怕“小刀会”闹得势头太小,洋人工厂还没来得及停工待料,他们就偃旗息鼓。这样一来,囤积在租界里的生丝为了节省高昂的仓储费用,就不得不低价快速出手,胡雪岩即便不赔了老本儿,起码也是白辛苦一场。
经过仔细分析形势,胡雪岩认为,迫于清廷和洋人的双重压力,“小刀会”做大的机会微乎其微。相反,为了镇压“小刀会”,避免他们从外部获得接济,特别是军火,清军一定会严密封锁上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种情况下,洋人的纺织厂撑不了半个月就可能停工待料,上海的生丝价格必定涨上天去。胡雪岩拿定主意,决定赌一把。
拿定主意的胡雪岩最担心的就是“小刀会”坚持不了半个月,就被清廷镇压下去。为了赌这一把,当时羽翼还未丰满的他四处抽调,还借了高利贷。如果真的出现最坏的结果,等待胡雪岩的可能只有自杀。问题在于,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因素是无法以胡雪岩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能够做的,就只能是把自己控制范围以内的事情做好,然后听天由命。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博。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胡雪岩度日如年。所幸事情的结果最终总算天遂人愿,鉴于小刀会愈演愈烈,两江总督上书朝廷,力主对上海进行长期封锁。胡雪岩这把算是赌赢了。
胡雪岩的这个案例体现出智慧和勇气的完美结合。首先来说智慧的一面。为了赌这一把,胡雪岩事先收集了大量情报,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准确分析。问题在于,即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某些因素仍然是无法控制的,由此产生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过分的理智反而可能坏事,因为过于前思后想、瞻前顾后,可能因此失去迎难而上的勇气。在这个时候,更为弥足珍贵的其实是勇气,面对无法预测和掌控的未来,它可以帮助你迈出关键的一步。古今中外,类似“傻子意外成事,聪明人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不断地演绎、流传。很多人将傻子能够成事的原因归结为“傻人有傻福”,却忽略了“傻人”因为恰到好处的“傻”所带来的那份无所畏惧,这恰恰是很多“聪明人”缺乏的。
科学研究证明,除了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大多数人的智商其实都差不多,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谁也不比谁傻”。面对风云变幻、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商场,多数商人在智力方面其实是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谁也不会比谁高明多少。对视利润为生命的商人而言,你当然可以希望市场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能够预知一切,从而完全规避风险,稳扎稳打地获得一个可以预见的圆满结果。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永远只能是你的希望而已。置身商场,有些情况终究是你无法掌控的,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无法预料的。这个问题你解决不了,别人同样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智力已经无能为力,真正进行较量的其实是每个人的勇气。面对未知的黑暗,勇气意味着机会,勇气意味着利润。当然,勇气也可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就需要当事人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勇敢的抉择。
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本书这里也无意对那些渴望踏踏实实过太平日子的人横加指责。然而正如胡雪岩所说“小险小利,大险大利”,要想做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摆脱小商贩的“初级阶段”,就必须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敢做别人不敢去做的事情。风险当头勇者胜。要知道,当你一次次回避风险的时候,你可能真的躲过了一场浩劫,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了一次机会。敢于冒险是任何怀揣“巨商富贾”梦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某种程度来说,凡是能够带来暴利的机会必然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是商界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
第2节 相信自己
笔者问曰:别人的成功能否复制?
胡雪岩答曰:自信者,方能自强。
中国有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虽然具有某些唯心宿命论的色彩,却也是无数代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多数人的理解不同,胡雪岩却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其实也在人。胡雪岩的见解虽然难免有意气用事的嫌疑,却流露出了他对于自己高度自信。很多时候,自信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相反,从众随大流则要简单、轻松得多。“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是很多人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些人看来,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因此跟着大家一起走就肯定是最安全、最保险的,然而事实证明,真理经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众并不一定就是绝对安全的。更何况,当你跟着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的时候,也就丧失了不可或缺的自主意识。这对于商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有这么一个笑话,形象地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从众心理的强烈:如果某个西方人在某条街上开餐馆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同胞就会来到这条街上,利用已经积聚起来的人气,根据各自的情况,开设服装店、鞋帽店、酒吧之类的买卖;要是某个中国人在某条街道上开餐馆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同胞就会陆续来到这条街上,开起无数家餐馆。
胡雪岩曾经说过:“自信者,方能自强。”勇于相信自我是商人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人如果缺乏开辟自己事业的非凡自信心,这个人就永远不会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强者。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指望复制别人的成功是不可能的。那么做,即便取得了一定成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别人的“山寨品”。人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胡雪岩创办阜康钱庄伊始,就面临着一个“相信自己,还是听从亲友规劝”的两难抉择。胡雪岩打算创办阜康钱庄的时候,正好也是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的高潮阶段。比照一下地图就可以发现,太平天国运动波及的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恰好就是胡雪岩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范围。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开钱庄无疑是风险系数相当高的买卖。首先来说,战端一开,人心惶惶,大家都愿意把现钱随身携带,以防不时之需,钱庄的客源非常成问题。再者说,即便钱庄可以吸收到一定的存款,这么多钱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个招灾惹祸的根源。更何况,当时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山西富商一手遮天,东南沿海地区的宁绍帮、镇江帮也不容小觑。跟这些业内巨头相比,胡雪岩除了在钱庄工作了些年头儿,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基本属于两手空空。听说胡雪岩打算开钱庄,亲友们纷至沓来,轮番劝说他要识时务,不要自不量力,还是做些稳妥的生计为好。可是几乎一无所有的胡雪岩就是相信,凭借自己混迹钱庄的多年经验,凭借自己对世故人情的洞悉明察,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再加上此时已在官场站稳脚跟的朋友王友龄的帮助,他一定可以和那些业内巨头分庭抗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凭着这股自信,胡雪岩勇敢地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后也就真的取得了成功。如果不是因为这份自信心,胡雪岩可能终生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钱庄伙计,也就不会创造后来“红顶商人”的不朽传奇了。
胡雪岩曾经告诫自己的朋友、后人:古往今来,凡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必然具有一种的自信心。这是一个成功者所应具有的自信和豪迈。若干年以后,当自己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由于洋人和贪官污吏的双重挤压,而岌岌可危的时候,垂暮之年的胡雪岩再次表现出了这种自信和豪迈。面对听信谣言,争先恐后赶到阜康钱庄挤兑存款的人群,胡雪岩严令下属不得私下转移资产,坑害客户,即便因此倒闭也在所不惜。此时的胡雪岩虽然青春已逝,但信心不减当年,身处困境的他自信满满地向那些忧心忡忡的亲友、下属放出豪言:“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照样能一双空手再翻过来。
终其一生,胡雪岩始终秉持着“自信方能自强”的做人原则。很难想象,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会成为生活、工作中的强者,开创如此令人艳羡的事业。自信者,方能自强。唯有自信,才能像胡雪岩那样,拥有知难而进的非凡斗志和英雄气概,拥有临渊不惊、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纵观古今中外的巨商大贾,他们大多出身低微,最初创业的时候,并没有现成的先例可以让他们去模仿、借鉴。这些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加上那份过人的自信心。正是凭借着这些品质,他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永远无法复制的经典和传奇。
第3节 认清自己
笔者问曰:我自认才华出众,却为什么总是怀才不遇?
胡雪岩答曰:人呢,要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认清自己”并非仅仅搞清楚自己擅长什么,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将自己呈现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客观地分析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喜欢什么,畏惧什么,优点是什么,弱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做事的一套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不足,实现人生的既定目标。那些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多都是能够认清自己的人。
胡雪岩作为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首要之处就在于善于剖析自己,认清自己,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胡雪岩从当学徒的时候就发现,只要是自己经手的银钱账目,就总是一清二楚,丝毫不会出错,自己拥有做事调理清晰、对数字敏感的优势。胡雪岩因此认为,自己以后开钱庄,和钱打交道,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胡雪岩还发现自己善于交际应酬。凡是他接待过的客户,对方的着装和言谈都可以在他的脑海里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胡雪岩因此认定自己的交际能力出众,以后可以借此发展各个方面的人脉。更重要的是,胡雪岩擅长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准确摸透对方的嗜好、性情,进而投其所好。胡雪岩因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的资质可以充当一个称职的店铺掌柜,甚至大老板。充分认清自己的胡雪岩,下定了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决心。
胡雪岩因为挪用公款资助王有龄,而被信和钱庄开除以后,几经辗转,后来终于又在一家于姓老板的小钱庄落了脚。因为非常能干,胡雪岩很快得到了老东家的赏识。东家为此不断提升胡雪岩,让他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到了最后,这位于姓老板干脆打算让胡雪岩出任钱庄的“档手”,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经理,也就是仅次于东家的二把手。
获得提升当然是件好事儿,要是换了今天,刚进单位的小职员没上几天班,就突然被提拔当了一把手,那高兴恐怕还来不及呢。可是胡雪岩偏偏就不领这个情,他的理由是这样的:“我不愿意早早地担任档手。因为当档手就须打理全盘业务,也就会隔断了和外界的联系。档手虽然地位高,收入也多,但是以统筹为主,不再负责具体业务。为了以后的发展着想,我宁愿继续做现在的工作,以便积累经验和才干,精通各项业务。”这就是胡雪岩当时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理智分析之后做出的清醒选择。
胡雪岩出人意料的选择让东家目瞪口呆,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够考虑得如此深远而透彻。于是,他改变了当初的决定,提升胡雪岩为钱庄的“襄理(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助理)”,方便他尽快全面掌握钱庄业务。胡雪岩在这个职位上如鱼得水,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年之后,东家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他把胡雪岩叫到病榻前,仔细询问关于钱庄业务的各种事情,胸有成竹的胡雪岩对答如流。东家至此彻底放了心,也对面前这个年轻人心悦诚服,无儿无女的他召集所有的员工到场,当众宣布胡雪岩成为钱庄的继承人。胡雪岩至此为自己今后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无论何时何地,少年得志都属于低概率事件。相反,江郎才尽的事情却是经常发生的。很多人凭借才干或者运气,就像胡雪岩一样,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身居高位、名利双收的机会,却经常半途折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恰恰是因为这些人在得志之后不能真正认清自己,认清形势,进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假如当年的胡雪岩贪图暂时的名利,那么,他也就未必能够取得令后人瞩目的成就了。有鉴于此,胡雪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呢,要有自知之明。”他所说的“自知之明”,说白了,就是要求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自我、剖析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头脑清醒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第4节 要拿定主意
笔者问曰:经商的门道儿那么多,似乎都很有诱惑力,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
胡雪岩答曰:办大事最要紧的是拿主意!主意一拿定,要说出个道理来并不难。
有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当年法军在滑铁卢战场上,同时面对多国联军的进攻,法军将领各有各的想法,很久也没能拿出相应的对策。最终,他们只好把皮球踢给了拿破仑。拿破仑的回答倒是很简单:“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考虑怎么办。”拿破仑这么做并非出于盲目和不负责任,而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要面临非常复杂的抉择难题。通常的情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种选择似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这样一来,当事人反倒乱了手脚,有些人甚至因此不知所措,左思右想,主意想了一大堆,可就是留在原地不动,机遇因此也就被白白地放了过去。
条条大路通罗马。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并非像儿时在学校里面对的数学应用题那样简单,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存在多种正确的方向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分瞻前顾后,纠结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然后才着手行动,那往往就连黄花菜都凉了。相反,某些不那么“求甚解”的人,经常是在仅有少量把握的前提下凭直觉行事,却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熟悉《杜拉拉升职记》的人可能都还记得这个情节,前去面试的杜拉拉和众多竞争者被要求解决一道切蛋糕的难题,杜拉拉最终胜出并非是因为她比别人切得高明,而是因为只有她一个人真正敢下刀子,采取实际的行动。胡雪岩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办大事最要紧的是拿主意!主意一拿定,要说出个道理来并不难。”
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商场,思考力是必需的,然而执行力却可能更加重要,缺少了后者,前者就不具备任何价值。成功的方案可能有千百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拿定主意,将方案变成实际的行动。只有拿定主意,才会获得相应的动力,进而为了实现目标付出努力,最终获得相应的回报。童年时代的胡雪岩只是贫苦人家的放牛娃,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红顶商人,生活富足,家境殷实,这和他从小就“主意正”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胡雪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临终前,父亲把身为老大的胡雪岩叫到床边,叮嘱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胡雪岩的小名)乎!”父亲的临终嘱托成为胡雪岩奋斗的最初动力。
中国人向来就有“长兄如父”的传统,父亲去世以后,作为家里的老大,胡雪岩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家维持下去,还要让它兴旺发达起来。在古代中国,发家的途径其实很多,比如读书考取功名,然后混迹官场;老老实实种田,攒钱买地,最终成为地主;投军吃粮,用军功换取名爵。此时的胡雪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胡雪岩并没有犹豫太久,而是干脆地拿定主意准备经商。此时的他既没有本钱,也没有靠山,做出这个决定的唯一依据就是安徽人有经商的传统。既然别人可以通过这条路获得成功,那么他胡雪岩自然也可以。
拿定主意要靠经商发家的胡雪岩从当学徒开始就吃苦耐劳,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每天早起先替师傅、师兄们倒夜壶,然后还要做早饭,打扫卫生,经常饭都来不及吃,就要去店堂招呼顾客。日复一日,胡雪岩之所以能这么坚持下来,就在于他拿定主意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拿定主意经商发家的胡雪岩不仅能吃苦,还会动脑子。孔子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伙计如果不会动脑子,就永远只能当伙计,果腹尚可,想发家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胡雪岩的目标则是要当掌柜,当东家,挣大钱,要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每天店铺开门营业以后,胡雪岩就会不动声色地学习掌柜、老板的一举一动,同时还尽可能多地争取接待客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发展积累人脉。
心怀大志的胡雪岩竭尽所能为客人提供便利,获得了他们的广泛认可,偶尔还能得到些许小费。此时的胡雪岩已经懂得为自己的将来“投资”,除了将这笔钱的大头儿交给母亲,还专门拿出剩余的部分时常到街上买些瓜子、糖果之类的零食孝敬、讨好那些年长的伙计,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给老板娘送点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礼物。这些东西都不值钱,却帮他赢得了广泛的好人缘。几年以后,困境中的胡雪岩偶然听说杭州的一家小钱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于姓老板的钱庄要招伙计,心怀发家梦的他在家人、朋友的反对声中,毅然前往杭州投靠。胡雪岩之所以这么果断,是因为他认定杭州这个“大地方”可以让他见大世面,学到更多的东西,成长得更快。
从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以胡雪岩的聪明才智,如果当年的他做出其他选择,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历史没有“如果”,问题的关键在于,抉择面前的胡雪岩拿定了主意,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走了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