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父亲的选择

2 父亲的选择

1949年,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博生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政权也带给了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饱受战争苦难的老百姓终于露出了笑脸,纷纷走出家门,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中。

在社会主义建设掀起新高潮的形势下,面对新社会新形势一直无从选择的父亲李西湖也被选进了一个当时专门为准备参加在新政府领导下粮食系统工作的有关人员举办的培训班。参加这个培训班的人虽然大多是曾在原国民党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包括像李西湖这样的生意人,他们在解放前不仅是有文化的读书人,而且一般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新政府将这样的一批人选进培训班受训,正是基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才干,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目的。

从这点上看,李西湖确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就业机会。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不管是谁,如果能够被选入培训班,就表明你不仅已经通过审核,而且在培训结束后,还能够有一份新政府安排的稳定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些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原国民党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心目中,他们最看重的是,自己能够被选入培训班受训,意味着新政府对你的信任,这具有莫大的意义。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每一个被选入培训班的人都非常积极参加学习、受训,以此表明他们对这一不容错过之“良机”的珍惜。

但显然小博生的父亲李西湖没有抓住这一难得的就业机会。或许是年轻时富家子弟因为生活比较顺利从未经过风雨的原因,自大连生意失败后,一直没有“东山再起”的李西湖终日郁郁寡欢,在现实生活面前成了一个无所适从的弱者。

随着新社会的到来,李西湖似乎也没有找到自己生活的希望。他既没有被选入培训班的兴奋,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积极参加培训班的受训。过惯了旧社会富裕生活的李西湖,似乎无法融入新社会新的工作氛围中。

但是小博生的母亲却是与丈夫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新社会新生活到来的时候,面对一片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世界,兴奋的冯西淑不由心潮涌动,她渴望走向社会,更渴望女性的独立自主。只可惜,她被繁忙的家务绊住了手脚。这时的家中,小博生又有了一个小妹妹,养育7个孩子的重任,深深压在母亲的肩上,让她无法走出家门。

虽然被家务所累,但母亲为父亲被选入培训班高兴,她鼓励丈夫在培训班好好学习,心底里对丈夫重新走向社会充满了希望,但是很快,她的希望破灭了。

每当父亲从培训班回来时,小博生看到的,总是父亲一张愁眉不展的脸。终于,母亲和父亲之间由关心、询问变成了争吵。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小博生也终于知道了父亲和母亲为什么经常吵架,虽然他还不太理解,一向聪明儒雅又帅气的父亲为何会变得如此萎靡不振。但是小小年纪的他已能够理解母亲,他知道母亲聪明能干,又天性好强,而父亲却没有母亲坚强的性格,所以在生意破产之后,他才会成为生活的弱者。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