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贺母系七十华诞

9.贺母系七十华诞

1999年11月7日,我就读的复旦大学新闻系,迎来了建系70周年的日子。在隆重举行的庆典大会上,作为33年前毕业的一个学子,我应邀在会上倾吐了肺腑之言——

今天我和许多在座的系友一样,像一个久别家人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到十分的高兴,无比的感奋。在这个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纪念建系70周年,同时由母系参与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暨首届京沪学术研讨会今天正式开幕。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团圆的日子,也是新闻界、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商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大计的盛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以系友的名义,并受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王仲伟的委托,以集团二千余名新闻从业人员的名义,向复旦大学新闻系70周年华诞,并对两个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当我来到既熟悉又亲切的相辉堂,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历届系友和曾朝夕相处的历任师长,一种对母校母系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在复旦新闻系足足待了16年时间,前5个年头是作为学生,读了五年书,搞了一年“文化大革命”,大学毕业后我在江西搞了七年新闻工作又回到母系任教,当了十年教师。可以说,比起其他系友,我对复旦新闻系有更多的了解,有更难舍的情结。我深深懂得:要不是在复旦新闻系的六年寒窗苦读和十年教学锻炼,要不是母校母系的老师们教给我许多知识,让我学会做人的道理,给了我从事新闻工作的本领,我就不可能在这些年的新闻实践和领导工作中站稳脚跟,有所长进,更不可能有五本新闻著作的出版。饮水思源,回顾这些年来的成长,深感是党养育了我们,是复旦栽培了我们,是母系让我们在座的各位系友,在经过严格的基础教育和正规训练以后,才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并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里得以为党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我所说的这些心里话,我想在座的系友们都一定会感同身受的。

复旦大学新闻系自1929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70年的坎坷道路。7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我们母系也经历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就我所经历的,新闻系办公地点就搬了三次家,先从800号独栋两层小楼,搬到和哲学系合用的200号大楼,再从200号大楼迁入新建的文科综合大楼。更重要的是,她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社会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多种学科、多个专业,在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堪称一流的新闻学院。1929年建系以来,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以及新闻系“好学力行”学风的熏陶下,新闻系青春常驻,桃李天下,魅力永存。无论在过去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十年浩劫的“文革”时期,新闻系一直没有停办过。很多新学科、新专业的设立,包括首建新闻学院,都走在国内新闻院系的前列。尤其是她的教材,从基础教材到专业教材,从本科教材到研究生教材,不仅品种全,而且质量高,其影响力和采用率,在国内新闻院系中名列前茅。一句话,她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尊敬的老校长、新闻系首任系主任陈望道先生,亲自领导过我们并有幸与他共事过的系主任王中教授,以及其他诸位师长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科研成果。这永远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目前,我国正处在胜利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期,我们广大系友衷心祝愿母系在纪念70华诞之际,能够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上再迈大步,特别在大力推进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在责无旁贷为全国新闻院系提供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方面,在为党和人民输送更多合格的称职的新闻人才和其他人才方面,作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突破。

同时,作为新闻实践第一线的一个成员,我还想借此机会热忱希望今天揭开序幕的两个新闻研讨会,能够对当前新闻事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几个迫切课题,力求给予理论上的说明和实践上的指引。诸如:为了进一步守好主阵地、强化主功能,如何有效遏制党委机关报发行量逐年萎缩的趋势?面对不断崛起的都市报、生活报的强劲冲击,我们的传统晚报如何不乱方寸、争取主动?在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影响力10至15年内将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的情势下,纸质媒体如何预测在前,从容应对?在海内外新闻竞争愈演愈烈的新形势面前,我们新闻传播业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壮大自我,增强竞争实力?如此等等。

最后,我再次祝母校母系在今后的岁月里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历届校友系友最大的心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