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

在神话传说里,上古时期的每个部族都在天上有个相应的守护神。水神共工维护的是炎帝的后裔共工氏,而自炎帝败于黄帝后,黄帝统一了所有部落,其后代颛顼帝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当时的统治者。

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共工因当年炎帝败于黄帝之手,对黄帝后族多有不满。再加之当时接掌统治权的颛顼帝凶狠残暴,不仅对人类毫无恻隐之心,同时对天神也同样毫不顾忌,经常使用强权压制他们,从而导致天上人间,无不对他心怀怨恨。

共工深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理,知道这颛顼失了人心,必会失了天下。现阶段,只是天地间尚忌惮他的神力,但凡有人挺身而出率先反抗,必能得到众人支持。于是共工就约了对颛顼心存怨念的众天神们,充分施展自己的口才,诉说颛顼帝的种种不好,极尽所能煽动大家齐心推翻颛顼的统治,夺取这主宰天地的神位。诸神们其实早有异心,故而推选共工为盟主,组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向天国京都杀去。

颛顼帝到底是天地主宰,听闻突变,倒是一点儿也不惊慌。他命令手下燃起了七十二座烽火台,以此为信号,召集四方诸侯赶来支援;又集齐护卫京都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反叛的军队。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展开。

刚开始,双方势均力敌,打了无数个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就在两兵交锋正激烈的时候,突然出现万道霞光,从云中走出一个人来。他有着人的形体,却长着老虎的尾巴。原来这是颛顼的援兵,和山的泰逢。接着,又是一阵疾风骤雨,这是从光山赶来的计蒙,他是个龙头人身的怪物。然后战场之上又出现了一大群毒蜜蜂和毒蝎子,指挥它们的是那长了两个脑袋的平逢山的骄虫。

颛顼有了如此厉害的人物相助,自然是大败共工。且看共工一方的柜比,脖子几乎被砍掉,只和身体连着一层皮,胳膊也断了一只,披头散发的不成人样;王子夜的四肢被砍断,脑袋、胸腹被砍碎,甚至连牙齿都没能保全,全身的碎片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其惨烈之况,可想而知。

共工带着剩余的军队辗转向西北方奔逃,直到被不周山挡住了去路。此时,他身边仅剩下十三骑了,而这十三个部下也是疲惫不堪,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颛顼的追兵在身后紧追不放。共工心底苍凉异常,可怜他一腔热血,就要葬身在这里了,而那颛顼竟然还要继续统治整个世界。不,他要拼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知道,这不周山其实是一根撑天巨柱,维持着天地平衡,也是颛顼统治天下的重要力量之一。眼看身后追兵已至,一切已成定局。共工看看自己那些誓死相随的部下,心急如焚,已经死了那么多人了,他不忍心自己最后的随从也死于颛顼之手。

在彻底的绝望中,共工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他瞪着不周山,做出了一个决定:哪怕是耗尽自己一身神力,也要把不周山撞倒,就是死也不让颛顼帝得逞!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不周山竟然真的被共工拦腰撞断,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也被剧烈的震动绷断了。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在天的边缘有八根柱子支撑,而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故这天柱之一的不周山一经折断,整个天地必随之发生变化。西北的天穹因为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致使本来拴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脱离控制而朝低斜的西方滑去。这便是如今的日月星辰按东升西落的路线运行的原因。在此之前,因为日月星辰均固定一处,所以,白昼的地方便永远是白昼,黑夜的地方也永远是黑夜。而现在,因日月星辰的运行,黑夜与白昼就交替出现。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不周山轰塌的震动绷断后,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所以我们今天所看见的地势就呈西北高、东南低之态。江河便从高至低、由西向东汇入大海。

共工是为了人们不再承受颛顼帝的暴行而撞毁了不周山,他那种勇敢无畏、坚强果断、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是值得钦佩的。所以,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奉他为水师,也就是司水利的神明。

另外有一种说法,却跟这个传说完全相反。

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他为人仁德、智慧,四方部落都倾慕他的贤德而臣服于他,万千鸟兽也都被他感化。他被称为北方水德之帝,被尊奉为华夏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

颛顼帝从小喜欢和叔父少昊在一起,受他的熏陶,迷上了音乐。一次,颛顼听到一阵大风吹过大地,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让八条飞龙仿效风声而长吟,这就是后世专门用来纪念黄帝的《承云曲》。后来,他又突发奇想,想让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穴内睡觉、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扬子鳄作乐。扬子鳄接到颛顼帝的命令后,虽然诧异,但也毫无办法,思来想去,干脆翻转笨重的身躯仰卧下来,用尾巴来敲打鼓凸的肚皮,发出“嘭嘭”的声音,倒也算得上悦耳。后来,人们从颛顼帝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干脆用扬子鳄的皮来蒙鼓。这种鼓叫鼍鼓,声音洪亮,价格也十分昂贵。

上古时期,老百姓敬神拜天。那时,天地虽被盘古一斧头劈开,但距离还是比较近的,为方便神、仙、巫在天和地之间往来,神仙们就把各地的高山与大树作为连接两界的天梯。当然,也有人间的智者、勇士,凭着智谋和勇气攀登天梯,到达天庭。后来,因为蚩尤叛乱,扰乱天庭,颛顼帝为了维持正常秩序,就命令两个孙子重和黎去把天地间的通路截断。

重和黎都是大力神,他们接到截断天地通路的旨意,不敢怠慢,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运足了力气,重两手托天,黎双掌按地。然后,两个人喊着口号,一齐发力,天渐渐往上升高,地也渐渐向下沉去。于是,天和地就被分得越来越远,那些高山和大树也都失去了天梯的功能。为奖赏他二人办事有功,颛顼帝封重为南正,命他专管天地鬼神之事,而黎则被封为专管人间之事的火正。

同时,为了维护社会道德,颛顼帝还制定了各种礼仪制度。例如:同时在路上行走,妇女遇见男人必须要先回避,否则要遭受在十字大街上示众的惩罚——这大概就是男尊女卑的雏形了;兄妹不准通婚——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这一举措倒是大大改善了当时的人口质量;百姓要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保持信仰……后来,这些礼俗广传于世,对后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颛顼帝严明的管理约束之下,当时在他管辖的区域生活的人们道德日渐提高,生活也日渐富足。而其他地方却因人性贪欲得不到制约,道德不存,人心不古。所谓“君臣富贵皆由德而生”,因为颛顼帝的贤德,原本不停运转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也停下来了,心甘情愿为颛顼帝服务,牢牢停靠在天穹的北边,照耀着颛顼帝统治的北方三十六州。

共工是个人面蛇身,有着火焰般红色头发的恶神。他手下还有两个臭名昭著的恶神:一个是相柳,同样人面蛇身,全身青色,长着九个脑袋;另一个是浮游,长得如凶神恶煞,极其丑陋。他们都是作恶多端、嗜杀成性、凶狠残暴的家伙。他们经常一时兴起,施展神力唤来狂风暴雨,引发水患,把大地搞得一片汪洋。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却也奈何不得他们。

洪水泛滥成灾,鲧一连治理了九年,洪水丝毫没有减弱。此时,舜已经开始摄政,他把鲧流放到羽山,然后任命鲧的儿子禹来治水。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相当成功。然而,当他治理到邙山东头,却碰了钉子,因为这边是共工的地盘。为了天下黎民,大禹找到共工,劝他不要再祸害百姓。共工又怎会听从大禹的劝告,还不知羞耻地说:“我若不发水,你这治水的还有什么用?”大禹听了这话,彻底失望了。他明白,让这种品德低劣的恶神不做坏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只好加快治水的步伐,每日翻山越岭,淌河过川,尽心尽力地寻找黄河向东的出路。

共工眼看大禹将要找出治水之法,黄河将要疏通,黎明百姓也将过上正常生活,觉得很没面子,就将自己的神力全部使出来,使洪水更大了。大禹每日东奔西跑,殚精竭虑地治理水患,谁知到头来竟功亏一篑。大禹终于明白,真正的“水患”是共工这个人。共工不除,灾难永不会消失。

于是,大禹叫出一直跟随他治水的应龙、黄龙、白龙和苍龙,并集结华夏所有百姓,号召大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战。共工早就为百姓们所痛恨,一听说要赶走这个恶神,大家全都积极响应。于是,大禹带着大家在水中拦住共工和他的两个手下,双方厮杀起来。

大战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共工三人虽然颇有神力,却抵不住华夏之民的轮流进攻,渐渐地,他们疲惫不堪,败下阵来。不久,共工的两个手下都被杀死了,他只能仓皇而逃。大禹为斩草除根,一直穷追不舍。共工眼看逃不出大禹等人的追捕,就换了副嘴脸,“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指天发誓,以后再也不发水做坏事了。大禹看痛哭流涕的共工挺可怜,心一软,就放走了共工。

大禹率领众人赶走了共工,又立刻开始投身于治水工作中。他命人把洪水排向东海,而后他又在黄河边用太行山的石头筑起了坚固的堤岸,这才终于彻底治理好了洪水。

邪恶的共工在狼狈躲逃之际,对颛顼帝越发嫉恨:大家都是名门之后,凭什么我现在要这样?被大禹放了一马的共工妒忌得简直发了狂,便纠集一些同样无法无天,又对颛顼帝不满的神组建成一支军队,装备上各种武器,突袭天国。

而颛顼帝闻变,丝毫没有惊慌,这些乌合之众自然不会被兵强马壮的他放在眼里。颛顼帝一面命人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支援;一面亲自披挂上阵,前去迎敌。

共工那群叛军果然不是颛顼帝的对手。颛顼帝的部众越来越多,只见泰逢、计蒙、骄虫等神兽纷纷赶来助阵。而共工恰恰相反,因为作恶多端,人人愤恨,很快身边就只剩十三骑了。他们一路奔逃,来到不周山下。这不周山巨大无比,挡住了共工一伙人逃生的去路。

这时,追兵从四面八方冲来,布成天罗地网,只等抓了共工,为民除害。

共工一看大事不妙,愤恨不已,竟然不顾一切地向不周山撞去。在巨响声中,不周山竟被他撞断了,同时,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也因这剧烈的震动而绷断,半边天塌了下来。这下地上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天上露出很多大窟窿,地上也裂出一条条的大深坑。山林起火,地下喷出洪水,猛兽横行。

天神女娲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苦难,心痛万分。为了拯救苍生,女娲决定修补满是漏洞的苍天。可是用什么材料补天呢?女娲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炼石补天!她先在江河边挑拣了许多坚硬无比的五色石子,然后又燃起大火,把这些石子炼了九天九夜,形成红、黄、青、白、黑五色混合的石浆,然后再一勺一勺地把石浆灌进天上的大窟窿。就这样,崩裂的天空被女娲修补好了。

天的漏洞补好了,可怎么才能重新高高升起来呢?机缘巧合,女娲发现了一只巨龟,它的脚粗壮坚实,一点儿不比此前撑天的柱子差。于是,女娲就砍下乌龟的四只脚,把它们竖立在大地的四个角落,像架帐篷似的,把天空撑了起来。而且这“柱子”非常结实,再也不用担心天会塌下来了。

大地的窟窿又该怎么去修补呢?女娲试了很多办法,最后用芦草烧成的灰填塞住了那些窟窿和裂缝,这才又把洪水疏导至大海。

最后,只剩下那些伺机而出的凶禽恶兽到处为恶,伤害人类了。女娲身为大地之母,自然是为了华夏人民鞠躬尽瘁。她又苦苦和这些凶兽战斗,终于消灭了所有对人类不利的东西。

这两个版本的传说虽有差别,却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都不了解自然规律,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只能把各种现象归为神的存在,而自然的力量就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出现了神话传说。而人们为了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传奇人物。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