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
老北京有种民间手工艺品,叫“毛猴儿”。我过去在田子坊的店里曾有人寄卖过——毛茸茸的身子,骨瘦的四肢,锃亮的脑壳儿,被做成各种老北京人的生动姿态。有卖糖葫芦的,有在钉鞋的,有挑着剃头挑子的,有抬花轿的,有玩杂耍的,还有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纳凉的,形态惟妙惟肖。有一种说法是这是当年中药铺的小学徒坐在店里无聊鼓捣出来的小玩意儿,后来因为有趣传遍了北京城。他用的原材料自然是中药铺子里抓来的,一味是蝉蜕;另一味,就是辛夷。
每年的春分前后,我家院子里的辛夷就开始结了花蕾,毛茸茸的。辛夷的药用价值,就是在这个毛茸茸的花苞状态的时候。这时候的花苞有一种类似生姜的辛香味。在中医里,辛夷可用来治疗鼻炎、鼻塞。
这些毛茸茸的花苞好像一件件棉袄,让辛夷的花芽安然越过冬天。待到春风吹来,树上的“小毛猴儿”们便开始脱胎换骨,纷纷裂开花萼。起初像怕冷的小姑娘,裹着小棉袄,只露出一个粉色的小脑袋。过两三天,才探出大半个身子。接着,在春风里绽开大瓣大瓣的花朵,有紫、有粉紫、有乳白,紫的素静、粉的冶艳、白的优雅,连缀成片,如云似霞,分外动人。真不敢把不起眼且有些滑稽的“毛猴儿”和这么雍容优雅的花朵联系在一起。
这些毛茸茸的花蕾开放出的不同颜色的花朵,是有不同名字的。辛夷、玉兰、木兰,常常被混作一谈,即便是翻阅了许多权威文献,说法也是有出入的。在这里尽量把不同名字代表的木兰科木兰属不同品类一一解释。
关于辛夷,李时珍说:“夷者,荑也。”荑有草木嫩芽的意思,所以辛夷顾名思义,便是“具有辛味的草木嫩芽”。宗奭特别指出:“花有桃红、紫色二种,入药当用紫者。”所以,辛夷,第一个含义是指紫玉兰的花蕾,也被用作中药名;第二个含义则是指玉兰中多呈现紫色的品种,即紫玉兰。郑逸梅在《花果小品》中特别引用植物学家的考证,说玉兰为九朵花瓣,花瓣比较长;辛夷为六朵花瓣,花瓣比较短。
玉兰,大多指的是白玉兰。如白玉一样洁白,花瓣底部染了一点绯红或淡黄。玉兰也泛指木兰属的不同品类植物。
木兰,在明代以前是几种木兰属植物的统称。在明代以后,人们逐渐将木兰、玉兰分开,此后木兰多称辛夷。
二乔玉兰,指的是白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花瓣外面呈现淡紫红色,里面呈白色。
紫玉兰在古代还有一个名字,叫“木笔”。古人觉得紫玉兰的花苞长在枝头的顶端,毛茸茸的样子好像毛笔头,这便是白居易诗中说的“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了。仔细端详辛夷在枝头的模样,还真觉得很形象。
还有一种名字特别诗意的木兰属植物,叫“望春”,有“春意在望”的生动。这多指玉兰中的一个特有品种——望春玉兰。望春玉兰呈现桃粉色。望春玉兰确如其名,是玉兰家族中最先绽放的,大致在立春时节第一场春雨过后,便感应到春日生发之气,从棉袄一样的花苞中破茧萌生。
广玉兰,别名荷花木兰,属于广义木兰属的木兰亚属,叶子厚而坚实,跟以上罗列的品种相比,属类相差最远,原产并非在中国,算是玉兰家族中的远房大表姐了。
每年春天,最先盛开的是望春玉兰,稍迟开放的是白玉兰,紧接着是紫玉兰和二乔玉兰。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玉兰品种,如黄山玉兰、武当玉兰、星花玉兰、飞黄玉兰、黄鸟玉兰等等。
旧时许多女子有以木兰、玉兰为名,上到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乳名叫玉兰儿),下到林语堂笔下外柔内刚的女子姚木兰,还有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辛夷入诗词,有王维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清代龚自珍的“识人间花事,十丈辛夷著花未”。王安石的《乌塘》写的是辛夷花盛开的样子:“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杜甫的诗写的是业已垂败的辛夷,借以自怜人之垂老:“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这种场景,我每年也会在自家院子里亲见一次。大瓣大瓣的花瓣坠落在地上,慢慢萎黄,零落成泥,有种难以言说的悲凉。幸我不是黛玉,不会怏然自伤。抬头看,油亮的大片大片叶子,已经撑起一片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荫。夏天将至,不久新的玉兰花芽又开始孕育了。
玉兰入馔。明人王世贞在《弇山园记》一文中便特意提到,弇山堂前“左右各植玉兰五株,花时交映如雪山琼岛,采而入煎”。从书房前的玉兰树上摘下盛开的鲜瓣,送到厨房中随即炸制,成品乃是“芳脆激齿”。在明清时代,炸花片是风行度非常高的清口小吃,并没有什么稀罕的。
某年的四月,我去四川的北川考察野生中草药资源。在北川的药王谷,每年的三月便会盛开满山满谷的辛夷,云蒸霞蔚,分外美丽,引得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赏花。
在当地的羌寨,炸辛夷花片竟也作为一个常见的小吃保留了下来。在这里居住九年的沈姐姐当年第一次来时,羌族的乡人便端上来一盘炸辛夷花片给她吃。当天晚上她睡得特香,鼻塞的症状瞬间减轻了很多。从此沈姐姐每天便拿这些花瓣儿当零食吃,就这样,多年的鼻炎居然被这些花瓣治好了。
[炸玉兰花片]
撷取白玉兰花瓣。
将面粉兑上水,打入一只鸡蛋,加少许盐,一起搅拌成面糊状。
锅中油烧到七分热,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取玉兰花瓣,浸入面糊,再放到油锅中煎炸。
炸好的花瓣放入盘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