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杨柳

树木的抽青,是初春带来的消息。

这件报春的任务,落到了杨柳身上。从我的故乡长白山脉,到塞外大漠,到烟雨江南,都是极其靠谱的事。只要柳丝冒出绿芽儿,远远看去像一片薄雾,人们便知道,早春来了。

为什么是杨柳,而不是别个呢?竺可桢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一文中写道:“第一,因为杨柳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怕低洼。”

在江南,早春的杨柳是南宋僧人志南《绝句》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长安近郊,早春的杨柳是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关外,早春的杨柳是唐代李益笔下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在巴蜀,早春的杨柳则是刘禹锡的“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可见这柳芽儿真是名副其实的九州大同的报春使者了。

这柳芽儿的功用,可不止报春,也是可做菜肴的。广陵一带会用柳芽拌饭,可清热明目。在苏北和皖、鲁等地,人们也会采柳芽,用开水焯过后再放凉,加上麻油、食盐、葱、蒜、香醋拌匀当凉菜吃。据说用柳芽和茶叶一起泡茶,清香怡人,还有缓和“湿痹挛急、膝痛”的功效。我没有试过,明年的早春倒是可以效仿一番。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没过几日,随着柳芽迸发的,便是漫天的柳絮儿,搔得鼻子酥痒痒的。这可是柳树的花呢,又叫柳子,采集来缝到枕头里做枕芯,据说有安神的功效。

因为柳和“留”同音,柳树自古被古人染上了一层相思意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送别时,古人会折一枝杨柳,以寄依依惜别之情。琴曲《阳关三叠》便是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来填词。杨柳之于离别的情感,是植根于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的。在无法畅快表达自己的忧思时,还有音乐,还有诗词,还有树木花草,可以借来抒怀。到为杨柳画图谱时,我却没了头绪,试过几张,宣纸揉起一团,都不得要领。直到见到董桥的一幅字画《刘禹锡杨柳枝》中的杨柳,才算开了一点窍。那修长的柳叶在风中飘扬,有着无形的流畅的气息,不正是“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的境界吗?当下心里欢喜得紧,提笔临画,一蹴而就。

只觉得,自己也该做个“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的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