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

郑风

郑,国名。西周宣王时,封其弟姬友于郑(即今陕西华州),即郑桓公。幽王末年,犬戎杀幽王和桓公,桓公儿子掘突继位,是为武公。国号仍称“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郑风》就是郑武公建国以后的诗,都是东周作品,有诗二十一篇,多言情之作。

缁衣

【题解】

这是一首赠衣诗。诗的大意是说女子赠男子“缁衣”,男子穿上很帅,女子答应以后愿永远为男子做衣。大约这位女子是贵族妇女,也可能是这位官员的妻妾。《毛诗序》说:“《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毛诗和三家诗都认为是赞美郑武公的,因为他们父子都做过周的卿士。方玉润认为此诗“美武公好贤也”,也未跳出武公范围。今据闻一多说,定为赠衣诗。

缁衣之宜兮(1),黑色官服真合身啊,

敝,予又改为兮(2)。穿破了,我再给你做一身啊。

适子之馆兮(3),穿上到官衙去办事吧,

还,予授子之粲兮(4)。你回来,我给你做好新装啊。

【注释】

(1)缁衣:黑色的衣。古代卿大夫所穿。宜:合适。指衣合身。

(2)敝:破敝。指衣服破烂。改为:另作新衣。

(3)适:往。馆:客舍,住所。

(4)还:归回。粲:鲜明。指新衣。

缁衣之好兮(1),黑色官服真好看啊,

敝,予又改造兮(2)。穿破了,我再给你来改造啊。

适子之馆兮,穿上到官衙去办事吧,

还,予授子之粲兮。你回来,我给你做好新装啊。

【注释】

(1)好:指缁衣美好。

(2)改造:同“改为”及下“改作”。

缁衣之蓆兮(1),黑色官服多宽松啊,

敝,予又改作兮。穿破了,我再给你来改作啊。

适子之馆兮,穿上到官衙去办事吧,

还,予授子之粲兮。你回来,我给你做好新装啊。

【注释】

(1)蓆:宽大,宽松。古以宽大为美。

将仲子

【题解】

这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首情歌,写一位女子在旧礼教的束缚下,用婉转的方式,请求情人不要前来相会。春秋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但婚礼还在流行着。对男女婚姻,也规定了要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正式结婚。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鉴于这种压力,姑娘不敢让心上人跳墙来家中幽会,只好婉言相拒。但她又深深地爱着小伙子,所以坦诚地表达了她又爱又怕、战战兢兢的心情。《毛诗序》说:“《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郑笺》:“庄公之母,谓武姜,生庄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无礼,公不早为之所而使骄慢。”这个说法是根据《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附会出来的,后人多不信从。此诗特点是用简洁的诗的语言,表达出女子既爱恋又畏惧的矛盾心理,这种委婉曲折的微妙心理,让人觉得真实而可信。

将仲子兮(1),仲子哥啊听我讲,

无窬我里(2),不要跨过里外墙,

无折我树杞。莫把杞树来碰伤。

岂敢爱之(3)?不是爱惜这些树,

畏我父母(4)。是怕我的爹和娘。

仲可怀也,无时不把哥牵挂,

父母之言,又怕爹娘来责骂,

亦可畏也。这事真叫我害怕。

【注释】

(1)将(qiāng):请。仲子:男子的字,犹言“老二”。

(2)窬(yú):跨越。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

(3)爱:吝惜,舍不得。

(4)畏: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哥啊听我讲,

无窬我墙,不要翻过我家墙,

无折我树桑。莫碰墙边种的桑。

岂敢爱之?不是爱惜这些树,

畏我诸兄。是怕兄长来阻挡。

仲可怀也,无时不把哥牵挂,

诸兄之言,又怕兄长把我骂,

亦可畏也。这事真叫我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哥啊听我讲,

无窬我园,不要登我后园墙,

无折我树檀。莫让檀树枝干伤。

岂敢爱之?不是爱惜这些树,

畏人之多言。是怕众人舌头长。

仲可怀也,无时不把哥牵挂,

人之多言,闲话也能把人杀,

亦可畏也。这事真叫我害怕。

叔于田

【题解】

这是赞美一位青年猎人的诗。这篇赞美不是从狩猎技艺上去赞美,而是以青年猎人离开住所后造成的空虚心境,来追想他平素的举止;不是用实笔写事,而是用虚笔抒怀,反复赞叹他的“美”。歌者很可能是一位倾心于青年猎人的姑娘。《毛诗序》说:“《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这个说法也是根据《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而来的,是说讽刺郑庄公不能管束其弟共叔段的。从诗中的赞美之辞来看,丝毫无讽刺之意。朱熹说:“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辞也。”比较符合诗意。

叔于田(1),叔去打猎出了门,

巷无居人(2)。巷里就像没住人。

岂无居人?难道真的没住人?

不如叔也,谁都不如叔呀,

洵美且仁(3)。他那么英俊又慈仁。

【注释】

(1)叔:人名。于田:去打猎。于,往。田,打猎。

(2)巷:居里中的小路。

(3)洵:信,确实。仁:指温厚,慈爱。

叔于狩(1),我叔出门去打猎,

巷无饮酒(2)。巷里无人在饮酒。

岂无饮酒?真的没人在饮酒?

不如叔也,什么人都不如叔,

洵美且好(3)!他那么英俊又清秀。

【注释】

(1)狩:打猎,一般指冬天打猎。

(2)饮酒:这里指燕饮。

(3)好:指品质好,性格和善。

叔适野(1),我叔骑马去野外,

巷无服马(2)。巷里没人会骑马。

岂无服马?真的没人会骑马?

不如叔也,没人能够比过他,

洵美且武(3)!他确实英俊力又大。

【注释】

(1)适:往。

(2)服马:乘马。

(3)武:英武。

大叔于田

【题解】

这篇和上篇是同一主题,都是赞美青年猎人的。所不同的是,《叔于田》内容比较单纯,而《大叔于田》不仅篇幅较长,打猎场面更为宏大,描写也更为细致生动。由诗句可看出,这位猎手是贵族,他善于驾驭车马,射箭技艺精湛,敢于徒手搏虎。还有些细节的描绘,如驾马控缰、射箭收箭、捉虎献虎、猎火熊熊等等,使人如亲临其境,使读者了解古代大规模狩猎的场面。这种铺叔的写法,对后世辞赋的影响很大,被认为是《长杨赋》、《羽猎赋》之祖。对此诗主旨,《毛诗序》认为:“《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此“叔”,即指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讽刺庄公不能管束其弟。方玉润赞同此说,他说:“案此诗与前篇同为刺庄公纵弟游猎之作,但前篇虚写,此篇实赋;前篇私游,此篇从猎,而愈矜其勇也。”(《诗经原始》)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赞美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的。可备一说。

叔于田,叔去打猎像出征,

乘乘马(1)。驾着四马战车向前行。

执辔如组(2),手执缰绳如丝组,

两骖如舞(3)。骖马奔驰如飞舞。

叔在薮(4),叔在野草繁茂处,

火烈具举(5)。点燃猎火焰熊熊。

襢裼暴虎(6),赤膊徒步打老虎,

献于公所(7)。收获猎物献公府。

将叔无狃(8),劝叔不要太大意,

戒其伤女(9)!小心猛虎伤害你。

【注释】

(1)乘(chéng)乘(shèng)马:前一个“乘”,驾车。此为动词。乘马,古代一车驾四马为一乘。

(2)辔(pèi):马缰绳。如组:手握六条缰绳整齐如丝带。组,丝织的带子。

(3)骖:车辕两边的马。

(4)薮(sǒu):低湿而多草木的地方。为野兽藏身之地。

(5)火烈:打猎时放火烧草,火焰炽烈。具举:同时烧起。

(6)襢裼(tǎn xī):脱衣露体。襢,通“袒”。这里指赤膊上阵。暴虎:空手搏虎。《毛传》:“暴虎,徒搏也。”

(7)公所:国君所住之地。

(8)狃(niǔ):熟练。《毛传》:“狃,习也。”此劝叔不要因为熟练而麻痹大意。

(9)戒:警戒。女:汝,指叔。

叔于田,叔去打猎像出征,

乘乘黄(1)。驾着黄马战车向前行。

两服上襄(2),两匹服马头上扬,

两骖雁行(3)。两匹骖马如雁行。

叔在薮,叔在野草繁茂处,

火烈具扬。猎火随风更熊熊。

叔善射忌(4),叔的射艺很高明,

又良御忌(5)。驾车技巧更出众。

抑磬控忌(6),时而勒住狂奔马,

抑纵送忌(7)。时而纵马任驰骋。

【注释】

(1)黄:指黄马。

(2)两服:驾车四马,中央两匹马叫“服”。上襄:马头昂起。

(3)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

(4)忌:语尾助词。

(5)良御:善于驾车。

(6)抑:发语词,含有“忽而”之意。磬控:弯腰勒马。

(7)纵送:纵马快跑。

叔于田,叔去打猎像出征,

乘乘鸨(1),驾着杂色马车跑不停。

两服齐首(2),中间服马齐头进,

两骖如手(3)。骖马如手自主行。

叔在薮,叔在野草繁茂处,

火烈具阜(4)。猎火熊熊烧得凶。

叔马慢忌,叔的奔马渐渐慢,

叔发罕忌(5)。叔的射箭渐稀罕。

抑释掤忌(6),打开箭筒放入箭,

抑鬯弓忌(7)。收弓装入袋里边。

【注释】

(1)鸨(bǎo):黑白杂色的马。一说黑色的马。

(2)齐首:齐头并进。

(3)如手:指驾驭骖马技术娴熟,如两手左右自如。

(4)阜(fù):旺盛。

(5)发罕:发箭稀少。

(6)释掤(bīng):这里指揭开箭筒收拾箭。释,开。掤,箭筒盖子。

(7)鬯(chàng)弓:将弓放入袋子。鬯,即盛弓的袋子,这里作动词。指用袋子盛。

清人

【题解】

这首诗是讽刺郑国驻扎在清邑的部队及其统帅高克的。郑国大夫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郑文公厌恶他。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入侵卫国,郑文公遂令高克率领清邑之兵驻扎在黄河北岸防御。过了很长时间,文公也不调军队回来。清邑之师滞留边境,无所事事,玩乐遨游,军纪败坏,终于溃散。高克奔逃陈国避难。郑国诗人因赋此诗。《左传·闵公二年》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这就是关于《清人》篇最早的记载。

清人在彭(1),清邑军队驻彭城,

驷介旁旁(2)。驷马披甲真威风。

二矛重英(3),两矛装饰重璎珞,

河上乎翱翔(4)。黄河边上似闲庭。

【注释】

(1)清人:清邑之人。这里指高克及其所率领的士兵。清邑,卫国邑名。彭:与下文“消”、“轴”皆地名,都在黄河边上。

(2)驷介:披甲的四匹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或以为行走、奔跑貌。

(3)二矛:插在车子两边的矛。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

(4)翱翔: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与下文的“逍遥”同。

清人在消,清邑军队驻在消,

驷介麃麃(1)。驷马披甲威又骄。

二矛重乔(2),两矛装饰野鸡毛,

河上乎逍遥。黄河边上自逍遥。

【注释】

(1)麃麃(biāo):雄健威武貌。

(2)乔:矛上装饰的野鸡羽毛。

清人在轴,清邑军队驻在轴,

驷介陶陶(1)。驷马披甲任疾跑。

左旋右抽(2),左转身子右拔刀,

中军作好(3)。军中好像准备好。

【注释】

(1)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

(2)左旋:向左边旋转。右抽:右手抽兵器。

(3)中军:即“军中”。作好: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羔裘

【题解】

这是一首赞美郑国一位正直官吏的诗。首章赞美其忠于职守,二章赞美其勇武正直,三章赞美其才能出众。且连用三个“兮”字,加强了诗的感情色彩。《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韩宣子(名起)于郊,“子产赋郑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韩宣子对这样的评价辞不敢当,可见此诗是赞美优秀官吏的。旧说这是讽刺郑国朝廷无贤臣的。《毛诗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也。”《郑笺》:“郑自庄公而贤者陵迟,朝无忠正之臣,故刺之。”从诗的内容看,看不出讽刺意味。

羔裘如濡(1),穿着润泽羔皮袄,

洵直且侯(2)。为人正直又美好。

彼其之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舍命不渝(3)。不怕牺牲为君劳。

【注释】

(1)羔裘:羊羔皮制的皮袄。濡:润泽。形容羔裘柔软有光泽。

(2)洵:确实。直:正直。侯:美。

(3)舍命:舍弃生命。不渝:不变。

羔裘豹饰(1),穿着豹饰羔皮袍,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