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阳光的啰儿调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
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
……
古老的曲调仿佛把人们又带回了那遥远的岁月……
远古时期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一片蛮荒之地,孤独的村庄在大风呼啸的荒山野岭里挺直了炊烟,蓊蓊郁郁的树林里杂草丛生,时常有野兽出没。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上山劳作的人们借助唱山歌的形式来驱逐寂寞和恐惧,相互间用歌声来壮胆。也由于地处荒野,常年高寒,衣衫褴褛的人们望见太阳出来时的喜悦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贫瘠而又富饶的大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于是“靠山吃山”,从山上寻找生活食粮和燃料。每天清晨,雄鸡唤醒了沉睡的森林,人们便拿起斧头,挑起扁担,背起绳索,上山砍柴,采摘食物,播种粮食。他们奔走,他们歇息,脚上沾满了寒凉润湿的泥土,当东方的太阳从山冈上升起,朝露晶莹的树林便弥漫着一缕金黄色的霞光,弥漫着人们对温暖的渴望之情。光芒万丈的太阳使缺衣少食的人们能够抵御萧瑟的寒风,给劳作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暖意,于是他们的脚步更加矫健豪迈,更加充满获取生活果实的信心。太阳给了大地生命,让万物生长,眼看丰收在望,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太阳也让蝴蝶在遍地的野花中翩翩起舞,众鸟嬉戏追逐于清幽的旷野之中,土地和农田充满了劳动的气息。
于是,在砍完一捆柴火,摘得一篮山果,挖到一些食物后,他们挑起扁担行走在山梁上,面对太阳,心中充满了万分感恩,这种感恩在原始的音乐节奏中荡漾起来,歌声回响在整个山野,曲调虽然单一,但充满了泥土的质朴,这种随心情吼出来的对太阳、对大自然的感恩歌声便是《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雏形。这种感恩一代代流传,一代代积累,一代代地完善成熟起来,从那些浑厚而嘹亮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到快乐、豪迈、自信、感恩、勇敢的土家人民的精神内涵,歌声也象征着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啰儿调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进行修改和填词。明朝中期写秦良玉时,啰儿调是这样唱的:“邱太静哟喂,心肠嘛有点黑哟,窃报私仇嘛整忠良。秦良玉嘛守空房,还能带兵保兵粮。”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成了:“拿起刀来噻,拿起枪哟喂。拿起枪嘛啰儿啰,打东洋哟喂。东洋鬼子噻,太猖狂啰喂。侵我国土啰,抢钱粮哦啰。”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充满乡土气息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堪称是朵绚丽的土家族文化奇葩,也是“巴渝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有资料记载,石柱土家啰儿调民歌与唐代竹枝词有渊源。竹枝词的主要流行地区以巴渝为中心,下及两湖。在唐宋时期,诗歌是用来唱的,山歌是用来对的,其中啰儿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可以这样唱:
杨柳青青嘛啰儿——江水平欧——啰儿啰,闻郎江上嘛——啰儿,踏歌声欧——啷啷扯。东边日出啰儿——西边雨欧——啰儿啰,
道是无晴嘛——啰儿,却有晴欧——啷啷扯。
但到了明末清初,四川一带战祸不断,沿长江一线的州县人烟稀少,竹枝词逐渐消逝,而处于“三巴”和“湖湘”中间地带的大山深处的石柱土家人竟将竹枝词保存了下来,并和当地的民歌彼此融合,形成了土家的啰儿调。从句式结构上看,竹枝词为整齐的七言四句体,而七言四句式在土家民歌中相当普遍,啰儿调中的儿化音与石柱土家的方言习惯同出一辙。其间用“啰儿”“啷啰”等做衬腔,同竹枝词中的“竹枝”“女儿”的衬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则,竹枝词“调同词异”的特点最为明显,石柱土家啰儿调中《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啷啰)”亦是如此。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柱土家的啰儿调相当盛行,每逢重大节日或者祭祖庆丰收时,人们边唱啰儿调边劳动的场面十分常见,在田间或地头支上一个大架子,摆上锣鼓,请一位懂鼓乐节奏的老乡来擂鼓,全寨人齐唱,其乐融融。实际上,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农耕社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经常是借助唱歌的形式来调动人的劳动热情。在那个娱乐方式较少的年代,能歌善舞的土家人将啰儿调山歌的演唱发挥到了极致。
啰儿调最好的伴侣是咂酒和摆手舞。他们喝着用自家高粱酿制的咂酒,跳起欢快的“舍巴日”摆手舞,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山歌对唱的形式。由于是对唱,就得让人唱完上一句,留点时间来想下一句,以便现场发挥,即兴填词,而“啰儿”“欧啷啰”等“衬腔”“衬词”就起到了一种缓冲和美化旋律的作用。《岩上砍柴岩脚梭》就是一首典型的啰儿调对唱形式。
男声:街上妹子(噻),下乡来(哟喂),灯笼裤脚嘛(啰儿啰),是红绣鞋(哟喂);青布围腰(嘛噻),花腰带(哟喂),
风流调子(嘛啰儿啰),扯出来(哟喂)。女声:对门娃儿(噻)你莫想凶(哟喂),背上背个(嘛啰儿啰)篾弓弓(哟喂);
恁一弓来(噻),是那一弓(哟喂),
弓得你幺妹(嘛啰儿啰)野老公(哟喂)。
啰儿调这种原生态的山歌演唱内容十分丰富,有生活歌、情歌、对歌、诙谐歌、号子等,或悲苦叙事,或调侃生活,或歌颂勤劳奋发的精神,或歌唱纯洁动人的爱情。
这些原生态的啰儿调,忠实地记载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催化演进着民风民俗,它是一部记录当地土家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的动态教科书,具有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价值。
如今,石柱的大山里飞出了唱响天下的世界名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成了重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当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用耳朵去触摸这些源自岁月、起自祖先的歌声,不由对在高寒的土家山寨中用劳作创造出如此伟大杰作的土家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