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最好的时节

布鲁塞尔最好的时节

CHAPTER 1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放眼整个欧洲,布鲁塞尔是个特别的地方。一年四季,这里都干净整洁、环境优雅,修剪整齐的灌木、草坪,和盛开得浓艳的花朵交相映衬,俨然一幅安宁、悠然的油画。

这里的人们以缓慢的步调享受着生活,又时刻紧追着欧洲的潮流。在布鲁塞尔,街巷两旁到处都是穿着优雅的人们,出入于咖啡馆、面包店,你甚至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当时刚兴起的自助餐厅。艺术家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喜爱布鲁塞尔大型的艺术馆,也爱这里给他们带来的灵感;指挥家们流连于此,寻找内心的缪斯。

布鲁塞尔人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可以体现在他们对报纸的热衷上。读报与喝茶一样,是晨间的必要仪式,一份好的报纸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当地报纸无不采用优良的纸张,以极富心力的方式排版撰写,务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布鲁塞尔在浪漫中透露着严谨,就如同这里孕育出的那个美丽天使——奥黛丽·赫本给世人的感觉一样。

此时,这个美丽的女孩尚在襁褓之中,就已经得到了造物主的眷顾,让她得以在一座艺术之城最好的时节降生。万物生发,花草满园,空气中弥漫着面包坊的香气和女人们身上香水的气味,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奥黛丽仿佛出生在一个童话世界,她也活成了一个童话——如同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一样,没有一个女主角是可以不经磨难就获得幸福的,结局总是幸运又完美,过程却坎坷动人。

奥黛丽也是如此。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坎坷来得似乎比旁人更早,在出生六周后,奥黛丽便患上了百日咳,这在当时是足以威胁性命的急症。

奥黛丽曾说过,如果自己来写自传的话,她会说:“1929年5月4日,我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六周后,我告别人世。”虽在襁褓中没有记忆,但她在母亲的回忆中早就一次次体会了生死之间的紧张。在奥黛丽心中,她是早已死过一回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危急。在20世纪初的欧洲,百日咳依然是威胁婴孩的死神,而奥黛丽的病症来得又急又险。除了落后的医疗环境,人们在思想上也过于保守,奥黛丽的母亲艾拉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始终认为上帝是比医生更仁慈的存在,精神上的虔诚可以治愈肉体的痛苦。

所以,她选择了在家中日夜祈祷,而不是带着自己满月不久的女儿去看医生。这不仅是艾拉的选择,也是当时许多人会做的决定,在医疗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对信仰的依赖更深。

上帝似乎也束手无策,奥黛丽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她才刚出生不久,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终于在病痛加重的某天,一度停止了呼吸。

后来呢?一个人停止了呼吸,不就应该离开人世了吗?

这个问题曾经常常萦绕在小奥黛丽的脑海里,每当她听到母亲给自己讲到这一段,就忍不住追问。

好在命运终究垂青她,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母亲见奥黛丽停止了呼吸,甚至连身体也因为缺氧而渐渐发紫,急得使劲拍打她的屁股,像抢救产房的婴儿一样。而小奥黛丽竟然因此而逐渐苏醒过来,甚至慢慢恢复了健康。

没有医生和药物的帮助,奥黛丽熬过了百日咳。在艾拉眼里,是上帝将自己的慈悲给予了奥黛丽。

她大概就是上帝的宠儿。

而对于谦逊的奥黛丽而言,自己的一生与旁人没有太大差别,也没什么值得去炫耀的,甚至,自己还是个枯燥又无趣的人。唯独这件事让她觉得自己有些不同——你看,我曾经在生死之中走过一次。

从幼年就知道自己曾在死亡线挣扎的赫本,对于“死亡”一定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而经历过生死,无数次思考过关于“死亡”问题的人,往往更加超脱、勇敢、清醒,因为逃离死亡之后的每一天都是珍贵的,都值得自己好好度过。

思考过关于死亡的问题,才懂得如何生存。赫本便是不断进行这样的思考,长成一个坚韧、沉稳、淡定、优雅的女人。

CHAPTER 2

贵族之所以能成为贵族,并不因其爵位、身份而贵,而因他们所传承的思维、礼仪和精神。

这一点,在奥黛丽的一生中都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生于贵族之家的她,在成长中不断失去,失去贵族的名望与地位,失去贵族应有的财富和安逸,甚至失去了温饱和健康,但始终放在心中的,便是传承自贵族家族的精神——活得有尊严、有意义的信仰与信念。

这传承自她的母亲。出生在布鲁塞尔的时候,奥黛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贵族后裔,她的外祖父阿诺德是荷兰驻圭亚那的总督,身上拥有伯爵爵位。按照当时的继承制,奥黛丽的母亲艾拉身为伯爵的女儿,可以继承男爵头衔。

如果没有意外,奥黛丽也可以延续着母亲的生活,继续过平静、优越的日子——她身上流淌着荷兰王室的血统,可以住在华丽的别墅里,拥有使唤不尽的仆人,随时可以度假、喝茶、游玩。

可大多数伟大的灵魂都生于动荡,奥黛丽的一生显然不会像母亲一样那么顺遂却平淡。她没有感受过母亲所过的贵族生活,但从母亲那里继承的贵族精神却丝毫不少。

母亲传承给了她逐梦的能力和勇气,让她能够终生为了内心的信念而奋斗。

艾拉是个地道的贵族女性,拥有温柔却坚韧的个性,以及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她所接受的是上流社会的教育,淑女的课程中少不了唱歌与舞蹈,表演戏剧也是贵族们所热爱的,艾拉在这方面尤为出色。她年少的时候,甚至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歌剧演员,只可惜身为伯爵的父亲不愿意让女儿出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她只能无奈放弃了自己的梦。

但她曾经展现出来的天分与风采,永远成为社交场铭记的一部分。

所以,艾拉虽然嫁给了没有爵位的约瑟夫·罗斯顿,并没有像一般的平民一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她对奥黛丽的培养是非常用心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就将其送到了淑女的学校学习,尤其是练习跳舞。

哪怕后来,她独自带着儿女,在战争的阴影下东躲西藏、颠沛流离,失去了财富、地位、安稳,甚至不得不做从前仆人才做的活计以支撑奥黛丽的梦想,她也一直支持奥黛丽去学跳舞、学表演,最终成为闪耀的明星。

不仅因为那也是她的梦想,更因为她拥有一个贵族的灵魂,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而不可失去的。她也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了奥黛丽,奥黛丽一生不论经历了怎样的挑战、艰难和困苦,哪怕遇到灭顶的打击,也始终清醒自己该做什么——

她知道,女人的事业有多重要,追求梦想有多重要。

她知道,家庭对孩子的关怀、教育,关于爱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她知道一个贵族应该具备的责任是什么,应该在社会上承担何等意义的工作。

奥黛丽没有头衔,却依然做着一个追求梦想的好演员、照顾家人的好母亲、专注慈善的儿童大使,这些,足以让她以贵族的姿态立于世界。

很难说这里没有来自母亲艾拉的教育与引导,这才是贵族精神的传承。

童年时期的奥黛丽·赫本

CHAPTER 3

童年的奥黛丽,像很多普通的姑娘一样拥有自己的烦恼。

原来,再优秀的人也并非生来就完美无缺,有些时候他们与平凡人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他们更愿意拥抱梦想,追逐更好的人生,才逐渐脱离了过去的样子,摆脱了曾经的烦恼,走向旁人觉得无法企及的地方。

跟长大后过于瘦削甚至有些平板的身材不同,小时候的奥黛丽是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总是很爱吃,每天喝的牛奶甚至快要赶上两个哥哥喝掉的总量,而爱吃巧克力的喜好,一直到她长大也依然保持着。

白白胖胖的小孩子,在东方传统观念里是最可爱、有福气的模样,也是西方人所喜爱的,但对于一个梦想着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小女孩来说,这不得不说是生活中最大的苦恼之一。肥胖意味着你的身材身形不能达到舞蹈演员的标准,同时也意味着你很难成为优秀的舞者。

因此,她常常因为自己微胖的体型而感觉到自卑。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苦恼自己有点胖却因为嘴馋而很难瘦下来的女孩,就是后来清瘦的奥黛丽·赫本。往后的一些年里,她因为在战争中经历了长期的营养不良,才变成了后来那样瘦削的模样。

儿时的奥黛丽一定想象不到,自己长大后会拥有截然相反的苦恼——苦恼自己的身材太瘦,甚至显得有些干瘪了。她也无法想象,自己虽然没有成为一名知名的芭蕾舞蹈家,却成为享誉国际、流芳百年的电影演员。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哪怕是明天会如何度过,都无法说自己可以百分百掌控。所以,梦想和努力的力量就格外强大,那些无法掌控的未来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其实都掌握在你为梦想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里面。

儿时的奥黛丽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创造出怎样的事业,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初心,哪怕在一开始,她的条件并不是最理想的。她没有漂亮、完美的体形,一样坚持自己芭蕾舞演员的梦想,将芭蕾舞女皇安娜·巴普洛娃当作自己的偶像,每一天都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行。

她也的确跳了许多年芭蕾舞,直到自己的膝盖实在无法承受伤痛,再也不能上台舞蹈,才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另一个领域,尝试着成为一个演员。不论如何,她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舞台梦,不断在寻找出路。

而她也尽自己所能做到了最好。

这不仅是梦想的力量,也是努力的成果。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少不了在这个领域中的坚持和付出。只有梦想不谈努力是空想家的夸夸其谈,只有努力却没有梦想是庸碌者的盲目忙碌,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这也是奥黛丽·赫本告诉我们的路——天使从不是生来便完美的,她也走过荆棘,所幸从未迷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