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1949年1月27日,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小年夜,长江江面上阴霾笼罩,一艘轮船正缓缓地航行着。

当时国共内战局势丕变,经历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般横扫大江南北,国民党政府则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为了躲避战乱,寻找一块不受战火波及的家园,一些达官要员和富商名流,纷纷携家带口逃往台湾或海外。据统计,仅1949年至1950年间,前往台湾和海外的移民就约有200万人之多。

这艘名为“太平”号的客货轮是1949年年关前最后一班从上海驶往台湾的船。因正值农历大年除夕的前一天,许多家眷在台湾的人也想赶着回家过春节,加之难民如潮,这艘往返于上海和基隆之间的客轮票价贵如黄金,一票难求;一些人为了寻找后半生的太平岁月,甚至不惜变卖家产,在一个旧时代结束前的最后时刻挤上了这艘大船,成为难民中的“幸运儿”。

明天就是除夕了!人们脸上挂着笑容,拿出上船前特别采买的培根、咸鱼、海参、干贝、鸭蛋、酒水等喝酒作乐,全船沉浸在一片欢乐气氛中。

子夜时分,“太平”轮行驶到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此时天空愈发阴暗了。附近的渔民大多数已经进入梦乡……就在此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是一片哭喊声和惨叫声。惊慌失措的渔民赶到海边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海面一片狼藉,冷冽的海浪滚动着冰冷的潮水,到处是漂浮的木板、皮箱、珠宝、首饰、文牍和无以计数的尸体。

这就是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的“太平”轮惨案。

“太平”轮起航后一路疾驶,行至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时,已是子夜时分,却没有依照惯例打开航行灯。船上的人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听见一声巨响,“太平”轮迎面撞上了一艘从对面驶来的货轮。这艘“建元”号货轮当时载有2700吨煤炭和木材,同样是摸黑航行,相撞后被“太平”轮的船头直接切入腰部第二货舱,因吨位较小,当即沉没。而“太平”轮也严重受损,单层底舱出现大的破洞,导致船舱大量进水,在艰难支撑了15分钟后,开始下沉。在一片漆黑之中,乘客个个惊恐万分,绝望地四处奔逃,惨叫声、呼喊声乱成一团。随着“太平”轮渐渐沉入水中,船上千余名乘客全部落水。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小孩、大人的哭泣声、尖叫声凄厉地划过漫漫寒夜。幸运的人抓住木板或皮箱在海上漂浮,会游泳的则拼命游向岸边,而大多数人熬不住冰冷,逐渐失去体温,在挣扎不久后,再也见不着人影了。

这起震惊中外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事后经官方统计,共造成932人罹难,生还者为36—38人(实则多于此数)。能够买上船票躲避战乱的一千余名旅客大多“非富即贵”,在当时罹难的旅客中赫赫有名的就有著名音乐家吴伯超、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的父亲李浩民、国民党山西省监察委员邱仰浚和曾在海南岛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王毅将军等知名人士。

“太平”轮的惨剧,在当年的媒体报道中仅有寥寥数语。近千条生命的沉没,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只是一朵转眼消失无踪的涟漪;没有人深究这起海难的前因后果,所以在往后的几十年里,海难原因众说纷纭。

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即1949年1月28日的上海《大公报》上倒是有一篇文章《太平轮是怎样失事》,其中提到:“……失事主要原因是‘太平’轮前舱甲板下塞了太多中央银行的金银,因此与‘建元’轮一撞,就失去了平衡……”此言一出,舆论大哗,再次触动了人们早已十分敏感的神经:蒋介石竟从饱经战乱、千疮百孔的大陆往台湾转运国库黄金!而“太平”轮就是当时启用的运金船之一!

南京刚刚失守时,1949年4月中旬在上海召开的作战会议上,曾参与转运黄金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就曾说过:“金银数目太大,上海的船舶又不多,初如(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上海市市长陈良的字)怕我守不住,每船装得多一点,以致‘太平’号轮船在舟山海面触礁沉没,我和陈初如都不知怎么才能逃脱总裁(指蒋介石)的责骂和惩办。”

“太平”轮装有蒋介石秘秘运往台湾黄金的说法流传甚广,对此人们的理由如次:

其一,标准船位为508人而实际载客1000余人的“太平”轮上,除载有600吨钢材、《东南日报》全套印刷设备与白报纸100多吨外,还载有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200余箱,属严重超载;而六名央行职员(其中五人罹难,一人生还——作者注)也乘坐“太平”轮,护送当时中央银行的物品。

其二,“太平”轮定期出航,每个星期从上海到基隆往返两次。1949年元月27日晚间开往基隆的“太平”轮,原预计下午4时出发,后来因为要等待中央银行将一大堆银圆及大批文件搬运上船,只好将出发时间向后推延了两个小时,6点钟才开船。这也是夜间行驶导致失事的原因之一。

其三,时至今日,打捞队还曾在舟山附近海域捞起为数不少的金条。

“太平”轮不只是承载了一个个背井离乡的悲惨命运,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际遇,更因与国民党运金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更趋沉重: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那么,“太平”轮到底有无参与偷运黄金呢?蒋介石到底有没有把大陆的黄金运去台湾呢?

“中央银行的黄金并不是用‘太平’轮来运的,但船上的确有很多私人的黄金。”台湾资深媒体工作者、《联合报》两届报导文学奖得主、《太平轮1949》的作者张典婉对“太平”轮参与运金持否认态度。

“太平轮27日才抵达舟山,如果这条船上也装有蒋介石国库的储备,那么应该是后面几批才可能,当以银圆为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洪小夏如是说。这种说法和当时幸存者的口述比较吻合。“太平”轮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启用的民船商船中的一艘,但运的是银圆,而不是黄金。

曾担任国民党财务军需署署长的吴嵩庆当年即是负责黄金运台的重要当事人,其子吴兴镛在其专著《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一书中也持此看法:“在沉没的‘太平’轮内,估计只有银圆、银砖,而无黄金。”

关于蒋介石是否从大陆往台湾转运黄金,此事在台湾仍是忌讳多多,说法也是扑朔迷离。当年运金事件的重要当事人吴嵩庆在1990年被问及此事时,断然说:“此事我不清楚。”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曾向《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介绍:马英九上台后对此事是没有提过的,之前的台湾领导人也多数回避或否认。对于黄金运台,台湾一般人更是知之甚少,主要是蒋经国在《我的父亲》等书中提到一些梗概,并在书中明明白白写道:“这一批黄金,是很顺利地运到台湾了。”然而近年来自称从“经国学校”严格训练出来的李登辉,2004年11月在新竹选举时居然说:“不要以为台湾今天的繁荣是国民党抵台时运来了960万两黄金,事实上没那个事!那艘船(注:指‘太平’轮)从南京来台湾时,早在扬子江(长江)口就沉了。”他又表示:“国民党是否有960万两黄金……查都不用查了。”这段明显不符合史实的话,很多台湾人都信,也曾吸引了许多海内外人士的注意。

在台湾,民进党人在选举场合会丑化外省人,骂蒋介石这帮人“吃台湾米喝台湾水,是‘光屁股’来台湾的”。而那些曾参与黄金运台的人则说:“我们没有‘光屁股’,我们有带东西。”有些人说:“国民党有从大陆运黄金来,是骗人的!”另有人说:“大陆这些‘乞食’带来的黄金早就用完了,大陆来的人,是靠台湾人养的。以后别再提黄金的事了。”

“知道一点的人就大肆渲染。私下里会讲的,大都不是亲历者,等一要采访他,就说是听同泽说的。就抽丝剥茧地找,找到几个亲历的老人家,又不愿意接受采访,理由是现在两岸开放,运送黄金这事,在台湾是有功,在大陆是有罪。两岸不同评判标准。这些从大陆过来台湾的参与者,在大陆还有亲属。他们本人也觉得帮蒋介石干了坏事。”《一九四九大迁徙》纪录片制作人、出生于台湾云林县的丁雯静如是说。国民党战败之际,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最大物件,就是故宫文物和黄金。

最早爆出国民党运金事件的是在台湾素有“文化太保”之称的李敖。李敖在其编著的《蒋介石研究》一书中有一整页的吴嵩庆的肖像,称他为“蒋介石的总账房”,说吴嵩庆是除俞鸿钧外另一位在1949年前后“盗窃”大陆国库资金运到台湾的重要人物。该书资料引自吴嵩庆的机要秘书詹特芳在大陆发表的一篇文章《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圆及外币的经过》。

詹特芳在1947年至1949年任吴嵩庆的机要秘书,跟随吴嵩庆整整三年,直到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弃职而去。在南京、上海、广州、重庆时,詹特芳都是与吴嵩庆同一间办公室,其具体任务是守电话,经管吴嵩庆与蒋介石侍从室的一本专用密电码本,翻译电报并缮写呈蒋介石的报告。由于这些参与,他自称:“了解一点蒋介石核心层的内幕及黄金银圆的盗用情况……”在大陆的“坦白交代”(收录在李敖编著的《蒋介石研究》)中,则称吴嵩庆是蒋介石的“奴才”。

吴嵩庆另一旧属李光烈在1949年奉派去厦门鼓浪屿负责提调军费黄金银圆,用一本密码与吴嵩庆单线联系。1998年4月李光烈接受香港《亚洲周刊》访问,并被北京《参考消息》(1998年5月1日第14321期)转载,此为继李敖、詹特芳之后,吴嵩庆的身边人曝出的有关黄金的又一内幕,黄金运台的事情也更广泛地为国人所知。文中还提到,台北“中央银行”的负责人副总裁许嘉栋也表示:

央行在台复业时,有部分数据已不可考,因此无法确知当初究竟是从大陆运出多少黄金,央行目前库存黄金约460吨(约1300多万两),其中仅33吨(约94万两)来自大陆,占全部黄金存量的7.99%;大部分黄金是50年代之后才购置的。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吴兴镛博士系“蒋介石的总账房”、亲历黄金运台重要人物吴嵩庆之子,在其所著《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一书中,则明确肯定了蒋介石秘密往台湾转运黄金的事实:

1948年,蒋介石鉴于在和中共的军事较量中频频失败,即在做迁移台湾的准备。当年11月底,蒋介石制订下月“大事预定表”,其第15条即为“中央存款”之处理。同年12月1日午夜,在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直接主持下,第一批260万两黄金、400万块银圆自上海运往台湾。1949年1月,蒋介石在中共的军事进攻和桂系逼宫的困境下下野。下野前,蒋介石为避免“代总统”李宗仁和立法院、财政部的“干扰”,实欲继续指挥军队,密令吴嵩庆与财政部及中央银行订立“军费草约”,将原来作为金圆券准备金的国库资金全部转运到财务署,以“预支军费”的名义“保管”。此后,吴嵩庆曾奉令分两批将共约值1.5亿至2亿美元的黄金、银圆、外币运往台湾。当年5月18日,又由汤恩伯经手,将第四批黄金19.5万两(一说40万两——作者注)运离大陆。据估计,前后四批,总值约黄金700万两。这笔资金对国民党迁台初期的财政和新台币的稳定,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吴兴镛《银圆〈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杨天石学部委员序》,杨天石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台湾当局从大陆撤退到台湾最初的二三十年,对于黄金运台的事都噤口不言。当年主持其事的人无论是蒋经国等策划者,还是被挑选参与了秘运的俞鸿钧、吴嵩庆等人都绝口不提,但并非没有心理负担。蒋经国在其《风雨中的宁静》一书里描述道:“每一个铜钱敲开来都是血。”铜板敲出来都是血,何况是黄金?这或是暗示“这些钱我们拿来是有愧的”。

黄金运台的事情,从大陆民众观点来看是民怨极大的。丁雯静说这些黄金的确是“血泪钱”,包括美国抗战后结清给国民政府的军费(借用中国机场和指挥所等)、接收汪精卫政权时所没收的黄金,加上当时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强行从百姓手中兑换的黄金、外汇(根据解密的蒋介石大溪秘密档案记载,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从中国老百姓手中收到了184万两黄金,吴兴镛则认为远远超过150万两)……所有这些,汇成当时国库内的黄金。尤其是作为金圆券储备金的黄金,一旦撤离使金圆券沦为废纸,多少家庭因此一夜之间破产如洗,他们欲哭无泪,有的在绝望中自杀,有的忍气吞声,还有人靠一条“大黄鱼”和一条“小黄鱼”(金条的别称)换得一张去台湾的船票,离乡背井,妻离子散……

黄金运台史,也是那个时代两岸人民的血泪史。六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当事人的老去,黄金秘运一事也随“太平”轮渐渐步入历史的尘埃。“太平”轮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启用的民船商船中的一艘。和近千条生命相比,“太平”轮是否参与偷运黄金已不重要了。然而多少年后,这起人间悲剧却成了少数人掩盖真相的借口。每当国民党清点抵台黄金,发现数目和账簿不符的时候,“随‘太平’轮沉没”便成了这些人最好的一个理由。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散布黄金随“太平”轮沉没的谣言,否认有金银运台呢?到底有多少金银外汇转运台湾呢?蒋介石在人心尽失、备受阻挠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瞒天过海转运这些金银外汇的呢?金银去台后又做了哪些用途,中间有无被贪污?台湾在经济上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又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这一批黄金?大陆黄金,在台湾的发展史上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笔?

打开这段尘封虫咬的历史,在阳光下重温,该到还原真相的时候了。这样,对海峡两岸的老百姓也算有个交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