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概说

两汉之际,诗歌沿着两条主要线索发展,乐府古诗与辞赋并行,展示了中国古诗发展的新阶段。汉帝国建立,宇内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人渐趋活跃。太平盛世的背后,土地兼并愈益剧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渐复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受《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便产生了两种新的文学形式:乐府与汉赋。

乐府起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惠帝(刘盈)时始设“乐府令”,主持“太乐署”。武帝时,又增设“乐府”,采集民歌,一是供朝廷宴饮娱乐;二是让万民歌功颂德;三是以观民风,作资政之鉴。两汉至六朝,先是以配入乐调的民歌和文人诗作称为乐府,之后,凡袭用乐府旧题的作品,不论是否入乐,都称乐府。

汉乐府主要有相和歌、杂曲歌、横吹曲和郊庙歌等类。无论就艺术特色还是思想内容都以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铙歌曲辞为最,它们是两汉诗歌的精华,代表这一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闪烁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统一。相和歌辞多是街陌谣讴,从多角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疾苦。铙歌曲乃横吹曲之一部分,从北狄传入,原系军乐,其辞多慷慨悲壮。杂曲歌辞多是南方歌谣,其中的《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的最高成就,它与稍后的北朝乐府《木兰诗》是我国诗史上叙事长诗的“双璧”。

两汉乐府在继承《诗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显著发展,它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质朴活泼的语言、参差错落的句式,开启了中国古诗的新阶段,并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孕育了建安诗人,乃至对唐以后的诗人也有重大影响。

赋是一种亦诗亦文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演变,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艺文志》将诗与赋列为一门。它既有古诗那样鲜明的韵律节奏,又夹散文的铺陈直叙。在文学上辞赋渊源于《诗经》和《楚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者也。”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受《诗经》影响较深;在体物与写志上,多取法于《楚辞》。汉赋以其宏伟的体制、华丽的辞藻、恣肆的铺张、淋漓的抒情,成为汉代文人诗歌的主要形式。其中的逞辞大赋,虽形式单调,内容有空虚之嫌,却也描绘了汉帝国的繁荣风貌和自然历史;而其咏物抒情小赋,音韵优美、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堪称诗史中的佳作。

两汉之间,辞赋经历了骚体赋到逞辞大赋又到咏物抒情小赋三个阶段。西汉之初的骚体赋,多仿屈骚而来,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代表,篇制较小,语言质朴。枚乘首制《七发》,乃是第二阶段逞辞大赋的奠基。艺术上渲染夸饰,语言上极尽铺张,格式上固定呆板,是逞辞大赋的突出特点。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佳作,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公孙乘的《月赋》等。张衡的《归田赋》等抒情咏物小赋,篇幅短小,风格清丽,对偶工整,使人耳目一新。这一风格,为魏晋所继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