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夕

大战前夕

夏天快结束了,杰克不能再在英国逗留太久,他必须要回到美国去。托比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暑期旅游,并对自己此行的收获颇感满意,他比杰克早一步回到国内。

欧洲的紧张局势愈来愈严重,各国政府对于民众期望和平的愿望似乎都置之不理,并开始积极地准备战争。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正式入侵波兰,画着纳粹符号的德国战车、飞机,毫不留情地开始进攻。仅用半个月的时间,波兰即被占领。

波德战争爆发前夕,集结在德波边境待命出击的德军坦克机械化部队

9月3日,与波兰订有安全防卫条约的英国和法国正式对德宣战。

9月3日的半夜时分,约瑟夫大使馆的电话铃声划破了黑暗的寂静,拿起话筒的大使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而紧张。原来电话的另一端,正向他报告一艘在大西洋航行的英国客船“亚瑟尼亚号”在格拉斯哥附近的海面上,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而沉没的消息。

那个充满紧张的声音继续报告这个恶讯:“如果只是如此,还与我国没有直接的影响,可是在‘亚瑟尼亚号’上,却载有两百多名美国乘客。”

载着中立国乘客的客轮却受到攻击而沉没,这实在是有点过分。但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评论这种攻击行为是否应该,大使只是立即要求对方进一步报告罹难人员的救助情况。

“救援的船只现在正驶往出事地点。目前情况不明,不知道能救起几个人。如果有人被救起,一定会送往格拉斯哥的医院去治疗的。”

“哦,我知道了,谢谢你,也辛苦你了!我马上就派人去处理生还者的事情。不过,还请你继续照顾那些罹难人员!”

放下电话的约瑟夫大使在心中盘算了一下,然后推开门,走到走廊上。

不一会儿,这位大使来到次子杰克的房间外,轻敲着房门。他知道杰克这几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一定很疲惫,需要休息。他原本不想打扰他的睡眠,然而此刻情况紧急。

听到敲门声,杰克半睡半醒地下了床。打开房门,睁着一对惺忪的睡眼,注视着门外的父亲。

“杰克,我想请你去做一件事,我知道你现在很累,但情况紧急,你最好马上准备行装,现在你先穿衣服,让我来告诉你详细的情况。”

杰克飞快地准备着随身携带的行装,就在他做准备及穿衣服时,父亲已扼要地把这一事件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同时,要他立刻赶往格拉斯哥,去帮忙处理搭乘“亚瑟尼亚号”的美国人的事情。

“生还者一定都很紧张、激动,所以你必须保持冷静沉着,随机应变。同时,不要忘了随时向我报告。可能的话,也把沉船当时的情况调查清楚。”

来到格拉斯哥的杰克,所见到的是一片混乱、悲惨的场面,可以说是前所未见。

由于客船被击沉时,还发生了爆炸,因此当场就死了十二个美国人。其余的生存者虽被救援船只救起,但绝大部分都受了伤。因此,整个医院中,到处可见医生及护士们来去穿梭忙碌的情景。这种情形更加深了杰克对战争恐怖的印象。

杰克首先向伦敦的大使馆报告死亡者的名单,并对死者的亲属深表哀悼之意,接着又去安慰受伤者。杰克特别关心这些受伤者的吃、穿方面的情况,然后又利用一点时间去打听船只被击沉时的状况,他主要的打听对象就是当时船上的船员及乘客。

“首先我们听到了爆炸声,然后看到船在冒烟,当时大家都慌乱得向甲板上跑。一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还觉得心惊肉跳,我居然还能活着,实在难以置信!”

一位妇人激动地说完之后,合掌祈祷上帝的保佑。

“我亲眼看到德国的潜艇。因为在我们被击中之后,这艘潜艇就浮出海面,看上去很刺眼。”有一位船员描述着说。

最使杰克感到困扰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美国人送回国内。因为搭乘“亚瑟尼亚号”的人,绝大部分都想早一天离开混乱的欧洲,他们最盼望的就是早日安全地回到美国。

杰克经过与伦敦方面的电话联络后,所得到的确切答复是尽快地派“欧里巴号”赶到格拉斯哥,护送生还者回到纽约。

然而,这些生还者对于搭船仍然是心有余悸,他们对于这个安排不甚满意,要求给予安全保障。也许是因为太激动的缘故,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随便而任性的,想要说服他们实在不容易,这就是肯尼迪最头疼的事。

有一个妇人甚至说:“我才不敢搭‘欧里巴号’呢,如果再像‘亚瑟尼亚号’那样的话,我的命一定保不住了。你要知道,德国人现在才没有功夫去想这艘船是中立国的还是敌对国的。”

“不过,夫人!‘欧里巴号’挂着巨幅的美国国旗。如果德国胆敢肆无忌惮地攻击这艘船的话,等于是向我们宣战。虽然德国的所作所为有点疯狂,但我相信他们还是不敢这么做的。”

“希特勒要做的事,你也有把握吗?依我看美国政府如果是要真正保护我们的安全,应该派军舰来才对。”

“我也赞成这个意见,政府应该派装有大炮的武装军舰来,否则我是不上船的。”

“我也是这个意思。我过去一直是奉公守法按期缴纳很高金额的税金,你可知道我们纳税的原因吧!”

这些人所说的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为了说服他们,杰克真是觉得唇干舌燥,头都要炸裂了。最后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安抚下来,答应乘上“欧里巴号”。可是,杰克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又立即搭火车赶回伦敦。此时杰克已经是精疲力尽了,但是,一种关心这场战争未来的发展及祖国将来命运的力量,使他一直坚持下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