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爱尔兰裔金融家约瑟夫·肯尼迪(曾任驻英大使)的次子。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转到哈佛大学并于哈佛大学毕业。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1961~196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的鱼雷艇被日军舰艇撞沉,他身受重伤,逃上敌后荒岛,后来率领士兵归队。二十九岁竞选国会众议员获胜并连任三届(1947~1953)。三十五岁时,当选国会参议员。在国会里,他对内重视社会救济与平民福利,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对于杜鲁门一度打压蒋介石与中共联合的政策表示不满。1953年他进入参议院,正值麦卡锡反共运动盛行之时,大批联邦公务人员以同情共产党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对此并无异议。1956年写成《勇敢者的画像》一书出版,获得普利策奖。他力主扩大援助非洲和新独立的国家。他的政治观点逐渐左移,在民主党内的声望也逐步提高。1960年1月宣布竞选总统,以微弱多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在不到三年的总统生涯中,肯尼迪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以及与苏联签署了《限制核试验条约》,相对缓和了美苏两国的冷战紧张对峙。这个条约对后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把人类从无限黑暗的核战争的恐怖阴影中解救出来。

肯尼迪任职开始就遇到美国入侵古巴遭受惨败的事件。1961年6月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以强硬态度对待苏联要与东德单独签订和约的威胁。1962年10月发现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他下令对古巴施行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导弹装置。十个月后,美、苏、英禁止核试验条约签字。他批准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与苏联达成了禁止核试验的协议。人们第一次感到,冷战有可能和平地结束。

基于一种理想主义,肯尼迪还派遣和平队和医疗队前往第三世界国家,从而增加了美国外交弹性,在美苏争霸中改善了美国的形象,为美国争取到更有利的世界地位。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改农业计划、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给黑人以公平权利等等。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各方的重重阻碍,尤其是国会。他提出的大量削减所得税的立法以及扩大人权的立法,却推迟到他死后才得以通过。在今天,美国人尤其怀念肯尼迪在这方面的执政艺术。

1963年11月22日,他去达拉斯市为争取连任做准备活动时遇刺身亡。虽然他的生命比较短暂,但他在有生之年却创造出了最辉煌的成绩。同时,肯尼迪奠定了他跻身美国历史上最杰出总统之列的地位。肯尼迪总统一生的事迹,最恰当不过地揭示了特权阶层如何将家族的梦想延伸到国家的最高殿堂,同时也揭示了与特权并存的强大的社会约束和压力。这也许能够解释一个人们疑惑的问题,即为什么这种家族政治未能腐蚀美国的民主政治。

作者2008年10月于北京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