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时刻自然都在启程,每一时刻它都到达了终点。

——歌德

年轻与有创新意义的散文

石英

如今在散文领域,散文队伍汹涌澎湃,散文作品铺天盖地,这种空前繁荣的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兴奋与眩然共生,评奖与漠然并存。人们在认同散文空前兴旺的同时,希望广大作者数量与质量并重,这无疑是对的。但现存的问题是,仅仅一般性地呼吁和实践还远远不够,那样的“提高质量”仍是泛泛的,缺乏具体的指向,而必须从加强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扩展散文的题材面与写作路数出发,以提高散文的吸引力、可读性与欣赏性,强化散文的审美层面和思想深度,以减少乃至避免读者的单调感以至“审美疲劳”。

不论是否具有此种明确意识,年轻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散文女作家周蓉蓉以她具有创新面貌的散文作品跻身于当今的散文阵列。我仔细品读了她为数可观的散文作品,有耳目一新之感;针对当前散文领域那需改善与加强的一些方面,更觉有话可说。

周蓉蓉散文的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这里择其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她可贵的独特方面在于:能够将本身的职业品性非常自然地引入散文创作中,她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当然有她的职业特点,但她强调的是“法律信仰”,而这种信仰,其内核当与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坚守相通。任何人也不应相背和相悖,而应“与法律信仰同行”。作者在一篇相当厚重的文章中说:“法律,是一种信仰”,它“不是空谈,而是一种慎思、明辨、笃行的信条和尺度”。

作者以自己的职业信仰揭示了一个通俗而易被人们忽视的道理:任何一个“码字人”的作品,只要是想发表更不必说是发表出来,都不是只给自己读的,它面对的是各种身份各种职业的许许多多人而无可回避。当下某些写作者唯恐人不晓先发表声明说他的作品是给自己看的,与社会、与其他人无关,其该是多么不符合实际。而本集作者在她非止一篇文章中说出了这类令人难忘的话:“良心意味着体恤”“写作是一件呕心沥血的事”,这些都意味着:信仰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她的一些散文是基于一个法律工作者出发而道出的由衷感受,却有意无意地展示着凡为写作人乃至社会职业中人均应秉持的操守。即使退一步说,可以不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这种操守的上限,至少不应该是相反。因此,我觉得作者能将“职业信仰”引入散文阵列,不仅是拓展了散文的题材面,更可贵的是一种有益的警示。也许这种警示在她来说并非完全经意的,自然而由衷地抒发则更真实。我们的时代非常需要这样的真实。

二、作者虽很年轻(刚接近“而立”之年),其文颇富思辨哲理色彩,且此风格一直贯串全文。读之有一种比较深邃的成熟感。而这,同样是自然而成,非刻意为之。总体如此,如“生活很真实,真实得如一头野兽;生活也很美丽,光鲜得如不可方物的美女。辩证地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坏,是非,对错,一切皆有正反两面”。冷峻,然而不回避躲闪,使人警醒。这种明哲的思辨光芒渗透在方方面面,谈到创业如何融入社会,她认为:“在一个黄金遍地的领域,一块金子能够心平气和地做其中的一员,而在金子和瓦砾混杂的境地,金子容易愤怒,瓦砾容易嫉妒。自古以来,大众从不会嫉妒弱者,但会打压强者。”对于爱情,作者也有不尽同于平俗的见解:“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彼此生活的一部分,是灵魂的共同体,是能经历风雨也能共担患难的同船渡客,关于爱情的最后一句话,不到万不得已,别伤害真心爱你的男人,男人伤女人是一点点,而女人伤男人是一辈子。”涉思之广,皆有见地;仅举几例,不多累赘。

此种散文思辨风格之形成,我认为一是长于思考的天赋因素,所谓“天赋”,且不论不同人之间的高下轩轾,至少是不同类型的“色泽”使之然;另一方面应归咎于后天精神财富的积累,促成了较广泛中厚的知识底蕴,便升华为自己得心应手的认知利器。我大致合计了一下,作者在她的行文中涉及的中外(好像以外国的为多)哲学家、文学家、法学家等,不下数十人乃至百计之著述,而且大都能达到融会贯通,生发而致用,如此大意的智慧汲取所产生的启示作用自当不可轻估,此点作为本集作者散文的特色之一可谓顺理成章。

三、作者的散文语言。看了以上两项,会不会只得出这样的印象:理性有余,概会远胜形象?非也,至少是不全面的。在这方面,我甚至有点惊奇:周蓉蓉的理性思辨能力确实是超群的,但她同样不乏激情,而且也富于形象感,本集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说它是美文也毫不为过——

“小众文字常常独辟蹊径,如入无人之境;而大众审美则会对一个人产生严苛的挑剔,心里想着:‘看,她今天还在叱咤风云,怎么转眼间就江郎才尽、默默无闻?’”从表面上看,讲的也都是理,但语感活络,意兴充盈,绝非在呆板地说理。

“回想起来,那不过是在马不停蹄的奔途中一个暂时的扬尘满面,来不及擦去的粉饰存在于肌肤之上,工作角色里的神情停留在眉眼之间。舞台谢幕,全神投入的演员却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呼吸。一个人真正回归本心的时候,是漫步洒满红枫的林荫路上独自思索的清晨,是驻足绎青藤蔓掩映的哥特式图书馆仰望的午后,是凝神橙温饱暖的台灯前专心读书的夜晚……”全是表现力很强的形象词语组合,地道的柔劲相间的个性化的散文语言。

“步履匆匆的行人,似乎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前进,转弯,霓虹灯下,留着长发的男男女女喝酒弹唱,被突如其来的镁光灯照亮,流露出苍白无辜的神色,而黑暗中,依旧熙熙攘攘。”年轻,老到,简洁,凝练,是世相之一瞥,也是人生大舞台的缩影。

“那晚的星空特别明亮。月牙散发着玉色的光线,周围没有星。不喜欢班里喧闹的气氛,一个人出来,站在楼梯旁,又不知不觉移动脚步,走到了校园里。沿着平台和操场之间的那条长路缓缓地走。星空下,月光中,影子被无限拉长,一步又一步,听着自己的脚步声,陷入一种情绪。路上不乏散步的人,但多是两三个,说着喧闹的笑话。我自己,只有一个人。”作者写景也绝不逊色,不是那种为写景而写景的单线条,而总是与彼时的心境溶而为一。为此,她可以写得挺细,至少,不总是粗线条的。

在作者的不少散文中,还可以看出她对细节也不忽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不止是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没有细节则更显苍白。只不过,它写细节则更需精当,以一当十。

总之,如前所述,当下散文作者与作品日渐膨胀,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可以拿起笔来就写,似乎容易“玩”。但正因如此,写不出一点新道道来,乏味也乏得厉害。也正因如此,我从本集作者的行文中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便写下了以上文字。

石英: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华散文网顾问、人民日报社原文艺部主任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