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抗日

运输抗日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沦陷后,日军从皖北南下,国民党政府由武汉西撤重庆,许多在武汉临时恢复生产的内迁工厂也再次西移。大华实业社的机器在运输途中被日机炸毁,沉没江底。幸好先期托运的留兰香牙膏已运抵武汉,货存于仓库。倪家玺就将这批货在市场上卖掉,决心去大后方为持久抗战尽力。他通过朋友在港购得六缸两吨半载重卡车2辆,托运至韶关。后来,倪家玺了解到衡阳已是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在当时对运输军需民运物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去韶关提取汽车驶至衡阳,就在衡阳设据点,挂起了“联华运输贸易公司”的牌子。他认为在大后方经营运输业务,是一项有利于抗战的重要事业。他在衡阳定居后,沪江同学和童子军团的朋友,不少人前来参加工作。他除了不断添购车辆、扩展运输业务、开拓线路外,还办了一家小型棉纺厂,主要安排一些内撤流散人员和同事的家属。后来又在城外王家湾建立了一个“四明新村”,作为接待江浙籍工商界内撤流散人员以及“单帮”行商的寄宿储货之所。

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势,倪家玺的运输公司业务非常旺盛,车辆由起初的2辆增加到42辆。为了便于指挥和调度,倪家玺在重庆、贵阳、昆明设立了办事处。当时后方司机和机工很缺乏,南洋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动员了很多华侨司机回国效力,因国民党方面处置不妥,有些司机转入民用运输行业。倪家玺深感华侨们的一片爱国赤诚之心,欢迎他们合作,所以联华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大部分是由回国侨胞司机担任。倪家玺亲自开辟了五条运输线,一条往返于贵阳、柳州、南宁、镇南关而插入越南之同登;一条往返于昆明、下关、保山、腾冲、八莫与密支那;一条往返于重庆、贵阳、昆明、下关、保山至畹盯;一条由重庆、綦江、彭水、藏江、经衡阳、吉安至鹰潭;一条往返于重庆、内江、成都之间。由于形势的变化和运输任务等原因,这些线路也经常随之变化。为了提高效益,倪家玺同全体员工商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把车队按照线路采取分段承包、节约归己的办法,不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方便了交通运输,又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时民间公路运输力量中有力的组成部分。

读书导航